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统皇帝-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溥仪走下台来,和他们握手:“谢谢光临。” 
  “陛下,”一位外宾道,“在这快乐的日子里,你没有什么要讲的吗?” 
  “有。”溥仪响亮的回答。 
  “那么就对我们大家讲几句,这真是我们的荣幸。” 
  溥仪走到礼堂的外面,站在礼堂门口的台阶上,发表即席演说,道: 
  “谢谢各位的光临,谢谢。我今年20岁,年纪很轻,不足言寿,更何况蒙难之时,寄人篱下,更有何心祝寿。但使馆主人盛情难却,诸位从远方赶来,我很想利用这个机会见你们一面,利用这个机会和你们谈一谈。照世界大势,我深知皇帝是不能存在的。平日深居大内,无异囚徒。我早有出洋求学之心,只因牵掣太多,没能成行。至于优待条件,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不过,这条件由我自动取消则可,由他人强迫则不可。优待条件有如国际条约,不能由一方撕毁。可是冯玉祥却公然派兵入宫,这种不近人情的行为,让我非常愤慨。就是从民国的角度说,这等野蛮举动,也大失国家体面,失国家信用。我是无权无势无力之人,冯玉祥用如此手段对待我,胜之不武。我出宫时受到种种威胁与恫吓,种种凌辱,一言难尽。他们说了已复辟是破坏优待条件的行为,须知我那时才12岁,有图谋复辟的能力吗!” 
  在场的人无不扼腕痛恨,义愤填膺,芳泽却眯起了他的小眼睛。 
  大使馆书记官池部已成了罗振玉的新朋友,他和罗振玉煮茶手谈,很是投机。这一天,池部落了几个棋子后,道:“罗先生,你的学问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你对中国的政局也有研究吗?” 
  罗振玉道:“我在贵国十多年,埋首学问,一向不问政治,去年蒙皇上错爱,到宫中也不过是考证古物。只是最近冯玉祥逼宫,我才留心世事,发现中国分裂的局面难以收拾。” 
  “你认为谁能统一中国?” 
  罗振玉道:“我看军阀割据,寡德薄义,北京城头,旗帜屡换,真的能够使天下顺服的,只有皇上。” 
  池部道:“他日中国将更是战火不息,能平定战乱,威服天下的,只有皇帝陛下。皇上宜早日他去,以完成宏图大业。若呆在这里,终不是个办法。” 
  罗振玉道:“先生对中国局势洞若观火,我很佩服。皇上早就有出洋的打算,池部君应帮助才好。” 
  “我一定效力。” 
  于是二人拟定了让皇上到日本留学的计划。 
  二人一边说话,一边落子,突然,罗振玉惊叫道:“你好会算计,我的一条大龙被你点了眼。” 
  “罗君大意了,承让,承让。” 
  罗振玉推枰起身来到溥仪的房间,道:“皇上,在军阀中寻求支持的力量,看来已无可能;郑孝胥只会夸口,说段祺瑞的亲信曾毓秀、梁鸿志是他的同乡,王揖唐跟他半师半友,能说动段祺瑞恢复优待条件,看来已没有了结果。臣以为,皇上还是出洋为好。” 
  “我早就想出洋,可是庄士敦已到威海做了行政官,一时无从联络。” 
  “皇上怎么一时糊涂起来。皇上出洋目的虽为求学,获取知识本领,但最重要的还是联络外邦以图大业。在臣看来,日本是真心帮助咱们的,又与我近邻,皇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那么好吧,你就联络一下。” 
  “皇上,到日本比到英美方便多了,还联络什么?我和书记官池部商量好了,皇上可以先到天津日租界,在那里就可从容准备了。” 
  溥仪大喜:“你是做实事的,比郑孝胥强多了。” 
  罗振玉喜滋滋地,心想:郑孝胥,你回老家去吧。这样想着,又说:“皇上,我们应该先在日租界找座房子,皇上去了也好有个地方住。” 
  “那么你就到天津去给我找房子去吧。” 
  罗振玉去了天津,第二天就回来了,他高兴地对溥仪道:“原来驻武昌的第八镇统制张彪有一片20亩左右的园子,他愿把房子租给皇上住。” 
  “我才不住他的!关键时候他也会扔下我一走了之的。” 
  “皇上,租房子的事是他主动提出的,说是赎罪,我看他是个忠臣,皇上就原谅他吧。” 
  溥仪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 
  罗振玉道:“现在国民军换防,铁路上只有奉军,正是去天津的好机会,可以立即动身。” 
  溥仪去拜见了芳泽公使,道:“我明天想离开这里去天津,从那里到贵国留学,公使以为如何?” 
