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者不忠,当死。周将军,你若对你家主公忠心耿耿,一片赤诚,那就要此时劝谏你家主公啊,我主提领荆州牧以来,广施仁义,治下子民竭诚归附,荆州一片晏然,袁术不过是荆州一郡太守却兴兵伐州牧,此乃犯上作乱,以乱攻治,以邪攻正,乃自取灭亡之道。你家主公若此时助袁术,岂不是为虎作伥?不但贻笑大方,更遭天下人唾弃。恳请将军返回成都面见你家主公,陈明利弊,不要妄动兵戈。”
  慷慨激昂的一番劝说后,周泰怔怔地望着蒯越,而后闭上眼睛露出挣扎的神色。
  拱着手并未放下的蒯越不管周泰能不能说服郭嘉,只要周泰暂时不率军攻打荆州,给荆州缓和时间先对付了袁术,哪怕周泰回去没有劝住郭嘉,荆州也不至于在同一时间遭遇腹背受敌的局面。
  但周泰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蒯越面色大变,急忙问道:“难道将军还不明白吗?此时伐荆州,对你主有百害而无利啊。”
  重新跪坐下来的周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表情恢复平静,说:“并非在下不知深浅轻重利害,而是益州粮草供给紧张,我大军每日消耗巨大,我若是退兵,这一来一回的损耗,就是我的过失,我这不是无功无过,而是有罪。此时形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也应知,我主精打细算,是不会眼看大军无功返回而徒耗粮草的。”
  还以为周泰要一意孤行攻打荆州,蒯越闻言后放下心来,当即表态道:“此事不难,只要周将军能够劝动你家主公休兵,我必说服我主赠五十万石粮草与将军,让将军在你家主公那里有个交代。”
  荆州什么都不缺,有钱有粮,富庶殷实,但是此时危急存亡,缺的就是时间,身家性命都有可能保不住了,粮草算什么?
  有了蒯越的提议,周泰表情一缓,终于下定决心回去劝说郭嘉退兵。
  蒯越自然是喜形于色,连连称周泰是英雄豪杰,甚至都快要称兄道弟了。
  袁术挥军南下在即,蒯越没时间去探清郭嘉另外几路大军的虚实,在周泰的陪同下走出帅帐,打算返回襄阳。
  “异度兄,非是在下小人之心,倘若你主不愿赠送粮草的话,到时该如何?”
  蒯越只能是提议,没有决定权,周泰顾忌这一点也情有可原。
  可蒯越却自信地说道:“我主仁义远播,此事必定不会阻挠。”
  听到他这么说,周泰呵呵一笑,随意地说道:“是啊,荆州百战之地,今日袁术不自量力兴无道之师,日后恐怕还会有鼠目寸光之辈重蹈覆辙,刘使君若是能与我主结成盟友,彼此互帮互助,不但可保益州,荆州安枕无忧,说不定还能为匡扶汉室戮力合心。”
  翻身上马踏上回程的蒯越知道周泰临别前的话听起来是一番好意,可实则是警告。
  如果刘表不送粮草来的话,就算今天袁术战败,日后荆州再有大敌来犯,郭嘉那时,可就不光是趁火打劫了。


  第六十三章 虎将陨落
  周泰将蒯越来游说的事情向成都禀报之后,本打算让周泰一直威慑荆州直至刘表与袁术战至胶着时才罢休,郭嘉却突然让周泰直接撤军。
  既然蒯越提出了用赠送粮草表达诚意,郭嘉干脆也拿出诚意,继续让周泰在建平郡威慑刘表的话,总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至于刘表会不会乖乖把粮草送来,郭嘉不是十分在意,蒯越能说服刘表送粮草来,郭嘉白赚军需,蒯越说服不了刘表,恶的是刘表的威名,将来攻伐荆州,郭嘉也可将今日之事作为把柄。
  返回襄阳后的蒯越得到刘表的高度赞扬,说他巧舌如簧,一人可比十万雄兵。
  但蒯越看到周泰这么突然的撤军,后知后觉地发现,从始至终,郭嘉就没打算攻伐荆州,这个猜测在周泰闪电般退军后得到了印证,不过蒯越也不觉得意外,至于击退袁术后劝说刘表赠送粮草给郭嘉,蒯越从没想过食言,荆州冒不起险,不能将希望寄托在郭嘉身上,这些粮草作为代价,并不冤枉。
