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国民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四。小时候,父亲为了让他学习中文,送他回汕头念书。后来他又到香港学习经济管理和商务。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泰国。但父亲没有让他马上进入正大集团,而是吩咐他在其他公司谋职,以积累从商经验。
  谢国民先在国营蛋类合作社等单位工作了近5年之久,1963年才到父亲创办的正大集团任职,由于吃苦勤奋,在他身上看不到富家子弟常带有的骄气,却显露出了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深谋善断的企业家气魄,给父亲留下极佳的印象。
  1968年,谢易初把正大集团董事长的大权交给了谢国民,谢国民成了这个集团的掌舵人。
  谢国民接任正大集团董事长之后,即表现出一个勇于开拓的进取型企业家的作风。正大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向农牧工商的方向高速发展。据有关资料,至目前,正大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26个饲料厂,年产量250万吨;在泰国有50多家经营饲料的公司,垄断了泰国国内的饲料市场;在东南亚、中国、美国、欧洲及大洋洲共有200多家分公司。
  在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大陆刚刚开放,谢国民作出了在中国投资这一令世界经济人士震撼的举动。正大集团成了第一个来中国投资的外资集团,也是在中国投资项目最多,投贸额最大的外国公司之一。他与中国合资及独资经营的企业超过70家,范围从初期的饲料加工、摩托车制造发展到房地产、金融及通讯领域。
  正大集团由于谢国民的领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谢国民的成功是因为他比较聪明地利用了泰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优势。这话一点没错。泰国是一个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的农业国,农业既是泰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泰国国民经济的优势。
  正大集团以农产品加工为起点,就地取材,发挥泰国农业优势,符合泰国国情,有利于泰国的国计民生,可说是在泰国历史的交接点上应运而生。谢国民的“正大”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均取自泰国的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这样使原料来源有了绝对保证。就地原料价格低廉,加工运输距离短,运费也少,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消费者的负担,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他所经营的养鸡业、养猪业、蔬菜业、养虾业、养鸭业等,都适应战后泰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有所发展、人口有所增长后提出改善生活、增加肉食的需求,因此销路畅旺,生产不断扩大,为正大集团由农业集团发展为农牧工商综合集团铺平了道路。泰国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的优势满足了“正大”成功的基本条件。
  谢国民的成功除了抓住发展的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经营上有过人之处,他为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谢国民曾说:“有资本还不足,尚须晓得引进现代技术为用,否则钱亦会输光的。”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把企业经营和科学研究、人才使用结合起来,这是他成功的保证。
  谢国民强调现代化高技术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他在1986年出任总裁后仍经常卷起衣袖亲自做各种饲料配方的实验。其属下的饲料厂选料严格,电脑控制生产程序、检查产品质量,保证出厂词料质优价廉,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