  “我非常赞成,也很支持,虽然我极想让皇上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但是事业为重,我就不留皇上了。另外,我会亲自到段祺瑞那里,让他在沿线保证安全。” 
  “这……能保证吗?” 
  芳泽道:“皇上放心,我会命令天津的日本警察来京与皇上一同去,同时我们的军队也会做好准备。” 
  溥仪这才放心。 
  “虽然这样,”芳泽道,“皇后和淑妃还是先留在这里,皇上到天津安顿好了之后,我们再护送她们去。” 
  “公使阁下考虑得如此周到,我真是感激不尽。” 
  溥仪回到自己的房间匆匆吃了饭,换了一身便装,戴上一顶深深的礼帽——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应急服装。 
  溥仪叫过李玉亭道:“咱们今晚出使馆去转转。” 
  李玉亭大惊,道:“千万别这样,街上乱得很。” 
  “谁能认出是我?” 
  李玉亭看了看,确实和以前的皇上判若二人:“是不会有人认出来。” 
  “走吧,骑自行车出去。” 
  溥仪只带了李玉亭一人,骑着自行车出了使馆直奔紫禁城。到了筒子河边,溥仪下了车子,望着夜色中的紫禁城,望着那里巍峨的大殿,高大的角楼,和雄伟的城墙,望着他能望得到的一切。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乾清宫的宝座,养心殿东暖阁,想起了他的宝座,他的明皇色。顿时,一股复仇的怒火涌上心头,不由得心如火烧。他满含了泪水,跪下去,对着紫禁城磕了三个头。 
  “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会作为胜利的君王重新回到这里,就像我的祖先那样!”溥仪发过了誓,又伫立在那儿望了一会儿,然后说了声“再见”,转身,骑上了车子,往夜幕中驰去。 
  第二天,在日本军警的簇拥下溥仪乘火车顺利地到达了天津。 
  张园的面积并不大,有二十多亩,中间的楼房是八楼八底,共三层。在二楼平台的左右两侧,建有对称的角楼。楼前有花园、水池,两端各建一个八角形飞檐的石亭。 
  这个园子本来是座游艺场,只因溥仪要住,张彪为了表示对大清的忠心便给了皇上,并不收租金,每天抱把大扫帚为溥仪扫院子。这个园子原本卖票的地方就成了“奏事处”,内务府已不复存在,可是这里却有个“清室驻津办事处”在处理一切。 
  不久,婉容和文绣由日本人接到这里,而一些王公和遗老遗少也渐渐辐揍于此。特别是在张勋复辟时出过大力的胡嗣瑗,万绳栻也来到这里。 
  一天,溥仪召集御前会议,说道:“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出洋,我出洋后,许多国内事情如何做,你们说说吧。” 
  陈宝琛道:“皇上,老臣以为如果皇上现在出洋,是拱手把大好的时机错过了。皇上,目前冯玉祥已成为众矢之的,张作霖和吴佩孚必然联手把他赶出京津,而这二人又都是拥戴皇上的,如果皇上出洋,这种大好的形势不就徒然浪费了吗?” 
  胡嗣瑗道:“陈太师说的对。京津乃中国心脑、首脑,别说去日本,在目前就是去上海也是要不得的。当年公子小白奔富就是因为它离齐都最近。现在皇上居津,安全有了绝对保障,而北京形势明显渐驱恶化,万一情况有变,皇上可捷足进京,号召天下,稳定局势。若是离京太远,则反应过慢,大好的形势、机会就可能丧失,请皇上三思。” 
  溥仪听他这么一说,心有点动了。 
  罗振玉见此,急忙道:“皇上,这几天的报纸是大家都见到的,许多报纸都把矛头直指皇上,北京的学生们和赤党不说,就是天津也成立了什么“反清大同盟”,那是和皇上专门作对的。何况,冯玉祥虽然有被吴佩孚和张作霖夹击的可能,可是他现在毕竟控制着京津。这个人是不怎么怕外国人的,我们虽然在这日租界,旁边有日本的兵营,但是若是冯玉祥发起疯来,这里仍不安全,皇上若没有人身安全,谈何复辟大业!” 
