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里面,我们在大乘教看到的太多了,佛法是平等法;虽然它也讲阶级,它讲菩萨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虽然有阶级,但是它是平等的,它是包容的。初信位的菩萨,他所修学法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的修学,不可思议;等觉菩萨法门里面,依旧不舍初信位菩萨所修的。这个话怎么说?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来讲,凡夫初入佛门,佛就传授他三皈五戒;修行到了法云地菩萨、到了等觉菩萨,他还要不要守三皈五戒?还是要严格遵守,你从这里就能看到法法圆融。我们前面讲十地十波罗蜜,每一地虽然是有一个重心,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但是地地都圆摄十波罗蜜,这是佛法。
  初地菩萨修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有方便、愿、力、智,一条都不缺,这叫布施波罗蜜;如果缺了一样,他的布施波罗蜜就不圆满。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持戒里头有布施,有忍辱、精进,乃至於后面的方便愿力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况这是大乘圆教,要把清净平等落实才行!我们现在麻烦在哪里?学的是一套,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叫散学,他不能合一。这不是一二三的三,松散的散,散乱的散。人家是学三学,我们是学散学,差不多,音差不多!所以你不会有成就的。你这种学佛法,顶多恭维你,天台大师所讲的「名字位中」,名字位有名无实。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时时现前而不能够觉察,自己不知道,你才晓得你那个毛病习气有多重!世出世间法的事理真相确实是一无所知,每天展开经卷去读诵,好像三岁小孩唱歌一样,把它唱一遍,什么意思不知道。
  我们现在不少人学佛有这个毛病!没有把佛法当作一回事情,从前李老师常讲,哪里叫学佛?说得不好听一点,消遣佛法。这个罪过很重,你还以为你自己修积功德,还以为你自己有福报,错了!佛法的修学,有没有一点功夫,从哪里看?从你生活上看,从你处事待人接物去看,看你有没有把你自己的毛病修正过来。日常生活当中,洗个碗筷有没有洗干净?洗好之后有没有把它摆得整整齐齐?修行就在这些地方。吃完饭了,桌子有没有擦得干干净净,桌椅有没有摆整齐?小事!洗个手我昨天看到了,洗完就走了,洗手台旁边那些水珠到处都是,都不知道把它擦干净。水龙头上沾的有肥皂的水,不晓得把它擦得干净,这都是学佛,学佛在这里学。浴室里头、脸盆里头,你们如果仔仔看看我的,我洗完澡之后,我这个盆子要洗得很干净,顺手的事情。水龙头是金属做的,我用完之后我用干毛巾把它擦一擦,顺手的事情,永远它是那么样亮,它不容易坏。随时用你不擦它,特别是肥皂水,它容易起化学作用,寿命就减短了;它的寿命短了,响影我们自己寿命也短了。
  早晨胜师切了一盘西瓜,我就告诉他,学佛从切西瓜这里去学,什么都要学,要切得整整齐齐,不能切得乱七八糟。一块大一块小,拿出来之后不像样子,这个东西能见客吗?如果你要到一个餐厅里面去吃饭,餐厅端一盆水果像这个样子,客人能满意吗?所以多到外面餐厅去吃饭,去看看、去学学,这一点过去韩馆长这样作法;常常带著大家到餐馆吃饭,吃饭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们学习,你看看人家的菜颜色怎么样?怎么烧法?你看那个盘子端出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你以为学佛在哪里学?在佛堂里头,错了,佛堂里学不到东西。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做人。我们山上住三位法师,他们有分工,我听到了,我说你们的分工要常常交换,为什么?任何一桩事情我都要学,我都要会,不能说三个人分三个工作,永远做这一样。那个人走了之后,烧饭的人走了,饭都没得吃了?浇水的人走了,水就没有人浇了?这成什么话?