  他的实验场研究改良的玉米品种,其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倍,且营养价值高。他从英国引进和经过进一步改良的北京鸭,只要喂养47天就有3公斤重,少脂肪,且不用水养,肉也比中国的北京鸭香嫩好吃……正大集团在饲养业、种植业方面实行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用养猪场、养鸭场的畜禽粪养鱼,鱼池的污泥和猪尿作玉米的底肥,使猪、鸡、鸭、鱼、玉米互相依存,循环不息,利在其中。
  谢国民十分重视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他推行“人才主义”,并且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他属下各公司都以高薪聘请能起指导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如饲料、养鸡、养猪、养鸭、养虾、渔业、农业、化学、机械、电脑、管理等各行专家,指导经营生产。
  同时还效仿古人礼贤纳士,组织智囊团。他聘请了近百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博士、教授、专家、社会贤达等,作为集团的顾问。他认为每个顾问每年能提出一项合理建议,这将为集团带来无法估量的效益。
  如改良种猪工作由一位研究种猪的专家主持,作出了成绩。这位专家早年留学美国,获遗传学博士学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专家把欧美引进的优良种猪,放在实验农场交配繁殖,经过六七代的优良选种,培育出适应泰国炎热气候的优良品种猪。这种猪生长快,只须180天,体重可长到100公斤,且省饲料、抗病力强,提高了效益。
  具有市场战略眼光,决策果断正确,是谢国民成功的关键。这是他推行的“未来主义”。他曾说过:“我每天的工作内容有95%是为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计划,换句话说,是为未来而工作,至于那些已经试办成功并有成绩的业务则很少插手,最多只占我工作内容的5%,其余都归常任人员负责。”
  这表明了谢国民站得高,看得远,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他经常到世界各地考察市场情况,并注意当代最新科技成就对生产变革带来的影响。所以他对商业信息和科技信息十分灵通,从而使他能作出正确、果断的决策。
  全面经营,综合发展,科学管理,推行产、供、销一条龙主义,是谢国民成功的手段,也是他在经营中体现出来的最大特色。
  正大集团的业务分为六大连贯阶段,一是谷物事业群,二是饲料事业群,三是养猪事业群、家禽事业群、养虾事业群,四是动物健康事业群,五是肉品加工事业群,六是零售通路事业群。
  这个垂直整合的连贯经营体系,把各阶段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养殖)、成品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环环相扣,灵活经营,以群体力量,创造出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
  在管理上谢国民采取“整体规划,分层负责,逐级执行,个别计算”的方式。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可以获取计划性、规模性、联系性、分工性、灵活性及节约性的好处,也可以克服目标责任不清、成本效益不明、个人积极性不高的缺点。
  谢国民以他吃苦勤奋、精明能干的精神,就像他预言一样,将泰国做为他播种的试验场,不断扩大到全球各地,将“正大”产品畅销到世界各个角落。目前,“正大”正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开拓前进。




095世界第三的跨国财团塔塔家族(1)


  四代不衰的家族财团是怎样成长的
  一个平凡的家族,创造了一个现代化财团。一位沧桑老人,诉说着它的昨天和今天。到1993年为止,塔塔财团的13家大公司的资产总额为44。78亿美元,总产值为44。66亿美元,始终保持印度第一财团的地位。
  眼下,它共拥有95家公司,涉及钢铁、汽车、机械、电力、纺织、化学、食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计算机、石油开采、渔业、银行、投资公司、印刷出版、原子能研究等领域,1994年的总资产为1500亿卢比,约合50亿美元,占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2%。
  在印度最大的钢铁厂——塔塔钢铁公司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铜像,他以深邃而安详的目光,宛如佛陀一般俯视着进进出出上下班的员工们。这就是塔塔财团的创始人贾姆谢特吉·塔塔的塑像。时至今日,还经常有人在铜像脖子上挂上美丽的花环,以表达对他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塔塔财团是当今印度的第一大财团,也是印度最老的财团。
