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当朝次辅,在首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中,被架在了忠与德的制高点上,不得不与之站在同一条战线,作为一个正义的化身,将铡刀递到皇帝手中,亲自判曾经同盟的死刑。
毕竟将来张阁老退隐,严惟章是要上位的,既然要上位,张阁老将这样风光的事递在他手上,让他打这个头阵,这分明是一种倚重的方式。若是接了便是人之常情,若不接,反倒有与魏安这个国之巨蠹有私交,而逃避的嫌疑。
可一旦做了,即便他掩饰的再好,皇帝不知其与魏安,成贵妃的私交,他的心腹亲信又如何会不知道?
试问在这般危急关头,却是会为了自己的首辅之位,大义凛然的反给你一刀,把你更快送下地狱的上司和老师,谁不会觉得后脊一凉,生出几分警惕与防备来?
且这般笼络人心的好事本可由首辅张阁老来做,张阁老却将这样好的机会递给了一向不对头的次辅严惟章,岂不是帮其更加坐稳了将来的首辅之位?
成贵妃那般心思缜密之人,面对这样的同盟,心中怎会不生出一丝疑心来?
在严惟章打了这个头阵之时,他的同盟成贵妃,九皇子,还有手下的心腹们都不由会明白一件事。
在利益面前,即便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也有可能给你反手一刀,将你踹下船去,用来稳固自己的位子。
而严惟章,便是这一类人的典型。
如此心思之下,严惟章与他们的同盟又能维系的有多好?
今日一事过后,严惟章就不得不费心费力,想着法子的去弥补这个疑心了。
不得不说,张阁老这一手,的确是狡猾的让人心服口服。
“冯唯,替朕拟旨。”
冯唯闻言当即上前道:“是。”
话音一落,便有内侍搬来了长案,铺好了一切,冯唯走过去,手中捏笔,按着建恒帝的话,一字不漏的写了下来。再小心翼翼地送至建恒帝御览,这才盖上玺印。
一番程序后,众人皆拥戴地俯首道:“陛下圣明。”
当众臣退出,分道而行之时,张阁老在众人未看到的一刻,颇有几分感叹的拍了拍严惟章的肩膀,低声道:“公瑾似吾啊。”(注:公瑾是严惟章的小字。)
话语一落,张阁老颤颤巍巍地走远了,留下的严惟章后脊却是一身冷汗,随即小心地看了四周一眼,见无人时,这才转而看着前面颤颤巍巍的迟暮身影,不由忍不住暗骂一句老东西。
然而他却不知,方才的那一幕却已被掩在远处殿宇拐角处的小内侍偷偷看到,而此刻,那人正急忙地朝着成贵妃所居的长春宫赶去。
有时候,信任是最坚固的东西,又是最为脆弱的东西。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局洗牌
当那一道旨意传下,魏安一党被遭到彻底的血洗。
四月十一这一日,春意盎然间,碧蓝的天空下,当朝第一巨蠹魏安被押至午门,因为前两日的凌迟,魏安早已忍受不住痛楚,于凌迟的第二日便气绝身亡,但因为其被判处凌迟3357刀,因而依然被强拖至此,足足剐下最后一刀,才算是结束了这罪孽的一生。
在行完刑的那一刻,围观的百姓们拍手叫好,一些国子监的学生更是跪在那儿仰天大笑,后又为曾经被魏安所掌的东厂凌辱至死的朝廷忠良们朗声大哭,最后叩谢建恒帝的圣恩才肯离去。
魏安死后,这一切并没有结束。
在建恒帝的暗示下,众人检举揭发,大理寺联合锦衣卫沿着一条又一条的蛛丝马迹,将与魏安有所牵扯的前朝内宫皆揭发出来,这些人不是被流放,便是随着魏安下了地狱。
直至四月十八日,经过了整整七日的搜查,严刑,这一场人人自危的腥风血雨才算是正式落下帷幕。即便如此,朝臣们想到那一日,后脊不由还是一阵冷汗。
他们不会忘记,那时即便是下朝,人人皆急忙朝府中赶,再也不敢如同从前那般两三结伴而行,即便是与熟人相见,也漠然走开,唯恐牵扯出什么来。
而他们更不会忘记,作为魏安的同党,即便是朝堂两三品的大员,也会在深夜被锦衣卫强行架走,受尽重刑,最后落得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
若非最后皇帝仁慈,宽容了向魏安受小贿的官员,只怕这朝堂之上,又要除去多少的官员。
“陛下,饮汤了。”
冯唯恭敬地奉着一碗汤走进来,小心地搁至龙案上。
建恒帝“嗯”了一声,随即接过搅了搅,递到嘴边尝了一口,这才淡淡道:“惩其罪,赏其功。如今该惩治的皆惩治了,该行赏了,召韩振来。”
冯唯闻言,连忙点头,随即走了出去。
当冯唯再进来时,建恒帝已将汤饮去了一半,这才接过冯唯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嘴。
当帕子被递回来时,冯唯忙双手接过,却听得建恒帝语气淡淡道:“你如今,多少岁了。”
冯唯闻言一愣,随即道:“回陛下,小的翻过年底,便是二十二了。”
建恒帝“哦”了一声,又继续道:“朕记得你去年到御前时,说你进宫有六个年头了罢。”
“陛下好记性,小的正是入宫六年多了。”
建恒帝点了点头,颇为感慨道:“二十二,是个好年纪,正是能做事的时候。”
冯唯闻言正欲顺从着回话,谁知建恒帝却是又陡转话题道:“如今魏安不在,司礼监和东厂如何了?”
