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随」不能不放下它,这个事情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因为你还没有能放下,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无量劫的习气种子,这时候还没有能转得过来。开始也是从观行到相似、到分证,阿赖耶没有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就不可能转成成所作智。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到如来果地转八识成四智才到究竟圆满,所以「出生法界广大智」。这个时候初地菩萨他们已经在因地上转了,把第六第七转成智;这两种智慧转过来,他就『普见十方无量佛』。前面总说,「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他为什么能见?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他已经转;五八果上转,他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因上现在已经转过来了,慢慢的果就会自自然然跟著转了。所以他不是同时一下就转过来,因转过来之后,果慢慢的成熟,这个道理我们能想得通,不是很难懂。「普见十方无量佛」跟第一首偈「神通境界等虚空」相应,跟「十方众生靡不见」相应,你看这个果德多么殊胜!确实是我们希求的。
  可是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他们确确实实烦恼没有断,八识没有转,但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地上菩萨相等。这是什么原因?不思议法,真的是难信之法。菩萨修行无量劫到这个程度,你怎么这么便宜?你怎么一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夏莲居老居士偈子里,「难信难信真难信」,它是实话。不是说我们人难信,菩萨难信,声闻缘觉难信,怎么可能有这种法门?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这都是真的。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能了解,要不发心认真学习,那就是李老师的话:「非愚即狂」。他要不是愚痴人,那就是狂妄之士,他不修这个法门;换句话说,正常人他一定接受,一定认真努力修学,他在这一生当中会成就。现在请看二地:
  【一切法中离垢地,等众生数持净戒,已於多劫广修行,供养无边诸佛海。】
  十地菩萨跟前面一样,他们所修学的跟诸位说还是十波罗蜜。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每一首偈都有四个意思,一句是一个意思。第一句举法标名,他所修学的这个法门说出来了,『一切法中离垢地』,这是二地菩萨;「垢」是烦恼的代名词,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等众生数持净戒』,这个「净戒」不是五戒、十戒,我们今天看到五戒、十戒都觉得太多,都觉得受不了。比丘戒二百五十条,都感觉得很困难。到二地菩萨他们所持的戒,这个戒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规矩、守规矩。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凡夫地所修的。这是圣人,是菩萨摩诃萨;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菩萨跟他们相处,决定不犯过失,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我们修行说是功夫不错了,他心里头还有妄念,比起一般人这个妄念微细,跟菩萨比这个妄念非常粗,非常严重。我们比要往上比,不能往下比。往下比自己好像就觉得很满足、很不错了;往上面一看,自己差很远,才能提得起警觉心,才能够奋发向上,自己知道自己不足。
  我们修净宗的要不要学习?要,为什么?增高品位,这是对自己来说的,这是自利。利他更重要。我们表现种种守法的形象,那是我们『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能不干吗?我们拿什么来供养诸佛如来?拿什么供养阿弥陀佛?拿什么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拿什么供养九法界一切众生?没有别的,只有守规矩、守法,做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佛教的代表,就是佛教导这一个学生的代表。我们像不像?像,那是佛的好学生、好弟子;不像,是佛门的罪人。最低的标准是三福六和,如果这个标准没有,正法就不能住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法?没有别的,为佛法、为众生,我们帮助正法久住世间。我们要不认真修三福六和,我们就是希望这个正法不要住在世间,我们在破坏正法,在毁灭正法。诸位想想,破坏、毁灭正法,你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夏莲居老居士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这个事情要「真干」!不是敷衍的,不是装假的。你要不是真干,你错了,敷衍塞责,搞假的不搞真的,我们一般人常讲的阳奉阴违。果报在哪里?我们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报在三途,三途当中的地狱,不是饿鬼、畜生。为什么?因为你对不起佛教,对不起诸佛如来,对不起一切众生,问题在此地。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订了五个修行的科目,简单明了,希望净宗的同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我们做佛的好弟子,这个「好」说实在话不是十分的好,能做到三分四分就不得了,至少我们不是在灭佛法,不是在毁弃佛法。世间人看不见我们,九法界的神灵他们看得见,我们起心动念,他们知道。你看看地上菩萨,只要登了地,他们六根的能量就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他那个神通、他心通,遍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能瞒过谁?要说瞒人,那真是自欺欺人。我们做不好,什么原因?愚痴。经没看懂、没听懂,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做不到。应当做个,我这个水平很低,三成四成。实在讲一成都做不到,几个人能做到一成?