  贾姆谢特吉及其塔塔家族所谱写的一部塔塔财团的发家史,犹如印度工业发展的缩影,在印度工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塔塔家族是印度的少数民族——帕西族人。帕西族人数虽少,却大多以经商为生。贾姆谢特吉的父亲努塞尔万吉也是一个商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与人合伙在孟买开了一家小商行。贾姆谢特吉从小就跟随父亲,来往于孟买与中国的香港、上海之间,做棉花、茶叶、丝织品等进出口生意。1857年和1867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了侵略伊朗和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父子俩为英国殖民者供应军需品而发了财。
  立志报效国家打造世界一流工业园
  贾姆谢特吉之所以姓塔塔,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帕西族人的姓多数来源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贾姆谢特吉每次将供给阿比西尼亚英国军队的货物装上船后,总要目送轮船驶离孟买港,这时,他嘴里总爱道声“TaTa”(再见的意思),久而久之,“塔塔”就成为他的姓了。
  贾姆谢特吉年轻时在英殖民政府的艾尔芬斯顿学院读书,受西方文化熏陶,毕业后多次去英国,并周游过远东、中东。他痛感印度工商业的落后,立志要改变印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业园”。
  1869年,贾姆谢特吉在印度中部创办了第一家棉纺厂。当时为了节省开支,买了英国的低价设备,结果生产的纱质量很次,销售困难,两年后就关闭了。他很快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重又在那格柏省的棉花产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纺织厂。他与朋友筹集了150万卢比,从美国进口最新的设备,比当时英国兰开夏纺织业中心的设备还要先进。1877年1月1日,这家名为中印度纺织制造公司的纺织厂正式投产。贾姆谢特吉在这个厂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印度从未有过的技术和劳动福利措施。他在印度第一个实行工人8小时工作制,第一个实行假日照付工资,第一个实行养老金,第一个实行分红。其结果,这家工厂在头18年中年均利润率达20%,为塔塔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积累了资金。
  塔塔家族二代传人
  1885年,贾姆谢特吉的父亲努塞尔万吉去世,贾姆谢特吉正式成为塔塔家族的首脑。1886年他建立了司瓦德希纺织厂,1898年又创办了闻名世界的泰姬陵旅馆。泰姬陵旅馆为世界10大旅馆之一。到19世纪末,塔塔家族已经成为印度的首富。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贾姆谢特吉认为要实现印度工业化必须依靠钢铁、电力和科学技术。钢铁是重工业之母,电力可提供廉价能源,科技带动生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贾姆谢特吉着手筹建钢铁厂。他一边到国外考察一边设法筹募资金。最初他曾要求英国殖民当局提供贷款,但遭到拒绝。他又寻求德国和美国公司的帮助,它们分别答应提供技术人员和设备,但均不同意给贷款。1904年,贾姆谢特吉在德国筹资时因病与世长辞。建厂的任务落在了他的两个儿子杜拉布和拉坦以及侄儿R·D·塔塔肩上。
  外国人宣称印度生产钢铁是不可能的事并拒给贷款,杜拉布他们就转向孟买的父老乡亲筹款。适逢印度掀起了一场抵制洋货的运动,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很快就向8000名投资者发行了价值168万英镑的钢铁厂股票。不久塔塔又发行了400万英镑的债券。与此同时,他们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地质调查论证,在白哈省一片丛林中选定了厂址。为纪念创建人贾姆谢特吉,他们把这片土地取名为贾姆谢普尔。
  1907年,塔塔钢铁公司终于成立,最初的资本为2000万卢比,职工9000人,年产铁16万吨,钢10万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殖民当局需要大量铁轨和钢材运往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巴勒斯坦和东非战场,开始向塔塔钢厂定货。战争期间塔塔钢厂共销售了1500英里长的铁轨和近30万吨钢材,盈利2350。9万卢比。
  用妻子的首饰做抵押扶正危企