  况且顾小利,大利之残也。荆州日后定是各路枭雄觊觎之地,不能授人以柄,哪怕只是口头上的。
  周泰退军了,可袁术的兵马已经开始南下,直扑襄阳。
  有了去年大败郭嘉的经验,荆州方面的谋士们打算故技重施,骄兵之计,诱敌之策,可谓百试不爽。
  统领七万大军的孙坚势如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威不可挡,刘表派去前线抵挡孙坚的大将黄祖,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眼看孙坚不日即将兵临襄阳城下。
  从领军出征到眼看就要攻到襄阳城下,孙坚只用了不到十日,袁术喜出望外,甚至已经开始准备把治所移到襄阳城中。
  按照孙坚的行军速度,明天日落之时定能抵达襄阳城下,在野外扎营稍作休整,打算休息一夜后翌日一鼓作气拿下襄阳。
  在军营中安排完军务的孙坚想起数日来孙策无精打采的样子,于是朝孙策帐中走去。
  孙策今年虽才十七岁,但随父亲南征北战,早已独当一面,也深受袁术喜爱,提前行了冠礼,取字伯符,少年英雄英姿勃发,广结豪侠,不但深受年轻人的崇拜,就连孙坚麾下的老将长辈们,也都对孙策心服口服,光这份魅力,就十分难得了。
  走入孙策休息的大帐之中,孙坚情不自禁皱起眉头,因为他在帐外就闻到了浓烈的酒味,进来一看,果不其然,孙策趴在桌前,抱着酒坛直接豪饮,神色萎靡不振,显然是在借酒消愁。
  “伯符你敢违抗军令军营之中,身为将领,怎能不顾军纪带头饮酒?”孙坚冲到桌前,怒目圆睁,逼视着孙策。
  可是已经醉眼惺忪的孙策被孙坚拽住衣领后只是抬起头,朦胧中意识到父亲孙坚,挤出个轻浮的笑容,一副不在乎的口气说道:
  “父亲?呵呵,呵呵呵呵,孩儿知罪了,以后不饮酒就是,可是,呵呵,父亲,孩儿能改的是错,可父亲能改一条路给孩儿走吗?”
  孙坚表情愕然,问:“此话怎讲?莫非你认为为父带你走入歧途?”
  被松开衣领的孙策一屁股跌倒在席位上,抱着酒坛又灌了一口,抹掉嘴边酒水,颓然地轻声道:“父亲之才,何苦寄身袁术帐下?孙家儿郎武有策,文有权,数不尽的后生子弟皆世间俊秀,可我孙家却只能为袁术开疆扩土,帮他成就霸业,呵呵,袁术尚不能容本家兄弟袁本初,他日又怎容得下我功勋绝世的孙家?”
  这一番话让孙坚神情大变,抬起胳膊想要给孙策一个耳光将他打醒,但抬起的手就是挥不下去,面露不忍之色的孙坚长长一叹,与孙策隔着矮桌坐了下来。
  知子莫若父,孙坚知道孙策不满于寄人篱下,可孙坚也是身不由己。
  “伯符,为父知道你心高气傲,可孙家家世微薄,比不得那些诸侯啊,为父当年若能在荆州扎下根基,或许也能成就一方霸业,但……如今在袁公路帐下效力,为父也心有不甘,可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孙家走向高位,你放心,只要为父帮助袁公路成就霸业,孙家之显赫,将不逊今时今日的袁家。”
  孙坚经过荆州的惨痛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了自己不是一位雄主,而作为武将才是他发挥特长的舞台,他能征善战,却不懂权谋,论武力,十个袁术绑一块也打不过他,可就是有人拥戴袁术而瞧不起他,难道只因为是家世吗?恐怕未必。
  所以孙坚也断了自立的念头。
  可年少的孙策却并不认同父亲,醉酒中的他忽然昂起脖子,甚至带着不敬的神色红着双眼逼视父亲。
  “凭什么?就连郭嘉那个弱质书生都能占据益州自立为主,父亲难道连他都不如吗?郭嘉打荆州兵败而归,如今父亲所率将士,有谁能挡?孙家只能是袁公路的棋子吗?我孙策不服绝不服关东诸侯全怕了董卓,唯有父亲一人不惧,独自进入洛阳后,得到了传国玉玺,这就是上天给我孙家的指示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天意吗?父亲若是真想为袁公路竭忠尽力,为何不把玉玺献给袁公路?”
