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 上-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娑ǎ叭卫险扇斯牧殍延铰逖簦牍骱显幔贩夤舭菜己睢
  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刘秀的这一系列举措,背后都有阴丽华的支持和默许。
  然而,刘秀和阴丽华越是厚道,郭圣通所受的刺激就越大,她追悔莫及;身体也在心情的影响下越来越差。
  建武春正月己巳日,二十八岁的刘彊终于要离开父亲和继母,前往自己的封国东海了。刘秀始终对儿子无过而废太子位非常歉疚,阴丽华也对自己生的刘庄取代长子地位心中不安。于是,刘秀将刘彊的封地再次扩大,使他实际上成为拥有两个封国的亲王,领地合计二十九县。而其中特地加入鲁郡的原因,则是因为那里有最为壮观华丽的宫室灵光殿。为了更好地照顾远行的儿子,他让刘彊的堂舅新郪侯郭竟去担任外甥的东海国相,以免小人谗害。临行时,他还下诏,将刘彊的车马仪仗以及宫室陈设,都升至跟自己这个皇帝一样的档次。以此弥补刘彊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在得知儿子被如此优遇的消息之后,当年夏六月丁卯日,郭圣通终于了无牵挂地离开了人世。她比刘秀和阴丽华都要年轻,却比他们更早离开人世。刘秀对前妻的去世百感交集,以封国太后的礼仪将她葬于北芒。
  刘彊虽然对父亲的慈爱感激万分,但也不禁对自己所得到的超乎常理的待遇而不安——倒,看来,皇帝虐杀妻儿,已经成了大家眼中的“常理”,不杀不虐的皇帝,反而让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适应了。于是,刘彊屡屡向刘秀上书,表示不想再做这个旷古未有的“双料亲王”,请求退还鲁郡,只当一个东海国王就够了,至于自己等同皇帝的服饰器物,他更是强烈推辞,唯恐新任皇太子刘庄心里不受用。对于刘彊的推辞,刘秀毫无商量余地地拒绝了。他对儿子的良苦用心非常清楚,叹息着将刘彊的奏章给公卿大臣传阅。
  中元元年(公元56年)春天,包括刘彊在内的诸王都到洛阳朝见年已花甲的刘秀。刘秀带着他们一起登泰山封禅。封禅结束后,已经年老多病的刘秀希望长子能够多陪自己一段日子。刘彊没有返回封国,而是跟着父亲回到了洛阳皇宫。和儿子相处时间长了,刘秀和阴丽华都发现刘彊心境黯淡而且体弱多病。虽然他不肯承认,但是原因不说自明。在百般宽慰无果之下,同年十月,刘秀和阴丽华作出了另一个决定。
  甲申日,司空带着这样一道诏书来到了西汉高祖刘邦的祭庙:“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库存,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祗。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他们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明明白白地告诉长子:即使父亲不在世了,继母也决不会做出损伤他的事来。东汉王朝,绝不会重演诛杀异母兄弟和废太子的历史。
  第二年的二月戊戌日,62岁的刘秀病逝于洛阳南宫前殿。临终的时候,他相濡以沫34载的结发妻子阴丽华陪伴在他的身边,废太子刘彊和继承人刘庄一同为老父送终。

