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超越,跟自己竞争,跟别人竞争,要去圆梦。梦圆了很落寞,梦不圆很痛苦;做梦痛苦,梦不圆求不得也是很痛苦。换句话说,梦圆、梦不圆都是痛苦。这就是凡人的思维、行为模式。
  你到底需要什么?你需要成功?然而成功的感觉痛苦一下,痛苦的后面却是无止尽的痛苦,那种痛苦是很无力的。就像你虽然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但是你不想停留在这个点,你还有要期待要去某个地方的希望。
  可是成功的人,我的意思是说一个梦已经实现的人,他几乎找不到一个仗可以再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企业家,他已经富可敌国了,然而他却去当义工,或者像闲云野鹤般地到处逛逛、或落寞地了此残生。
  如果你还没成功,你可以看看那个已经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那种方式是你要的吗?但是老师现在分享这样的感觉。我说的感觉是那些已经成功者的感觉,不一定是你能体会的,或许是你过去生已经体会过了,所以你这一生已经很淡泊了,因为你过去生已经体会过那种感觉,所以你这一生已经要往另外一个不同的层次方向在走了,你不想再过同样的生活了,所以那个感觉你会觉得很熟悉,但是那已不是你要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我分享那些成功者的感觉,不能让你产生震撼的感觉,而只是觉得说我就是不甘心,我就是要成功,如果你目前是老师所说这样的心境的话,你现在在这个教室,听老师在分享这个法,事实上你还没有应机,你不需要浪费时间学一大堆成道知识,你可以去做自己想要的样子,甚至快点去追梦,快点去圆梦。
  因生命痛楚的感觉而想出离痛苦才是修行的动力,真正用生命去体会痛苦,才会产生想要蜕变自己的惯性的出离心,这才是老师来这个世界传法而与我有缘的佛子。
  所以老师分享的每一个阶段的心境是要你去实践,去体会,而不是让你在那个地方随便听听想想而已。不是靠想的,而是靠实践。所谓的实践就是用生命去体会那一个感受。
  所以一个人还有梦未圆的遗憾,那你想追求就尽量去追求,别踩刹车,尽量保持警觉地去追求,别踩刹车那样对你来说还有意义,你只要带着我给你的建议去体会追求过程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就是符合正法了。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所有在生命中蜕变的超凡入圣的圣贤们,他们都经历这样的阶段,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像这样已经听到的一些道理,你没有去思维,去体会,那就很枉然、茫茫然,事实上听再多的道理,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有我建议,如果你追求梦想的感觉都还在,你就用全然的生命去追求,在这追求的过程中可以寻找老师说的每一句、每一字,有所关联于你的心境的法,而在你追求的过程中细心去体会观照,那是生命蜕变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觉得生命活得很痛苦的时候,你就去体会去思索,你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如果你真正的感觉到很深切的痛苦,事实上那个痛苦里面会有清凉的智慧。如果你感觉到痛苦的强度还不够的话,清凉的滋味就跑不出来。所以对于你有真正蜕变的机缘,只有在你深切的痛苦感受时,才有让你蜕变的因缘。
  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法也只是助缘,就是说你感觉你身体有个地方好痛好痛的时候,你心灵的痛苦的手术只有你自己能做,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我只能告诉你怎么去做这个手术的方法,但是这有一个前提――你觉得你心灵的痛苦好痛,而且你下定决心要对你的“自我”动手术开刀。
  那我就可以告诉你怎么对“自我”开刀,这个刀要怎么拿,才会有效率,要怎么切才能切的刚刚好,才不会让不好的细胞或不好的细菌还留着,才可以切的一干二净,但是自己会想对“自我”开刀的前提是你觉得你很痛苦。
