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txt-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州日报》为此发了报道,以“乐清名医赵章光来温治疗脱发症”为题发表一则新闻,本意是想给更多的患者送去福音,殊不知却给赵章光带来了灾星。    
  乐清县卫生局某些负责人看到这一消息后,简直怒火万丈。于是,一个电话打到报社:    
  “‘101’药还没经过鉴定,怎好随便见报?”    
  一纸公函发到鹿城区告状:赵章光是庸医,乐清县不批,你们为什么批准行医?    
  结果,赵章光的个体行医证马上就被吊销了。    
  赵章光又来到宁波。谁知告状信也跟到宁波,他行医到哪里,告状信就像幽灵似地飞到哪里,一次次冲出,又一次次被轰回。    
  赵章光苦恼到了极点。一他坐在一间屋子里,老大不高兴地盯着毫无生气的炉子;除了从它冷冰冰、亮闪闪地表面反射出几道微弱的日光外,看不到火焰熊熊燃烧。天花板上吊着一只纸糊的捕蝇笼,他间或在郁郁不乐的愁思中抬头向它望着。看到莽撞的苍蝇在花花绿绿的罗网周围乱转,赵章光便发出深沉的叹息,脸上掠过更加沮丧的阴影。    
  赵章光陷入冥想,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没头苍蝇,勾起了他对生活的痛苦感……    
  现在,连温州市区也容不得他落脚,还能有出路吗?    
  他几乎绝望了,他的希望一个一个地毁灭。他的心都发冷了。他的心境变得阴沉忧闷,凡是可以使他对于人生发生兴趣甚至可以容忍的东西,他都丧失完了。没有一件事可以使他感到骄傲,也没有一件事鼓舞他叫他活下去。    
                时来运转    
  正当赵章光绝望之际,又有一个机会使赵章光从绝望中挣扎出来。    
  也许纯属偶然,也许有某种必然。    
  一九八四年初秋,江南闷热的秋老虎比起炎热的夏天还要令人烦躁。这天下午,赵章光不经心地翻着几张报纸,眼光突然停留在《浙江日报》的一则广告上,堵塞多日的心扉一下洞开。这则广告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郑州市亚美商店登的,只有简单两句:    
  “本店有护发水零售批发,请广大用户购买、洽谈。”    
  他盯着广告,忽地有了一个念头。若让再生酊配上护发水,不是更好吗?    
  他当即给亚美商店经理宋光炎发信,大意是:我治秃多年,配制成功了“101”毛发再生酊,看到贵店有护发水出售,愿买一批,同再生酊配合使用,不知贵店是否也可经销毛发再生酊。    
  宋光炎接到来信,看之再三。他从信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一个人才,一座宝库。他经营护发水多年,知道治秃良医的稀缺。他即刻回信给赵章光:速卖给我店一批“101”。同时提议:    
  “如‘101’确有效,可来郑州开诊,不知是否愿意?”    
  赵章光读完信,仿佛看到一线希望,一丝曙光。他抓住这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马上回信表态:    
  “可在郑州开诊。凡用‘101’治秃,三个月不见生发,退回一切费用。”    
  宋光炎接到此信,真有点吃惊。    
  古今中外,治病哪有包治的?既然赵章光能对他那么声明,能对患者那么声明,那就什么也不必顾虑了。他既然要开诊,就得有医院,哪家医院会接受一个外省的农民医师呢?    
