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8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爱国思想外,还会亲笔题字,送给每位前来赴宴的宾客。能得到阁老大人的赐字,众人自然喜出望外,都纷纷保证,回去后悬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自此命子弟朝乾夕惕,永世谨记。

    那些大豪都是不让人的,见李寓西抢了风头,自然不能叫他独美,于是趁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有人对沈默道:“王师此次前来,一是大振国威,二是给我们这些侨民撑腰。但凡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大人尽管使唤,若是我们有十分力气出了九分,猪狗不如!”

    借着这个话头,又有人道:“听闻朝廷命各国运送军粮,那些藩王却胆敢无动于衷,实在是愚蠢之极。”“对,求人不如求己,华人下南洋定居虽然才几十年,但我们新开辟的稻田,就比他们原有的还要多。中南半岛富庶不假,但那是因我们而富庶,现在朝廷要粮草,何必舍近取远?我们愿意全力负担!”于是你五万石,我三万石的认捐起来,只是一盏茶的功夫,华侨们认捐的军粮,就超过了百万石,足够大军在安南吃两年了……

    这份鱼水之情,让沈默感动不已,他端着酒杯站起身来,朗声对诸位华侨道:“毋庸讳言,诸位同胞曾蒙受朝廷不公正的待遇,朝廷视你们为逆臣叛民,认为你们不再是中国人。哪怕今天,朝廷已经决定给你们一个交代的今天,还是有不少蠢材,说你们是唯利是图的亡命之徒。我没有反驳,因为我知道,语言是苍白的,你想要讲道理,就让别人服气,是不可能的。”说着举起那张墨迹未干的捐献清单,大声道:“但是这个,这份沉甸甸的贡献,可以让所有人闭嘴!皇上会看清楚,天下人会看清楚,你们虽然侨居海外,却依然是大明最忠诚的子民!

    沈默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华侨唏嘘不已,他们回想起了从前,没有南洋公司撑腰的时候,自己这些无依无靠的‘天朝叛民’,是如何一次次被当地土著剥夺财富,又一次次和着血泪重新开拓的。每当想起这些,华侨们便更珍视起眼前的一切,所以他们对各自华侨会、对南洋公司的爱,才会那样热烈。才会对朝廷的大军倾囊相助,一是指望着军队能打出大明的天威,二指望朝廷事后行赏,能给他们一些照拂,至少是承认……只有两者兼具,华侨们才能在南洋彻底站起来,不再看那些土著的脸色行事。

    “诸位尽管放心,那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沈默敏锐察觉到众人情绪的起伏,声音洪亮道:“今天,我就将代表朝廷,向在座的诸位,发放你们的大明护照!”

    “护照?”众人没听过这个新鲜词。

    这时,使者用铜盘端来一摞码放整齐的‘手本’样的东西,每一本有巴掌大,用深红色烫金边的硬纸壳为封皮,看上去十分庄重。

    沈默拿起一本,众人看到封皮上写着‘大明护照’四个烫金的大字,底下横印着一行小一些的字体,依稀是‘大明户部、礼部、兵部联合签发。’虽然还搞不清这是干嘛的,众人的心先砰砰跳开了。

    便听沈默道:“护,是保护,照,是关照,合起来便是保护关照……这是大明朝三部联合签发,要求各国保护关照大明的子民的文牒!”

    …分割

    中国这个词,在明朝已经很普遍了,在当时的书上,只要是有‘外国’出现,那对本国的称呼就是中国,例子很多,相信我。


第八六四章 会盟(上)

    @@@@@@@@@@@@@@@@@@@@@@@@@@@@@@@@@@@@@@@@@@@@@@

    沈默命人按来宾座次分发下去,众华侨拿到手上端详一番,然后翻开封皮一看,只见扉页上用正楷写着两行醒目的大字“持此护照者乃大明子民xxx,请各国军政衙门予以关照和保护,”然后第一页上是身份文牒,每个人拿在手里的,都写着各自的姓名,籍贯,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由大明户部出具,户籍所在布政司担保,还有护照的有效期等等。翻到第二页,则是其出境时间,因由,出境后辗转的国家等等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初要各人的详细资料,不只为了清查底细,还是要给他们出这个身份证明啊!

