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武侠-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翻了一下,这种文字梦璐也是以前从未见过。”安梦璐说道。

“嗯。”仙玉婷微微点头,“正常的书,要想将文字印得如此纤小。定然字迹或模糊不清,或糊成一团,可他这里没有。”仙玉婷说着又翻了一下手中书页,脸色又是一变,“这么多文字,要刻印成雕板,而且文字刻得如此纤细美丽,没有三四年工夫是不可能的,可若说秦盛朝三四年前……”

“师父。你还记得前几天他发在报上的那篇通告么?”

仙玉婷点头。

“这通告上段海峰说自己发明了一种印刷术……”安梦璐说到这里没说下去,两人都陷入沉默,片刻仙玉婷轻声道:“秦盛朝虽然口气狂妄,可要说他如何喜欢撒谎,那也未必,这事我们没必要在这里猜测,等下询问便是了。”

“只是不知他这印刷术,费人工多少。印刷这么一本书又要费时间几年,但这种印刷质量却是力压天下。恐怕皇家都动心了。”安梦璐感慨,看了秦朝这样的印刷质量,最想得到技术的恐怕就是朝庭,可秦朝根本不是普通人,要从他嘴里抢肉……

仙玉婷翻开手中书,很快读过前言。而后是

“凡例?”

仙玉婷眉一挑,连看起来。

“一、《论语》注释,汉时有孔字国、马融……”

“一、是书内容计分十类:”

“甲、考异。经文有与《石经》及皇本或他书所引不同者,扶桑、高丽版本文字有异者,均列入此门……”

……

只是看了不到一页。仙玉婷脸色便凝重了,书中写‘凡例’的很少,而上一次他们那一个版本,三大主编版《论语正义》便有凡例,而那一次凡例便很长,很麻烦,一些人一看凡例便能感觉到那一版的不凡。

可是这一次……

“每一章的内容便分为十类,而且还有这下面……”

这一个版本秦朝以民国时期的法律史学家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打底的,再加上后来的诸多《论语》研究成果。

如果说宋朝《论语》研究的最高杰作是朱熹的《论语集注》,那么清朝《论语》注疏集大成之作是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而民国时期治《论语》的代表作便是程树德的《论语集释》。

作为后来者,程树德的《论语集释》一方面继承了《论语正义》的很多优点,也就是深受乾嘉考据学术的影响。

可另一方面,作为民国时期曾留过学的学问家,自然也深受西方近代学术的影响。

因此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所采取的写作格式、体例以及相关内容侧重点与《论语正义》很多不同,这是一本融合了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近代学术的新《论语》研究著作,有着来自西方的极度严谨。

而这严谨从‘凡例’中便能看出。

“这秦盛朝,简直疯了!”仙玉婷脸色从未有过的凝重,三大主编版《论语正义》凡例便很复杂,可比起这一个版本来,便是小巫见大巫。

“他这凡例字数至少是那一版的3倍。”仙玉婷看起第一章来。

“学而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考异’皇侃《论语义疏》本(下简称皇本)‘说’字作‘悦’。翟灏《四书考异》(下简称翟氏《考异》):古喜说……”

……

时间渐渐流逝。

仙玉婷翻看着书,身姿直立便如一尊雕塑一样,她的脸色沉凝而毫无表情,可是如果有人把她正常的呼吸心跳与现在相比,便会发现,她此刻的心跳已是正常的两倍,而呼吸也稍显粗重。

朱熹的《论语集注》讲究精,那刘宝楠便是得于博,而程树德相比刘宝楠的则是广大。

刘宝楠《论语正义》广征博引,涉及到370余种书籍,可是程树德却是涉及680余种,更何况这一本是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原本,再加上当代、现代其他高人的《论语》研究成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论古书者,甚至包括很多现代、近代学者都说过读《论语》是每读一遍都有新感受,每一次读都有新体会,不同年龄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经历的那就更是如此。

刘琴版的体现宋代思想主流即洛学占主导。

刘宝楠的虽然是明清思想,可是也大体是封建时代的思想,即便有创新,也不过是修修边角居多。

可是到了民国时期,到了现代。

“颠覆!”

