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未解奥秘-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鱼的标本。从来不甘落后的日本人也亲自开着船跑到了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上,终于在1981年也捕到了一只。80年代,矛尾鱼还从非洲远道运至我国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过。 
  人们对这种奇特的鱼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鱼的奇闻怪事。这么古老的鱼,又大又笨,它如何能在海洋中躲避天敌,又怎么生活?根据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矛尾鱼生活在湖泊和泥沼里,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它们到了深海。众所周知,湖泊和泥沼里都是淡水,矛尾鱼怎么能生活在盐海里呢?而且它们仅仅分布在南部非洲东南沿海里,这是什么缘故呢?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在矛尾鱼分布地区的海水中有一个淡水区域,矛尾鱼正是生活在这片海水中的淡水区域内的150米一500米的深海区,仅每年11月到次年1 月短短的两个月中才会浮到海面上来。 
  这至少告诉我们两件事:①由于它很少到海面上来,所以人们长期没有发现它,说明深海区可能还有我们所不认识的海洋生物;②和4 亿年前一样,它还在淡水域生活,正是印度洋中有了这么一块海中淡水区才使得很少有天敌与它对抗,使它繁衍至今。至于在这片深海中为什么会有淡水域,这更是谜,至今尚未得出结论。海洋中真是无奇不有啊! 
  矛尾鱼还有一点不同于其它鱼的特征。普通鱼的脑重占身体的0.1%-1 %,而矛尾鱼不到0.01 %,但脑中高分子蛋白却多于其它鱼,而且矛尾鱼有内鼻孔,这是鱼类上陆进化的证明。 
  既然4 亿年前的矛尾鱼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到了今天,那么如此广阔的海洋中很有可能不仅仅只有这一种史前动物。 
  日本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中心的阿部宗明先生(鱼类学家)曾经在1977年查阅资料时发现,1934年在法国海岸也曾打捞过一个巨大怪兽的尸体,几乎与在新西兰捕捞上来的那一只一模一样。在这本名叫《征服海底》的文献中,阿部宗明先生看到了文献上的照片,他认为两种怪兽非常相似,特别是前脊背部分。据此文献记载,1934年,在法国因什布尔附近的海域,打捞过一只体长8.1米的巨兽尸体,当时虽然引起骚动和人们的注意,但对怪兽的来历还是不清楚。阿部宗明说:“当时世界上的学者们只是依靠信件来递送情报,点燃着探索海洋未知生命来历的兴趣,而不具备现在的通讯网络手段。如果今天再发现,相信43年前(1977年写的文章)的新闻会变成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 
  既然矛尾鱼的发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生活在史前的古生物还活在今天的海洋里;既然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尚处于婴儿般的认识阶段;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海洋中或者一些由海洋演变成的湖泊中确实存在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生命体,它们早晚有一天会与我们人类见面。 

  
 
第九篇 深海幻象:深不可测的大洋之谜



  俄罗斯的一些研究者认为,仅从“幽灵潜艇”及其基地来看,其拥有者的智慧便高出地球人许多。何况“幽灵潜艇”并未攻击过人类,而是人类不断地攻击过它,但它也从不还击人类。这说明驾驶“幽灵潜艇”者的道德文明也远高出于人类。 
  大海中的无人漂船 
  1983年夏天,有一天的下午,委内瑞拉一艘叫做“马拉开宝”号的货轮正在大西洋的海面上航行着。忽然,一个船员发现前边不远有一艘轮船,它在海面上随着海浪任意地漂荡,好像不知道要航行到什么地方去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那个船员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船长。船长想了想,立刻命令向那艘轮船靠拢。船员们急忙加大马力,朝着那艘轮船开了过去。等到他们来到那艘轮船的旁边,发现它的船身上写着“白云”,原来它叫“白云”号,也是一艘货船。看样子,“白云”号的载重量大约有2300多吨。 
  船长让船员们开着“马拉开宝”号货船围着“白云”号绕了一圈,只见它的上边没有挂旗子,看不出来是哪个国家的船只,而且船的甲板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船长的心里更加纳闷了:“哎,这艘轮船上的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是不是他们遇到什么危险了?对,还是赶紧到船上去看一看吧。”想到这儿,船长和几个船员爬上了“白云”号。 
  他们爬上“白云”号,仔细一看: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上乱七八糟地扔了好几双鞋子。船长对手下的船员说:“你们分头到厨房、船舱、驾驶室去看一看,有什么情况马上向我报告!”船员们答应一声,赶紧分头去了。 
  功夫不大,船员们陆续回来告诉船长:“报告船长,这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厨房里的衣物全都发霉,船上还有500箱炮弹。”船长一听,心里感到更加奇怪了:“走,带我去看看!” 
