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牛津--历史和文化-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① 伯林的自由主义强调评价的不一致性—将宽容和多元论作为思维和生活方式。他著书谈论大卫·休谟、亚历山大·赫尔岑和马克思,谈论启蒙运动和反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康德、赫德、哈曼,批评他们总是以某个人为依据来介绍思想史。他的行文形式是传记式散文,体现了一种叙事性思维,以“滔滔不绝的雄辩表达出来”(艾略特语)。他是众灵学院建院500年来的首位犹太人院士,也是第三位被选为牛津大学院士的犹太人。他的谈话和蔼亲切,实为牛津智者中少有的特例,透露了他的才智在那里获得的成功。    
    威廉·巴克兰(1784~1856)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先驱、基督教堂学院大教堂的堂长。他是一个天才般的喜剧丑角。他在老阿什莫尔博物馆举办的讲座很叫座。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之前,他就让听众们传看化石,解释创世纪谈的是上帝和人的关系,不是和爬行动物的关系,因此,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纠正创世纪史是不可避免的。他是第一位于1824年科学地描绘恐龙的人,那是只巴克兰巨齿龙。在基督教堂学院的房子里生活着巴克兰的家庭、蛇、猫头鹰、雪貂和鬣狗。由于这位学者永不魇足的好奇心,饭桌上有时会有犀牛酱、烤豹排或鼹鼠肉。牛津的大学教育也让他的儿子,自然科学家弗兰克·巴克兰,受益匪浅。弗兰克养了一头温驯的熊,它头戴帽子身穿学袍陪他出席晚会。当人们在西西里岛上指给他父亲看罗莎丽娅圣女的遗骨时,老巴克兰解释说:“这是羊骨。”在那不勒斯,他跪在盖纳洛圣者的血迹前,用舌头舔尝,最终发现是蝙蝠尿。巴克兰收藏的很多化石和矿物质今天都保存在大学博物馆里。    
    罗伯特·伯顿(1577~1640)    
    “很少有人知道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小德谟克利特安息在此/忧伤赠予他/生命和死亡。”这是基督教堂学院大教堂里他的碑铭,用拉丁文写的。1621年,伯顿化名“那位古代哲学家”出版的《忧郁解剖学》使他一举成名,这是对人类求知虚荣的辛辣讽刺。“我们过着一种好斗、多疑、紊乱、忧伤和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能预见未来,能够选择,我们会拒绝这一痛不欲生的生存,而不是去接受它。”在伯顿以百科全书式的博学所宣传的这个徒劳无益的世界里,连宗教也不能带来安慰,因而他独特的虚幻意识要比后来的所有荒谬派名家激进得多。《忧郁解剖学》是惟一一本让约翰逊博士比平时早两个小时起床而阅读的书。作为基督教堂学院的神职人员和学者,伯顿不为成功所动,他继续过着他的书痴生活,直到生命终结。“我不贫穷,也不富足;我拥有得很少,但我什么也不需要。”据说他大多数时候表情沉默阴郁,但他总能令人们发笑。只有听到泰晤士河上的船工诅咒他时他才会开怀一笑。    
    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    
    柴郡的牧师之子,左撇子,右耳聋。1851年起就读于基督教堂学院,后任数学讲师,直到去世都生活在那里。他的故事吸引了所有小女孩和整个世界。他本名查尔斯·勒特威克·道奇生,他颠倒了他的名字的前后顺序,变成拉丁语的勒多维科斯·卡洛鲁斯(Ludovicus Carolus),再变成英语的刘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镜子后面的故事》(1871年)就是以这个笔名发表的。这些儿童作品使他成了“所有当代文学的鼻祖”,这是乔伊斯对他的赞语。童年和荒谬、不合理的逻辑游戏是他的避难所,这些书是对束缚他的生活的疯狂发泄。他收藏的青春期前的女孩的照片使这位害羞的小伙子死后背上恋女狂患者的骂名。但道奇森的眼睛要比我们为之痴狂的洛丽塔的眼神清白得多。    
    理查德·道金斯(1941~   )    
    社会生物学家,牛津大学的首位通俗自然科学教授,大学生们又叫他“公共误解教授”。道金斯的“自私自利的遗传基因是进化的真正动力”的理论使他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学术界。他还是一位天才的通俗书作家和畅销书作者,作品有《自私的基因》(1976年)、《失明的钟表匠》(1986年)、《伊甸园之河》(1995年)、《解析彩虹》(1999年)。他自称为一名正统的新达尔文主义者。    
