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刘备,肯定知道刘备是视妻子为衣服,兄弟如手足的人,送个老婆给刘备,刘备会在乎?倒不如送点儿兵马钱粮
  糜芳有没有可能是来玩无间道的?郭嘉想过这可能性,但微乎其微,他远在益州,要玩这一手,完全玩不到他身上,况且糜竺应该明白,以糜芳的才干,郭嘉用他也十分有限,他这个卧底能掀起的波澜实在微不足道。
  “糜姑娘,我也就不装君子了,今日起,你是我的人,但何时纳妾,由我做主,你就在乔家先住下吧,我公务繁忙,先告辞了。”
  郭嘉起身离去,洒脱自然。
  屋内的大小乔望着糜贞,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就连郭嘉直白的言语都让她们感到诧异。
  她们怎会明白郭嘉的想法。
  与其让别人糟蹋了糜贞,郭嘉不如自已糟蹋,反正都送上门了,要是拒之门外,郭嘉觉得会遭天谴的,多个小妾,芝麻小事而已。


  第九十四章 中国之事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
  关东战事不断,河北的战况已经渐渐进入尾声,袁绍将公孙瓒逼入绝境,剿灭公孙瓒一统河北只是时间问题。
  曹操从吕布手中收复兖州后继而拿下豫州,崛起中原,虎视四方。
  陶谦入土为安后,以糜竺为首的徐州士族拥刘备上位,并在第一时间取得袁绍支持,刘备想要坐稳徐州牧,不是靠天子承认,而是袁绍点头。当糜竺给袁绍的文书送至冀州后,袁绍为了让刘备在徐州压制南方的袁术,以及牵制逐渐强盛的曹操,故而承认了刘备这位新的徐州牧。
  吕布败于曹操,携残兵败将来投徐州,吕布是诛杀董卓的豪杰,刘备出于仁义,只能善待吕布,令吕布寄居小沛,看守徐州门户,防备曹操。
  荆州刘表一如既往固守属地,毫无进取之心,纵然中原局势数年之内曾有过无数良机给他,但他始终没有走出过荆州一步。
  袁术蜗居扬州,划地为淮南,又从孙坚妻室中强夺了传国玉玺,开始筹谋称帝建国,而寄身帐下的孙策却率领孙坚旧部渡江东去,名为攻打刘繇,实则要脱身自立,回到江东的孙策为了迅速扩充实力,募兵口号便是为他效力的兵,免税赋,家人也免,因此,孙策眨眼间便拥有了数万的军队,尽管他还是袁术的麾下,但袁术已经无法掌控孙策。
  自从董卓毙命后,吕布南下攻打益州在故道全军覆没,益州就再无战事,郭嘉的休养生息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如今粮草充备,兵强马壮。
  一直对郭嘉怀有知遇之恩的马钧用具体成果回报了郭嘉。
  他制造出了两种器械,龙骨水车和新式织绫机。
  龙骨水车节省人力,有利灌溉,对农业发展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新式织绫机更精致,更实用,更简单,对于丝织生产提高了四五倍的效率。
  这两种器械迅速在益州境内推广,对推动益州生产发展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加上马钧还对弓弩改良也有贡献,在汉中的张辽终于明白了郭嘉曾说用百万钱粮和十万雄兵也不换马钧的意思,马钧这个益州别驾不但在汉中受到十分高的待遇,从郭嘉到下级官员,无一不重视马钧的存在,这让以马钧为首的能工巧匠极为得意。
  在华夏被战火席卷之时,安宁晏然的益州却渐渐有了掀起战争的呼声。
  随着官员饱和,每年科举的选拔条件渐渐苛刻,想要出人头地的才士既希望留在益州免受战乱之苦,又想要出仕为官光宗耀祖,可益州就那么大,官职就那么点儿,所以,士人希望郭嘉扩张属地,这样,已在职的官员有晋升的空间,未出仕的才士也有了机会。
  各地迁徙来益州的百姓渐渐增多,但并不是每家都田有地,他们耕种的是官府的地,但还不满足,他们想要拥有自已的田地,捷径就是当兵打仗立功,太平军的军功赏赐十分优厚,不管是赏钱还是赏地,或者升官,都能使得他们脱贫致富,因此当郭嘉下令募兵一万五时,踊跃报名的人超过了十万,可郭嘉只能募兵一万五,军队数量必须控制在益州能够负担得起的范围内。
  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益州的军工作坊汇集了不少工人,一直帮郭嘉打造战争器械的他们随着军需物资充备,工作自然轻了,但收入却降低了,因此他们也希望打仗,这样庞大的战争消耗足以让他们源源不断地增多收入。