  面对犹如野兽咆哮一般的孙策,孙坚满面呆滞。
  “原来,你还记得那一巴掌啊。伯符,你还年轻,很多事,以后会明白的。”
  孙坚起身,有些落寞地苦笑一声。
  孙策仰躺在地,闭着的眼睛有一滴泪珠缓缓滑落,握紧的拳头在进入醉梦中也未曾松开。
  走出营帐仰天望向残月,孙坚心神不宁,十分苦涩又极为复杂。
  传国玉玺的确是他在洛阳所得,这也是他迟迟不肯引军返回南阳的原因,他要解救天子,而后送上玉玺,就这一份功劳,足以让孙家平步青云。
  不肯献给袁术,是时机未到啊,汉室气数虽衰,却远未到尽头,一日汉室不亡,他就不能轻易把玉玺给袁术,否则就是罪人呐。
  孙策酒后吐真言,将压抑已久的言语传入孙坚的耳中,孙坚心如刀绞,他也想给孙策一个舞台,可摆在他眼前的,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汉室若能度过此时难关,孙坚可凭玉玺换取荣耀,汉室若亡,孙坚自立已无余地,只能寄身诸侯帐下,袁术待他不薄,他还能去哪里呢?在袁术这里是军中人人敬仰的虎将,要是去了别的诸侯帐下,还能获得这样的待遇吗?纵观此时天下,能与袁术势力匹敌的,无非就是袁绍,公孙瓒等人,孙坚能改换门庭吗?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夜无眠,清晨走出大帐的孙坚眼皮微跳,心绪不宁,孙策的话始终萦绕在他脑海中久不散去,令他数次失神。
  “少将军还未起身,这……”黄盖来给孙坚禀报这则消息时小心翼翼,是担心孙坚生气。
  孙坚轻叹一声,让黄盖不必惊扰孙策休息,想到儿子心中苦涩,孙坚是爱子心切,感同身受,甚至比孙策心里还要难受。
  命人留下照顾孙策,孙坚领军向襄阳进发,打算等孙策醒来后再与他汇合。
  襄阳城近在眼前,半日之内定能抵达,但是在距离襄阳城不远的地方却又一次遭遇了黄祖大军的抵挡,而这一次,将是襄阳城最后的防线。
  孙坚威名勇不可挡,深受将士爱戴,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身先士卒,攻城拔寨时攻势最猛的地方,必然是他率领的部队。
  面对黄祖的抵挡,孙坚一马当先,率军上前杀敌。
  战事呈现一边倒的局势,黄祖溃不成军,引兵退入岘山之中。
  孙坚心不在焉,杀敌已经成习惯,见到黄祖退入山林,根本没有思考就策马追杀,心事重重的孙坚连穷寇莫追,逢林莫入的基本兵法都抛之脑后了。
  “主公,不可追啊,小心有诈。”黄盖等将大惊失色,但孙坚冲杀在前,距离他们还有不短的距离,出声提醒却也没让孙坚回心转意,眼见孙坚带着先锋部队冲入了岘山追杀黄祖。
  进入岘山后敌踪难觅,身处林间,一片寂然,禽鸟鸣叫也不曾听闻,孙坚勒马止步,幡然惊醒,刚要调转马头撤退时,山林中惊现无数弓弩手将他围住。
  乱箭齐发,飞箭如蝗,带着冷冽寒芒激射而来的箭矢让孙坚避无可避。
  砰砰砰
  身上扎满箭矢的孙坚仰天从马上摔落,连同战马一同浑身中箭。
  透过郁郁葱葱的山林望向火红的烈日,孙坚嘴边溢出鲜血,对伤痛已经麻木的孙坚在生命最后一刻微不可闻地说道:“伯符,孙家,交给你了。”
  孙坚被射杀袁术全军震动
  眼看攻破襄阳在即,主帅却阵亡无人主持大局的袁术大军陷入混乱之中,黄祖乘胜追击获得大胜,但却还想要赶尽杀绝,一路追杀,却没想到被错过大战的孙策生擒。
  夕阳西下,襄阳城头上,衣着光鲜的刘表神色肃然地俯视城外情景。
  迎着落日余晖,孙策带着俘虏黄祖孤身而来,并未穿戴铠甲,将被捆缚的黄祖向前一推,而后坚毅面庞不带一丝情感地朝襄阳城屈膝跪下。
  黄祖进城后,伊籍走上城头来到刘表身边,低声道:“孙策只想索回孙坚的遗体。”
  刘表闭目一叹,点了点头。
  用草席将已经骨肉模糊的孙坚遗体包裹住,孙策扛起父亲的遗体,回身牵马离去。
  落日余晖映照下,一马一人一尸的画面充满了凄凉与悲情……


  第六十四章 崛起江东
  袁术伐刘表,天下聚焦,因为袁术若胜,拿下荆州后将一跃成为天下属地最广的诸侯。
  关注这场战争的枭雄们都没有料到袁术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居然败得极快极惨,七万大军不但主帅孙坚阵亡,更是折损近半。
  但是相较于士兵伤亡,袁术失去孙坚后减损的实力,难以估量。
  “什么孙文台战死?”