  过去老和尚常常教导我们,出家人要有三把刀,这三把刀是什么?第一个剃头刀,你要会剃头。第二个剪刀,你要会裁缝,从前出家人衣服自己做的,谁替你做?古时候没有僧服店。第三个菜刀,你要会烧饭,你要会做菜,生活教育。处事待人接物自己要谦虚、要尊重别人,处处要行方便,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家在一个课堂里面学习,我不去上课我也占个位子,不让别人坐,这成什么话?这哪里叫方便?有人问我,我们四众同修在一起是不是出家人最大?没错,古时候是这样的;排列的顺序,比丘众排在前面,比丘尼众排在后面,优婆塞众又排在后面,优婆夷排最后。现在这个规矩我们还要不要遵守?要遵守。为什么?这是佛法的形象。但是我们出家人要生惭愧心,为什么?我们的道心,我们的修行、修持,远远不如在家人。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只要你留意,你看看念佛往生的是哪些?在家女众占第一位最多,走的时候瑞相希有,第二是在家男众,出家人念佛往生的人很少。鬼神都告诉我们,出家人死了到哪里去?多半都是到饿鬼道、畜生道去了,所以现在鬼神都瞧不起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
  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我们受别人的尊重,把这一点福报都享尽了,自己不晓得谦虚。在家人照顾出家人,出钱出力,建道场让你们安心办道,你们办的是什么道?办的是畜生道、办的是饿鬼道、办的是地狱道,也是道!畜生道愚痴,饿鬼道悭贪,地狱道瞋恚,我们心里没有把贪瞋痴放下,念念还增长,我们是在办三恶道。出家人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在家人懂得。在家人生活艰苦,省吃俭用,节省下一点钱,供养三宝;出家人没有经营这些生产的事业,钱财来得太容易了,好像是我应该要享受的;没错,是应该享受,将来果报是「披毛戴角还」。人家是赚钱来生活,我们是负债生活,你懂不懂?古大德讲的话没错,「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这个警觉心?不懂得惜福,不懂得培福,不懂得尊重一切众生,何况是人?不懂得行方便,愚痴,愚痴就是畜生道。如果再加上恶业,那你不就到地狱道去了吗?
  昨天有同修问我怎么念佛?这些话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遍。佛法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宗?宗又分那么多派,为什么?佛法里头说的「恒顺众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一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就是连念佛法门你要不懂方便,也不能普度众生。所以一个大的寺院有很多个讲堂,首座和尚分座讲经,就像一个学校它有很多教室,这个教室讲《华严》,那个教室讲《法华》,那个教室讲《般若》,你欢喜修哪个法门,你就进哪一个讲堂。这叫开方便之门,它不是一门;一门有,比较规模小的道场只开一门。圆瑛法师,过去他的讲堂圆明讲堂,只有一门《楞严经》,他老人家一生修学《楞严》,教宗《楞严》,行在弥陀,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办的是楞严专宗学院,你学《楞严经》,你进他的讲堂;你学其他的,你到别的道场去。
  我们净土宗最初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专学《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净土宗经典最早翻译的是《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一部经修行,一部经、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不可思议。你学其他法门,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寺院道场多,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专科学校,它不是大学。丛林是大学,各个科系都有;小道场都是专科的,它有成就,所以它有学风、它有道风。东林这个念佛堂,它的学风就是《无量寿经》,道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契合许多不同的根机,有人喜欢追顶念佛,追顶就念得很快,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念的,一句追一句的;有人念得很慢很慢,一句佛号要念一两分钟,忏云法师就是,他老人家念佛念得很慢。一个念得快的,一个念得慢的,他们两个在一块生烦恼,怎么能合得来?这怎么办?要建两个道场,两个念佛堂分开,喜欢快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你们进那个念佛堂。
  所以净宗有许许多多的道场,他们里面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多走一走,哪个道场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你就到那里去修,你会有成就。同样是念佛法门都不行,同样是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大德的注解不一样。我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我依善导大师的注解,台南有一位开心法师,他一再劝我:「法师你要讲《观无量寿佛经》」。我说:「讲过了。」他说:「你讲的那个不行。」我说:「怎么了?」他说:「你要讲智者大师的注解。」他是天台家的,他有执著、他有成见,他不喜欢善导大师的,他喜欢智者大师的。我要适合他的口味,就把智者大师的注解给他讲一遍,他欢喜,众生不好度!所以念佛有念得快、有念得慢,有念大声、有念小声。昨天我还听说,有人讲祖师大德都不出声,无声,我不知道是哪一位祖师大德?没有这个说法。不出声也许是年岁大了,念不动了,不是别的原因。哪有不出声的道理?
  念佛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到的,吉祥云比丘传授的,他老人家自己是这样修行的,「般舟三昧」,经行,我们通常讲绕佛,以这个为主。绕佛决定要出声,什么时候可以不出声?止静的时候可以不出声,就是你念累了你要休息一下,你在旁边打坐;打坐的时候听别人念佛,心里头跟著念,口里头不出声,休息,这是不得已。另外一种你想活动活动就拜拜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拜佛不出声,心里面默念佛号。所以念佛是行住坐卧都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向佛菩萨一样,时时与人方便。我给别人方便,别人给我方便;我处处限制别人,我自己在菩提道上决定时时刻刻受别人限制。为什么?因果报应。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造什么样的因,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
  第三句讲得好,『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常讲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就是方便门。常常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我们所在之处就有很多人替我想;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将来受的果报不好。所以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学佛有没有成就?有没有成绩?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特别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看看你有没有改善?