  益州商业协会是最支持郭嘉向外扩张的群体,他们要把生意做大,赚更多的钱,就必须有一个安稳的环境,随着关中混战的局面升级,扬州有横征暴敛的袁术拦路,中原百姓流离失所,益州商业协会不满足现状,呼吁郭嘉扩张属地,给他们打开商道,扫平财路前的荆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郭嘉要主动掀起战端,向外扩张,必须符合政治利益,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也满足人民利益,那么,他就有了资本和底气去开启战争。
  从本质上而言,郭嘉如果扩张属地,太平军是“侵略者”,他们要掠夺土地,将统治面积扩大,益州的各个阶级,同样也有这样的需求,士农工商,每个群体都期望通过对外扩张的战争获得利益。
  当战争不再是负担,而是牟利工具时,郭嘉就有了发动战争的前提条件,但是,他还缺少一个机会。
  义兵王,一个能够让郭嘉站在政治制高点的大义
  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个机会,郭嘉等到了
  近年来一直修心养性的郭嘉很少外出招摇,平日在府中处理政事,陪陪家人,心境越发沉稳。
  在府中沐浴之后穿上崭新的暗红锦袍,神清气爽的郭嘉步履稳健地来到议事堂中,堂中文东武西,齐齐朝郭嘉行礼。
  跪坐下来昂首挺胸,郭嘉轻描淡写地问道:“元直,自我荆州之败,到今日,已多久了?”
  徐庶淡淡道:“近五年。”
  “五年,五年,五年……”
  郭嘉喃喃自语,他并不恨刘表,实际上他更感谢刘表,在他春风得意时给他迎头痛击,把他打醒了。
  取天下成霸业,绝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和轻松。
  “关中战报,你们都看过了吧?”
  郭嘉话音一落,文武一同点了点头,神情凝重。
  李傕郭汜在长安划地为界,各自为政,又相互抢夺天子,关中也被他们这些凉州军祸害的民不聊生,就连天子和百官都要以粗糠腐肉为生。
  这期间,马腾和韩遂数次攻打长安,但都无功而返。
  最新的消息是屯兵弘农的张济上表朝廷希望天子移驾司州,李傕出人意料的答应了,天子率百官出长安东归,走到半道时,李傕后悔,与郭汜和解,一同率军追捕天子一行。
  到了司州,天子身边杨奉董承只有少数军队,手下兵马难以阻挡李傕郭汜,眼看情势危急,董承让天子下诏去请归降了汉朝的南匈奴来救驾。
  左贤王去卑带着两个侄子于夫罗和呼厨泉即将加入这一场战斗。
  “许褚,典韦,高顺。”
  郭嘉闭着眼睛沉声唤出三将。
  三人出列齐声道:“末将在。”
  “你们回营点齐兵马,三日后,随我北上,我们要攻下三辅之地。徐庶,命你即刻手书急报给甘宁和张辽,锦帆军要在我抵达汉中时在汉中全军待命,张辽随我一同北进关中,汉中留守两万兵马。”
  三将领命,疾步走出大堂,徐庶也领了差事,退下去办。
  戏志才却皱着眉出列,道:“主公,若是迎回天子,恐对主公不利”
  天子在谁手中都无所谓,关键是郭嘉不能把天子握于掌中,因为会处于风口浪尖。
  郭嘉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地说道:“我此行入关中,只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张属地,第二,剿灭李傕郭汜和去卑。”
  堂中谋士都面露惊讶,更多的露出忧色。
  法正就出列说道:“主公,马腾韩遂以及凉州北边的羌胡部曲,该如何应对?他们一直对关中垂涎三尺。”
  嘴角泛起冷笑,郭嘉淡淡道:“正好,法正,你也帮我修书一封给马腾韩遂,告诉他们,我要去救驾,他们若来帮忙,扶风郡以西都是他们的,若不来,那等我拿下关中,两家最好相安无事。”
  法正愁眉紧锁,并不是很认同郭嘉这个做法,想要再进言几句,犹豫之后还是作罢。
  对待马腾和韩遂,郭嘉早已有了策略,第一步,就是要给他们好处。
  向外扩张北进关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关中西面的西凉军阀和羌胡部曲是郭嘉不能忽视的。
  天子脱难,请南匈奴来帮他抵挡李傕郭汜,换言之,现在谁杀李傕郭汜都是顺应汉室,响应大义。
  所以,郭嘉现在有了出兵的理由,名为勤王,实则扩张。
  堂下谋士们也都知道郭嘉心意已决,益州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具备了对外扩张的实力。
  但是这一场仗打完必须避免一个结果:天子不能在郭嘉手中
  这个郭嘉清楚,所以他只剿贼占地,不会迎天子回长安。
  根据刚才所说的另一个目的,谋士们有些摸不准郭嘉的意思。
  秦宓出列进言道:“主公,去卑是天子请来救驾的,主公出兵剿灭李傕郭汜合情合理,但要是与去卑刀兵相见的话,恐遭人诟病,有失道义。“
  坐在主位上的郭嘉闭目冷笑。
  道义?