    蒂莫西·加顿·阿什(1955~   )    
    研究英国探险家历史的历史学家,圣安东尼学院的院士,2001年起担任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他以目击者的身份描写东欧的剧变—《一个世纪的落选》,分析德国的东部政策—《以欧洲的名义》(1993年)和他自己的斯塔西① 档案—《罗密欧档案》(1997年),将记者的调查和档案馆里的资料研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当《法兰克福总汇报》问他最喜欢什么颜色时,他以牛津人的风格回答道:“莫德林学院钟塔的颜色。”    
    多萝西·玛丽·霍奇金(1910~1994)    
    化学家,结晶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一开始在剑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1936年来到牛津。她对盘尼西林和胰岛素的结构进行了创新研究。1964年,她因为研究维它命B12的结构成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三位女性。20世纪60年代,霍奇金积极参加反核运动。她在萨默维尔学院教过的最有名的女学生是玛格丽特·撒切尔。    
    本杰明·乔伊特(1817~1893)    
    柏拉图作品翻译者,巴利奥尔学院院长,牛津大学的狂妄自大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成功伦理学的象征。“我先说,我叫乔伊特。不存在知识,而我知道这一点。我是本院院长。凡我不知道的皆非知识。”(摘自大学嘲讽诗,1881年)乔伊特讲,他“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无所作为的人抱有一种原则性偏见”。老乔伊特是个个子不高、猫头鹰似的人物,志在让巴利奥尔学院成为英国学术界的一流学院,让这个世界巴利奥尔化。他在致弗罗伦萨·南丁格尔的信中写道:“我想通过我的学生统治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有4名巴利奥尔学院的毕业生成了首相,而1945年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尤利安·赫胥黎男爵,就是一位巴利奥尔毕业生。1883年,乔伊特创办的印度研究所开张,如今它是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收藏有印度境外最多的梵文手稿。在格拉斯戈夫的一次报告之后,一位苏格兰教授对乔伊特讲:“我但愿你们牛津人不会以为我们恨你们。”乔伊特回敬道:“我们根本不去考虑你们。”作为导师他也有着独特的风格。散步时,他大多数是沉默不语,等他的学生说完了什么后他继续保持沉默,等过上一会儿也会突然说:“你刚才的观点很平常。”    
    威廉·劳德(1573~1645)    
    雷丁的一位织布厂老板的儿子,后晋升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内战期间被作为叛徒处决,下葬在母校圣约翰学院的礼拜堂里。作为反改革的教会政治家他是正统的,作为牛津大学的校长他又是一位改革家。劳德设立了一个阿拉伯语教授席位,制定了第一部成文的大学规约。1636年制定的这部《劳德规约》涉及了学院自主管理的所有问题,从考试条例到学生蓄发的长度:“无论如何,学生均不得在大学及其范围内踢足球……不鼓励鬈发太长,或留长发。”    
    克莱夫·史特普尔斯·刘易斯(1898~1963)    
    文学批评家,科幻小说作家和文学巨匠,牛津的第一位传媒院长。他的出生地贝尔法斯特为他立了一块纪念碑:一个男人走进通往纳尔尼亚国的衣橱。他受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他描写纳尔尼亚国的7部儿童作品和他在电台所做的有关宗教题材的报告。1929年,刘易斯由无神论者皈依天主教,1954由牛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转到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但他直到去世都住在牛津。刘易斯讨厌社会主义者、素食主义者和不吸烟的人。无论是利亚姆·加拉格尔之类的摇滚歌星还是教皇都同样属于他的追星族。他的作品总共印了1亿多册。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书,你也可以从电影《影子王国》里认识他:患有厌女症的单身汉杰克和美国女人乔伊迟到的幸福,以及在牛津生死悲欢的故事。    
