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霸主-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郑永波在桂溪、羊城、北~京等地不停的跑,以便争取能把这条生产线批下来,可无论他用尽何种办法,到头来也没有获得当年的批复,而是转到下一年继续审核,眼看厂里的职工就要挨饿,郑永波再着急也无济于事,最后心力憔悴之下便一病不起。

    当时卢嘉栋正担任新式便携式火箭筒的总设计师,在回万山厂探亲时。得知老厂长郑永波病重,便挤出时间前往省城医院进行看望,在得知老厂长生病的原因以及桂南厂面临的困境后,卢嘉栋便与陈震等万山厂人商量,由万山厂出资,在桂南厂改造一条“万山牌”自行车生产线,在扩大“万山牌”自行车产能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桂南厂当下的困难。

    万山厂出资在桂南厂改造“万山牌”自行车生产线的计划。很快便得到省国防科工厅的批复,生产线落成后不到一个月。桂南厂变依托“万山牌”自行车的良好的销售业绩逐步走出困境。

    没过多久“万山牌”摩托车生产线在也桂南厂落成,紧接着便携式火箭筒的弹药生产、155mm枣核弹的研制和生产,也让桂南厂濒临停产的军工车间重新焕发了应有的活力,而这些项目能够顺利落户桂南厂,无不是卢嘉栋极力推动的结果,而这也使得万山厂和桂南厂有着更为紧密牢固的协作关系。正因为如此,当郑永波接到要与万山厂联合研制新式坦克,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

    “现在呀,我们桂南厂也是不愁吃,不愁穿。我这个厂长自然也是轻松自在,人心情一好,自然也就精神起来了!”郑永波带着喜悦的笑意说着,只不过没过多久他便把头从吴天明那里转到卢嘉栋的一边:

    “对了,小卢,去年答应请你喝酒的事因为你总忙,始终没有搞成,就在刚才我可跟老陈说好了,晚上我做东,咱们几个喝个痛快,小卢你可不要推脱哦!”

    自从桂南厂扭亏为盈后,郑永波几次跑到万山厂表示感谢,只不过卢嘉栋又是新式火炮,又是炮兵雷达,后面成立捍利公司出国进行军售,忙得脚都不沾地,没办法郑永波只能在电话里表示感谢的同时,约他有时间一起喝酒,对于这件事,事务繁忙的卢嘉栋早就忘了,要不是郑永波提出来,卢嘉栋也根本想不起来,于是便爽快的答应道:

    “好!到时咱们老万山厂的好好聚一聚”

    “卢总师,真没想到又能见到您呀!”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中原电子雷达所所长钟晓沫和滇南特种车辆厂厂长蔡晨伟便走了过来,走在前面的钟晓沫带着感激的神情首先握住卢嘉栋的手:

    “您的产业规划,可让我们研究所打了个翻身仗呀!”

    “翻身仗?”听了钟晓沫的话,卢嘉栋不由得为之一愣,进而拧着眉头不解问道:“新式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好像一共就生产了四部,最近的军售出口好像也没有此类装备,怎么就”

    “不是炮兵雷达,而是新式计算机和高性能芯片的制造!”听钟晓沫的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现在我们的新式计算机不但体积更小,而且运算速度也提高了几倍,芯片也是一样,虽然跟国外的高性能芯片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中低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现在不单单是各型武器装备应用我们所生产的计算机和芯片,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现在我们研究所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

    听了钟晓沫这番话,卢嘉栋才想起来,去年研制新式炮兵雷达时,因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事从日本引进了一整套计算机和芯片的制造设备,并为此给中原电子雷达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成效。

    对此,卢嘉栋自然非常高兴,毕竟电子工业在未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中原电子雷达所能够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卢嘉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在军工电子领域被人卡脖子的事将彻底成为历史。

    “我们厂也是!”还没等卢嘉栋从中原电子雷达所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滇南特种车辆厂厂长蔡晨伟便开口说道:

    “当时为52倍口径155mm火炮生产的75千瓦小型柴油机还没觉得什么,之后没想到竟然在农机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现在我们厂这款小柴油机不但行销全国,还出口创汇呢,只不过”

    听了蔡伟晨的话,卢嘉栋也很高兴,只不过他说了前半段忽然停了下来,进而挤了两下眉头,无奈的说道:

    “只不过咱们的材料还是不过关,同样的机器,德国和日本的寿命都比咱们的强,要不是咱们的价格便宜,根本没办法跟人竞争!”

