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决定没有丝毫改变,所以他自在,这叫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佛教导我们「住真实慧」,住真实慧就是这十个字。可是我们凡夫恰恰相反,我们凡夫住烦恼,不住智慧。什么是烦恼?这十个字你想想看,不真不诚是烦恼,不平不等是烦恼,不清净是烦恼,没有智慧是烦恼,没有慈悲心是烦恼,反面就是!六道凡夫住这十个字的反面。所以生佛是一念之差,一念觉凡夫成佛,一念迷你就永堕六道。所以修行修什么?实在讲很简单,就是这十个字你真正能够保持得住,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决定不会更改,你就成功了。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恰恰相反,我们菩萨做正面的样子给凡夫看。
  法必须契机,现代这个社会一切众生犯些什么毛病,你明白、了解,你就知道怎样去帮助他。经典文字是相同的,讲法不一样,讲的方法是活的,完全应机。现前社会众生迷得太深,迷在物欲上,起心动念怎么样计算物欲的享受,被五欲六尘迷了,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他不能觉悟。我们帮助他,必须要做出跟他完全相反的行为。世间人争名,我们所示现的不争名;世间人争利,我们表演散财,要做给他看;世间人纵欲,我们做出节俭收歛。然后在果德上,他自己能看到,我们生活快乐,他生活得很痛苦,我们展现的大自在。让他慢慢的看,时间看久了,他会觉悟到,人家生活过得舒服、过得自在、过得很快乐。要有实际的行动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觉悟。
  我们对於众生行业不能不知道,对於佛陀的智慧不能不知道,佛陀的智慧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从佛陀教化增长我们自己的信心,我们每一个众生有佛陀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自性本具的,华藏世界的美好不是外面得来的,古人比喻说那是我们的老家,一切具足;老家是讲性德,自性本具的。我们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地步?迷失了自性,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佛菩萨慈悲为我们示现,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听了什么?半信半疑,还有完全不相信的。半信半疑是现在学佛的人,完全不相信的,那是佛教以外的,根本不相信佛教。我们对於根本不相信的,没有办法度他,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半信半疑,所以不能感化他。我们自己毫无疑惑,那一些不信的人也就变成半信半疑,提升他们。所以我们自己要是做不到,这是佛家常讲,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别人,「无有是处」!这话是真的。
  所以了解现前这些众生的状况,了解还不能了解局部,我只了解新加坡、东南亚这个地区众生状况,能不能度他、能不能帮助他?不能。为什么?他们受大环境的影响。大环境是什么?整个地球。今天要帮助苦难众生,我们必须具备的常识,最起码的常识,对於整个世界历史、地理、人文,总要知道一个大概。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常常勉励我们,弘法利生要通世出世间法;通世法契机,通出世间法契理,理机双契才能度化众生,这两桩事情都难。契理标准是要明心见性,没有见性之前,决定要遵守古人的规矩。古人是什么规矩?随顺佛陀教诲,这就是我们的经典。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以经典为标准,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就决定不做,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没有见性。果然能够这样做,我们做出来的这一些行业,跟见性的人差不多。我不认识路,你在前面走,我跟著你走,我跟你走的是一条路,你在前头,我在后头跟,不会有差错的。如果不肯跟,要走自己的路,那麻烦就来了。
  到什么时候可以不要跟别人走?自己明心见性,不需要跟。虽然不跟,你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佛讲的是一样。为什么?佛佛道同;真正见性的人,决定是佛佛道同。分证佛不会走错路,靠得住;相似佛要不跟分证佛,还会走冤枉路。纵然他路走得不错,但是走得很远、迂回,走很多冤枉路,六道里头决定走岔路、走错路,那受苦受难就多了。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多么重要!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常随佛学」,没有见性的时候要常随佛学,见性之后还常随佛学,那是做出样子给没有见性的人看。人家见性了,还依照佛的经典去做,我们没有见性的人更应当跟随,他是做样子给我们看。这是讲菩萨、阿罗汉、历代祖师大德们,他们做榜样给我们看。
  没有到究竟果位,决定不能停止学习,不可以的。古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在佛门里面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一天不在精进努力求学,等觉菩萨显示的还是勇猛精进,不学怎么行?到什么样的果地才真的不要学了?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时不要学了,没有东西好学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必须要认真努力修学,我们不学怎么行?世间圣人,在中国以孔老夫子为代表,孔夫子自己叙说的,他十五岁有志於学。那个志是立志,立什么志?求学,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到七十岁还希求,如果老天爷能让我多活几年,还想学易。看看人家那一种发愤求学的精神,不是给我们做了榜样吗?决不是说孔老夫子你的学问道德可以了,不必再学了。
  儒家所讲的学问跟佛法没有两样,所用的名词不相同,意思完全是一个。儒家的教学,《大学》是孔孟学说全部的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在亲民」就是佛家讲的四摄六度。总的目标:至善、圆满的善,明心见性是自行的至善,四摄六度是亲民的至善,这是三个纲目提出来了。后面跟我们解释,「知止而后有定」。那个止是什么?就是止於至善。你真正知道止於至善,你的心定了,内不生烦恼,外不受诱惑。为什么?因为你求至善,你的心定。「定而后能安」,身心安稳,自在快乐。「安而后能虑」,虑是什么?就是佛家讲的疑情。宗门常讲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那个虑不是思虑,是疑情。「虑而后能得」,得就是开悟,这是讲后得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惠能讲的常生智慧,这个「得」就是常生智慧。他跟佛家讲的,确实是一样,不是两样。