“回陛下话。”
冯唯恭敬地颔首道:“这两处都还井然有序,并无大碍,只是司礼监无人掌印,内阁票拟的奏章只能批红,却无人审核落印,便只得压在司礼监,半月前的奏章,如今还未能发下去。”
屋内寂静间,建恒帝陡然开口道:“今日起,你便接了魏安的职吧。”
此话一出,冯唯身子猛地一震,有些不可置信的抬头,对上建恒帝投过来的目光,当即跪了下去,有些感激道:“小的,小的”
建恒帝唇角勾起看不出意味的笑道:“从今日起,你就该称臣了。”
“小,臣叩谢陛下圣恩。”
建恒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看着案前的奏章道:“朕既然叫你坐了这个位子,你代表的便是朕的脸面,你可别,像魏安一样,砸了朕的名声”
说到这儿,建恒帝转过目光,颇为意味深长的看着跪在那的冯唯。
冯唯闻言当即凛然道:“陛下圣恩,臣不敢辜负,臣定当替陛下守好司礼监。”
见眼前的人将姿态放的如此低,建恒帝笑了笑,随即道:“不仅仅是司礼监,这东厂,你也得照接不误。”
这一次,冯唯是彻底觉得脑中轰然了,他很明白掌管司礼监兼东厂在内侍之中是多么无上的权力,大兴开朝至今,也只先帝朝的李适,方身死的魏安了。
冯唯两手伏在地上,微微的在颤抖,这一刻,正如建恒帝所言,在二十二这般做事的年纪,他正式走上了大兴内侍决策的最高层,走上了他这一生的顶峰。
“陛下,韩振韩大人来了。”
一个内侍小心翼翼走进来,当看到伏在皇帝脚下,颤颤巍巍几乎在啜泣的冯唯时不由微微一愣,只当又是为魏安所牵连的,不由缩了缩脖子,听到皇帝出声时,连忙下去了。
“好了,堂堂掌印太监兼管东厂提督,长跪在此岂不是叫人笑话,起来吧。”
听到建恒帝的话,冯唯连忙道:“臣谢陛下恩典。”
当他诚惶诚恐的爬起来站好,着朝服的韩振已然大步走了进来。
“臣叩见陛下。”
建恒帝看着眼前英姿勃勃之人,眉角不由划过一丝骄傲道:“爱卿请起。”
韩振从善如流的站直,建恒帝颇为赞赏的开口道:“与太祖开国的义王后代,果然不负朕望,爱卿不过十九,立下的功劳却远比一些为官多年的老臣了。”
“臣不敢当。”
建恒帝笑着走下龙案,抬手扶起躬腰的韩振道:“如今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无人堪当,朕之意,唯有爱卿你了。”
韩振闻言不由眸中一震,前任锦衣卫指挥使是魏安的爪牙,魏安倒台之日,便被处以极刑。
韩振未曾想到,这一职位建恒帝竟会叫他来做,因而思虑下,佯装客气推脱道:“臣资历尚浅,不敢居此位。”
“霍去病二十一岁封狼居胥,成大事者,不拘泥于资历,爱卿当得此任。”
听得建恒帝如此说,韩振当即感激抱拳道:“谢陛下隆恩,臣自当努力,不负陛下圣恩。”
建恒帝闻言当即朗声一笑,随即看了眼一旁默然恭谨的冯唯道:“你们一掌锦衣卫,一掌东厂,再加之内阁,皆为朕的肱骨,万莫叫朕失望。”
韩振闻言抬头一看,只见冯唯颇为礼貌地向自己颔首,韩振这才与其一同道:“臣自当尽心竭力。”
当二人退下时,冯唯亲自送韩振至廊下台阶,这才礼貌而谦恭地拱手道:“冯唯还需前去司礼监,不能送行,韩大人慢走。”
韩振原本远去的脚步微微一顿,随即转而看向廊下,眸底满是深意。