    “是呀!”蔡晨伟话音刚落,一旁的钟晓沫也叹了口气说道:“我们研究所生产的芯片和计算机也是一样,不是我们的理论和技术不过关,主要还是材料跟不上,不然我们早就把高性能芯片研发出来了!”

    听了钟晓沫和蔡晨伟的话,另一侧的郑永波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咱们的摩托车不也是一样,虽然我看不上小日本的东西,可人家的材料和工艺确实比咱们强,这点想不承认都不行!”

    “可是一款新型材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积累才能研制出来!”一句话让围在卢嘉栋周围的人无不齐齐的循声望去,这才看到材料研究所所长秦景斌,以及湘南特钢厂厂长郭志鹏和刚刚升任副厂长的朱海峰走了过来,与几个人握手问好后,秦景斌便继续说道:“没有大规模的支持,我们这些搞材料的也是无能为力呀!”

    “所以,我们才要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早前的便携式火箭筒让复合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火炮让钢铁的冶炼和加工上了个新台阶、炮兵雷达直接推动电子工业的发展,这些不都是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结果?”

    听了卢嘉栋的话,虽然在场的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但无不点头表示赞同,有几个人甚至示还拿出本子将卢嘉栋的话记下,然而卢嘉栋的话并没有就此结束:

    “此次新式坦克的研制也是一样,虽说整体机构复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大功率发动机的制造、火控系统的研发、新式装甲的研制等等分类项目无不是今后咱们产业升级的良好助力”

    卢嘉栋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将项目推动产业升级的事情说得精辟入里,入木三分,听得周围的人频频点头,站在众人外面的陈震也是一样,只不过与周围人不同的是,他的心里更多了一份激动和自豪(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式坦克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对于联合其他相关军工厂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制新式坦克的事情,卢嘉栋回到万山厂没多久便跟陈震详细的说了一遍,起初听到卢嘉栋这个想法后,陈震的反应跟吴天明一样非常惊讶,只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可随后几天总参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以及相关厂家与卢嘉栋频繁的电文往来却让陈震知道,卢嘉栋已经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办成了。

    然而这样一来,陈震就更加担心起来,原因无他,主要是那些相关军工厂和科研院所,虽然迫于上级压力临时参与新式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协作,然而他们的心是否也是这样想的就不得而知了,尤其是这些军工厂和科研院所的厂长、所长这样的领军人物,哪一个不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平时在自己单位里说一不二,出去后也是都是得理不饶人,敢说敢争的主儿,对于这一点身为厂长的陈震可谓是深有感触。

    也正因为如此,陈震担心被临时任命为新式坦克总设计师,但年仅二十出头刚刚在军工界崭露头角的卢嘉栋,能否领导得了这一群堪称“骄兵悍将”、老于世故的厂长、所长们,为此,陈震可谓是殚精竭虑,

    要知道卢嘉栋不仅仅是他极为看重的人才,更是他的宝贝女婿,俗话说女婿也是半个儿,如果卢嘉栋因为镇不住这些厂长、所长们而导致整个项目失败,那对于卢嘉栋前途将造成无可估量的打击。

    陈震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婿因此而一蹶不振,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的盘算着该怎么为卢嘉栋想些办法,能够镇住那些厂长和所长们,可还没等他想出个眉目时,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已经来到万山厂。

    对此。陈震很是紧张,生怕卢嘉栋会在这些厂长和所长面前有所差池,因此,在礼节性的欢迎几个军工厂的负责人后,陈震便把老厂长郑永波拉到一边,想跟他商量一下该怎么办。不管怎么说,郑永波对万山厂还是很有感情的,更何况他目前所在的桂南厂能够摆脱困境也有着万山厂的一份功劳,于情于理陈震都觉得郑永波都能跟卢嘉栋站在一边。