  一个人如果还没有觉得自己有病的时候,你跟他说你有病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只是来分享给觉得自己心灵有病的人,而这个有病的人他想要把病治好。如果一个人他不觉得自己的心灵有病,换句话说,他还离空性很远,他出离自我的因缘还未到,那就不要无病呻吟强说愁,自己还不够忧愁却一直说自己很忧愁。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忧愁,事实上你已经不会讲自己很忧愁了;真正的大善人他不会觉得自己很善良,或是想听别人说一句你很善良的话来标榜自己的善良;只有那个小善人或他根本是不善的人,才会炫耀他自己很善良。如果你内在很丰富的时候,事实上你不会往外去追求满足,就是因为你内在有缺乏时,你才会想要往外去求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你要这样来观察自我。
  心咒之二
  内在的生命本来就圆满、丰富
  我们一味地往外追求丰富,
  才造成内在的空虚
  我们的邪曲心,是想往外去追求满足,可能是自我形象的满足,被人肯定的满足、被人赞赏的满足、或者自己想要赢的满足,你得不到自我的满足就产生那么多邪曲的心;得到了呢?那么多邪曲的心也都还在。
  一个真正的圣人,他不会觉得他是圣人,一个想要向别人证明他是圣人的人,他内在是很贫乏的,他想要表现给别人看的,都是很邪曲的心,这都是我们自己要往内去警觉、往内去过滤自我,往内观照“自我”藏身的地方。
  我们内在的生命本来就圆满,而且很丰富,但是我们错过了那个要点,我们一味地往外去追求丰富,而忽略了内在的丰富;一味地想要往外追求,让自己穿上很坚强的盔甲,殊不知这些追求的欲望,却造成我们内在的空虚,让自己无法宁静,直到这些思维、行为模式都变成习惯了。你也就活在那个一刻也不得闲,常常觉得生命里很多事情没有做,闲下来就觉得很浪费时间,常常觉得生命一定要有意义,才不会虚度此生的状态。
  事实上当我们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们就已经错过了生命的美感与真正的乐趣,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本溯源,将我们痛苦的根源看清楚了以后,下决心去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要知道当我们下定了这样的心愿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知道这是你生命多大的福德啊!
  你已经准备要回家了,就像有个人自己有无限的财富,现在身上有好多好多的钱放在他口袋里面,而他却不知道他有好多好多的钱,他觉得自己很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他要去赚钱,他要去赚人家的钱,他以为他很穷,事实上他口袋里面有无限的财富,而他错过了要点。
  生命的本然样貌,本来是很清凉很清净的,但是这样的误判,这样一个人开始往外追求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欲望,产生了自我,所以会越想往外去要,要一切他想要的。可能是与人的互动中,他要人家怎么对他才对,或是他要影响人家怎么走才对,换句话说,他要影响的人,可能是他的小孩,可能是他的亲人,可能是他的朋友,他想要影响他们的观念,要他们怎么走才对,或者他要打败别人,因为他要出类拔萃,他要别人注意他,他要别人感觉到他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要”。
  “要”产生了一切的痛苦,不管你要什么,“要”就是你的欲望,你要求解脱也是“要”,不管你是入世还是出世的“要”,你要世俗的名或利、权柄、别人的尊敬,或者要赚到豪宅美厦、或者要很漂亮、或者要别人爱你、要得到好名声,要一切的成就感,要完美实现你所要的东西。
  “要不到”就产生挫折感,即使“要到”你永远也不会满足,那“要不到”很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宗教了;或者另外有种逃避的方式――那就是“不要”,不要意味着放弃“要”。有梦最美,希望相随,而“不要”就是绝望了,不敢想了。他的人生就像是黑白的,本来是彩色的,本来是有梦,现在是放弃梦了,就变成黑白的。