    德斯蒙德·莫里斯(1928~   )    
    动物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以一篇论刺鱼的繁殖行为的论文获得莫德林学院的博士学位,在《裸猿》中,他将鱼类和猴子身上试验过的观察方法成功地用于人类。他去过很多国家进行考察,而且声称:“我认为牛津是一座完美的城市。它只有两个缺陷:气候和停车问题。”    
    诺菲尔德子爵威廉·R·莫里斯(1877~1963)    
    一位农民的儿子,14岁离开学校,为牛津大学生修理自行车,成了大英帝国最著名的汽车厂厂主。1912年他在考利创办了莫里斯工厂。在那里生产出了英国的旧式大众牌汽车:莫里斯·牛津牌和莫里斯·米诺尔牌。于是牛津成了工业城市,莫里斯成了纳菲尔德子爵。他仇恨工会,不喜欢雇用知识分子,是一个反革命和忧郁症患者,作为学院捐赠者他还是一个狂暴的人。但他捐赠钱财很慷慨,无论是教授席位、医疗设备,还是纳菲尔德学院。他生前赠送出去的东西约合10亿欧元。他的工作信条听起来特别富有时代意义:“我相信,一个在竞争的世界中渴望提前退休的民族必须对进步满怀希望。”


第一部分 牛群渡口旁的骚乱第12节  名人廊:牛津的生态传记(2)

    E·莫尔斯(1932~1999)    
    牛津最有名的侦探。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儿子,在圣约翰学院学习过古典语文学。受失恋的打击,最后的考试失败,因而成了一名警察。老拿亚里斯多德和正字法的规则来折磨他的助手刘易斯:“去最近的酒馆,刘易斯。我们需要思考一会儿。”侦探长莫尔斯总是将他的名字恩迪福省略不讲,声称自己是个保守的怪人,爱好瓦格纳和填字谜游戏的单身汉,罗伯特·伯顿笔下典型的牛津忧郁者。莫尔斯见不得血腥,他喜欢豪斯曼的诗、正宗的爱尔啤酒、福雷的安魂曲和大乳房的女人。在他第一次作为小说和电视主人公① 公开亮相后享誉世界。莫尔斯一直生活在牛津北区,直到“自尽”—被他的作者科林·戴克斯特所“杀害”,在他的第14部莫尔斯犯罪小说—《悔恨之日》②(1999年)。    
    艾莉丝·默多克夫人(1919~1999)    
    英国文学中的伟大女性总兼具双重身份,哲学家和诗人。她出生于都柏林,在伦敦长大,在牛津找到了她的精神归宿。她在圣安妮学院教了15年哲学。她的第一本书是有关萨特的,问世于1953年,一年后她的长篇处女作《在网下》出版。此后她创作了27部长篇小说,多部剧本、诗歌和无数哲学作品。她自称是一位不相信上帝的女基督教徒。艺术对于她是“一种道德项目”,玄学是通向道德的向导,柏拉图是她真正的上帝。她崇拜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些19世纪的小说家,并且继承和发扬了他们的传统。她的最佳长篇小说《罪孽之水》、《黑色王子》等将道德反省、紧张情节和细腻的情景对话融为一体。她丈夫是牛津大学的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约翰·贝利,在《献给艾莉丝的挽歌》里描写了她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晚年。他们成就了当代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后来搬上了银幕。    
    詹姆斯·默里男爵(1837~1915)    
    一名苏格兰乡村裁缝的儿子,教师、语文学家、词典学家。他在牛津大学的自家花园里的一间铁皮棚里生活了近30年,置身于数百万张纸条的包围之中。纸条寄托着梦想:将自1150年前后以来的所有英语词汇完整地写下来,注明每个词的定义、意义和最早用法,标明出处。传奇性的《牛津英语词典》的第一册问世于1884年,最后一册出版于1928年,此时默里已经谢世了。照片上的他身穿黑色燕尾服,长髯飘逸。他的座右铭:“尽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凡事都要知道一些。”默里有12个孩子,9位荣誉博士。他最能干的助手是一位谋杀犯—米诺尔博士,一位精神变态者,也是一个热爱单词的人。整整20多年,米诺尔一直坚持从布洛德摩尔的监狱和疯人院里将发现的新单词寄给默里。    
    约翰·亨利·纽曼(1801~1890)    
