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霸主-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带淡淡微笑的年轻人,然后带着颇为疑惑的语气向着卢嘉栋问道:

    “小同志,你是哪个学校调过来的?你的老师是北理工的任教授。还是国防科大的李教授?”

    “这个”听了赵如松的话,卢嘉栋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自己说出平衡抛射原理后,面前的这位老同志反应会如此之大,更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反应之后会问出如此莫名其妙的问题。

    不过这样的愣神卢嘉栋也只是持续了短短的一瞬。转眼的功夫卢嘉栋便明白过来,感情是这位老同志并不认识自己,进而看到自己年轻还能说出这个火箭筒发射的新理论,还以为是哪个知名专家学者的关门弟子呢。

    想到这里,卢嘉栋便想跟这位老同志解释一下,可还没等卢嘉栋开口说话,就见赵如松带着一丝期待,看着面前的卢嘉栋,进而抢先开口问道:

    “是不是这两位教授也加入了研制队伍?”说完,赵如松也不等卢嘉栋作出回答,便自顾自的在卢嘉栋面前来回踱起步来,而脸上更是带着一份无法言说的复杂神情,自言自语的快速说道:

    “没想到他们也摸索出这套原理来,真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老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看来他们的理论已经日渐完善了,不然怎么连学生都清楚了,不行,不行,这样不行,我赵如松不能落到他们的后面,也得要抓紧时间了”

    “您就是赵如松,赵教授?”赵如松突然的动作,让卢嘉栋很是诧异,其所说的话更是让卢嘉栋听得是一知半解不清不楚,不过那“赵如松”三个字,卢嘉栋却是听得清清楚楚,进而不由得站起身来,带着兴奋的神色问着正在自顾自踱步的赵如松。

    而赵如松在听了卢嘉栋的问话后,也不由得停下来,此时的他也反应过来,和这位年轻人谈论这么长时间竟然还不清楚人家的名字,好像也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停住脚步后,赵如松朝卢嘉栋点了点头:

    “对,我就是赵如松,您是?”

    “真没想到您真是赵教授!”听了赵如松肯定的答复后,卢嘉栋那兴奋的神色更是加重几分,于是赶紧向前朝赵如松伸出右手:

    “您好,赵教授,我是卢嘉栋!”

    当“卢嘉栋”这三个字真真切切的透过赵如松的耳膜进入到他大脑神经那一刻,赵如松的眼睛瞬时放大,进而好似重新认识眼前这位年轻人一般,上上下下打量了几遍后,才难以置信的问了句:

    “你是卢嘉栋?不是李教授或任教授的学生?”

    卢嘉栋虽然对赵如松的神情感到很诧异,但依然带着满脸的笑意点头答道:“对!我就是卢嘉栋!。”

    赵如松当然相信卢嘉栋所说的话,可正因为如此,赵如松的心中更是被震惊和疑惑所包围,因为关于卢嘉栋的资料他是看过的,来的路上他的学生胡庆华也向他介绍过,所以赵如松很清楚卢嘉栋并不是任何人的学生。

    但问题恰恰的就出在这里,既然没有向任何人学习过,他是怎么知道平衡抛射原理的?难道这个卢嘉栋如此年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赵如松越想心中疑问越重,越想眼眶上的眉毛就越趋紧,以致最后这份疑问瞬间在胸中膨胀,达到一种不吐不快的地步,也因此赵如松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先寒暄的打招呼,而是直截了当的问起心中的疑问:

    “卢嘉栋同志,你刚才所说的平衡抛射原理,是你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求教别人得出来的?”