  陈宝琛道:“皇上,老臣也不是完全反对皇上出洋,当时在北京,危急之中,臣都能当机立断,这是皇上所知道的。可是,如果出洋是太莽撞了,因为皇上还不明白日本政府对皇上的真实态度。皇上出洋,日本真的会帮助皇上复辟吗?臣看不一定。因为,皇上的天威在这里能显示出来,若离开这里,则如龙离开大海。日本人恐怕也不会帮助一个在中国不能影响局势的人。至于说到安全,冯玉祥是绝不敢轻举妄动的,他现在腹背受敌,若再惹上日本人,那是一条必死的路,他绝对不敢在日租界有何举动。老臣以为,还是静观势态的变化,若是形势有利则留,不利则可抽身便走,很方便的,为什么非要现在离开呢?” 
  溥仪道:“好吧,我们等等看。” 
  罗振玉来到天津的日本军部,军部也说可以等等,他们先和东京联系。这样,溥仪就暂时住了下来。 
  每天都有一位日军司令部的一位参谋来为皇上讲时事。这天,参谋金子定一来到张园,向溥仪道:“皇帝陛下,当陛下在北京时,罗振玉先生曾两次来到司令部,都是在下接待他,他可真是个忠臣啊!” 
  “是的,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我不可能顺利地到这里。” 
  “可是在下听说皇帝陛下到这里是为了要到我们日本,不知此事办得怎样了?要不要我们帮忙。” 
  溥仪道:“目前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妥,贵国领事馆又通知我们可以在此多逗留些时日,你们军部也是这种观点,所以就滞留于此。” 
  金子道:“现在军部已接到东京军部的指示,说皇帝陛下可以到东京,军部愿意帮助皇帝陛下。” 
  “还是过几天吧。” 
  “我只是随便问问,我们当然尊从皇帝陛下的意见,现在在下就为陛下分析形势,好吗?” 
  “进行吧。” 
  “在下今天所讲的,是中国内战的问题。中国军队腐败无能,欺压老百姓可以,内战可以,对我们大日本皇军来说,他们如同废物。” 
  “当然,当然。” 
  “中国的混乱,根本在于群龙无首,只有皇帝,只有宣统陛下您,才是民心所向,也只有您的天威和道德才能使军队驯服,克服军队的腐败无能。” 
  “我德才都有待提高,所以想到贵国去留学。” 
  “我们也希望皇帝陛下到日本去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回国后重振国威,如果中国强大,日中友好,则我们两国即可傲视世界。” 
  金子又为他讲了一会儿,最后道:“后天是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的天长节,军部请皇帝陛下去阅兵,这是司令部的请柬,请陛下务必光临。” 
  “我非常乐意!” 
  溥仪心花怒放。这一夜是非常的漫长,终于到了白天,可天下的太阳总是不肯西移,好不容易熬到了太阳落山。又是一个难耐的夜晚过去,终于,天皇的天长节到了。 
  10辆摩托车开道,溥仪就坐在摩托车队的一辆吉普车上,后面是装甲车,上面机关枪黑洞洞的管子在注视着前方。 
  阅兵场到了,场上立即响起了军乐声。虽然溥仪觉得这声音里含有丧礼上的曲调,但是他的精神还是异常昂扬。 
  司令官植田谦吉骑着一匹高大的东洋战马走向溥仪,到了跟前,抽出军刀,向溥仪行了礼。而全场的日本官兵,见了司令官的这个动作,也一齐向溥仪行礼。 
  “欢迎陛下光临,”司令官雪白的手套向上一举,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欢迎陛下!” 
  溥仪万分激动,他哪里受到过军人这样的礼遇,不觉高呼:“天皇万岁!” 