  不管人生是彩色还是黑白的都是痛苦,我只是要你很深入地去观察,生命痛苦的根源就是“要”,或者另外一边“不要”。在你生命里面细细地去观察,在这里面就开始会有蜕变的空间,你会发现你的一切“要”是你不需要的,是你的那种幻梦,你的头脑,你的“自我”想要的,事实上你的“要”是很没有意义的,如果得不到你要的你会觉得很苦,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而只要苦一来你就选择逃避的方式,那我“不敢要”,我不要好了。
  事实上那个不要是因为你得不到,如果一点点甜头让你尝到,你的“要”马上又出来了,你要小孩听你的话,他不听你的话你就痛苦了,你还是“要”啊!那小孩叛逆到极限,你这个父母亲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也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你死心了,所以你放弃他了,你“不要”管他了。
  事实上你“不要”管他是因为你没有能耐管他,那个“不要”是好痛苦的绝望,或者你追求事业的成功,但是事与愿违,所以你很痛苦,很悲伤,很无助,觉得生命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你就告诉自己,追求是很痛苦的,那我不要追求好了,你不要追求,是因为你觉得你求不到,所以你不敢要了,你绝望了。事实上这种“不要”是“要”的另外一边,里面都有贪婪的欲望在运作,只要有一点点火花,火苗产生的时候,也就是诱因出离时,你的“要”又出现了。
  有一个歌星他本来已经要出家后来有还俗,为什么?因为他的唱片卖不出去。所以他觉得生命很绝望,他就准备要出家了,当小沙弥,可是在等待准备出家时,他以前做的一首歌红起来了,所以这位歌星本来要出家,后来马上还俗,他是本来是不要了,放弃了!还俗又开始要了,他现在还在中国当红。
  在这事例里面有没有看到,“要”跟“不要”对你的痛苦的解脱一点都没有帮助,意志力它只能够这样子运作――要或不要,只有以意志力来观照,来透视痛苦的根源才能看破。你能看透才能看破,如果你没有看透,你是没有办法真正看破的。
  所以看破是假的,唉,我已经看破了,那是假的,那是“要不到”而产生另外一边的“不要”。老师的建议就是观照和透视,你才能体会到自我的不需要。不需要就不是要或不要,而是不需要,不需要一切你就进入了空性,你就跟存在连结了,你就是一个空性人了,你就是个佛了,你就成道了,一丝丝都不需要――不需要名也不需要利,不需要美貌,也不需要一定要怎样的生活才满足,而能随遇而安,生命不需要“意义”,所以也就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了。
  你就只会享受每一个片刻,满足每一个因缘的际遇、境遇,生命就自由自在,这是生命原来的模式,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故乡。回乡的路有些人可能很近,有些人可能很遥远,可是不管回乡的路是近还是遥远,仅以一份喜乐和期待想要回家回乡的心境,那就是你生命蜕变的开始。
  
  心咒之三
  没有欲求的人
  就是与存在联结的人,就是自在的人
  老师在分享或说法,都是为这些人而分享的,为想要回家回故乡的人分享,如果你还没有一心一意想要回家回乡的念头出来,那么事实上你在老师这边所听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法都是很外围,都是知识,对你来说没有一点点帮助。但是如果你已经启动了想要回家的念头,那我告诉你,我现在告诉你的是回家回乡的地图。然而地图告诉你怎么走,但是要不要走,决定在于你的愿力,决定在你对追求所造成的苦受够了没。自己穿上很坚强的盔甲,殊不知这些追求的欲望,却造成我们内在的空虚,让自己无法宁静,直到这些思维、行为模式都变成习惯了。你也就活在那个一刻也不得闲,常常觉得生命里很多事情没有做,闲下来就觉得很浪费时间,常常觉得生命一定要有意义,才不会虚度此生的状态。
  事实上当我们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们就已经错过了生命的美感与真正的乐趣,所以我们现在要追本溯源,将我们痛苦的根源看清楚了以后,下决心去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要知道当我们下定了这样的愿力往内看,而不再往外追求,你知道这是你生命多大的福德啊!