    “就是刚刚看得那本小册子后,突然得出来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听了卢嘉栋这句话后,赵如松戴在眼眶的眼睛差点儿没掉到地上,进而不可思议的看着卢嘉栋:

    “这套原理在火箭筒上算是最新理论,光论证研究就要耗费数年,怎么可能就凭一本小册子就”

    “这套理论应用到火箭筒的放射方式上确实是新理论!但其中的原理早在本世纪初就被人提出来!”没等赵如松把话说完,卢嘉栋便将话接过去,然后回过身,将刚才看的那本小册子拿起来继续说道:

    “这小册子也说了,敞开式平衡抛射原理早在1914年就被美国的戴维斯上校提出来,随后又发展出封闭式平衡抛射原理,这两种原理曾经广泛应用于无坐力火炮上,既然无坐力火炮和火箭筒在发射方式上有想通之处,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把这套原理利用到咱们这款便携式火箭筒上!”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听了卢嘉栋的话,赵如松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惊喜的笑容,进而由衷的感概道:

    “真没想到,我研究多年得出的结论,嘉栋同志你仅仅看了几眼书就想到了,嘉栋同志你对军工技术的这份悟性,我赵如松真是打心眼里佩服!”

    “赵教授,您可别这么说,我这也是如同在海边的孩童无意中捡到这么一只漂亮的贝壳而已,所以提出了这么个想法,很多东西都没有赵教授来得扎实!”其实卢嘉栋说得没错,虽然他的脑海中残存着前世关于便携式火箭筒的某些发射原理。

    可是毕竟他是个人,不是神,任何事情并不能记得如同电脑硬盘那样清楚,所以他也需要查大量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想法,直到看到那本小册子,卢嘉栋残存在脑海深处的那枚贝壳才逐渐闪出光亮。

    不过这些隐藏在卢嘉栋灵魂深处的东西,他自然不能说出来,但即便如此卢嘉栋的解释也算实话实说,而赵如松再听了卢嘉栋这番话后,原本严肃的脸更是挂上拨云见日般的笑容,然后看着卢嘉栋欣喜的说道:

    “真没想到嘉栋同志还这么谦虚,可不管怎么样,嘉栋同志今天让我明白一个事实!”

    “赵教授,是什么事实?”

    听了卢嘉栋的问话,赵如松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天才!”

    “赵教授真是说笑了!哦,对了,对于平衡抛射原理我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赵教授您看”

    “什么你看我看的,不明白的咱们就一起讨论!”提到技术问题,赵如松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于是两人坐在资料室的书桌上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

    夜深,资料室的灯火又是彻夜通明(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知道小卢能办得到(求月票)

    翌日下午,G军区便携式火箭筒研制专家组办公楼内,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亦如外面闷热的天气一般,压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老张,你知不知道,赵教授昨晚已经到了!”

    “赵如松?这么快就到了?就他那脾气看来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老李,赵教授是什么人,怎么大家一提起他都那么害怕?”

    “反正我劝你,见到赵教授尽量离他远点儿,不然的话,你都不知道他是会骂你,还是会一句话噎死你”

    “老王,赵教授来了,你说咱们卢总师那么年轻,能不能压得住他?”

    “难!”听了同事的话,老王想都没想便毫不犹豫的答道:“没有他学问高的,这个赵教授都不会好生相待,可别说咱们西南、华南地区,放眼全国又能找出几个比他学问高的?”说着,这位老王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颇为感慨的道了一声:

    “难!”

    能让整个便携式火箭筒研制团队上上下下都不约而同的谈论起的赵教授,不是别人,正是昨晚刚刚抵达G军区招待所的赵如松,而此时关于他古怪脾气的事实,已经在研制团队内部传得沸沸扬扬。

    之所以能传播如此之快是因为在研制团队里有很有多以前跟赵如松共过事的老技术人员,只要一提起赵如松这三个字,这些老技术工作者无不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然后在劝提问的年轻人,见到赵如松立刻躲远点。

    当然就研制团队的个人来讲,赵如松的到来并不算什么。毕竟如果他脾气真古怪的话,大不了见到他就绕着走,自然也不会引起大家的过分忧虑,而众人之所以担心主要还是集中在赵如松和总设计师卢嘉栋的关系上面。

    要知道卢嘉栋自从担任便携式火箭筒的总设计师以来,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出色的技术才华,很快便将这个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方,背景各不相同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便形成高效的运作模式。