  宋光炎辗转求助,信也三转两转,最后转到了管城区卫生院长别成烈手里。别成烈早就想在区里搞一个特医诊所,赵章光的信使他迅速下了决心。    
  区属吴虎屯乡,年初刚办了一个向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征求区领导意见,并同向阳医院商量,决定立即邀请赵章光到向阳医院开诊治秃,如确有较好疗效,就把向阳医院改成治秃医院。    
  为了表示郑重,他们特地派人带着聘书,到泥村当面邀请赵章光。他和两个助手林余存、赵挽澜立即赶赴郑州。    
  赵章光发出投石问路的信后,并没有焦急万状地等待回音。    
  十年来,他发出的好多封这种毛遂自荐的信,都如石沉大海,杏无音信。郑州方面的邀请使他大出意外,他立即带上他的两个助手束装北上来到郑州。    
  这是赵章光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之后他的路就越走越宽广了。    
  一九八五年秋,赵章光到郑州还不到半年,管城区科委就与赵章光签订了十年招聘合同。合同规定:    
  管城区科委扶持赵章光进行‘101’毛发再生精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织积累数据资料,一年内完成对“101”毛发再生精的毒性试验,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省级技术鉴定完成后,“101”毛发再生精必须在郑州地区进行独家生产……    
  秃发患者,如潮水般从各地甚至海外涌来郑州,仅一年时间,就已达三万多人。    
  郑州管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名为脱发专科医院,请赵章光当名誉院长,并为他开设了诊室;医院还给赵章光以专家待遇,每天给他补贴五元的生活费,并派专人给他做南方口味的饭菜,还在郑州的报纸和电台作了广告。    
  曾经冷落萧条的这家医院顿时热闹起来。赵章光的诊室从早到晚求诊的患者不断,求诊求药的来信也从四面八方寄来。    
  治愈的患者满怀激情地送来一块块玻璃匾,一面面锦旗。    
  传统思想无处不有,郑州也不是一方净土。    
  正当赵章光大显身手,忙忙碌碌地为患者治病的时候,“骗子”、“假药”、“来历不明”、“江湖郎中”一类流言又不时飞出,有人甚至想取缔这家医院,拘留赵章光。更为甚者,还有恶徒对赵章光大打出手。    
  赵章光的心天天悬在嗓子眼上。    
  管城区区委书记任解放、区长金福堂是重才惜才的领导干部。他们在紧要关头,亲自到医院看望赵章光。任解放深情地说:    
  “老赵,你千里迢迢从南方来到郑州,为患者服务,我们感谢你!”    
  不久,赵章光当上了区政协委员。    
  这时,赵章光一颗惊恐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赵章光来郑州后的所作所为以及围绕他所引起的风波和争论都被一个有心的人看在眼里,这人便是郑州市管城区科委主任贾守荣。    
  这位六十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担任区科委主任以来,为管城区延揽了许多有用人才。赵章光来郑州的消息立即引起他的关注。他经常到脱发专科医院,不是治病,而是观察赵章光的治疗情况,听取患者的反映。经过一段私访,他确认赵章光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管城区应该留住他,郑州市应该留住他。    
  围绕赵章光发生的风风雨雨令人担忧,他在思考着怎样叫赵章光能真正站稳脚跟,怎样才能让“101”摆脱束缚,获得发展。他认为,人们对“101”及赵章光众口驳杂的品头评足的误解,如果请科技部门对药品进行检验论证,完善提高,则中伤的,不攻自破;误解的,自会明白。    
  这与赵章光的想法不谋而合。    
  “101”刚产生不久,赵章光就不止一次向乐清县卫生局提出检验的请求,只是百呼而无一应。现在贾守荣愿意由区科委出面组织这件事,自然求之不得。他与贾守荣商定:积极准备,一年之内完成对“101”的省级技术鉴定,如各项标准合格,在郑州办厂大批量生产。贾守荣、别文烈还代表管城区与赵章光签订了十年招聘合同。    
  紧张的筹备工作开始了。    
  一九八六年春,随着郑州这座月季城第一期花季的到来,郑州向阳脱发病研究所宣告成立。赵章光任所长,区科委主任贾守荣出任副所长,河南各大医院、医科大学、医科所的皮肤科专家、教授,则纷纷应聘作为特邀研究员。一方面对脱发病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一方面对“101”的检验作理论和临床资料准备。    
  赵章光拿出了自己在这几年治疗脱发病中攒下的全部积蓄近四万元作检验费用。    
  贾守荣一趟一趟地与市科委、省科委联系。    
  在郑州市川流不息的自行车的车流里,经常可以看到贾守荣、赵章光蹬着自行车那行色匆匆的身影,他们穿梭般来往于郑州几家大医院、医科大学和省市科委之间。    
  时间晚了,他们就在路边的饭铺里吃一碗羊肉烩面或牛肉拉面,或者到贾守荣家里小饮几杯。贾守荣的夫人经常给赵章光炒最喜欢吃的菜花,熬他最喜欢喝的小米粥。    
  但是,风波并未就这样过去,又是一封封告状信。    
  赵章光对此是早有意料的。想不到告状者情报真灵,没多久就追了过来。    
  “庸医假药,江湖骗子”,这还了得?有人要抓赵章光。    
  但是支持留他、保护他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区卫生局和区委支持他,区委和区政府领导信任他,赵章光终于在郑州站住了脚。    
  “101”的临床试验也坚持下去了。    
  不到五个月时间,赵章光就拿出了连否定者也不得不惊异的成果,到向阳医院就诊的五千名秃头者,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郑州轰动了!    
