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十万大军已经没有了粮草供给,无论是樊城还是江陵,只要坚守,就能耗死甘宁,令他麾下十万兵马不攻自破。
  甘宁败亡,郭嘉犹如断臂,加上关中马超造反,切断了张辽在函谷关与武关的十万兵马与郭嘉的联系,郭嘉这个天下第一的诸侯,会在顷刻间由盛转衰!
  马不停蹄率军赶到江陵后,周瑜命令军队全面接管江陵,让吕范与丁奉去重新安排城防事宜,然后与其他人进入江陵府衙,聆听各方面的回报。
  府衙灯火通明,一切整齐有序,似乎并没有经过一场惊变的混乱。
  周瑜在堂中来回踱步,当他听到吕蒙入城后第一时间前去擒杀蒋钦与庞统,却发现对方率军撤走,眉头一皱,心中有了不祥预感。
  为何蒋钦与庞统反应这么快?
  为何得知有敌军来袭后第一反应是不做抵抗就逃之夭夭?而且还能在瞬间整理好两千多人的部队。
  仿佛,撤走是有准备的。
  有一个勉强的解释,或许是江陵本就防守薄弱,一旦城门失守,蒋钦和庞统也知道派兵去救援不现实,不如直接遁走以图后计。
  可,这两人逃得也太从容,太诡异了。
  陆逊就愁眉不展,当众说道:“这江陵,就好似不是我军攻占,而是敌军拱手奉上的。”
  这话,所有人都不爱听,听起来像是抹杀掉了江东军的功劳。
  军中将领对陆逊不屑一顾,认为他只是一个书生,作为孙权的幕僚可以,行军打仗显然不是他够资格指手画脚的。
  当丁奉入堂将城内情况告知周瑜之后,吕蒙就面带不屑对陆逊道:“如若敌军有意送一座江陵城给我军,难道连粮草辎重也附送吗?”
  没错,江陵内囤积着大量粮草,这些不少都是为甘宁北攻襄樊准备的后续资源,而这些,都已经被江东收入囊中。
  如果蒋钦和庞统真的是故意把江陵送给江东,有必要连粮草辎重也送吗?
  堂中武将想一想也觉得吕蒙的话有道理。
  只把蒋钦与庞统能够从容撤走的事情看做是对方反应迅速而已。
  但是陆逊却心中冷笑:如若对方连一座如此重要的城池都舍得送人,会吝啬粮草吗?
  只不过陆逊尽管怀疑,却也捉摸不透对方用意。
  所以他无法说出个能够解释通的理由来,因此只能把怀疑压在心底。
  周瑜沉思片刻,既然已经奇袭江陵,与郭嘉翻脸成为事实,那就更加彻底一些。
  “吕蒙,命将士们迅速休养,养精蓄锐两日,而后你率军一万给我火速拿下宜都郡与建平郡。”
  吕蒙一脸兴奋,抱拳领命。
  周瑜起身离去,也要休息养神,接下来,将会很有可能面对甘宁垂死挣扎最激烈的一次反扑。
  五日之内,荆州境内被太平军攻占不到一年的宜都郡建平郡宣告沦陷,地处荆州江南三郡插上了江东的幡旗。
  从江陵撤走的蒋钦与庞统在两千将士护卫下,来到襄樊前线,把江陵沦陷的消息告知了甘宁。
  !#


  第六十二章 此生足矣
  “什么!江陵丢了!”
  甘宁怒目圆睁,难以置信地盯着蒋钦,而蒋钦与庞统却一副非常平静的神色。
  “大都督息怒,江陵不过守军三千,孙权背叛盟约偷袭江陵,公奕与士元能够安然无恙,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周泰不得不站出来替蒋钦与庞统说句公道话。
  责任,不在他二人身上。
  就算江东不是偷袭,而是正面来袭,江陵也撑不过一个时辰。
  况且,事前,樊城方面已经警示了甘宁,尽管这种来自敌人的好意令人不得不往阴谋诡计那方面去想,可结果证明这一次曹魏的确是字字属实。
  孙权投降了曹魏,与曹魏结盟,进而袭取江陵,断掉了太平军的退路。
  甘宁满目错愕,怒极攻心,几乎吐血。
  颤颤巍巍坐下来,甘宁死死握紧拳头,一股怒火充盈胸口。
  蒋钦,周泰,孟达,庞统,都看着甘宁,看他该如何做决断。
  “大都督,我军粮草不足十日之需,而如今江陵失守,请大都督当机立断。”
  孟达必须提醒甘宁现在的处境。
  本来粮草是庞统和蒋钦在后方负责,可江陵沦陷,甘宁这十万大军的供给,自然就断了。
  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的甘宁垂首睁大血红的双眼。
  该怎么办?