    而研制团队的内部人员虽然刚开始对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心中还存有些许的质疑,可当他们在亲身感受到卢嘉栋那博学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宽广的胸怀以及敢为人先的气魄时,所有人都对卢嘉栋由衷的钦佩,这也让整个团队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这个良好的局面,可能会随着赵如松的到来而发生变化,要知道赵如松不好相处的名声早已是尽人皆知,而他加入研制队伍后将不可避免的与总设计师卢嘉栋打交道。如此一来,赵如松是否会服从领导,他会不会与卢嘉栋起冲突,都成为研制团队内无法回避的话题,团队内的眼界开阔者更是认为,赵如松的到来将是卢嘉栋在团队凝聚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上最重大的考验。

    “你说小卢和赵教授在资料室一直待到了今天早上三点?”相对于研制团队内的普通人,作为领导小组总协调人的G军区副参谋长郭青山对此更是担心,而此时负责资料室值班记录整理的干部的例行汇报。一下子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

    “他们两个在资料室说话的声音大不大?有没有争吵?”

    “据值班战士回忆和记录,两人有时说话的声音很大。有时候还会激烈争吵,甚至还拍了桌子”

    没等这位军队干部把话讲完,郭青山的脸色便唰的一下变得极为难看,整个人不由得一屁股坐到身后的椅子上,嘴边更是喃喃自语道:

    “真没想到,这样的事说来就来”

    “参谋长。您说刚才说什么来了唉!参谋长您这是去哪儿?”

    这位军队干部正说话之际,郭青山突然腾得一下从座位上弹起来,接着二话不说便朝门口奔去,一边开门一边回应道:

    “去哪儿?还不是去找他们谈谈,以后可别出什么大乱子!”说着。郭青山便打开门,可还没等他迈步走出去时,就听到整栋楼都响起一阵稀疏的杂音,可转眼的功夫这些杂音便开始扩大,进而更是一声声不可思议的惊叹,而就在这时,那位已经跑到窗边的军队干部,也回过头,朝着郭青山兴奋的叫着:

    “参谋长,你快过来看下,他们竟然”

    没等这位军队干部把话说完,郭青山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窗边,透过敞开的窗子向楼下看去,这一看不要紧,郭青山的脸上瞬时惊呆在那里

    “小卢,你昨天说的那几种方法我回去仔细想了下,确实很有道理,铁粉、特种液体还有塑料,这三种平衡体配备在火箭筒内是最合适的!”经过一个通宵的讨论,如今的卢嘉栋和赵如松差不多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其实在卢嘉栋的眼里,这位脾气古怪的赵教授其实就是个典型的技术宅,对于普通的人情世故既不太懂也不想去了解,他把所有的热情全部投入到对技术的追求和探索当中去,而由此更加造就了他严谨刻板的一面。

    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在技术问题上造成错误的人和事,说话更是直截了当,常常一句话就能把人噎得半死,不过他所做的这些却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想让他人时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而已,在这一点上,卢嘉栋和赵如松的出发点并不冲突!

    而在赵如松的眼里,卢嘉栋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也是实至名归,在昨晚的讨论中,虽然两人偶尔会因为观点的不一致而争吵,甚至会拍桌子,可是越是这样,赵如松越是觉得卢嘉栋不但技术的基本功很扎实而且涉猎甚广。

    常常能旁征博引,将各种技术融会贯通后,融入到新的装备当中去,而赵如松也常常因为卢嘉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他困扰多时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如此,卢嘉栋在技术方面严谨求实的态度也是赵如松十分欣赏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赵如松将卢嘉栋更是引为知己,上午刚刚睡醒赵如松便迫不及待想去找卢嘉栋继续探讨昨天没有说完的话题,只不过是在自己学生胡庆华的强烈阻拦下,而赵如松也清楚卢嘉栋说不定还在休息,这样贸贸然的打扰确实不太好。

    可即便如此,依然没有打消赵如松去找卢嘉栋心思,午饭刚过,他便带着胡庆华来到卢嘉栋的宿舍,继续昨天的话题,哪怕是在去研制专家组办公楼,两人的讨论也没有停歇:

    “不过从这几种材料上看,我觉得特种液体这种配重比较好,不但重量较轻,而且由于液体本身的独特质地,可以向后喷出燃气热度减少,烟尘和噪音更会抑制到最低限度!”