  
  偈颂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
  这一首在前面拉杂跟诸位讲了许多废话,这些话不能不讲,不讲真的我们的经白念、白读、也白学了,所学非所用,我们学它干什么?学佛的人必须常常记住,常常提醒自己,从起心动念立刻就要能觉察得到,「我这个念头,佛要是看到赞不赞同?佛有没有这个念头?」佛没有,那我们赶紧把它放下。我们跟别人谈话,想想我们这个谈话的态度、语气像不像佛?我们一天的作为像不像佛?常常想到佛是不是这样作法,你学佛进步就会很快了。像不像的标准都在经论之中,经论是佛心、是佛的言语,戒律是佛的行为,你看看佛对人多么谦虚,多么恭敬,哪有端什么架子的?没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上对於许多国王大臣,下对贩夫走卒乃至於乞丐,佛是平等心对待。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敬爱,平等的教导,自己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发心学佛,出了家,到底学了些什么?有没有认真去反省过、去检点过,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成绩?如果我们的道业没有进步,前途可畏。我自己不能成就,我能帮助别人成就,那还真有功德;我自己业障太重,我把我的机会让给别人,是做了一桩大好事,那个人要成功了,你就享福了。最忌讳的,障碍别人修学的机缘,自己又不肯干,肯定堕地狱,这个罪重!我们读这一节经文感触很深,我们应当怎么学,自己总要知道。
  如来果地上『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必须见性才能做到,没有见性不能够与一切法融通,这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我们如何能做到相似?总要学,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方便,学佛舍己为人。我坐在这个座位,这个座位距离老师很近,有个初学的人,他想到这边座,我们欢喜让给他,「不要紧,你请坐」,我们可以坐后面去。为什么?我们听得很久了,我们一定要把初学带进来,不要让他在这里一看退了心,那我们的罪过就重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句话佛在大乘经论里讲了多少遍,如果我们令一切众生生烦恼,岂不是跟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吗?这个人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回避,为什么?让他生欢喜心,这是佛菩萨。他喜欢我,我可以亲近他;他讨厌我,赶快远离,绝不让他生烦恼。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对人对事对物,常常有尊重心。
  末后一句是讲感应没有障碍,『为出言音无障碍』,在我们现前学习当中,答问无碍。有人提出问题向你请教,你都能够解答,你解答都不会错误。这要怎么学法?要落实佛陀教诲,你才能做到;如果你听得很多,学得很多,你都没有做到,你的解答很可能有错误。要做到,要落实。第七首:
  【或见如来种种光,种种照耀遍世间,或有於佛光明中,复见诸佛现神通。】
  这首偈是赞颂「见佛光明」。第一句是「多种」,佛的光明不只一种,无量无边。为什么?称性,性德没有边际,深广无尽,所以他的光明也就没有数量。他的光照,决定是遍虚空法界,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自性的光明,这个光有体有相有用,无不遍虚空法界。『种种照耀遍世间』,「种种」这两个字含义很深,说明「遍照」。下面一句『或有於佛光明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或有」我们通常笼统的说一句「有缘」,这个说法也没有错。有缘是什么?具足某一些条件,你见到佛了,有人在定中见佛,有人在梦中见佛。梦中见佛的人很多,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现前修行的功夫,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佛,「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佛,佛就会在梦中示现。如果你常常想的是贪瞋痴慢、是损人利己,你梦中就会见妖魔鬼怪,「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这一生虽然没有修行,甚至於也没有想学佛,梦到佛、见到佛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时候缘成熟,你见到了,见到了增长信心、增长善根。
  『复见诸佛现神通』,这是於佛缘分深了,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既然善根深厚,为什么还落得今生这个样子?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是在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出不了三界六道,又搞轮回了。所以学佛人这一点不能不谨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养,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不能有一个念头错了,不能有一桩事情做错了,菩萨道上才没有障碍。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真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习气太重,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这是凡夫,这是标准凡夫。英雄豪杰不是别的,有勇气有毅力,能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这个人不是平常人,我们世间人称他作英雄豪杰,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会有成就。於是或是梦中、或是定中、或者是现行,有!有这种人,不一定在什么机缘下他看到佛相,佛现相。现神通是佛来帮助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也许你会问:「我业障很重,佛为什么现在不现身给我看看?为什么他不来帮助我?」说实在话,佛现在现身给你,你也回不了头,佛帮不了你的忙;真正能帮得了的时候,佛会现身。不能接受,说是很想佛来帮助,佛真来帮助的时候,你会拒绝,你不会喜欢他,你觉得他太罗嗦了,他要求太多、太严格,我受不了。
  所以佛的现身有时节因缘,我们要想见佛,记住大势至菩萨的教诲「忆佛念佛」,这是教我们把所有对世出世间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随顺佛陀教诲。常常念佛,常常想佛,想佛什么?想佛的相好光明,是想佛的果德;想佛过去劫中种种勤苦的修行,是想佛的因行。说得具体一点,我们能够契入,能够下手,像《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三福,佛如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大乘《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详细,菩萨能将孝顺自己父母的心行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孝养广度一切苦难众生。常常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