  我们看蕅益大师解释《四书》的注解全是佛法,用佛法讲《四书》,讲得比儒家历史上这些大儒讲得还要透彻、讲得还要高明。蕅益大师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我们学会了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讲所有不同宗教的经典,用他的经文讲的全是佛法。蕅益大师重要的启示,我们没想到,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大学」,他解释这两个字,解释这个「大」字,跟清凉大师讲大方广那个「大」的解释完全相同。这是我们不可以疏忽的,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然后能够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能够贯通所有宗教学说,我们才能应付得了这个社会。邪法到我这里来都变成正法,正是所谓邪不敌正。为什么不敌正?遇到正法,邪法全归正。没有正法,邪法能起作用;有了正法,邪法就不起作用。
  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业力投胎到这个世间来的。真正发心,从前李老师教给我的方法,「至诚感通」。这是他老人家常说,要想通达世出世间法做不到;做不到,看到世间人这么苦,自己这么苦,看到别人这么苦,想帮助自己、想帮助别人,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求感应。也就是我们常讲、世俗人讲的,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怎么个求法?求法有求法的道理,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求一定得感应。这里面理论的方法就是在真诚,真诚到极处,至诚就感通。这是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我在一生当中自行化他都守住这一个原则,决定不能离开真诚。离开真诚就是虚伪,虚伪跟谁感应?跟妖魔鬼怪感应,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个路就断掉了。决定要真诚!
  一定要努力精进,绝不贪图自己的享受,一切为众生。稍稍贪图享受,你必定就堕落,这个道理一定要很透彻。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把握著分寸,决定不能放逸,不可以宽恕自己,宽恕自己就坏了,宽恕是对别人的。要原谅别人,要宽恕别人,对自己决定不可以。凡是不能成就的人,都是宽恕自己。古德教给我们,对自己要严格,对别人要宽恕,这样作法就对了。原谅别人的过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们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走出六道轮回。凡是不能够宽恕别人、不能够原谅别人,都是造极重的罪业,与众生结冤仇,障碍自己的性德,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受不如意的果报。
  清凉在此地讲的,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要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他说得很清楚,六道轮回是由於行业。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不但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能够帮助别人。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首先是大速疾力菩萨,以无著无碍眼观察众生界;到最后这一段,龙音大目精菩萨,得普入一切众生生死大海,行智慧帮助一切众生解脱。我们从一头一尾,他互相照应。我们要想真正得成就,首先「无著」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无著就是不著相。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大障碍,我们首先从哪里下手?从不执著,从这里下手,稍有执著就错了。首先离开一切执著,破烦恼障;离开一切分别,破所知障;断一切妄想,破无明障。儒家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要晓得从哪里下手。
  执著里头最坚固的,我执。我们的三种障碍牢不可破,实在讲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生生世世都没有办法解脱。现在我们晓得是从我执下手,我常讲的更清楚、更明白,从自私自利下手。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别人,不要想利益自己。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是根本第一步的关你突破了,往后就容易多了,头一关最难。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二卷)  2000/9/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偈颂:
  【尔时大速疾力迦楼罗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迦楼罗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经文是集结经的人,记录下来说偈的仪式。每一段偈颂前面都有这一段话,所以这一段文我们非常熟悉,念的遍数太多了。它的用意是不断的提醒我们、不断的启示我们,学佛一定要谦虚、要恭敬,即使自己修行证果,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依旧不失恭敬,依旧是这样的谦虚,不仅菩萨如是,诸佛如来都不例外,所以不断的在提醒。请看偈颂第一首:
  【佛眼广大无边际,普见十方诸国土,其中众生不可量,现大神通悉调伏。】