  南匈奴的确是归降了大汉,但那又怎样?不照样对汉民烧杀抢掠吗?
  去卑会好心来帮大汉天子退敌?只不过是天子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来掠夺华夏罢了
  何况枭雄并起,逐鹿中原,那都是华夏自家的事,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都轮不到外族干涉
  缓缓睁开双眼,绽出冰冷之色,郭嘉从跪坐起身,扫过众人,漠然地吐出一句话。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之事,岂容外族插手?”


  第三卷 虎视中原


  第一章 北进关中
  一个小人物想要在乱世崛起,除了实力之外,更要会顺势而上,把握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天赐良机。
  入益州时,郭嘉抓准的时机便是关东联军伐董,刘焉疏于防备,让郭嘉晋身为逐鹿天下的诸侯之一。
  伐荆州之败,撇开人谋,郭嘉自以为天时在我,实则不然。
  在益州恍如困兽的郭嘉终于等到了令他能够走出困局的机会。
  刘表是个坐谈客守成之君,但刘表宽仁为怀兼汉室宗亲,郭嘉不能伐他,进取天下的策略在刘表提领荆州后,就只能瞄准关中,走汉高祖刘邦的老路,攻占三秦之地。
  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需仰人鼻息,看项羽脸色,可郭嘉没有这样的顾虑,他出兵关中抄袭李傕郭汜后路,名义上是帮助天子,堂堂之鼓,正正之旗,谁能说三道四?
  从大局出发,郭嘉有实力与关东诸侯抗衡
  数年来,郭嘉仅仅有过一次募兵,扩充了他的亲卫军,亲卫军分内外,皆由萧仁萧义率领,萧仁统领一万五亲卫军负责城防,萧义统领三千是负责护卫郭嘉本人。
  此次出兵,成都由戏志才坐镇,近两万亲卫军留守,南部江阳郡的张燕两万五千士兵,东面巴东涪陵的周泰和张白骑共三万五千士兵,都按兵不动,再加上汉中留守两万士兵,益州仍有十万大军驻留,后方稳定得到了保障。
  郭嘉亲率许褚,典韦,高顺三将及其麾下一万四千将士北上,与在汉中待命的三万锦帆军加上张辽四万兵马,合计八万余兵马北进关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荆州大败后,郭嘉战略目标已经移向了北面的关中,因此数年来积攒的军需粮草辎重,都囤积在汉中,目的就是北进之时节省人力物力。
  军事行动和政务安排已经妥当,郭嘉三日后即将北上,返回府中后院,打算在暴风雨前的宁静时与妻妾多相聚片刻。
  穿庭过院,来到后院内堂时,却意外地瞧见郭烨跪在堂内,蔡琰这个母亲坐在一旁面无表情,甄姜抱着两岁多的郭瑾在一旁劝慰。
  “烨儿一时贪玩,妹妹都罚他跪了半日,气该消了吧,再跪下去,烨儿才刚过七岁,身体哪受得了?到头来,还不是妹妹你最心疼?”
  郭嘉跨入堂内,甄姜给他使眼色,示意劝劝蔡琰,而蔡琰扭头瞧了眼郭嘉,再没有下文。
  站在郭烨身边,郭嘉问:“你母亲为什么生气?你做什么了?”
  郭烨双腿酸疼,但始终挺直着腰板,抬起头有些愧色地看了眼郭嘉,而后又垂下头低声道:“孩儿昨日与检兄明兄一同出城打猎,没有去先生那里读书。”
  检兄明兄是戏志才的长子和甄豫的二儿子。
  “就这事儿?”
  郭嘉莫名其妙地朝蔡琰看去,一边拉起郭烨一边道:“小题大作了吧?孩子这个年纪好奇心重,贪玩儿很正常嘛,你要教训给他讲道理,引以为戒就行了,罚他跪在这里,别说孩子,我都受不了。”
  蔡琰一言不发,两眼淌出泪水。
  “哎呀,妹妹你别哭了,夫君你也是的,妹妹管教烨儿,是因烨儿是长子,他若不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到头来,被人笑话的还不是郭家?”
