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自然的很高兴。而李恪这次让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去长安的目的不止是运送钱粮这么简单,还有通过三人的身份向各自代表的势力传达自己意见是面对,像李宗的身后的宗室皇族,像柴哲威的身后是以柴绍为首的军方将领,李愔则是主要疏通开导杨妃。其实,送钱粮对李恪来说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牢笼军方,在军中博得一部分的支持。大唐对吐谷浑开战,辎重钱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了钱,有了粮食,将士们才能奋力厮杀,才能浴血奋战,而李恪在这个时候送这些东西,其意自然很清楚。可现在的备战期间,李恪送辎重钱粮,谁都不敢说他的不是,只能对他的义举赞誉有加,这反而提高了他在军中的形象。

    所以,到达长安的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户部交割完钱粮后便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李恪在太原就密切注意着柴哲威等三人去长安之后的情况,柴哲威等在长安是也在随时跟他汇报情况,以便李恪能够遥控局势。就这样,李恪费心费力的静等了一个月多,长安终于传来了让他喜悦的情报,那就是李世民开始公开在大殿上表达了朝门可以开始议杨妃被册立皇后的问题。

    而李恪在接到这个情报的时候,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狄知逊。

    狄知逊在思量了很久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布置,第一就是由李言为首的关陇士族上书,支持册立杨妃为皇后;第二,则是命令身在长安的御史马周,开始弹劾山东士族在这次册封皇后商议中的僭越罪名;第三,便是联合李恪在地方的势力,开始向长安传达地方的支持意见。其中,第二点最为关键,是否能够打击山东士族在这次册立皇后廷议中的嚣张气焰,就看他马周的弹劾御史台是否给力。至于弹劾的内容很多,但狄知逊主要选择了三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这次册立皇后廷议中山东士族的僭越行为,从而指出这其中肯定有人据居心叵测,想肆意的扰乱朝纲。这个罪名说大不小,说小不小,但恰好是这次针对山东士族最为有力的武器。

    因为,册立皇后这样大的国事,自当的朝臣上书,看皇帝的态度,是否要进行商议,经过皇帝应容,大家才能开始商议和讨论。而大唐比较开放,皇家的家事便是国事,既然有人已经上书皇帝建立立后,大臣便可以讨论,阐述自己的问题。但是,山东士族毕竟不是朝臣,他们只是士族大家,他们不能妄议朝政,特别的是皇帝还没有下达讨论的命令之前。而这次册立皇后,山东士族却在李世民下令朝议前就高调介入,这就给了马周弹劾的借口,说山东士族以布衣之身干政,以士族大家的身份藐视朝堂,想将朝堂成为士族大家的朝堂。

    马周的言辞很犀利,这样的罪名即便是山东士族也不敢承担,他们只能反驳马周,但又没有充分的理由,便只能在跟江南文士集团的争辩中败退,使得册立杨妃为皇后的势力大曾,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而这个时候李言的上书和地方官员以及军方将领的态度则是井上添花,给杨妃被册立皇后加重了砝码。

    李世民的本意是先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让朝臣们议论和争吵,想看看各方势力的反应和态度,再从中分析出这是阴谋还是真实的上书,再做决定。因为,他清楚李泰和李承乾的性格,两人对杨妃不说憎恨但也没什么好感,而长孙皇后作为自己的生母刚离世一年,依照他们的性格和心性的断然不会上这样个国书。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李泰身边以岑文本为首的江南文士集团外,朝中大臣都表示了沉默,即便是北方的李恪和太原城里跟李恪关系牢固的关陇士族都保持了沉默,反而是作为跟杨妃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山东士族尽然发难,这使得他想极力搞清的内幕越发的变得扑朔迷离,再加上杨妃尽然主动向他坦诚自己没有做皇后的心思,还说出了那么多诚恳而充分的理由,这更是让李世民尴尬的同时心里越发的捉不透这事情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所以,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和等待,直到一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才下令朝议。可是马周和御史台的弹劾山东士族奏章让他心里惊讶的同时给了他一丝的顿悟。他本来就已察觉出了士族大家想通过各方势力控制朝堂的苗头,而这次山东士族反对立杨妃为皇后,尽然僭越祖制而参与争论,这便是他感受到了士族的影响力和野心。