  战争结束后,塔塔钢厂即面临欧美钢铁公司的倾销。到1924年,塔塔钢厂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杜拉布临危不惧,以价值1000万卢比的个人财产和妻子的首饰做抵押,从印度帝国银行获得1000万卢比贷款,终于使钢厂转危为安。后来,多亏尼赫鲁和印度国大党奋力向英国殖民当局交涉,才迫使它同意印度对进口钢铁实行关税保护,并给塔塔钢厂3年的铁轨定货单。在这场维持生存的斗争中,尽管没有一名工人被裁减,但股东们在13年中有12年没有分红。
  在办好钢铁厂的同时,杜拉布还继承父亲的遗志,于1910年创建了塔塔水力发电公司,为当时印度的第一家水电站。杜拉布表示:“发财是我一生中奋斗的第二目标,改善我国人民的工业和知识条件才是我第一位不变的愿望。”他认为只有水力发电才能使孟买成为“无烟城”。到60年代,塔塔电力系统有3个水电站、4个火电站,发电能力达606兆瓦,基本满足孟买地区的需要,实现了杜拉布的愿望。
  杜拉布还在1913年建立了一家水泥公司,开发了一个煤矿,并与别人合伙创办中央银行。1917年塔塔家族引进英国人的经理行制度,创办了第一家经理行使管理权的塔塔子孙公司。
  杜拉布于1932年去世,而他的弟弟拉坦已在1918年病逝。他们膝下无子。塔塔家族的传宗接代落在R·D·塔塔一系。R·D·塔塔在法国经商时,娶法国姑娘苏尼为妻。他们共有5个孩子。长子J·R·D·塔塔便成了塔塔家族第三代传人,也是整个塔塔家族中最有才干的创业者,他是今日塔塔财团的奠基人。


世界第三的跨国财团塔塔家族(2)


  总经理手拉手传带第三代传人
  J·R·D·塔塔全名为詹汉格·拉坦吉·达巴海·塔塔,生于1904年,小时在法国上学。邻居路易斯是一位传奇式的法国飞行员,因在1909年第一个飞越英吉利海峡而闻名于世。飞机就停在屋旁的沙滩上,供游人观赏。小J·R·D·塔塔更是着了迷,立志长大后也要像路易斯一样驾机翱翔在蓝天上。1923年10月,19岁的J·R·D·塔塔跟一名英语老师补习英语,准备报考剑桥大学。不料,补习期未满,法国颁布法令:年满20岁的男青年都得服兵役。因此,他没有能上大学,而到法国陆军中服兵役。一年期满后,他希望在军队中多逗留一段时候,并选修军官课程。但他父亲不同意,坚持要他回孟买到塔塔企业工作。他刚回孟买不久,他原来所在的部队调到摩洛哥去打仗,遭到敌人伏击,无一人生还。他虽然感激父亲把他召回孟买,使他幸免于难,但仍抱怨父亲没有让他去读剑桥大学。他父亲认为学位对塔塔家族并不重要,而他自己一生都以未读剑桥大学为憾。
  1925年,J·R·D·塔塔任塔塔钢铁公司总经理助理。他父亲对总经理彼得森说:“希望你多多关照我的儿子。”彼得森让人在其办公室一角放一张写字台给J·R·D·塔塔办公。从那时起,每份呈送给总经理的公文都经过J·R·D·塔塔的手,每份由总经理批发的文件也让J·R·D·塔塔过目后再发。重要谈话也都让J·R·D·塔塔参加,并做记录。这样,J·R·D·塔塔从彼得森那里学到许多东西,对他今后事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继承遗训让家族事业更辉煌
  1926年,他父亲又派他到塔塔钢厂去见习。那时他父亲已经70岁,决定与其他儿女一起去巴黎度暑假。一个星期六,他父亲与女儿西尔拉跳舞,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而亡。年仅22岁的J·R·D·塔塔,就成了一家之主,并开始继承父亲在塔塔钢铁公司的常务董事职位。在这期间,他仍酷爱飞行,刚满2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印度第一张商业驾驶执照。1932年,他从英国购买了两架单引擎飞机。当年的10月15日,他首次驾机从卡拉奇经阿默达巴德到孟买作邮政飞行,这标志着印度航空事业的开端。从这时起,他开始组建塔塔航空公司。开业头一年,公司就获利1000万卢比。第二年航班已达到100%正点,而另一家帝国航空公司正点率只有80%。从1946年开始,塔塔航空公司改为印度航空公司,与政府合营客运业务,塔塔家族控股40%。1953年,J·R·D·塔塔担任印度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直到82岁,他仍能自己驾驶飞机,对飞行的酷爱丝毫未减。
  1938年,塔塔钢铁公司董事长诺努吉赴欧洲商务旅行时突然去世,34岁的J·R·D塔塔正式成为塔塔财团首脑。他除了保持塔塔家族的优良传统外,在企业管理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从家族统治转向专业人员管理。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一家印度企业不是家族成员管理企业,他显示出非凡的远见与超人的胆略。他只担任塔塔钢铁公司、塔塔子孙公司的董事长,而把纺织公司、电力公司等公司的董事长职位让给别人。他认为如果这些公司的董事长都由他一人担任,那他就只能整天开董事会了,而不能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此外,他还聘请最有才干的法律专家、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专业技术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