“这秦盛朝,又借段海峰名义乱来!”

……

虽然无论是刘宝楠,还是程树德,对孔子都是很多敬重,对儒家思想都持积极态度,可态度没变,但因时代变迁,认识却不同,同样一个观点,在封建时代那是至高无上,人人认同的道德,可到了现代却可能是人人鄙弃,认为是封建糟粕思想。

更何况,秦朝好死不死的在里面加入了现代的《论语》研究心得。

这些现代《论语》研究,能让《论语》,能让儒家学说跟得上时代,可是跟得上时代,很多时候拿到古代这个解释便是错误的。

若只是这样也罢,偏偏秦朝将贴吧、论坛、网上一些儒家文章后面读者跟的评语里一些人的言论,也拿了出来。

贴吧,论坛好人多么?多!可是故意找事,寻求快乐,炫耀才华本领,甚至发泄对社会不满的人也很多。

于是,很多别出心裁,专门来气人,故意和儒家捣乱评语贴子往往大行其道,这样的贴子,往往与正常的观点相异,却又让你很难找到能让人信服的反驳手段。

于是乎。

一句话的解释,有时多得让仙玉婷这样的人都感觉到头皮发麻。

你这样解释也是对的,那样解释也是对的,三种、四种,五种……种种解释都是可以的,那成了什么?放在现代,别人可以拿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要打倒孔家店,或者孔子没错,儒家思想也没错,错的是……

反正后世是真正的百家齐放,各种要学的思想多得很,没多少人真当《论语》是个必不可少的宝贝儿。

可在这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是儒家文化圈至高无上的学问,是圣贤之学,是得道之学。

圣贤之学被解释成这样,虽然可以说是《论语》一书,字简义丰,可是万事讲究中庸,不能过份,这‘义丰’,也丰得过了头吧。

不过此时仙玉婷还没太过细思这些。

因为

“此书涵盖太宽,涉及太大,这秦盛朝先是《论语集注》,又是我们的那个,他怎么可能将一部《论语》,一而再,再而三……”仙玉婷心头起伏,虽然外界的人不知道,可是慈航静斋核心门人还是知道秦朝就是段海峰,是秦仙傲,更是秦显豪。

如今刘琴的《论语集注》是秦朝帮忙写的,三大主编的《论语正义》也是秦朝帮了大忙,那两本已经写得似乎把一切都写完了,可如今来了一本新的《论语正义》还是秦朝写的,内容却比那两本还要丰富。

仙玉婷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秦盛朝太疯狂,这本书也太疯狂,要完全看完,根本不是一时三刻。”仙玉婷又沉入书中。(未完待续……)

第五卷天龙寺第三十五章此子,当为天地第一魔王

此时无数买到了书的读书人也都沉浸在书中,时间流逝,夜降临,程颐府邸来了几位客人。n∈n∈,。

“师娘,老师可好?”

“气色倒好,可是他一天没吃东西,都窝在书房看段海峰的那本《论语正义》,怎么劝也没用,我就想不通,这书有那么大魔力,还能当饭吃?”妇人笑着摇头,眼里有一丝担忧。

杨时、游酢、谢良佐、吕大临对视一眼,眼里都有着苦笑,段海峰写的东西,只要是与武道有关,与学术相关的,哪一个不是重磅炸弹,哪一次不让他们揪心,别说程颐,就他们看了今天出世的《论语正义》后也食之无味。

“师娘,我们去看看老师!”

“也好,学问上的东西,只有你们和他说得上话,嗯,稍等,把食盒带过去。”

“是!”

没多久,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四人走向一个院子,院内一处书房,一灯如豆,灯旁老人躺在睡椅上仿佛睡着了一样,他旁边放着一本很新的线装书。

“老师!”

杨时四人轻叫。程颐微微睁开眼:“进来吧!”

“老师,我听说你一天没进食了,还是吃点东西吧。”杨时将手中的食盒放下。程颐不置可否,淡淡道:“都看了?”