  怎么办?!
  继续进攻樊城吗?
  不可能!
  樊城尽管也粮草不济,但能支撑多久,甘宁不能妄自猜测,而且曹魏既然已经与江东结盟,甘宁继续留在樊城前线,极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机中。
  南归回击江陵吗?
  也不行!
  江东此次釜底抽薪,肯定做好准备了迎接他的回击,而太平军这十万将士的粮草不足以支撑他们再去江陵打一场仗,即便新城上庸能继续运来粮草,可到时候樊城的曹仁必定会袭击运粮部队。
  南北两面皆无去路。
  向东,自投罗网去曹魏与江东的属地,好让对方关门杀之吗?
  向西,只能去经新城上庸回益州。
  可是,甘宁却犹豫起来,他与吴懿结仇,已然水火难容,这个时候,吴懿会不会从中作梗呢?
  只要坚壁清野,吴懿可以推掉所有责任让甘宁这近十万大军葬在途中。
  就在甘宁犹豫不决,陷入激烈挣扎时,庞统让其他将领都退出帐外。
  帐内就庞统与甘宁二人,而甘宁还在沉思之中,根本没有注意帐中的变化。
  “大都督,主公上一次从江陵离去之时,曾将如何攻陷樊城的方略告知大都督,也曾在临行前将一个锦囊交给大都督,吩咐大都督在情势急转时打开锦囊,现在,难道大都督不认为是时候了吗?”
  头戴进贤冠,宽衣广袖的庞统十分淡定地望着甘宁。
  似乎甘宁在为陷入绝境而绞尽脑汁,他却风轻云淡全然没有丝毫紧张感。
  甘宁蓦然一惊,抬起头惊疑不定地望着庞统,这时他也发现了帐中只剩二人。
  “此事军师如何得知?”
  要不是庞统提醒,甘宁几乎遗忘在脑后,或许是襄樊的大捷,水淹七军功盖绝世让他的确有些得意忘形了。
  庞统目光沉静,淡淡道:“主公嘱托将军的事情,下官都知晓,包括将军违令不遵也是主公提前授意将军。这些旁枝末节,将军还是不要追根究底了,打开主公交托的锦囊,下一步该如何走,将军就不会苦恼了。”
  甘宁本以为郭嘉暗中给他的密令只有他一人知晓,却没想到庞统全都了然于心,而且看样子,庞统知道的更多。
  顾不得其他,甘宁找出郭嘉交给他的锦囊,打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抬起头望着庞统,甘宁反问道:“主公难道能保证吴子远不会心生怨恨报复我?”
  锦囊密令上写的很清楚,命令甘宁经新城上庸撤军回益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如果走其他路,必死无疑!
  庞统忽然嘴角扬起笑意,不答反问:“难道将军现在还不明白?”
  甘宁语塞,垂首沉思,脑海中闪过很多事件,从他与吴懿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生分歧,爆发冲突,从前互相敬佩的上下同僚到形同陌路的暗敌,似乎都有一股无形的大手在主导着这一切。
  将这细微矛盾上升至彻底的失信和反目,则是出自甘宁眼前之人的手笔,没有庞统给甘宁设计让吴懿诬告甘宁之事,或许甘宁对吴懿还没有到生死攸关地步难以信任的处境。
  “为什么?”
  甘宁话音清冷,难以置信,幕后操控一切的人,自然是他二十几年来忠诚报答的人,他的主公——郭嘉。
  庞统上前一步,俯视甘宁,神色郑重地说道:“为了天下!”
  甘宁神色一震,猛然醒悟。
  他被郭嘉作为棋子,没有错,郭嘉麾下所有文武,都是郭嘉手中的一颗棋子,怎么在天下棋局中灭敌制胜,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现在不是宣泄自我情感的时候,如果二人是朋友,郭嘉会欠甘宁一个交代,但自当年在太行山下对郭嘉的称呼变成主公后,甘宁已经有了觉悟。
  没有负臣的主,只有弃臣的主。
  郭嘉做什么,从来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怎么去看,怎么去领悟,选择怎样的回应,是臣的权力,却不是郭嘉强求的。
  甘宁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
  曾经以为郭嘉还不够狠辣,还不够血性。
  甘宁错了,他理想的主公,其实郭嘉早就符合,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而已。
  如果是为了胜利,为了最终的结果,那么即便牺牲掉一个人,牺牲掉甘宁自己,他都无怨无悔,王道无情,既然庞统已经代表郭嘉说出了是为了天下,那甘宁可以接受这个解释。
  想通一切,甘宁猛然起身,先前的愤怒与挣扎一扫而空。
  “呵,下一步,主公是要横扫江东了吧!”