  这是大速疾力迦楼罗王的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报告。他所修的法门是「无著无碍眼普观察众生界」,这个偈颂里面所说的与他修行完全相应。从偈颂里面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一些迦楼罗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所以偈颂一开头,『佛眼广大无边际』,前面读的是迦楼罗王,这个地方看到是佛眼。『普见十方诸国土』,这是见依报;第三句『其中众生不可量』,这是见正报。依报、正报都是同出於一个根源,这在唯识经论里面,尤其是《唯识论》里面说得非常透彻。《华严经》也是唯识六经之一,唯识家他们主修的课程是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其中的一部。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感应道交,不但我们诚心诚意的,与诸佛如来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人与一切众生也都能起感应道交作用。古人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石是属於依报。这说明人真诚到极处,植物、矿物,石头,都能跟它们起感应道交。这些事在历史记载里面有许多的例子,真实不虚。现前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只要细心观察也能够体会得到。如果要问其中的道理,这个道理的根源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里面说在有情的分上称为佛性,在无情的分上,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称之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并不是两个性,所以性地里一切障碍都没有。於是我们明白了,只要明心见性,情与无情就全都贯通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讲这桩事情。没有见性,这里面就有障碍。这个障碍很多,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执著,所知障就是分别,只要我们能够离开分别执著,这两种障就消除了。二障除了,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你眼前现量境界,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目的就在此。
  偈颂这当中两句说明,虚空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是不可称量,没有边际。这不是一尊佛的国土,一尊佛的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像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娑婆世界,十方诸佛国,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其中众生不可量」,无论是依报、是正报,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可是佛与这些法身大士们,与一切众生时时刻刻保持著感应道交,从来没有间断过,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佛在经上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个是显感显应,我们对佛菩萨有明显的要求,我们很清楚,求佛菩萨加持,而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很明显,我们自己也真正能够觉察到。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人,登上讲台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祈求佛菩萨加持,果然这个经讲出来之后,许多的言语都不是自己想像得到的,怎么说出来,事后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於是体会到这是诸佛菩萨明显的加持,像这个例子很多很多。
  第二种,我们是显感,佛是冥应。冥应是佛暗暗当中加持我们、保佑我们,我们自己发现不到。这一类比前面一类还要多、还要广泛。第三类是冥感显应,冥感,我们自己的感自己不晓得,不晓得怎么有感?极其微弱的念头,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诸佛菩萨发现了。这是什么?是善根微动,我们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善根,轻微的动了。自己确实不知道,「我还会有这个善根」,不知道,可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很明显,我们就会受宠若惊,好像我们没有求,佛菩萨就来保佑我们、来帮助我们。其实不是的,我们有感,他才来应;我们是冥感,他是显应。第四类是冥感冥应。
  这四种感应可以说,我们上对诸佛,下对一切众生,从来没有间断过,只要念头微微一动,就跟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如果不是这样的,那诸位就想想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两句话就不能落实了。这两句话之所以能落实,就是一切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与正报、与依报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现在众生,恶念多过善念,植物、矿物的感应变成无比秽恶的居住生活环境。我们看看华藏世界、看看极乐世界,为什么人家的依报那么庄严?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恶念没有了,恶的行为没有了,再微细的念头都是善念,都是善心、善行,所以感得的依报、正报无比庄严。最明显的感应,心清净,土清净,极乐世界的大地,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琉璃,透明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泥沙、瓦砾、砖石,不善的念头。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
  佛经上说,人的心行善,大地出现许许多多的宝藏,经上常讲的七宝;心行不善的时候,这些七宝都隐没了。实在讲不是隐没,变化成石头、泥土,变成这些东西了。它怎么变的?有情众生念头变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跟我们的身体、相貌、体质有关系;身心清净,你身体健康,你相貌圆满;心行险恶,你多灾多难,你多病,你的相貌不圆满,这个转变特别明显。至於山河大地,也随众生念头转变。这个要不是佛跟我们说,我们很不容易发现,佛跟我们说了,如果细心去观察,能略知一二。
  诸佛菩萨运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这一些苦难众生,所以『现大神通』。这个「神通」是怎么现的?如果没有佛菩萨现大神通,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早就坏掉了,也许在空中爆炸了、瓦解了。佛以他的善心、善行,化解我们的恶念、恶行。这就好像大海里面的波涛一样,众生心念形成的波涛非常险恶,大风大浪,佛菩萨清净慈悲,他也形成一个波涛,非常平和,这两个波涛冲击了,能把众生险恶的波涛化解,虽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