    当他们翻到封底时,全都热泪盈眶,不能自己,因为那里有一段令所有人刻骨铭心的文字:“请牢记,汝乃大明子民,无论身在何处,遇到不公和伤害时,均可向最近之大明军政衙门求助!祖国永远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无需再说什么了,沈默笑吟吟的望着他们。

    短暂的沉默后,不知是谁先喊了起来,紧接着所有人一起激动的呐喊道:“大明万岁,祖国万岁!”

    如果说之前华侨们捐献军粮,只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但现在,在看到这本小小的护照,以及上面沉甸甸的承诺后,一种与祖国血脉相融,‘生是大明人,死亦大明鬼’的爱国情操,在这些久历风霜,心硬如铁的海外大豪心中激荡。就像离家多年的孩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就像从小被欺负的孩子,终于得到父亲的保护一样,一个个老泪纵横,甚至是失声痛哭

    华侨之人心机括,就此永归大明。

    宴会一直到很晚才结束,那些平日里冷静自持的大豪们,全都喝的烂醉,没有一个例外,沈默命人扶他们到早准备好的客房歇息,相信每个人今晚都会好梦的。

    如此激动人心的气氛,沈默自然也没少喝,就连后加入进来的吴百朋,也被灌得半醉,歪歪着身子坐在那里,只朝沈默树大拇哥:“用一个小本本,就尽收南洋华侨人心。而且我相信,他们会比本土的子民还要爱国,高,实在是高啊!”

    沈默用湿巾擦擦发烫的脸,给吴百朋倒上醒酒汤,自己也喝下一大碗,悠悠道:“不过是拨乱反正而已,以往朝廷对户籍严格管控,百姓离乡百里,便需要官府开具通关路引,至于出洋入海,更是被严令禁止。可是怎么样?人心似水,民动如烟!北方流民如草,逃离乡土;南方闽粤黎庶,更是纷纷漂洋过海,迁往南洋度日。官府不去想办法,使黎民安居乐业,卷土重迁,却总想方法去迫害那些背井离乡的苦命人,这是把百姓视为仇敌,百姓自然以仇敌待之!”

    “是啊,百姓不是地里的庄稼,他们有脚有思想,在原籍过不下去了,自然会选择迁徙,堵是堵不住的!”吴百朋点点头,他在广东多年,对这一点感触最深,道:“有道是堵不如疏,已经有几十万华人侨居南洋,这些人聪明勤劳,坚韧不拔,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掌握了南洋一半以上的土地和财富,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拒于国门之外呢!”

    “是啊,必须要转变观念。”沈默颔首道:“以往朝廷总是认为,百姓出国之后,就是人口的流失,会动摇统治的根基。但事实上,百姓离开中国,他也依然是炎黄子孙,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认为‘凡华人所到之处,皆是中国’呢?”

    “好一个凡华人所到之处,皆是中国!”吴百朋激赞道:“我们要想使南洋永为大明藩篱,仅靠武力和手腕是不够的,还得靠这些华侨啊!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就像大叔有了根,才能在南洋这片土地上长久的挺立下去!”

    “说的太好了。”沈默也还他个马屁道:“我没有看错认,第一任南洋经略,确实非你莫属!”

    “属下惶恐。”吴百朋笑笑,他对自己的新差事,越来越充满兴趣了,从袖中掏出那个信封道:“这是郑松送给咱们俩的。”

    沈默看了一眼,淡淡笑道:“十五万两,这家伙挺有魄力的,”说着弹回吴百朋面前道:“拿去犒赏士兵吧,让他们打出朝廷的威风来。”

    “是”吴百朋把信封重新收起,轻声道:“大人,明日下官就要出发,您还有什么嘱咐?”