  甘宁已然想明白所有关键之处,郭嘉既然把江陵几乎是送给了孙权,那显然就是要向江东开战。
  庞统默然不语,只是用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回应甘宁。
  “可惜,某恐怕没有机会打这一场灭吴之战了。”
  甘宁昂首阔步与庞统擦肩而过,朝外走去。
  坚定的步伐,毅然的眼神,甘宁面带微笑。
  吴郡孙家,很快,就将是历史了!
  甘宁出帐去安排向西撤军的事情,而他心知肚明,以他先前三次抗命加上丢了南郡与宜都郡建平郡的后果,回到益州恐怕会面临一场生死难测的惩罚。
  郭嘉的威严不容侵犯,甘宁的作为,是引火烧身,而郭嘉如若对甘宁还从轻发落,将会难以服众,所以甘宁已然有了觉悟,哪怕是回到成都赴死,都一无所惧。
  独自留在帅帐中的庞统昂首闭目,喃喃道:“大都督,你不知道主公对你的厚爱有多重,走到这一步,主公牺牲掉你可以将太平军的怒火全部引去江东,可主公选择了舍弃江山。”
  十日之后,甘宁率领襄樊战场的太平军全部渡过汉水来到新城郡。
  在新城治所城外,吴懿率军出城相迎。
  此时此刻,吴懿心中有愧,甘宁同样如此。
  二人见面恍如隔世。
  意气风发的甘宁变得沧桑落寞,而吴懿同样满目复杂面带不忍之色。
  吴懿听从郭嘉密令行事,甘宁不知道吴懿的一切。
  甘宁同样如此,就这样,两人营造出水火不容的势态。
  当曹魏与江东都以为甘宁不会经过吴懿的防区时,当曹孙两家都以为甘宁最终会赔掉十万大军在荆州之时,那个心高气傲的甘宁却率军径直来到吴懿的防区,并且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两边加起来超过十几万太平军,烈日之下,三军将士眼前,吴懿当众掏出了郭嘉的指令。
  细数甘宁逐项大罪。
  全军震动,几乎爆发一场骚乱。
  但是甘宁手一抬,全场又陷入了寂静之中,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到吴懿面前,淡淡道:“某听凭主公发落。”
  吴懿面色沉重,低声愧疚道:“大都督,得罪了。”
  十数万将士面前,甘宁被吴懿带上枷锁,锁入囚车之中。
  全军动容,十万太平军集体跪地求情。
  靠坐囚车之中戴着枷锁的甘宁看到这一幕,仰天大笑。
  “此生足矣!”
  命令,是郭嘉下的。
  别说这十万将士求情,除非兵变,否则吴懿不会有一丝让步,要不然就是办事不力。
  太平军中威望最高的主帅甘宁被锁囚车,从新城开始押回益州成都。
  十万将士则从上庸郡穿越大巴山返回巴东郡休整。
  荆州之中,郭嘉仅有的属地只剩下新城与上庸两郡,曹魏经过襄樊的大战后,也必须迅速休养,暂时这两郡还处无忧。
  而袭取了南郡,宜都,建平三郡,将荆州长江以南太平军全部肃清后,江东即将进入一个全速发展的时期。
  只要,他们有时间稳住荆州局势,有时间去席卷荆南。
  可是,曹魏与江东都没有想到,目中无人睨视天下的甘兴霸居然犹如丧家之犬逃回了新城,而那个与甘宁水火不容的吴懿居然也没有从中作梗,太平军在南方的兵力,仍旧没有伤筋动骨的损伤。
  江陵城头,陆逊眺望西方,喃喃道:“郭嘉,能给江东三年时间吗?”
  三年,江东可以全面掌控荆州,并且实力更上一层楼,无论兵力还是综合实力。
  此次荆州失利后,郭嘉在益州仍旧有兵马二十万,新城上庸加起来五万。
  陆逊料不准郭嘉下一步会走哪里。
  这一步,将是天下格局的关键。
  是率军北上扑灭马超造反,还是出兵先讨伐江东呢?