  一位被治愈的脱发患者,有个老乡是新华社的记者,他现身说法,向这位记者介绍了“101”的神奇功能,引起新华社的极大兴趣。经过采访,这位记者以《治疗脱发有新药》的标题发了通稿,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的全国十余家报纸作了转发。    
  这一年,赵章光从开诊到年底的八个月中,为医院创利四十余万元,不少广播电台,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相继广播了赵章光的事迹。    
  赵章光的名字,从此传遍全国,走向海外;“101”的名字,响彻中国,飞往世界。    
            医药学技术鉴定给他敞开大门    
  转眼到了一九八六年冬天。    
  十一月二十七日,是赵章光难忘的日子。上海、北京、西安、湖南等地医学界的十七位皮肤学家和药学专家,会聚在中州名城,对“101”毛发再生精进行技术鉴定。    
  临床不到一年,赵章光就准备好了鉴定所需的一切,可这一天的来临真不容易。    
  鉴定会上,专家们惊喜不已,感叹不已。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副教授周茂恒,应用国际上先进的“氦氖激光”疗法,虽然治愈了不少斑秃患者,但有些用该技术未能治愈的病人,在使用“101”毛发再生精后,竟然被治好了。    
  周茂恒在惊异之余,赞叹并高度肯定“101”有特殊效能。    
  湖南医学院附属二院毛发病专家郭定九,从一九八0年起,坚持毛发专科门诊,其门诊的初诊病例已有一千七百多例。这在我国治秃方面已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然而,赵章光从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六年,门诊病例已远远超出了三万例。    
  双目失明的郭副教授紧紧握住赵章光的手,激动地说:    
  “你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给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斑秃病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福音!”    
  来自实验室的报告同样令他们兴奋和信服。经过各种科学检测,“101”毛发再生精具有无致畸、无致癌、无毒性反应等特点。    
  十七位专家教授都在技术鉴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赵章光、贾守荣、别文烈都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感到疲劳。这一阵,他们太累了。    
  鉴定的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该产品的疗效与目前已知的国内外同类药物和治疗方法相比,属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省科委随即将“101”毛发再生精,作为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上报国家科委。    
  一九八八年,赵章光和他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上获最高荣誉奖奥斯卡奖。随后,大量的获奖证书和荣誉接踵而来,中国和世界重新认识了赵章光。    
  赵章光没有因为这些而满足、而停滞,他心中装的是千百万的斑秃患者。他决心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01”以最快的速度腾飞,飞遍全国,飞向海外,飞到所有斑秃患者手中。    
              “101”旋风和纠纷    
  在赵章光的身上透着商品经济的灵气。他意识到,只有开办企业,把发明成果转化为商品,“101”才会有更大的生命力,自己的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然而,此时“101”还只是为门诊患者所制,不过是小批量生产,这怎么能适应大量的需求呢?    