  甄姜掏出手绢给蔡琰擦去泪水,又瞪了眼郭嘉,埋怨他话说的太重。
  本来被郭嘉拉起来的郭烨又噗通跪了下去,惶恐地朝蔡琰说道:“娘,孩儿不敢了,以后都不敢不听话了。”
  郭嘉也明白郭烨身为长子应为兄弟起表率作用,不指望是个模范,但也应循规蹈矩,德行兼备。
  “得得得,你们哭,只管哭,孩子让你们这么教下去,将来也是一无是处,你们管得那么紧,孩子只会读书有个屁用,不让孩子去外间感受,窝在家里就是对他好吗?天下读书人少吗?朝堂上文武百官读的书还少吗?乱世之中,他们又有几个是能自保无恙的?哼哼,董卓杀了不少,李傕郭汜现在也杀了不少,难道想让我儿子也是满腹诗书却只能任人宰割吗?”不跳字。
  拉起郭烨就朝外走去,郭嘉背着她们又说了一句。
  “三天后我率军出征,家里交给你们了。”
  甄姜目瞪口呆,瞧了眼蔡琰,发现她不哭了,安慰道:“妹妹,夫君就这样,有时发发脾气,一回头他就忘了,不用放在心上。”
  这个蔡琰能不知道吗?她扭头看着甄姜,若有所思道:“夫君说的好像有道理,看来以后不能管烨儿太严了。姐姐,瑾儿……”
  顺着蔡琰俯视的目光,郭瑾天真懵懂地低头玩着自已手中的竹蜻蜓。
  甄姜脸色一滞,抱着郭瑾的手紧了紧,强笑道:“妹妹,我,我可是与令尊说好了,待瑾儿再长大些,就请令尊来教他读书识字,就算放任孩子,也要等他能自立的时候吧。”
  蔡琰现在有些后怕,担忧真的把孩子管太严教成了平凡的读书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蔡琰觉得也是时候让郭烨自已去见识见识了,提醒甄姜是希望她管教郭瑾时不要学她,不过既然甄姜有打算,她总不能横加干涉。
  带着儿子走到院中,郭嘉蹲下身帮儿子揉揉膝盖,关切地问道:“疼吗?”不跳字。
  郭烨犹豫一阵,想逞强说不疼,但被郭嘉手揉着确实有些酸疼,脸部肌肉都情不自禁抽动数下,有些惭愧地点了点头。
  “跟你爹还装什么?你和那几个小子出城打猎,先生知道吗?”不跳字。
  坐在石凳上把郭烨放在腿上,郭嘉一边帮他双腿活血通筋,一边问道。
  郭烨起初双腿酸疼,这会儿倒是舒服了些,答道:“知道,先生说了让孩儿外出打猎有好处,但必须有侍卫保护,不能孤身入险,读书的事,先生说出去玩儿也是读书。”
  呵,好个贾诩,玩儿是读书?
  郭嘉奇声问道:“诶?先生既然同意你去玩儿,为何你不跟娘说,说了她就不罚你了。”
  俊秀的脸带着认真的表情,郭烨摇头道:“孩儿若说先生同意,娘肯定不高兴,也许就不让先生教孩儿了,孩儿喜欢先生,不想换别的先生来教孩儿。”
  郭嘉一愣,捏捏他的鼻子,笑道:“你想的还真周到,你母亲对你严厉,是对你好,你要记住一句话,慈母多败儿,现在宠你惯着你,那就是害你。不准对你母亲有意见,知道吗?”不跳字。
  郭烨郑重地点头,说:“先生也是这么说的,孩儿先前曾对先生说娘对孩儿不好,先生训斥了孩儿,给孩儿讲了很多道理,孩儿也明白,娘不让孩儿和别的孩子那样可以自由玩乐,是对孩儿好,先生每月都让孩儿外出游玩数日,也是对孩儿好。”
  欣慰一笑,郭嘉发现自已的担忧都是多余的,把郭烨放下地,说:“你去告诉先生,三日后与我一同北上,请先生同行照顾你。”
  “孩儿也去吗?”不跳字。郭烨表情意外,眼神却带着几分向往。
  郭嘉点点头,笑道:“是,你也去,不过这不是去玩,你要听话,而且,要在途中多看多听多学,明白吗?”不跳字。
  郭烨激动地点了点头,连连答应,而后就朝外跑去,给贾诩传信。
  乱世还会持续多久,郭嘉不知道,所以他希望他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