    “尧山兄是个能担大事的,我很放心。”沈默微笑道:“但是有几句话不得不啰嗦。”

    “大人请赐教。”吴百朋正色道。

    “你要记住自己是南洋经略,必须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沈默也正色道:“所以你必须弄清楚,我们和南洋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在南洋达到什么目的,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

    吴百朋点点头,听沈默继续道:“首先,这些国家历来都是中国的藩属不假,但是自宣德以来,大明在这一地区就没有展示过军威,所以难免不那么恭敬。郑开阳说,他们‘听封不听调’,我觉着有些过了,他们就是那些夜郎自大,以为自己很厉害的井底之蛙。所以你这一站,必须打得漂亮,不要怕杀人太多,要杀出震慑作用来。不仅给安南,还要给所有南洋国家醒醒神,谁要是不听话,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听到沈默杀气腾腾的话语,吴百朋不寒而栗,这哪是自己熟悉的沈阁老。

    “但是,要想让这些国家接受大明的统治,光靠杀人是不行的。”沈默语气稍缓,慢慢道:“成祖年间,安南曾经成为大明的一个省,但为何后来又放弃了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个,一是朝廷没有从这里得到足够的利益,反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所以认为占领这里是虚名实祸,自然不会珍惜;二是任用官吏时太大意,之后又疏于监管,结果在这里的统治黑暗不堪,民心尽丧;三是百姓中华人的比例太小,所以统治的根基浅薄,就像当年的蒙元,一旦有事,十分的被动。这些教训必须要吸取。”

    吴百朋拿过了纸笔,把沈默所说的每一句都记下来。

    “但在思考如何对待这些国家之前,不管理不理解,你都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前提。”沈默沉声道:“我们在南洋真正的敌人,其实不是缅甸,安南这些所谓的大国,他们历来是大明的藩属,也没有勇气公然和朝廷作对。我们真正的敌人在西面,是佛郎机人,西班牙人,还有未来的荷兰人,英国人这些欧罗巴的列强,现在正在争霸,但将来会次第登场,与我们争夺对南洋的控制权!”

    沈默有些多虑了,作为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大明官员,吴百朋对欧洲国家已经很是了解,自从知道西班牙和佛郎机对世界的占领后,就再也不敢小觑那些西夷

    “你一定要牢记,这些南洋国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藩属,大明的天然部下,就算我们不经营,将来我们和欧洲人作战,至不济他们也会中立。但如果我们对这些国家随意用兵,或者日后经营不当,比如对他们的王公贵族或黎民百姓压迫太甚,则会将他们推向敌对的立场,给西方列强可乘之机,千万不能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说着他喝一口浓茶道:“因此,千万不要把这些国家当作心腹大患,而是要此地当作国土视之,这样将来和列强交锋时,南洋才会成为我们稳定的后方。”

    “为此,你应当遵循三个原则。”沈默竖起三根手指道:“第一,大明的军队,只维护大明的利益,对于各国内部的斗争,不要参与,因为那会引起各国的反感;第二,在南洋驻军不是摆设,但每次作战必须师出有名,应该在出征之前,先会盟诸侯,申明出征的原因,然后命他们派兵跟随,哪怕只是象征性的这样能防止我们被孤立;第三,任何有利于我们在这里长久统治的手段都是好手段,不要有顾及,但用无妨。比如在各地开设汉语学校,在本地青年中高薪征兵,督促官兵和华侨广纳本地妻妾,多生多育等等”

    吴百朋本来很认真的做记录,听到沈默说到最后一句,手一抖,就是一个墨团,不由苦笑道:“难道多找南洋女人也是国策?”

    “你不要笑,”沈默一脸严肃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身体里留着我大明的血,才会对大明死心塌地!虽然现在南洋的华侨已经超过七十万,相信很快就会超过一百万,但比起两三千万的当地人,还是太少太少,可是从国内移民,会招来朝廷和地方的反对,而且南洋的土著也会排斥,融入起来很不容易。但如果我们和本地女人生出孩子,他一定会以自己的中国血统为荣。不仅这个孩子,连其母亲也都可以成为大明人,享受华侨一切的待遇,而且只要回一趟国内祖籍地,就可以正式列入大明户籍,甚至可以参加国内的科举”

    “这样一来,只需要生一个孩子,就可以在南洋增加两个国人,而且其母族也会因此亲近大明,华人与本地人之间,南洋与国内之间,便因此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这比移民的效用可高多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沈默喝口水,望着听傻了的吴百朋道:“首先你就要把这件事带头做好,虽然南洋女人身体浅黑,不如中土女子白皙,不过她们的身体婀娜,面容娇俏,性格火辣,明眸善睐,又是大明女子不能比的,你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常年习武,内力深厚,就勉强纳个十房八房吧”

    “噗”吴百朋吐血道:“大人这是要我铁杵磨成针啊”说着不忿道:“要是说起带头来,您这位督师大人,更应当以身作则。”

    “这个么”沈默苦笑道:“我家那位素来唉我在河套的事情还没了结,又怎敢再添新债?”