  赵章光毅然决定:办厂!    
  赵章光,在经历了十几年磨难和艰辛之后,变得更加坚定执着,更加自信了。他毅然决然开始了又一番拼搏。没有资金,就自筹。在贾守荣等人的帮助下,他连借带贷共筹集了二十万元。没有厂房,就去租。    
  赵章光是干事雷厉风行的人,一旦下定决心,便义无返顾。    
  一九八七年三月底,郑州市“101”毛发再生精厂建立。    
  赵章光和他的“101”在郑州产生的一次又一次轰动传到北京,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动了心,他派人向赵章光发出邀请,请他到首都安家落户,办厂开诊。    
  这是一个颇令赵章光难以决定的问题,北京毕竟是祖国的首都,同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给“101”事业的发展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应该去;但一想到郑州人的真诚,想到两年多来大家一起建立的深厚友谊,他又动摇了。他为此踌躇不决,心思重重。    
  贾守荣、别文烈和郑州市管城区委的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从内心里,他们舍不得放他走,一则双方有了感情,二则“101”的确效益可观。但他们又认为,郑州毕竟是郑州,没有北京所具有的优越条件。为了“101”能尽快走向世界,他们终于同意赵章光到北京办厂。贾守荣等代表管城区三次去北京与北京市民政局工业公司协商成立北京厂的事宜。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北京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办起了北京市“101”毛发再生精厂。赵章光出任厂长,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卢积存任副厂长。全厂职工千余人,规模相当可观,其位置也得天独厚,就在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的龙潭湖东侧。    
  北京各家新闻媒体立即把赵章光来京办厂和开诊的消息,把赵章光历经磨难研制治秃良药的事迹,把“101”的神奇功效传播到国内外,使赵章光和“101”产生了更大的轰动。    
  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推荐,赵章光带着“101”迈出国门,于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八年四月,连续两次获得三项金奖。世界舆论界为之哗然。各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争相登出他的照片和事迹。日本富士电视台竟不厌其烦地在黄金播映时间里对他作专题报道,《东方魔水》、《秃头的救星》、《满城争说101》等新闻标题像简洁有力的标语口号一样占据着每个读者和观众的心。    
  一时间,赵章光成了新闻人物。    
  精明的世界各地的商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又发现一个赚钱门路。他们坐飞机、乘轮船、搭火车,从日本、从美国、从法国、从意大利……犹如到麦加朝圣一般,涌向北京,找到赵章光,或者购买“101”,或者请求当“101”的代办商。    
  国内更为热闹,患者有近水楼台之便,来到北京,来到郑州,来到赵章光设在各地的医疗点,排队购药和求诊。门诊大夫从早到晚坐不离席,就连上厕所也要一路小跑。    
  市场的超热带来了产品的供不应求。北京、郑州两家毛发再生精厂的工人们紧张得两手不闲,彻夜地生产,还是打发不完那些订货合同、那些催货的电报。    
  这时,赵章光的家乡乐清县也要求办厂,赵章光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了。一九八八年四月,乐清“101”毛发再生精厂正式投产,由赵章光夫人林徽云主理厂务。    
  “101”市场的紧俏情况并未因此缓解。国际国内市场对“101”的需求每年约为一亿瓶,而三家工厂年产量只有七十万瓶,缺口大着呢。    
  这样,赵章光一身三任,挂了三个厂长的头衔。这个昔日的农家子弟,带着泥土的气息,坐在了一个跨省市的“101”毛发再生精企业集团的大老板位置上。这个集团的总部就是北京章光毛发再生精联合总厂。不久,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该厂的办事处。    
  与此同时,赵章光又把眼睛盯住了世界市场。    
  在日本开设了“华日毛发研究公所”;    
  在法国巴黎开设了“101”系列有限公司;    
  在美国设立了CAZ国际有限公司。    
  在经营上,赵章光富有战略眼光。    
  他把医疗眼务点在国内撒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