    不能妥协,绝对不能跟这样的士族力量妥协!李世民坚在心里定了自己的想法,而当他想到山东士族,想到山东士族一向看不起关陇士族,尽然连跟皇族通婚都不以为荣反以为耻时,他更加否定了山东士族反对册立杨妃为皇后的种种原因。再加上朝中大臣支持者居多,反对者很少,中枢大臣基本不是中立便是支持,可见杨妃深得民心。李世民在权衡了几天,思虑了一番,便在七月十五这天朝会时下旨册立杨妃为皇后的诏书。

    诏书下达时朝堂上一片愉悦,长安城欢腾不已。

    至此,李世民下达甚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举行册立仪式。

    顿时,举国欢庆!

第五百三十章 李恪的准备

    身在长安的李恪在听到李世民下旨,将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将杨妃册立为皇后时,他高兴,他激动,他的眼中流下了热泪。自从成了李恪,他一直在都小心谨慎的前行,他没一步走的都很艰难。他被刺杀过,当时他自己没有能力,只能将这份仇恨埋藏在心里,为了在众皇子脱颖而出而,他又自荐自己远赴突厥和谈,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可他他坚持住了,杀出了一条血路回到了大唐,在权利的角逐中,他喜欢的女人跟自己擦肩而过,他也只能默默的忍住,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他甚至自甘出镇地方,为了打败突厥,他敢于以身犯险。终于,他做到了别人心目中的权王,他前倾朝野,他战功彪斌,他身边有一支数万的铁骑,可以纵横天下。可是,在他看来做这些都远远不够,因为在他头上悬着一口利剑,只要这柄利剑在,他就是再权倾朝野,再手握重兵,只要有人愿意,他都会被斩杀。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眼前的大唐还是由一个世家大族组成的朝廷,他不能不顾天下大义和名义挑起战乱,屠遭杀戮,这会让他为天下所不容。而他心里很清楚,这柄利剑的锁便是他特殊的身份,他前朝皇族的血脉,隋炀帝外孙的身份,以及他有个前朝公主的母亲。

    然而,今天,他终于不用去考虑这么多了!因为,他的母亲就要被册立为皇后了,就要成天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杨妃被册立为皇后,是给了李恪一个嫡子,给了一个步入东宫王座的钥匙。

    可是李恪自己心里清楚,踏上东宫之位,他不需要这把钥匙都可以做到,而不需要嫡子的身份。杨妃册立为皇后,给他真正的好处是,通过这次册封,大唐向天下宣布了认同杨妃的地位,认同了杨妃的身份,认同了他李恪的身份。

    李恪回忆往昔,他很清楚的知道,当百姓们在民间议论他和李承乾、李泰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太子李承乾和东王李泰,而说到他时都会说,杨妃娘娘生的北王李恪,杨妃娘娘的前朝公主,北王身怀贵胄血脉啊!可是,虽然都是一样的赞赏,但李恪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一丝意味,那就是一个前朝公主,现在只是个贵妃娘娘而不是皇后,这是一种藐视,这是一种不屑,这是一种不认同。然而,再过一个月,当自己的母妃册封为皇后,这些质疑,这些藐视,这些不屑都将消失,百姓人会认同他,会认同自己的母妃!李恪想到这里时泪如泉涌,他终于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今天才觉得自己努力了九年,今天才真正的胜了一场。

    九年的时间,他这么拼命,这么努力,这么想证明自己,这么忍辱负重,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突然之间,李恪觉得自己的身上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在耳边轻呼,“殿下——”

    李恪抬头,才发现的走进书房的王中长。王中长看到李恪流泪的这一幕,顿时震住了,半响没有说话。

    “有事吗?”李恪用衣袖轻轻擦拭了自己眼角的泪水。

    “狄刺史求见!”王中长开口说道。

    “让他进来吧!”李恪微微一笑说道。

    “诺”王中长离开。

    片刻,就见狄知逊走进了书房,还没有等狄知逊行礼,李恪便向狄知逊道,“同怀啊,不用多礼,请坐吧!”