  结果,船长在“白云”号货船上所有地方看了一遍,果然,那厨房里的食物全都发了霉,变成了绿颜色;无线电室里的无线电台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货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500 箱炮弹,那炮箱上贴着一些标记…… 
  船长越看越感到奇怪:无线电台的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这说明“白云”号一定是碰到了什么特别危险和紧急的情况;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甲板到处都是扔弃的鞋子,就是说船上的人们已经跑到救生艇逃命去了。那么,这艘船到底遇上了什么样的危险和紧急情况,船员们才慌慌张张地逃走了的呢? 
  后来,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琢磨了半天,觉得:这艘“白云”号货船是一艘运送军火的货船,它一定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受到了损害,使得船上烧起了大火。后来,船上的大火又自己熄灭了。可是,船员们当时以为这场大火会很快地蔓延起来,大火要是引起炮弹爆炸,那整个船都会被炸得粉碎,船上的人一个也别想活命。所以,他们就急忙跳上救生艇逃走了。 
  “马拉开宝”号船长看了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向船员们说:“咱们再对它好好地搜寻搜寻,也许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船员们觉得船长的话很有道理,就又在“白云”号船上搜寻了起来。 
  找着找着,有一个船员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赶紧交给了船长。船长打开仔细一看,只见那上面记录着:“白云”号最后停泊的地方是非洲西北部加利群岛的拉斯帕马斯港。等到“马拉开宝”号的船员们发现它,它已经在海面上漂流了整整62天,大约漂流了18000 海里。 
  这么一来,“马拉开宝”号船长和船员们更加奇怪啦:“白云”号漂流了整整62天,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呀。那为什么没有人查问它的下落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弄不明白…… 
  这件奇怪的事情很快就到处传开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好几件这样的难解之谜。 
  公元1855年2 月28日,英国一艘叫“马拉顿”号的三桅帆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准备到美国去。走着走着,他们碰到了美国的一艘三桅帆船,名字叫“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只见这艘船的风帆已经落下了,随着风浪慢慢地漂荡着。船内也没有一个人,船上没有一个地方受到损害,船上的货物三点儿没动,船上的淡水和食物也特别充足,船上根本看不到一点儿痕迹,但船上却没有一张航海图和一个罗盘。看样子,是船上的人们在逃走的时候,把航海图和罗盘全都拿走了。 
  那么,美国的这艘三桅帆船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呢?它的船员们为什么一定要逃离呢?船员们又是怎么逃走的呢?谁也弄不明白。 
  英国“马拉顿”号的船长决定把美国的这艘“杜瑞姆斯·切斯莱尔”号三桅帆船拖到美国去,交给美国人。这样,也许能搞清楚这里边的原因。 
  可是,当英国“马拉顿”号的船员们把美国的那艘三桅船拖到纽约以后,向人们一打听,那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没有回来。而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也没有发现这些船员。 
  公元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文兰州纽波特市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了一艘叫“西贝尔德”号的帆船。那船上的情景跟前边说的那些船只一样,船上一切完好无损,船长室里还摆放着丰盛的早餐,船上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1881年12月12日,美国一艘叫“爱伦·奥斯汀”号的机帆船在北太平洋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随风漂泊的帆船。船上边有食物,有淡水,有水果,还有啤酒,就是没有一个人。 
  人们回想起这些往事,再看看眼前的这艘“白云”号货船,不禁要问: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呢?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在航行当中,肯定是碰到了龙卷风,要不就是碰到了海啸。船员们在这些灾难面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离开船只,坐着救生艇逃走了。可是,龙卷风和海啸实在是太凶猛,把救生艇打翻了,船员们全都被掀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最后没有了性命。 
  看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觉得,在广阔的海洋里边,不管是龙卷风,还是海啸,都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海面上正在刮着龙卷风或者什么海啸。所以,这些船上的船员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害怕,更不用说有什么惊慌失措,下船逃命了。再说,海面上产生龙卷风,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些没有人驾驶的漂泊船所处的海面上不太可能产生龙卷风。 
  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也许是遇到了次声波。次声波是由于风暴和强风作用,在波浪表面上发生波峰部的波流断裂的一种现象。次声波是一种人们的耳朵听不到的声波。可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赫兹,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衰减得很小,所以传播得比较远。科学家们认为,强大的欢声波会使人们惊慌失措,特别难受。船员们如果碰到次声波,也许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最后就跳船逃命去了。 
  不过,人们的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由于次声波造成没有人驾驶的漂船的确切例证。 