    然而陈震刚把寒暄的话说完,正题刚到嘴边,卢嘉栋便来了,而豪爽的郑永波见到卢嘉栋便欣喜万分的迎了上去,这让陈震急得直跳脚,只不过没过多久。陈震的着急就变成了担心,进而又从担心转为紧张。

    因为随着卢嘉栋的到来,就好似一块强有力的磁石一般,将周围陆续抵达的各厂厂长和科研院所的所长全部吸引过去,见此情景,陈震生怕某位资历较大的老军工出言不逊,或是卢嘉栋一时失语得罪某些人,进而控制不住场面。因而甚至暗地里让厂保卫处提高警戒,万一场面失控也好第一时间控制住。

    事实是他所预想的失控场面也的确发生了。只不过并不是常人理解的恶语相向大打出手,而是众人围着卢嘉栋宛如众星捧月一般,不仅如此,这群平日里在厂里高高在上的厂领导和研究所的所长不但跟卢嘉栋几位相熟。

    而且对他无不是客客气气钦佩不已,对于卢嘉栋的领导更是心甘情愿,根本没有半点被迫之情。尤为是卢嘉栋的那番关于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讲话,更是让这些人认真领聆听,频频点头,如此种种,陈震看得出来这些在他眼里的“骄兵悍将”是真心拜服自己的女婿了!

    既然如此。陈震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也终于泛起欣慰的笑容,进而在一股浓浓的自豪感由内而外迸发出来,毕竟看着自己的女婿能够有如此的人望和领导力,不管卢嘉栋是用什么办法让这群人都有这样的好感,但是能够进行有效的领导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即便是换做他陈震上去也未必能有卢嘉栋做得好:

    见女婿精辟入里的论断,让周围的人无不钦佩赞颂时,满心欢喜的陈震不知不觉的嘟囔了一句:

    “这下我可就放心了!”

    只不过他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刚说出口,同样的一句话便从身后传来,只不过那个声音并不似如陈震一般的喃喃自语,而是那种浑厚而又不是威严的响亮,于是陈震与周围的众人一样,赶紧循声回望,这才发现,在他们身后不知何时站着一位身材瘦高,挺拔威仪中又带着点儒雅气质的中年军人,陈震见此先是一愣,而此时站在他身后的吴天明见到此人却不由得失声叫道:

    “徐军长”

    吴天明的话音刚说出口,便迅速挤出人群,向着那位中年军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徐司令员!”

    来的中年军人不是别人,正是去年指挥部队出色的完成发卡山攻坚战的徐源,在场的人也有不少认识这位足智多谋的将领,只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本应该指挥野战部队的徐源怎么来到万山厂,难不成他就是总部派过来负责协调的总部首长?

    不止是现场众人,就连卢嘉栋也有一些吃惊,对于负责协调的总部首长卢嘉栋是知道一些情况的,与谭斌和刘浩田等人往来的电文中也透露过会派过来一位精通装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导过来,卢嘉栋原以为会安排王传琛或者由谭斌亲自担任,不管怎么说,这两位以前都在装甲兵中担任过部队主官,对于坦克装甲车辆并不陌生,然而没想到派过来竟然是沙场宿将徐源。

    正当卢嘉栋疑惑之际,跟在徐源身后的王传琛便走上前来,指着身边的徐源向着卢嘉栋等人介绍道:

    “这位徐源同志,之前在B军区某部担任司令员,在装甲机械化理论方面有着很深造诣和实践经验,在刚刚结束的华北大演习中,所指挥的红军装甲集群受到高层的一致好评,

    现任总参装备部副部长,同时兼任咱们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组长!”

    王传琛话音刚落,徐源便拍了拍吴天明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曾经手下的兵,展露出一丝儒雅的微笑:

    “小吴,今后咱们又得在同一条战线上了!”