    “既然如此,”他都这么说了,吴百朋也只好不再攀伴儿道:“下官就勉为其难吧”兵贵神速,大军很快进发,三万大明军队,以郑松的三万莫朝军队为先导,加上征发的四万民夫,浩浩荡荡号称十万北伐大军。

    这时候,明军登陆岘港,帮助南朝北伐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东南半岛,安南境内风云突变,再不是当初莫朝胜利在望,黎朝文武纷纷归附的样子了。大军还没进发,就有许多原先叛过去的公卿,暗中派人过来,表示随时愿意回归,帮助天兵讨伐北朝。

    甚至缅甸等几个国家,也表示愿意出兵相助,尽快消灭北朝反动势力。

    莫朝上下见形势日益不利,自然忧心忡忡,但统一就在眼前,又不愿放弃大好的局面,最后经过激烈的争吵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有十几万大军,人数上还占优势,焉能不战而降?

    于是也为最后抵抗进行准备,谦王莫敬典令四镇兵民,增筑大罗城外三重垒,起自日昭越西湖,经椰桥至青池,逼琪河西北。垒身高胜升龙城数丈,阔二十丈,倔三重濠。俱树竹木,延裹数十里,以为守备之计。同时派大将阮倦统领下督卫及四镇兵,至安谟界与黎军会战。

    郑松指挥黎军佯退,将莫军引入明朝军队伏兵处,莫军被斩千余人,被俘六百余人,狼狈退回。

    隆庆五年腊月底,联军经过周密准备,向莫朝发动了总攻。


第八六四章 会盟(中)

    @@@@@@@@@@@@@@@@@@@@@@@@@@@@@@@@@@@@@@@@@@@@@@@@

    安南南北朝对峙已经好几十年,双方都有险些致对方于死地的机会,对彼此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了解,不知就如何剿灭对方,反复做过多少推演。最新最快的更新尽在。。但是因为实力所限,大好的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现在有了天朝大军相助,南朝迅速的起死回生,因为北朝主动收缩,很快收复了失地,并转守为攻,得以执行尘封已久的克复计划这个计划认为山南一路,北朝布水陆重兵防守险要。难以得志。惟山西上路以及宣光、兴化、太原之境,林莽旷漠,路径僻绝,希望与镇守大同的主将镇郡公武文密会合后,再出师天关,经兴化、渡洮江、据宣光、收用藩目土酋,经略太原、谅山、进兵京北,用兵海阳、山南,最终形成‘以大军三面临之,何患不克?’的局面。

    这是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进攻计划,可以绕开莫朝苦心经营的大罗防线,并且采取就食于莫的策略,无论成败都对北朝会是很大的摧残,但是否执行,决定权却不在郑松手中,而要看此次的主帅吴百朋和主将俞大猷的。好在两人都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只是认为细节上还需要完善。

    出征之前,吴百朋暗地里对俞大猷道:‘南洋诸国大都生性驯服,唯独安南,自古就是祸乱之源,数度反叛中国,对我们永踞南洋的国策,是个大麻烦。所以安南的男人,越少越好,但我大明仁义之师,怎能杀戮无辜?’其实这话不该说这么白,但吴百朋担心俞大侠身上古风太盛,万一搞起什么一视同仁、投降不杀来,岂不错过这个让安南人自己背黑锅,来大开杀戒的大好机会?

    岂料俞大猷淡淡一笑道:“末将本想先斩后奏哩,现在看来,倒是我小瞧您老了。”

    吴百朋愣了一下,恍然道:“我倒是班门弄斧了。”他想起来了,当年莫朝刚刚建立时,先帝命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兵平叛,俞大猷曾经上疏,陈述了自己的用兵方案,请求从军。

    后来毛部堂看到了他的上书,十分欣赏,夸奖了他,却没有用他。这件事让俞大猷郁闷了很久,后来才明白,原来朝廷根本没想真打,只是吓唬吓唬安南罢了。毛部堂的行为可以解释了,但俞大猷平定安南的抱负,却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