  说老实话,做到一成不能往生,要往生至少要做到二成;换句话说,百分之八十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是什么人?都是造作五逆十恶之人。我们是不是造作五逆十恶?是!「我没有杀父母,我没有杀阿罗汉,我也没有破佛身血」,没错,这些罪名好像你都没有,你破坏了佛教形象,你知不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了。破坏佛教形象,等於破和合僧,五逆里头犯一条就是阿鼻地狱罪。所以我这个形象不好,出去让人家议论,让人家批评,我就对不起佛,就对不起九法界众生。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起心动念还是想搞特权,不守规矩。「不守规矩,这才是值得荣耀的事情!」以为这是荣耀,不知道这种心态、行为造阿鼻地狱的业因。规规矩矩的那种人,在你心目当中那是愚人,瞧不起他。是的,瞧不起的这个人,往往这个人往生了。你们想想看,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谁瞧得起他?修无师,谁瞧得起他?真干!你瞧不起他,他瞧得起你;你不尊重他,他尊重你;你往三途,他到极乐世界。
  我们老实讲,学佛那个「痴」很难断。我们这个痴是非常非常严重,怎么说都不开悟、都不回头,我们在旁边看到很难过,但是无可奈何!我最近这些年讲经,讲得很详细,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觉悟的人有,少数,太少太少了;不能够理解的,多数,不知道回头、不懂得规矩,这是真的。佛在《无量寿经》,对我们这些发心弘法利生的人有几句安慰的话。苦口婆心教诲,别人不领情,并不感激你,他也不懂,他也不会照做;佛说,这些人「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听佛这几句话,心平下来了。知道这些可怜的众生,他是真可怜、真愚痴,他先人没有教他,所以他种种的过失,不要去怪他。他确实是要堕落,那没有法子,诸佛菩萨都救不了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尽到的、尽心尽力做的,可以说都已经做了,问心无愧了,我们对得起这些人。
  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一定要读诵大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古来祖师大德们公认的,这是一乘教。一乘大法,古大德只说了三种,《华严》、《法华》、《梵网》,超过一般的大乘。世尊在《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会权归实,《华严》、《法华》、《梵网》,是一乘大法。有能力、有时间、有这个缘分,深入这个,好!为什么?对於自己境界决定提升,对於自己断烦恼生智慧肯定增长。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净业三福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大根大本。尤其世尊极重要的开示,「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个法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就能离九法界苦。再加上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圆满成就。十善业道不能不懂,不能不行。
  这首偈子里头不能不持戒,持戒念佛。『已於多劫广修行』,前面我们读过,这些菩萨们修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持戒决定具足,就是包含其他的九个波罗蜜,持戒就圆满,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这个来「供养无边诸佛海」,不只四百亿佛。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人家这里「供养无边诸佛海」。我们要努力、要精进,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就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六卷)  2001/12/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4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第四首:
  【积集福德发光地,奢摩他藏坚固忍,法云广大悉已闻,摩尼果中如是说。】
  这是赞颂三地菩萨,也是每一句是一个意思。第一句是把他修学的法说出来了,名称说出来了。『积集福德』,我们看到这四个字,我想每个人都非常欢喜,我们确实要修福、要修慧,福慧双修。可是怎样修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圆满的道理、很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如理如法的来修学,一定得到圆满的福慧,像诸佛如来一样。三地名称叫「发光地」,我们如果在一些典籍或者古人注疏里面,看到发光地,我们就知道那是三地菩萨。
  『奢摩他藏坚固忍』,这是讲要修禅定。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奢摩他、三摩、禅那」,都是禅定的名称。奢摩他,如果单独的说,这个禅定是止比较多,三摩是观比较多,禅那是止观均等,这都是用来对治我们烦恼习气的,我们应当要知道。我们初学从哪里入门?实在讲确实要从奢摩他。奢摩他,你要忍耐,样样都要忍耐,忍是止的意思;也就是说定慧等学,我们初学的人要偏重在定,这一点不能不知道。老修行确实他有定功,偏重在观,真正到成就那一定是止观均等,称之为禅那。菩萨在此地说实在的话,是为我们示现,这两句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