两次相处下,眼前这个冯唯算是谦恭有礼,位极高位,却是谦恭的没有了存在感,要换了魏安一党,皆是睥睨众人,将自己看的极高了。
日久见人心,他从不会因初次的印象而定一个人,因而对眼前的冯唯算是保留了意见,难得转身微微颔首,这才离去。
……
此刻御花园内一片明媚的春光,园内遍植松竹奇柏,亭前,台矶下皆摆放着金麟铜像,盆花桩景,百花盛开之下,娇艳的花圃引来许多蝴蝶围绕,久久不肯离去。
韩振踩在用卵石拼接成福禄寿的小径上,看着远处的亭台楼阁,湖光十色,向来冷冽的眸中难得舒缓了几分。
“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
就在此时,耳边渐渐传来宫女们念数的声音,韩振透过花影树林隐隐约约瞧到几个宫女围拢着,便淡淡地收回了眸子,顾自朝出宫的方向去。
谁知他刚走出不过四五步,陡然一个彩色的物什朝他飞来,一向警醒的他眸中一冷,当即警惕地看过去,却是一枚羽毛毽子,微微一顿之时,他便不由徒手去接。却陡然见一人朝他踢来,接过毽子的瞬间,他当即抬手一挡,只听得少女低呼一声,周围更是传来宫女们紧张和惶恐的声音。
韩振接过羽毛毽子方站定,便见一个不过十来岁的少女因着他那一挡,身子一歪就要倒下去。
韩振见此,冷漠的神情微微一动,手中捏紧那枚毽子,到底是上前抬手将少女的腰际一拦,随着他手中的力道,少女原本倒下去的身子这才稳稳站立。
“郡主,郡主没事吧。”
一旁的宫女连忙急着上前来扶住少女,仔细地打量着,少女摆了摆手,感觉到手中温软的触感,韩振的目光落到掌心的纤腰上,不露痕迹地连忙将手收了回来。
原本要出声呵斥的宫女一见韩振的打扮,再看其冷冽的气质,到底逊了几分,倒是那少女,却并没有怒意,反倒转头打量着他。
“你是谁?”
听到宫女口中呼喊着郡主,韩振约莫也知道少女的身份,因而不卑不亢的拱手,语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冷冽:“锦衣卫指挥使韩振,见过绮阳郡主。”
看着眼前寒如冷冰,几乎能够冰冻十步以内的男子,绮阳微微打量了眼,随即道:“原来你就是韩振。”
少女迅疾地从他手中抽出毽子,随即笑然道:“总听人说你是冷面阎王,还以为会如钟馗那般,如今看来,也并非如人所言。”
韩振闻言一顿,不由抬起头来,却见容颜娇俏的少女笑着扬着手中的毽子道:“我原本与她们说我能踢两百个,却被你打断了,且你还险些让我摔了,不过我宽宏大量,不与你计较,所以今日你算是欠了我一个人情,日后是要还的,就以这羽毛毽子作证。”
话一说完,少女转身便走,根本不给他回辩的机会。
冷面阎王?
他倒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敢当面这样称他。
就在此时,陡然一个东西朝他飞了过来,他下意识的接住,却正是那枚羽毛毽子。
待他一抬头,只见少女轻轻拂了拂裙边,扬了扬手中一根蓝色羽毛道:“证物你我皆有,可没有赖的。”
话音落尽,少女便再也没有回头,消失在了眼前。
韩振捏着手中的羽毛毽子,不由微微一怔,所以,一向让人退避三舍的他竟被一个小女儿家逼得不得不欠了个人情?