    如果要是旁人跟赵如松无休止的说着技术,估计早就退避三舍了,不过卢嘉栋却对赵如松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在他看来这种讨论正是加快研制进程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所以他对赵如松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觉得液体还是有着它无法克服的弊端,首先储存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如何保证不挥发,不失效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还是倾向于用塑料做配重物”

    “老师,嘉栋,你们快看!”卢嘉栋和赵如松边走边商量着,不知不觉便来到办公楼前,可就在这时,在他们身旁的胡庆华突然打断卢嘉栋的话,用手指着办公楼颇为诧异的说道,而卢嘉栋和赵如松顺着胡庆华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才发现办公楼的各层,各室的窗户前无不挤满了面色震惊的人们。

    震惊,对!就是震惊!当第一个人发现卢嘉栋和赵如松肩并肩边聊边向办公楼走来时,他的脸上便充满了震惊,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刚开始整座办公楼内还有呼叫同伴的嘈杂声,可没过多久,当所有人都挤在窗边后,这些嘈杂便成为一阵阵低沉的惊呼。

    看着越行越近的卢嘉栋和赵如松,那彼此交流的神情和模样,哪像是针尖对麦芒的冤家,分明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而从两人不时露出的欣喜笑容,更可以看出这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根本没有闹矛盾的样子!

    “老王,你不说卢总师这次得很难嘛,你看看,两人跟老哥们儿一样,这就是你说的难?”

    “怎么可能?难不成两人以前认识?”听了同事的话,老王的脸色很不好看,可不管他怎么找台阶下,旁边的年轻人是再不会买账了。

    不仅是老王,还有老张,老李,以及其他质疑卢嘉栋是否能度过这一关的人们,都被眼前的事实所惊呆了,他们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卢嘉栋到底用什么方法办到的?

    这样的问题只存在少数的脑海里,而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幕在震惊之余更是不由得松了口气,进而由衷的佩服卢嘉栋的能力,而这些人心中的所思所想,用郭青山那句拍着大腿的兴奋话语最能表达:

    “嘿!就知道小卢能办得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材料的难题(求月票)

    见到卢嘉栋和赵如松关系如此融洽,那些质疑两人将会出现矛盾的传言在铁的事实面前自然是不攻自破,转眼的功夫便烟消云散,当然也有好事者见到两人如多年老友般的关系,感到非常好奇,都觉得卢嘉栋和赵如松如此要好很是不可思议。

    于是这份强烈的好奇很快便转化为十足的动力,而这些搞技术研究的人又特别的严谨细致,关于卢嘉栋和赵如松见面和交流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曾放过,很快关于卢嘉栋和赵如松那晚在资料室的情景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而当人们得知真相后,在惊叹两人对火箭筒技术研究如此深入的同时,更对卢嘉栋那超前的眼光和扎实的技术水平表示由衷的钦佩,而这也触发了团队内的研制人员深深思考,卢总师和赵教授都已经把问题想得那么深入了。

    可是他们自己还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境界,再这样下去,还怎么跟得上卢总师的思路,还谈什么为国防军工贡献力量?由此,在不知不觉中一股多学习,勤思考,肯专研的风潮在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团队内悄然兴起

    当然卢嘉栋和赵如松对别人的看法是不太在意的,哪怕是郭青山在事后跟两人述说了经过,但是无论是卢嘉栋还是赵如松也都是一笑了之,不过对于这股悄然兴起的学习风潮,卢嘉栋却稍稍感到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榜样,但即便如此卢嘉栋对此还是表示欢迎和支持,因为在他看来,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以及赵如松这样重量级的专家学者的加盟,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实际情况也如卢嘉栋所预料的一样,如果说赵如松没有加入团队之前。便携式火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