    “保证完成任务!”吴天明已经笔直的身躯再次挺了挺,而站在他身旁的其他人此时也换过身来,纷纷上前与这位新任的总参装备部副部长兼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组长徐源握手问好,徐源应对一番便把头转到卢嘉栋的一边,笑着说道:

    “我也算是毛遂自荐吧,知道小卢你要研制新式坦克就想来学习学习!”徐源跟卢嘉栋在便携式火箭筒检测时相识,之后也保持着联系,所以见面并不生分,只不过徐源在跟卢嘉栋握手说完这番话时,便不经意的靠近卢嘉栋的耳边低声说道:

    “刚才看小卢你侃侃而谈的样子,我就放心了!”

    卢嘉栋当然知道徐源指的是什么意思,不免笑了笑进而一语双关的说道:“只要不让徐部长操心就行!”

    徐源闻听卢嘉栋的话,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与卢嘉栋等人边走边聊,没一会儿的功夫便来到了万山厂厂部会议室,接下来的会议虽然热烈但议程却很简单,先是王传琛宣布总部的任命命令,对此与会的众人基本都已知晓,但这正式的任命形式还是要走的。

    总部命令成立新式坦克研制领导小组,小组长由徐源担任,常务副组长兼总设计师由卢嘉栋担任,钟晓沫、秦景斌、郑永波、陈震等任副组长,所有参与新式坦克研制任务的军工厂和科研院所都归于新式坦克领导小组领导,至于具体的研制团队名单则由总设计师卢嘉栋负责筹建和安排。

    当然作为一项中外合作研发的武器装备项目,作为外方的巴基斯坦也应该在领导小组和研制团队中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巴方在这方面还没有确定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各厂联合的事宜还没有理顺清楚,所以中方便先一步将领导小组确定下来,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等巴方人员到位便可以举行正式的成立大会。

    不过与会的众人对于正式的成立大会根本不感兴趣,毕竟巴基斯坦人即便是过来也只有虚心学习的份儿,具体工作还得中国人来做,开什么成立大会只不过走个过场,对铁哥们巴基斯坦表示下尊重而已,所以在当下众人的心目中,此次小规模的会议才是新式坦克研制小组正式成立的标志!

    当然,这些事实与会的众人并不会说出口,除了会引起某些外事争端外,此时的他们也无暇理会这些琐事,因为从新式坦克研制小组宣布正式成立的那一刻起,新式坦克的研制的序幕便就此拉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经验欠缺的困境

    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的成立虽然预示着坦克研制的正式开始,可相较于漫长的研制过程,刚刚成立的领导小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于是在领导小组宣布成立的第二天,徐源和卢嘉栋等人便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研制当中:

    遴选得力人才组建新式坦克研制团队,明确内部分工,加强参与单位的协作联系,改善基础设施确保物流畅通,研究相关设备引进提高生产效率,高效利用资金保障研制进程,种种事物可谓是繁杂异常,远非之前的新式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可比,以至于就连之前在各项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无不是举重若轻的卢嘉栋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徐源也是一样,甚至直言这可比打仗难多了,可不管有多难,无论是卢嘉栋还是徐源都知道,眼下的仅仅是开始,真正的难处还在后面呢,如果现在不把各参与研制的军工厂和科研院所理顺清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机制,那在将来面对的困难必然会增加数倍,正因为如此,徐源和卢嘉栋在领导小组成立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内部机制的理顺上。

    好在两人在这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卢嘉栋自不必说,骨子里就是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有着十余次参与大型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的经验,对内部机制的确立和管理自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而徐源本身就是足智多谋的沙场宿将,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敌阵都能紧紧有条不出纰漏,足以见得他的领导能力着实不低,因此,两人的结合很快激发出良好的化学反应,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的内部运作机制很快便理顺清楚。正式运转起来。

    然而对于一项复杂的武器装备研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内部机制能够正常运行的问题,而是能否将预想的武器装备保质保量的研制出来的问题,在这方面卢嘉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