“嗯。”

杨时四人自然知道程颐问的是什么。

“老师,这本论语正义,我虽然只看了连二成都不到,可看得出从学术上来讲,此书的价值之高,《论语》注疏之中,不作二人想,即便与三大主编版的《论语正义》比,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杨时说到这里心中很是感慨。一本一万字左右的《论语》,在被自己和程颐等人,刘琴、秦仙傲等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注。本来在他想来,没什么可写了。

可是段海峰不仅写了,而且写得……

不说那些考据,训诂,义理。分析……的繁复严密,就说里面新的注解,就多得让杨时震憾。

程颐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段海峰的能力,若以前还有人怀疑,但此书一出,显露无疑,此人无论他将来如何做,青史必有他一席之地。”

“只是学术价值高,但某些地方……”杨时迟疑着。

程颐眼睛一亮:“这次来,不是为段海峰歌功颂德的。有什么想法别蹩在心里,都说说吧。”

游酢、谢良佐、杨时、吕大临对视一眼。

“老师,这段海峰是故意弄得复杂繁芜,倘若照他这样读书,一本《论语》便要读一辈子,尚且未必能得真意,哪里还用读其他书?”

“嗯。他这本书中看似考据遍地,处处求合理,处处求索本源,实则走了歪路。故意将人引入歧途,此子可恨!”

“圣人之意被他这么一解,已是支离破碎,此人写《论语正义》并非为扬天地正气。实为明褒暗贬。”

“此人用新体例写书,只能蒙蔽不明真相的人,看似严谨,实则歪曲圣人真意,当真可恶!”

……

四人一个个接连说道,一连说了十多条。才住嘴不说,眼睛都看着程颐。

程颐沉默片刻,微微一叹,脸上有些落寞悲凉之意。

“段海峰之才,天下少有,可惜……这天下百姓有难了!”程颐声音悲沉而寂寥,“经书上说世有三时代,佛陀入灭后有正法五百年,相法一千年,而后是末法时期,我读此经时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了段海峰的《论语正义》始知经中所言不假。”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王一天比一天扩大,佛的势力一天比一天缩小,至而魔坐莲花以说法,妖为罗汉菩萨,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人能分魔佛,天地物欲横流,人们醉生梦死,妖魔鬼怪横行于世,看似繁华,实则堕落,天地至此灵气大失,修行不再。”

“我听经中说,此魔从天外天而来,是来毁灭世界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等之道在存天理,灭人欲,魔反其道而行之,在灭天理,扬人欲,以五色惑之,以六味诱之,以权、色、光、财……七邪九欲,助长天地邪气,邪气升,正气少,魔力长,佛力哀。”

“段海峰此子,当为天地第一魔王。”

“秦仙傲此子,为第二魔王。”

“秦显豪为第三!”

……

“舍此三人外,天地间还有着无数妖精鬼怪助长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性本善1万分,而性本恶却是4万分,是以我写《论语集注》抵不过刘琴的《论语集注》,更比不过秦仙傲等人的《论语正义》,更比不过段海峰《论语正义》,非我无能,而是道比不过魔,道是创造,是建设,如一栋房子,如一花一草,成长,建造起来何其之不易,然其摧毁,只需一把火,这火便是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欲是无穷的。”

“昔日屈原说世人皆醉我独醒,这醒有时也是痛苦的。”

程颐说到这脸色更加落寞悲凉。

杨时四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着惊骇。

末法时代来临,段海峰、秦仙傲、秦显豪等人都是魔?都是来毁灭世界的天外之魔,他们可是知道程颐修养过人,从来都是好脾气的,不然也不会获得这么多的拥戴,像这样口头上进行人身攻击,还是第一次。

“老师,你还是先吃点东西,这灭魔存道的事,急不来,这天下清醒者不多,我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杨时沉声道。

游酢也说道:“老师,中立说得对,天下百姓都是愚昧的,此魔我们若不阻止,您老人家若不担重任,谁担,谁来阻止他?”