  还有的人说,这些没有人驾驶的漂船是不是碰到海洋怪兽了呢?海洋怪兽把船上的人们吓得慌里慌张地逃走了。只是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以不太能说服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造成了没有人驾驶的漂船呢?一直到如今也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也就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神秘的肇事者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十几英里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撞个正着。这事儿——你说怪不怪? 
  事情发生在1956年7 月25日,时为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阳里亚”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一艘叫“斯德哥尔摩”号,属于瑞典瑞美公司所有。 前者于1951年6 月在热那亚下水。 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 
  两艘船的船员也是无可挑剔的: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心与纪律性。至于两船的船长,更是毋须置疑。“阳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 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已是第51次航行了,5 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型脸上,显露出的是饱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惯守纪律,一丝不苟。 
  星期三那天下午1 时许,“阳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其时位置在南塔角东264 公里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哥本哈根,其时位置在南塔角西352 公里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 公里,每船平均还需走308 公里的航程。南塔角的南塔岛南64公里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则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陀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 时光景,当海上突生浓雾,“阳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并不惊慌,但是却开始更加小心起来。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出现在船桥上指挥。这天他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每小时43公里降至每小时39公里,同时要求“阳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未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心、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职员。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前面的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地的注意力。进入当夜9 时,乔安生约摸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公里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荧屏。10时30分,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19公里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再说“阳里亚”号,在晚上10时对分钟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公里。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都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航方向。“阳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条船的安全交会当是无问题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陀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 度。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难以想象。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在对方——“斯德哥尔摩”号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咱们的雾角尖锐响亮,可传至很远的洋面,可对方却何以闷声闷气,不发一声地朝咱们驶来?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双方通过荧屏发现只有8 公里的距离时,却都寻不见对方的灯光。其实双方此时都是大开着指示灯的,照说8 公里的距离,完全可以发现,却硬是发现不了,依然是起初的雾漫漫,夜沉沉……当时,“斯德哥尔摩”号左舷上的红灯大开着。他们也多么希望看到来船左般的红灯啊,因为只有这样,两条很快就交会的海船才会按照国际航行守则的规定:以左舷相向而过,以避免碰撞。 
  过了一会儿,船桥上的电话响了,呆在“斯德哥尔摩”号船顶上守望观察的船员向三副乔安生报告:“左前方20度发现灯光。”这时,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公里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可是,就在这时,来船的红色灯光忽然消失,随即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绿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乔安生心里顿感不妙。因为这显示出本船面对的是来船的右舷。换言之,就是来船正拨转船头向着本船船首冲来。这情形,就有如在高速公路上西侧行驶的车辆突然横到东行车面前来了。 
  乔安生当即作出反应。他将引擎间联络通讯器的把手从“前进”位置果断地扳到“全速后退”的位置。此时,船长拿腾逊正呆在自己舱里。他明显地感到一阵由引擎改变转向而引起的震动,立刻赶到船桥上来……这是“斯德哥尔摩”号一方的情况。 
  在“陀里亚”号一方的船桥上,此时的情况也完全一样:来船何以不鸣雾角,却突然出现在眼前?眼看着对方的灯光迅速变亮,放大……猛然间,一名船员高声喊道:“它转过来了,撞上来了!”其实,此时对方的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