    英国天主教革新运动(牛津运动)的先驱。就读于三一学院,正如他所写的,在此学习只需要一种本领:“喝,喝,喝。”他在大学教堂圣玛丽教堂的布道坛上做的精彩布道引发了一场真正的纽曼热。由教师升级为红衣主教,一个改变了信仰的人,还想在牛津大学创建一所天主教学院,两次努力均告失败。纽曼撰写过影响很大的小册子,那就是人们至今还在颂唱的赞美诗《仁慈的光芒指路》和一部文学自传《为自己的一生辩护》。他的“修道院式的银光闪闪”的散文连詹姆斯·乔伊斯都赞不绝口。在同害怕自由改革家的罗马教廷的争执中,纽曼失势了。尽管如此,他终生致力于改善两种信仰的关系,致力于科学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罗马教皇于1991年授予他“尊者”头衔,意指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就差显示两桩奇迹把他封为圣徒了。    
    克雷格·雷恩(1944~   )    
    一位拳击手的儿子,抒情诗人,歌剧脚本作者,满脸络腮胡子的后嘻皮士和新学院的英国文学院士。据说为了偷看年轻姑娘的裙下,他曾冒险跌下车去。有时他会拿些愚蠢的问题让朋友们目瞪口呆,比如他会问:“你认为昆虫会放屁吗?”有时候也写写《屁眼》或《曾经的生活方式》,或者描写一位前任情人死于艾滋病的色情挽歌这样的作品,有时的确会叫人大跌眼镜。雷恩的诗集《一位火星人寄回家一张明信片》(1979年)为所谓的文学火星派指明了方向。他的题材是事物的超现实主义宇宙观,并散发其平凡的魅力:“我要告诉你真相的美丽。”① 克雷格·雷恩,文学刊物《险峻山脊》的出版人,娶了英语讲师安·帕斯捷尔纳克·斯莱特为妻,她是1945年流亡牛津时去世的画家列奥尼德·帕斯捷尔纳克的一位孙女。这两个家庭的历史,从俄国革命直至今日,是雷恩的史诗《历史:家庭影院》(1994年)描写的主题。    
    艾尔弗雷德·莱斯利·罗斯(1903~1997)    
    康沃尔郡一名矿工的儿子,是众灵学院上流社会的第一名工人子弟。历史学家、都铎王朝专家,尽人皆知的极端自私者和自以为是的人:我对没有意思的人不感兴趣。我确实将我的一生花在了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身上了。他说,“如果他的批评者们愚蠢得不知道我对伊丽莎白时代了解得比谁都多,我愿意向他们指出这一点。”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书,被人们称做历史学里的巴巴拉·卡特兰。他的最有争议的成就是考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的“黑夫人”,这是一个古老的猜测。他终生未娶,承认自己是双性恋,他称他的朋友—牛津大学生亚当·冯·特洛特:“我感觉,他是我一直想找的人,一个身体和灵魂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人。无论男女,我从未遇到过有谁能满足我这种渴望的。”当他在加利福尼亚任客座教授时,喜欢给康沃尔家里打电话,听他家猫儿的咕噜声。他1925年开始记日记,但一直没有出版,是一颗小小的学院式定时炸弹。    
    约翰·拉斯金(1819~1900)    
    一位雪利酒进口商和一名女清教徒的儿子,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艺术书籍作家,威廉·特纳和前拉斐尔派的先锋人物,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先驱。大学(基督教堂学院)期间就开始创作他的主要作品《现代画家》,这也是反对工业化破坏环境、污染河流、使城市建筑庸俗化的一篇战斗檄文。没有拉斯金,就没有国家信托公司。作为首位斯拉德美术教授,拉斯金于1871年在牛津创办了绘画和美术学校,从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用做直观教具:“看清楚,这是诗歌、艺术、预言和宗教—诸物融于一体。”后来他跟大学的关系变得很紧张,因为大学怀疑这位改革家将艺术概念扩大化。他认为,艺术和设计是同道德、宗教、环境、整个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当拉斯金为实现他的“工作信仰”带着几名学生把北欣克塞的一条村路铺上沥青时,遭到了牛津书呆子们的嘲笑。为了抗议学校允许在大学里进行活体解剖,他于1885年辞去了教授职位,发誓永远不再踏进牛津大学一步。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莱克区度过的。拉斯金研究中心收藏有最丰富的资料,现为兰开斯特大学的拉斯金图书馆。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    
    同犯罪小说女作家P·D·詹姆斯一样,她也出生于牛津。其父是牧师和小学校长,莫德林学院毕业生。当多萝西才6岁时,父亲对她说道:“亲爱的,我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