  你已经准备要回家了,就像有个人自己有无限的财富,现在身上有好多好多的钱放在他口袋里面,而他却不知道他有好多好多的钱,他觉得自己很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他要去赚钱,他要去赚人家的钱,他以为他很穷,事实上他口袋里面有无限的财富,而他错过了要点。
  这个世界真的好苦,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真的好苦,因为我受够了这些苦,我知道它很苦,可是凡人还没有受够或受过这些苦,所以以苦为乐甘之如饴,所以就看不透痛苦的真相。看不透,怎么看的破,看破之前要先看透。
  所以如果没有观照的能力,没有看透的境界怎么会看得破。你们看看最近宏碁计算机的创办人施振荣先生,他五十几岁就退休了,他把他的事业交给别人去经营,为什么会这个样呢?
  当然我不是他,我不应该替他讲话,但是我们可以深入他的念头来看,他一定是受苦受够了,人家说那个高科技行业折损率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对身体的折损率太快了,对身心能量的消耗也太快了,吃的苦远比其他行业吃的苦多太多了,所以做到五十几岁就不想再做下去了,甚至他也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在这行业受苦,所以他不安排他的孩子去接班。
  施振荣先生他五十几岁就折损了,干不下去了,可能已经全身都是病。那个事业体,在他年轻的时候,可能他是在享受自我实现,可是在中年以后,他身心混不下去了,他在忍受苦,那退休的概念就产生了。
  退休的另外一边意义,意味着你还没有退休前都在受苦,你很苦你才想退休,如果不苦表示你还在享受,怎么有退休的概念产生?退休意味辛苦得想放下,想放松,因为工作很苦、很紧绷,所以才想要退休。
  在看看长荣海运的老板张荣发先生,他好像八十岁还是八十一岁,也退休了,退休后他要去环游世界。换句话说,海运是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它的折损率可能比较低,所以他撑到八十几岁,然而他也是很苦,所以才有退休的概念产生。
  另外有记者谈到说王永庆先生为什么还不退休呢?这个记者是用他自己的观念在评估,他觉得退休了才能放松,还没有退休前都很辛苦。这个记者他可能是很期待退休的人,他的工作生活里面一定会很苦,所以他才想退休。他就以这样的观念投影在别人的身上,就觉得王永庆先生他为什么不退休呢?就有一点耻笑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家张荣发先生已经退休了,施振荣先生也已经退休了?他为什么还不退休呢?还那么老来苦。
  那记者可能错过了一个观念,王永庆先生他有可能是在享受事业,如果事业对他人来说很苦,对他来说它不一定是苦的,他有可能在享受事业,所以就没有退休的问题。而前面这两位先生,施振荣先生或张荣发先生一定是工作上很辛苦,所以才会有退休的概念产生。王永庆先生为什么没有退休的概念,有可能是他在享受事业,所以他就不以为苦。我们从这里,有没有更深的穿透力来看透、检视这些事情。
  当你的自我能溶解消失的时候,你在满足每一个片刻,你在享受生活的一切境遇,酸、甜、苦、辣对你来说都很外围,那就就清凉了。你当下都处在退休的心态中,所以“退休”不用等待,退休没有时间跟空间的问题,退休是你当下有没有退休的心境。如果你当下不能有退休的心境,你在退休的时候,也不可能获得真正退休的心境。
  那么怎样能退休呢?无欲的人就能退休了。没有欲望的人,并不是放弃欲望的人,是不需要欲望的人,那么他就退休了,他就是与存在连结的人,是自在的人。他没有什么地方要去,他像那朵云,风把它吹到哪里,他就随风飘到哪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是他的家,他的生命已经蜕变了,他不需要固定的家。
  重点是你的态度,而不是那个客体,重点是你的执著,而不是你执著什么,你只要有执著,不管遭遇什么经历你都会执著;如果你执著老师说法,你就会开始听到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然后开始咬文嚼字钻牛角尖,把老师所说的法当座右铭而错过与空性会面的机缘了。
  为什么要当座右铭,老师只是跟你分享生命痛苦的根源,你自己要去透视,你自己要去体会,你要以你的生命去印证它,去亲自证明它。我跟诸位师兄、师姐分享,老师所说的诸种邪曲的心,是你不能从苦海中退休的唯一理由。你有没有这些邪曲的心?必须一个一个去检视。如果有,那么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