  连日来在府中设宴提前庆贺的袁术惊得拍案而起,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直到来禀报军情的人复述数次才确认自己的耳朵没有听错。
  挥退左右的袁术失魂落魄地坐下,六神无主,面色一片惨白。
  夏秋时节,他却从心底感到了无尽的寒冷。
  袁术有数不清的缺点,但是他明白一点,少了孙坚,他何止是断了一臂
  如今他之所以强盛,至少有一半是孙坚的功劳。
  没了孙坚,日后还如何称霸天下?
  相较其他诸侯得到消息后幸灾乐祸,郭嘉在益州得到孙坚战死,袁术大军溃败的消息后,只是微微一叹,他与袁术假惺惺的合作,却不愿发兵荆州,不是他不想要荆州,而是袁术伐刘表,始终不沾大义,加上此时益州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郭嘉不能朝令夕改,仓促用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郭嘉记忆中,袁术伐刘表是速败,而刘表这位守成之君在世时,还真的没有谁在荆州讨得便宜。
  有这三个原因,郭嘉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对荆州用兵,却能从袁术那里白赚粮草,已经是意外收获了。
  而先前对袁术使者以礼相待,此战之后,郭嘉将与袁术划清界限,因为袁术攻伐刘表已成事实,必遭天下人不齿,局势的转变,让郭嘉也必须调整对外的策略。
  至于郭嘉既然知道袁术必败,却还与袁术使者有来往,原因很简单,那时接待袁术使者,是不与天下诸侯处在对立的位置上,袁术伐刘表后,袁术失了大义,又兼与袁绍曹操等人的立场彻底对立,郭嘉不出兵助袁术,使得他在立场上虽未偏向袁绍曹操,却也至少是没有与袁术同流合污。
  天下人会看到郭嘉被诸侯开始认可,但也看到了郭嘉没有继续做出残害汉室宗亲的举动,这会渐渐让郭嘉的态度和立场变得清晰。
  用黄祖换回父亲遗体的孙策并没有返回袁术帐下,他要带着孙坚遗体先返回家乡,安定家中亲人,孙坚有乌程侯的爵位,在乌程县虽没有行政权力,但却拥有乌程县的经济权力,衣食租税,足够让孙家有一份可观的家业,不至于潦倒穷困。
  渡江东归,黄昏落日下,一叶扁舟在庐江郡靠岸,孙策已经将孙坚的遗体放在了上好的棺材之中,雇人用马车运送,带回故土。
  在庐江郡一上岸,孙策却遇见了至交好友。
  仿佛早已预见孙策会在此地经过,英俊潇洒的少年郎在孙策惊讶的目光中缓步走来,待来到孙策面前后,气质超然的少年郎拱手一礼,说:“瑜见过义兄,为方便瑜远游,家中年初已为我行过冠礼,取了表字,公瑾。”
  “公瑾为何在此?”孙策百感交集,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父亲突然亡故,令他失去遮风挡雨的依靠,外人看来他依旧坚强,可心灵的彷徨无助,无人知晓,而眼前这位少年郎,周瑜,是他相交多年的好友,只有在他面前,或许才会卸下防备。
  少年周瑜神色一变,郑重严肃地说道:“听闻兄长之父……我料兄长必定先返故土为乌程侯料理后事,所以便在此处等候,已有数日。”
  孙策露出一丝凄然之色,却很快掩饰起来,强笑道:“公瑾料事如神呐,我此行正是返回故土让父亲入土为安。”
  深知义兄丧父之痛,此刻强颜欢笑,周瑜也不多言,他相信孙策会振作起来的。
  天色已晚,在附近县城中下榻的二人吃过晚饭后就回了房间,同塌而眠,夜半时分,黑暗中的二人都无睡意,孙策双目无神,他实际已经不再沉浸在悲伤之中,只是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
  身为长子的孙策要肩负起整个孙家,这是一个重担,但他不会退缩,只是,何去何从?
  “伯符,日后你有何打算?”同样没有睡着的周瑜背朝着孙策轻声问道。
  孙策在黑暗中一叹,摇头道:“不知道。”
  “摆在你眼前只有两条路,苟全于世或者自立称雄。”
  听到周瑜的话,孙策苦涩道:“我一无所有,想要自立称雄,谈何容易?”
  孙坚麾下将领如今名义上都是袁术的部下,孙策是真的一无所有,他现在终于明白父亲生前寄人篱下的苦处了。
  如今的他和当年出荆州时的孙坚何其相似,为求自保,孙坚选择了寄身袁术帐下,而孙策现在,难道要走父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