    “多谢殿下!”狄知逊微微拱手,便坐在了李恪对面的椅子上。

    “同怀找本王所为何事?”李恪很清楚狄知逊的个性,没有公事的话,他一般不会来北王府。

    “殿下,长安情况已经确定,杨妃娘娘样被册立为皇后了,时间在下个月八月十五的中秋之日,距离那天还有二十多天,这二十多天我们务必要谨慎,不能出差错,前功尽弃啊!”狄知逊向李恪谏言道。

    李恪一震,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大意,杨妃还没有被册立为皇后呢,等到她被正是册立还需要等到八月十五中秋那天。狄知逊对他提醒很及时,自古不乏在皇后在被册立前后几天出现某种情况,册封仪式夭折的情况。

    “那以同怀的意思,本王该怎么办?”李恪向狄知逊询问道。

    “现在,朝堂上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也难不保有人从中作梗,致使册立时间被拖延,而再经过突厥跟大唐的一战,想再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可能比登天还要难。”狄知逊冷静的说道,“所以,殿下务必要做出准备,可以让房遗爱写信给房相,让李宗写信给礼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让他们支会所有的支持者像魏征,中书令萧禹等,务必确保这段时间的朝局稳定,不能生出意外!第二,在士族大家盘踞的地方和吐谷浑边境,殿下要派出大量的暗卫,务必要杜绝一切在杨妃娘娘册立皇后之前出现是突发情况,但凡又不诡举动,可以授权暗卫杀无赦!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不能在皇后册封仪式之前出任何影响册封的大事情!”

    李恪在思考狄知逊话中的意思,就见狄知逊继续说道,“殿下,非常时期必须要用非常手段!”

    李恪见狄知逊这么说,就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认为自己顾虑杀无赦这句话,便爽朗笑道,“同怀误会了,本王是在考虑该怎么去处理!”

    “殿下,朝中大臣,可以让房相出面通传,房遗爱娶了公主,以他现在的态度,便已经是殿下的心腹,在圣旨已经下达,册立已定的情况下,房相会顾全大局,而这样是微臣建议你这么做的原因。至于对外,殿下必须要派出精干的暗卫,主要地方由两个,山东士族盘踞地方,还有就是朔方边境,你还要写信给朔方行军副总管华州刺史柴绍,让他给予地方上的协助。”狄知逊冷静的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恩,本王觉得可取,那就按照同怀的意思办吧!”李恪心里轻松了不少。

    等狄知逊离开,他便开始依照狄知逊的建议下达命令。霍然之间,北府又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但李恪能从大家的看得出这事喜悦之外的谨慎,而不是恐惧会中的惧怕。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谁堪敌手

    这一个月的李恪过的最为煎熬的岁月,心里始终担心朔方和山东的出现大事而影响到杨妃被册封为皇后的典礼。恍然一个月过去时,李恪这才觉得自己可以松口气了。这天,他将王中长召集到书房,让他准备车架,即可离开太原前去赴宴。像杨妃册封为皇后的大殿,李恪作为人子是必须要去的。但是,李恪在三天前已经接到了朝廷的兵部发的公文,让他赴京议事,但他一直没有动身,等到今天八月十二,距离八月十五就剩下三天的时间才吩咐王中长准备马匹,李恪动身离开太原。李恪这么做的目的便于坐镇太原指挥大局,他不想在最后时刻松懈而被有心人趁机捣乱。而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二了,再不动身就赶不上了八月十五的册封大典了,李恪这才准备动身。这次他没有车架,只有三百骑兵轻装而行,身边也没有儿子和阿史那云等家人,只有王中长等三百鹰卫。

    这次回京,恐怕的另一番机遇吧?李恪心中思量道,脸上不由的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殿下,马匹准备妥当!”王中长走进大厅向李恪回禀道。

    因为,有李靖和房遗爱坐镇陆军学院,特别是李靖这个军神坐镇,李恪心里就很踏实,觉得即便他和王中长离开几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李靖和房遗爱两人倒是将李恪和王中长解放出了陆军学院。再者,陆军学院第一期毕业的学院足够从当教官职务,这倒是减轻了王中长身上的压力,让他倒是能够专心的充当李恪的侍卫队长。