第二百一十四章 未安好心
四月二十一日,会试中的贡士们迎来了人生又一次重要的考验,殿试。天还未亮时,这些佼佼者们便由宣武门而入,来到紫禁城的保和殿。殿试中,一贯以策论为重,洋洋洒洒的篇幅下,便决定了这一次是金榜题名,还是他日再来。
七日后,殿试放榜,这一次礼部贡院的金榜前,盛况空前,当宣榜的官员携着礼乐队走入华巷,进了定国公府时,为顾家,为谢家送来的又是一道道令人激动的喜讯。
此次春闱中,谢昀不负“陈郡公子”的盛名,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而与其齐名的“京陵公子”薛原只略逊一筹,屈居第二榜眼的位置,定国公长子顾子涵虽未得前三,却也是二甲第十三名。
以大兴的惯例,凡是为一甲前三名,便是“进士及第”,可立即受职入翰林院,而状元当为翰林院编修,二三甲则为“进士出身”,若要入职,需再经保和殿朝考,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入翰林院便可入内阁,此次春闱中的谢昀与薛原,无疑成为众人意图拉拢的对象。
而顾子涵抱着顾家上下的期盼,终究通过了朝考,入了翰林院,不过这一切只是一个跳板,一个飞跃的更高,更远的跳板。
事情落定后,定国公府风光摆宴,宴请了前来祝贺的同僚和好友,谢昀与顾子涵更是为众人簇拥,畅快的欢饮了一夜,通宵达旦的热闹之后,顾家却收到了一个看似平凡,却又让人觉得并不平凡的请帖。
“阿九与母亲都以为,表哥还是推拒了更好。”
听到少女沉静的声音,顾子涵闻言将手中的帖子淡然地放在手边,看着眼前眸中带着几分愁绪的少女,心下不由觉得一暖。
“昭懋长公主此次的流觞宴邀请了此次春闱一甲,和朝堂中的文士,在旁人看来,是极为寻常的席宴,若是贸然推脱,只怕会叫人觉得我谢家太过孤高了些。”
少女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随即抬头脱口道:“那便托病。”
“如此巧合,旁人难得相信,毕竟长公主代表的,是天家。”
顾砚龄听到此眸中微微一沉,的确,从前鼎盛的世家早已不复从前,如今谢家尚能为人尊敬,除了百年的底蕴之外,更多是因为谢家与皇室的联姻,让萧谢家各取所需。萧家凭此稳住了天下的文人士子,而谢家因此得以让着一艘行驶了百年的老船在这常改朝换代的风雨中继续行驶下去。
谢昀说的对,这一场流觞宴不好推。
作为当朝极为受宠的长公主,昭懋长公主除了风流这一名声以外,还被人称为礼贤下士的天家公主,从修建了公主府后,婚后的昭懋便常常于公主府宴请朝臣与文人作诗写文,驸马在时,或许还有所约束,但自驸马去了,便更加为所欲为。可即便是这样,也并不影响她爱才惜才的形象,曾经的她接济过有抱负却难为无钱无权的文人,甚至借着酒宴的机会向皇帝引荐了一些身负才华的文人,让他们得以重用。
正因为此,如今朝堂之中不仅仅有礼部左侍郎这样的裙下之臣,更有一直以来为她重用,依附于她的门客。
如今她既是将帖子下到了谢昀手中,那便是代表其礼待的心思,若谢昀称病不去,只怕反倒成了她的一个把柄,莫说她向建恒帝这个亲弟弟进言些什么,便是围在她身边的那些文人朝臣随便动动嘴巴,只怕就会参上谢昀一本。
如同从前褚怡宁借淮王府名义邀请她前去一般,明知可能是鸿门宴,却是不得不去。
那时这些事落在自己身上,她能将其中看的清;可到了谢昀身上,她却是反而看不清了。
可见一旦涉及到自己最为亲近之人,人都会失去理智,念及此,顾砚龄不由微微攥手。
谢昀看着少女为他担忧的模样,眸中渐渐变得更为温和,不由出声劝慰道:“九儿放心,虽未曾见过这位长公主,但她的事,我也有所耳闻,我会见机行事的。”
顾砚龄闻言看向谢昀,对上那双安慰她的眸子不由有几分怅然。
“表哥,万事小心。”
看到谢昀温和从容地点头,顾砚龄心中的忐忑与不安并没有消失,她的心中从来都觉得,这位天家的昭懋长公主是一位肆意放纵,却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