  依先前郭嘉数度下令让甘宁撤军的态势来看,似乎,郭嘉应该会先选择稳定内部,毕竟马超不灭,张辽与严颜麾下十万大军始终岌岌可危。
  !#


  第六十三章 兴兵灭吴
  郭嘉对甘宁违令不遵的事情发起雷霆怒火,这件事整个成都的官场都心照不宣,在外人面前,郭嘉日渐暴戾,时常为小事而大动肝火,似乎他几日来责骂外人的次数比他过去二十年还要多。
  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郭嘉在私底下一如既往般淡定。
  古香古色的书房中,郭嘉郭烨这对父子相对跪坐,郭嘉早已不怒自威,而郭烨被立为世子之后辅佐郭嘉政务历练大半年,身上气质也已焕然一新,很好地戴上了一个人畜无害的面具。
  “烨儿,打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郭嘉双手放在腿上,一脸平静地望着郭烨。
  郭烨脱口而出,没有丝毫犹豫。
  “兵马钱粮,民心威望,城池属地,文臣武将。”
  他说完之后见到郭嘉表情纹丝不变,似乎对自己的答案并不满意,于是接着补充起来。
  “天时地利,人和势位。”
  郭嘉微微摇头,问道:“为父提领益州后五年,可与荆州一战,胜算六成。又过五年,胜算八成,直到五年前,为父要伐荆州,刘表即便发动荆州全境百姓与他生死与共,为父的胜算仍旧在九成以上。为何,为父不曾主动攻伐荆州?”
  排除赤壁之战,郭嘉主动先挑起与荆州的战争只有一次,而那一次,正值刘表单骑入宜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荆州内乱火速上位。
  事前,郭嘉根本不知道刘表提领荆州牧,如若知道,便不会主动去攻。
  郭烨眉宇微凝,似乎懂了,却又没被捅破,思维介于一个模糊的阶段,彷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郭嘉左手一展,道:“先前烨儿所言,兵马钱粮,城池属地,武将谋士等等,这是一个君主强大的必要条件,没有兵马,没有钱粮,没有民心,没有鼎力的臣等等,那这个君主所统治的势力就无法强大,这是强盛之道必备条件。”
  再一展右手,郭嘉继续说道:“而天时地利,人谋势位,或图强兴盛,或克敌制胜,这是制胜之道。”
  两手握拳轻轻一击,郭嘉问:“可这两者要结合在一起,还缺一样。对外,可称顺应天意,其实,就是王道之名!”
  郭烨瞬间醍醐灌顶般顿悟,点头道:“强者有道,恃强凌弱者,则不强反弱。”
  郭嘉欣慰地露出一丝笑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所在,所向无惧。烨儿,记住,作为君主,统治首重是仁明,而根基则是军队。但军队又是一把双刃剑,如若是无道之师,迟早军心涣散土崩瓦解,因此,一支王道之师每逢征伐,需堂堂之鼓,正正之旗,秉持公义则所向披靡。”
  郭烨听后,感受颇深,立即俯身一拜,沉声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郭嘉相信郭烨能够明白他的话。
  兵者,凶器也。
  怎么用好这把凶器,是每个君主都应作为头等要事考虑的事情。
  组成军队的都是人,是人则必然有七情六欲,如若军人自身产生质疑,产生反对的情绪,那么这支军队则必然战力大降,甚至有不战自溃的可能。
  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但仍旧历历在目,乌林大火固然烧得曹军措手不及,可孙刘联盟胜得轻松,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伤亡便取得大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曹军那时千夫所指,投降的荆州军心中惶惶,毫无战意,故而一战即溃,最终全军覆没。
  郭烨闭目沉思,赤壁或许只是一个例子,但很多诸侯的败亡从本质上都是与道义相悖导致,董卓,李傕郭汜,韩遂,袁绍等等。
  诸侯强大不代表便可以无所顾忌横扫天下,出兵攻伐其他诸侯,必须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能有一个能够让内部众志成城,兼之外人无可诟病的理由,那就更加充满底气。
  从理论想到现实,郭烨的内心有些沉重。
  战曹魏,无可厚非,曹贼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战江东,则没有理由,两家是盟友,可太平军始终不能对江东完全信任。
  “父亲,吴侯一心结好与您,如若我军剿灭曹魏,难道可以与江东一直和平相处下去?”
  郭嘉眼帘微垂,淡淡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