  司令官和在场的所有日本官兵被皇上的这句欢呼震惊了,也激动不已。 
  “天皇万岁!”植田谦吉司令官在马上振臂高呼。 
  “天皇万岁!天皇万岁!”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随后阅兵开始。日本军队的战车、马队、飞机,都作了表演,最后是士兵的操练。 
  溥仪坐在阅兵台上,望着日本军队的这种阵势,心想:中国军队根本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我如果能得到日本的帮助,复辟的大业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天,溥仪还沉浸在阅兵的兴奋中,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派人来向溥仪道: 
  “皇帝陛下,领事明天请陛下参观我国侨民的一所小学,请陛下光临。” 
  总领事吉田茂亲自到张园来接,到了学校,刚一下车,学生们手持小龙旗,夹道欢呼道: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没走几步,学生高喊: 
  “宣统帝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了这样的欢呼,溥仪热泪盈眶。 
  吉田茂为溥仪举行了宴会,宴会上吉田茂道:“在我们日本人的心目中,宣统帝不仅尊号仍在,而且犹如在朝临政,我代表日本人民向陛下祝福,祝福皇帝陛下万事如意。” 
  很晚,溥仪才回来,罗振玉和陈宝琛还等在那里,见了他们俩,回忆起下午学生们“万岁”的呼声,溥仪又激动地热泪盈眶。 
  “皇上,怎么了?”陈宝琛问。 
  “日本,只有日本才真对我们好!才真心帮助我们。”溥仪说了他这几天的事情。 
  陈宝琛道:“如果日本人真的愿意帮助皇上复位,老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皇上去东洋的事,看来可以考虑。” 
  罗振玉道:“就是,皇上到了日本,国内的大臣仍在,国内的事自然有人过问。何况,皇上到了日本,就可以和日本的高层接触,就是天皇,也能见到的,这对复辟大业难道不是最大的帮助吗?” 
  溥仪道:“那么罗振玉明天就再去活动一下看。” 
  罗振玉高兴极了! 
  可是,正在当时,奏事处报:“张宗昌求见!” 
  几个人大惊,溥仪忙道:“快传他进来。” 
  罗振玉、陈宝琛连忙退避到别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宗昌进来就给溥仪磕了三个头。溥仪忙走上前扶他起来,道:“将军何必行此大礼,以后定要免了。” 
  张宗昌道:“臣子哪有见皇上不脆的道理?皇上不认我这个臣子,我就跪倒不起了。” 
  “快,起来吧,你真是个忠臣。” 
  张宗昌站了起来,如铁塔一样,高出溥仪很多。这人一脸横肉,左腮上一道伤疤反衬的那张黑脸更为狰狞。 
  溥仪赏坐,他谢坐,坐下道:“皇上就是不来这里,谅那冯贼也不敢对皇上怎样。我那时不是和皇上说了吗,北京城内也有我许多的弟兄们,特别是醇王府的附近,更是我们精锐,这些人,飞墙走壁,个个都是武功好手,皇上在那里很安全的。” 
  原来,溥仪在北京的时候,张宗昌曾化了装进去见了溥仪,表达了对他的忠心。 
  “你的忠心可鉴日月,我是知道的——今天深夜到此,有什么事吗?” 
  “后天我就要打北京了,皇上要是回去的话,咱扶您上宝座,他娘的有谁敢不服,盒子炮说话。” 
  “后天打北京,当真!” 
  “那还有假!” 
  “张作霖和吴佩孚都准备好了?” 
  “都磨(秣)兵力(厉)马了,大伙都等着抄家伙吧。” 
  溥仪激动万分,道:“我可不能贸然进京,此事张将军慎重一些,待攻下北京再说吧。” 
  “哪就等到打下北京再说吧——皇上能给点军饷吗?” 
  “多少?” 
  “随皇上的意,赏弟兄们一点,让弟兄们也知道万岁爷的恩德。” 
  “好吧,就先给五万块大洋。” 
  “谢万岁爷!”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人,小痞子出身,在关东做过土匪,在海参崴做过警察,又做过黑社会的老大,后来又当了冯国璋的营长,层层升到师长,后投奔张作霖作了旅长。由此步步高升,做了师长。军长,现在则是直鲁联军司令。 
  张宗昌走后,罗振玉和陈宝琛转出来,溥仪把张宗昌的话说了,二人都非常兴奋,陈宝琛道:“老臣早就说过,皇上不能离开京津,如果现在在日本,那么如何能像今天这样得到直奉要攻打北京的消息?” 
  罗振玉无话可说,道:“那就先看看再说。” 
  果然,第三天吴佩孚和张作霖合攻冯玉祥,北京处于包围之中,奉军张宗昌司令很快进了北京,张作霖和吴佩孚在北京会面。 
  一时间,遗老、王公及康有为那样的忠君者纷纷写信给张、吴二帅,要求复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