  十波罗蜜在前面已经详细说过,所以就不再多说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也是简单的带过,每一句把它的要点为我们指示出来。「积集福德」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什么是福?什么是德?要有能力辨别清楚。福的反面是祸。中国古时候的这些祖先,实在讲都非常了不起,创造文字,跟其他国家民族的祖先不一样。人家发明的文字是用字母拼音,中国不是的,中国是用符号、用图画,这个符号里面充满了智慧。祸跟福这两个字乍看非常接近,这就是教导我们是祸还是福,实际上就是心里头的念头一点点差别。如果这个念头是大公无私,是为一切众生,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福;如果是自私自利,尤其是损人利己,这个不管你做的什么事情,是祸不是福。
  昨天有位居士给我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在台湾中部,一个种田的老农,他卖菜,自己吃的菜没有农药,卖给别人的菜农药都用得很重。他自己知道农药有剧毒不能吃,他卖给别人吃。凡是有农药的那个菜一定都非常好看,没有农药的菜,虫吃。头一天喷的农药喷得很重,第二天他就拿到市场去卖,不怕别人中毒,不怕别人要命。有一天他到市场去卖菜,遇到车祸被火车辗死了。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社会里面太多太多了,就是中国古人常讲的谋财害命,你想得人家一点钱财,你把人家的命送掉了;尤其是卖假药,那更不得了。这是同学们举的,这都是事实,纵然说是一种巧合,实际上我们讲报应。古德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天天做亏心事,那个时辰总有到的时候,你躲不过。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觉,为人不能做亏心事。现在社会大众,只知道眼前的小利,真的是蝇头小利,造了极重的罪业,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
  人在世间,要做一个义人。我早年接触宗教,正式接触宗教是基督教,我很认真的去读《新旧约全书》。圣经里面所讲的义人,给我的印象非常之深,跟我们中国儒家、道家、佛家所讲的没有两样。人要有道义,要有仁义,要有情义,要有恩义,具足这四种大义,这个人是个义人。义人上帝保佑他,神明帮助他。眼前纵然生活辛苦一点,那是过去生中不懂得修积福德,不要紧,现在修来得及。《了凡四训》里面袁了凡先生自己说的,他过去生中修积一点小福,不大,命里面没有功名、没有富贵,生活能过得去,我们一般讲小康之家。没有功名就是讲没有学位,参加考试没有学位;寿命也不算长,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明白了,他知道了,所以万念俱灰。我们一般人讲消极,非常的消极,人到这个世间干什么来的?是来受果报的。正是佛在经典上常讲的「人生酬业」,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这一次来酬偿业报。你造的善业你来享福,你造的恶业你来受苦,一生都为命运主宰,你还能有什么作为?了凡先生在这种环境里面生活了二十多年,以后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什么道理?消灾集福之道。
  命运从哪里来的?是自己造的,真的是自作自受,不是天地鬼神、上帝主宰的,不是的。但是世间人有几个人明白这个大道理?又有几个人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学佛之后这才明了,命运是自己造的。既然是自己造,自己当然可以改变,而且改变并不是很难,理通达明白了,我们的信心就有了。云谷禅师给了凡先生启发这一番大道理,帮助他建立信心。从今而后,天天反省。反省要有标准,我们今天学佛的同修何尝不想改过,为什么改不了?没有依标准。出家人标准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莲池大师也跟袁了凡一样用功过格,在那个时代想必是一个风气,在家的读书人、出家的修行人,都用这个方法认真的改过自新。莲池大师功过格在《全集》有,不叫功过格,叫自知录。你们看《莲池大师全集》,自知录我们从前曾经把它抽出来印成单行本,供养大众。如果不用这个自知录,用《沙弥律仪》很好,我觉得愈是初学,我们修行没有根底,功夫不得力,用这个有好处。莲池、蕅益大师都有《沙弥律仪》的录要。《沙弥律仪》分量太多了,把它节录里头重要的,分量就少了;分量少,我们受持方便,功夫容易得力。实际上,这些修行基本的标准,确确实实是要认真去读诵、去研究,还要细细的去讲解;否则的话,我们每天做这些形式再做上几十年,做到一辈子,功夫都不得力,这一生又会空过了。
  佛对於修福非常重视,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赞佛「二足尊」,二就是福德、智慧,这两种做到究竟圆满,称二足尊。足就是圆满,满足;尊,人间天上,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看看佛说法,把福摆在前面,慧摆在后面,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我们看到六波罗蜜里面布施、持戒是修福,第三就讲到忍辱,忍辱里面就有慧了,先修福。中国古老谚语常讲「福至心灵」,福报现前,智慧也就来了,好像那个心就开窍、就灵了,你才知道福是多么的重要。福是从布施修来的、从持戒修来的,於是积集福德我们就明了它的内容了。布施是舍己为人、牺牲奉献,佛法里面讲布施供养。对象要是愈广大,你的福报就愈大;时间愈长,你享福的时间就愈久。我们要修像佛那样的大福德,佛的对象广大,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是佛修福的对象,是佛修布施供养的对象,是佛修持戒的对象。持戒怎么也为他们修的?没错,持戒就是自己做个模范,自己做个好样子给他看,用这个好样子来供养一切众生。
  譬如持不杀生的戒,人要持不杀生的戒,样子会变,会变得非常慈祥,这一切小动物看到你都欢喜,都不会畏惧,带给他们安乐。这在布施里叫无畏布施,持戒是布施、是供养。一般练气功的人知道,他看每一个人的气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浓淡也不一样。善人、好人那个气的色彩鲜明,颜色是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好;如果心术不正,常常存著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待人的,这个人的气不好,气是灰色的、暗色的、黑色的,这是气功人能看得出来。我们平常人心要是细,你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