    “出发!”李恪淡淡说道。

    “殿下,不跟王妃告别吗?”王中长突然问道。

    “又不是带兵打仗告什么别。”李恪淡淡的说道,人已经跨出了大厅,王中长紧随在他的身后。出的王府,三百鹰卫整装待发,萧杀之气弥漫在王府门口,冷静而让空气窒息。李恪微微一阵,便心里明了。平常时候的鹰卫是收敛了自己的气息,今天的轻装简从,鹰卫才会表现出上战场厮杀一般的气势。而李恪已经四年没有上阵杀敌了,他被这股气息所刺激,倒是很想再去战场上冲杀一番,以泄这段时间来胸中的压抑之气。

    “出发!”李恪翻身上马,大吼一声,第一个催马冲出了巷子,三百骑鹰卫铁骑紧紧跟随,就像一支利箭一样驰骋在李恪的身边。

    平常情况下,七到半天的时间方能从太原到长安,这还是大唐立国,修缮了太原到长安的官道之后。而快马加鞭,需要三天的时间。然则李恪和三百鹰卫的速度是行军大帐长途奔袭的行军速度,只用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即八月十四的傍晚时分,李恪的马队踏进了长安城。

    回到长安城的北王府,李恪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吩咐杨恩紧闭大门,拒绝见客,静等第二天的册封大典。其实,即便的李恪是沙场宿将,即便他再怎么沉稳,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兴奋不已,同时坎坷不安。他心里清楚,他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改变李恪举动。兴奋和喜悦加紧张和不安,李恪这一晚上睡眠质量很差,早上起床的时候,他的精神不是很好。但是,他兴奋,他高兴,他喜悦,这一切正面的情绪让他的疲惫感消失,让他精神焕发。

    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李恪置身来到铜镜前,就见镜子中出现了一名英武、锐气,黑衣王袍,眼睛深邃而表情和善的青年。这么多年,李恪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端详自己,他突然觉得自己还真帅。

    早早的便出了王府,没有驾车,而是骑马来到了朱雀门,进入另外玄武门,到太极殿前等待。这是的太极殿前有不少官员,看到李恪是时他们一愣,便急忙上前给李恪施礼。李恪连忙回礼,心里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见到自己是一愣。因为他昨晚进城,很多官员都不知道,以为他还没有到长安呢,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李恪跟众人行礼完毕,便一个人待在一边不说话,他已经离开长安八年,基本都没上过朝,这些官员他都不认识,再者他们都是小官,李恪跟他们说话,两者之间地位的差距使得气氛会很尴尬。渐渐的随着时间的过去,朝中大臣都来道了太极殿前早朝。李泰、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禹、魏征都到了!李泰对李恪比较恭敬,见李恪便上前行礼,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其他人则是拱手施礼而已。

    上朝时间已到,在中枢大臣的带领下大家依次进入了太极殿,李恪的黑色王袍在忠臣的绯色官府之中显得尤为眨眼。大家刚在太极殿站定,就听见王德喊道,“皇上早朝!”

    就见李世民大步从另一道门走进了太极殿,坐上了大殿中央的龙椅,而他身边郝然便是杨妃,她一身高龄宫装,承托出了她的高贵和典雅的气度。看到这一幕,众人自然不会惊讶,知道今天的主要议题就是册封皇后。

    “参见皇上!参见娘娘!”众臣们行跪拜礼,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敢称呼杨妃为皇后娘娘。

    “众卿平生!”李世民淡淡说道,他想王德示意,王德则是缓步上前,拿出册封诏书开始宣读,宣读完毕,杨妃上前缓缓结果诏书。然后,便是李世民的一大推说辞,大臣们一大推奉承。太监的册封结束,便是到天坛祭天祭祖。豪华的车队缓缓而行,在天坛停下,李世民和杨妃祭天祭祖完毕,这皇后的册封仪式这才结束。

    站在人群之中,跟随众臣对祭台上的杨妃高呼皇后娘娘的时候,李恪突然间眼睛湿润了,看到祭台上缓步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