程颐微微点头,揭开食盒。

与此同时。

司马光将看了三成的新《论语正义》放在桌上。

“康儿,你怎么看?”司马光看着旁边安坐的司马康,这一次不限购,司马光在看《论语正义》时,司马康也在看,两人看了一天,也都看了近三成的内容,已经能够评价一本书了。

“厉害,很厉害!”

司马康眼里闪着光。

“我一直知道这段海峰绝不可小觑,我以为这一次他还是能够写一些新意出来的,可是……”司马康沉声道,“可是这不是一些新意,而是狂风暴雨,山洪决堤,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因为受世界大潮流所引响,很多高产作物,西方的一些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进入明清,再加之千年以来水利设备越发完善,明清总体生产力是越来越高的,因此,明清时期的读书人有某些时候是比宋朝要更多,知识眼界也更宽。

读书人更多,知识更多,教育条件更好,造成明清时期看似学问界不行,实则是有不少真正的牛人的,与明清相比,后世就更不用说了,明清,再加后世对《论语》的研究。

这造成的结果是很震憾的。

“父亲,此人当为大理第一人,其才华不亚于秦仙傲。”司马康道。

司马光点了下头。

“何止大理第一人,光从《论语正义》上看,秦仙傲也被他比下去了,他……”司马光眉一挑,眼里似乎闪过一丝精光,“他说不准还是天下第一人!此人人皆称之为‘颠覆魔王’,被称为‘魔王’,虽然是贬义,但何尝也不是赞叹?好了,你继续。”

“父亲,段海峰的才华不用说,可是他此书,我只看到他炫耀才华,却没看到他有自己真正的思想,似乎这是一大缺点。”

“哦?”司马光眉一动,“你真认为他没自己真正的思想?”

“这……康儿愚钝。”司马康道。

司马光微微一叹:“康儿,这论语我也读了不下千遍,能背得滚瓜烂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深入骨子里,可是……可是我从没想过这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还能像这样解释。”

司马康微微低头,心中也是无限感慨,他学《论语》师从家学,《论语》造诣也算是天下属一属二的,可是看了段海峰的才知道,自己懂得多少渺小。

论语中开篇第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学而时习之’,这么一整句话,三本书中各有解释,特别是段海峰的,可以说,把三人对‘学而时习之’这一整句话的注释内容合在一起,都能写一本书。

“解释是多,可多了,便乱了,这便是他的用意,他的思想并不在于注解圣人言,而在于注毁圣人言。”

“而这便是颠覆!”

“这个颠覆魔王,不仅是颠覆性本问题,不仅是颠覆气理问题,更是一切!”

“我本以为,这一次《论语》注解,他不可能颠覆,只是没想到,他不仅颠覆,而且还是用这种手段来颠覆!”司马光胸口起伏,眼中精光闪闪。

对段海峰这样将《论语》夸上天的颠覆方式,司马光是既佩服,又愤怒甚至无奈。

“这一次三本书,刘琴,三大主编,再加这段海峰,将好好一本《论语》……”司马光长声叹气,“这一本《论语》好好的金玉之言,被弄得乌七八糟,还如何育人?如何教化天下?”

司马康一颤,瞪眼看着司马光。

确实,《论语》字简义丰是优点,可是注释太多了,这样说是对的,把意思反过来说也是对的,这算什么?

第五卷天龙寺第三十六章迷惘

司马康脸色沉凝下来:“父亲,抹黑圣人之学,有一则有二,一旦纵容,以段海峰之能,恐怕……”

“师出无名呀!”司马光低低叹息,“我现在虽然掌权,可凡出兵,大义为先,而这段海峰写此书时光明正大,书中的道理也大多导人向善,而且这本书与诸书不同,借着报纸这股东风,一出书,便天下疯抢,全天下的读书人,至少有二成都已经拥有此书。”

司马康沉默。

书已经被卖到了整个天下,大城市的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这个时候发布禁令也没用,只能直接全天下查抄书籍,发动大型文字狱,而这……宋太祖留下的祖训是‘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现在却因一本书,一本注解《论语》,而且这一本《论语》并误,反而是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书,而进行全天下查抄书籍运动。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这本《论语正义》背后的阴谋的。

而且即便查抄又如何,这本《论语正义》写得如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