十五、继母……母亲
  刘秀虽然去世了,但是阴丽华还在。刘庄遵照父亲的遗愿和母亲的嘱咐,对长兄一如既往的友爱。然而阴丽华的母爱和明帝刘庄的手足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相信的。
  刘秀刚一去世,广陵王刘荆就想陷害刘彊,逼他造反走上绝路。刘荆假冒郭况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刘彊,鼓动他为郭圣通报仇、夺回自己的皇位。并以秦始皇长子扶苏的遭遇恐吓他。刘彊惊慌失措,连忙把这封信连同送信人一起交给刘庄。经过讯问,刘庄发现是自己的同胞弟弟在搞鬼,便将这事隐瞒下来,只是暗地里限制刘荆的活动而已。(其实刘荆真正的目的,在于想要趁乱谋夺刘庄的皇位,刘庄发现之后,便将他改封广陵,送出洛阳城。刘荆不甘心,到封国后仍然对相士大放阙词:“我的相貌很像父亲。他三十岁打天下,我如今也三十岁了,是不是也到了该起兵的时候?”相士被吓得脚软筋麻,立即告发。刘庄仍然不忍心对弟弟下杀手,只是下令不再给他配备侍卫部属,派人看守王府,其它亲王待遇仍然照旧。没想到,刘荆不久又故态复萌,找人来诅咒刘庄。又被人告发。刘荆自杀,年三十岁,为王二十九年。刘庄对弟弟屡教不改走上绝路很伤心,追谥思王。) 
  当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平息之后,直到这年冬天,刘庄才依依不舍地将终于放下心的大哥返回封国。然而刘庄没有想到,也许是父亲的去世和自己的登基再一次使刘彊回想起了往事,更也许是刘荆事件使刘彊受惊过度,再加上因为自己的缘故,使得皇帝惩治了亲生弟弟——返回封国不到半年,刘彊便一病不起。得知消息的阴丽华和刘庄非常焦急,派太医急赴鲁地为刘彊诊治,并下令刘彊的同母弟弟们都立即赶去宽慰兄长。
  可惜的是;药石只能治病;却不能改命。就在这年五月戊寅日,三十四岁的刘彊病逝于鲁地灵光殿。临终时,他写下了最后一道奏章:我蒙受父亲和兄弟的恩遇,得到了两国的封地,还有超越礼制的宫室仪仗礼乐。一切都令我无以回报。由于我没有保重身体,常年患病,使皇太后和皇帝担忧,络绎不绝地派来太医方士。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如今我命薄早逝,不但不能再孝顺母亲、还要使得皇太后和皇帝哀伤,心里非常惭愧。请皇上照顾我的儿女,除了王位继承人之外我没有更多的儿子,因此希望能够加封我的三个女儿为侯,使他们彼此有个照应。如今父亲去世,皇上要格外加意孝顺母亲。另外向其它的弟弟们辞别,从此永远再不能相见了。
  可以看得出来,刘彊的性情也很象父亲刘秀,宽厚善良,如果他做皇帝,于国于家也一样是好事。可惜他被自己的生身母亲给耽误了。刘庄得知大哥的噩耗,捧着奏章泣不成声。他随后下令,以皇帝的仪仗为刘彊举行隆重的葬礼。诸王诸公主诸外戚诸侯都必须参加。伤心的不只是刘庄,还有看着刘彊长大的阴丽华。当年她因为这个孩子而甘愿退出后位,他不但是郭圣通的孩子,也是她阴丽华的孩子。更因为刘彊的猝然去世,与自己亲生的儿子刘荆有脱不了的干系,阴丽华对他的早逝就更为哀伤,自责未能克尽母亲的义务、没有办好丈夫交代的事情。
  六月乙卯日,在皇太后阴丽华的坚持下,刘庄陪着母亲一起参加了刘彊的葬礼,阴丽华流着泪,一直将刘彊的灵柩送到葬地。
  阴丽华照顾关爱的,并不仅仅是刘彊。中山王刘焉,由于是郭圣通最心爱的小儿子,所以刘秀和阴丽华一直没有舍得送他去封国就藩,而是一直留在身边照顾。阴丽华对刘焉甚至超过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女。直到刘庄即位三年后,阴丽华才终于恋恋不舍地让早已成年的刘焉离开自己前往封国。由于是郭圣通的宠儿,刘焉一直都被阴丽华和刘庄格外关照。按规矩,皇帝不召,亲王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国、更不能随意进京城的。这是为了预防诸王图谋不轨的铁律。但是刘焉却是个例外,他什么时候在封国呆腻了,随时可以回洛阳,完全听凭自由,压根不必请准。阴丽华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圣通的家族,而且要牢记她曾经做过他们十七年的嫡母、嫡祖母。因此必须将郭圣通视作母亲、祖母来看待。 这一点,不但明帝刘庄做到了,连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刘炟(da音达)都牢记在心。
  中元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和郭氏家族聚会,赏赐万斛粟米和五十万钱。章帝还以晚辈的身份,在刚刚迁葬返乡的郭昌郭主墓前以“太牢”的祭祖礼节叩拜。
  刘扬当年将郭圣通嫁给刘秀的时候,虽然没有安着好心,但是他误打正着,确实为外甥女选中了世上最好的丈夫(也许并不是最好的爱人)。

十六、终于等到了团聚的那一天
  在儿子登基十年的时候,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癸卯日,六十二岁的阴丽华去世了。二月庚申日,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光武帝刘秀原陵,和阔别十年的丈夫在另一个世界相会。她的享年,和她的丈夫一模一样。
  后来的东汉皇族,虽然不是每个皇后都能象阴丽华那样善待分享丈夫的嫔妃,但是确实再没有发生过杀害废太子和非己所出皇子的事情。这不能不说与刘秀和阴丽华的身体力行、传为家训分不开。十年后,在拜谒原陵的前一夜,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在陵畔漫步,恩爱之情一如自己从小就看熟的景象。
  从梦境中醒来,五十岁的汉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
  悲伤的刘庄下诏,在祭殿两边种下二十八棵柏树,代表“云台二十八将”守护父母的平安。
  两千年岁月已过,原陵仍然屹立,邙山边黄河畔,他们相携相伴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辨。
名将之后——汉显宗孝明帝皇后马明德 
  汉明帝刘庄只有过一位皇后,就是马明德。但是很遗憾,“明德”并不是她的闺名,而是她的谥号,她的闺名失传了。
    
一、父亲的死,改变了她的人生经历。
  马明德之所以能够进入皇宫,并成为皇后,与她儿时的家庭悲剧:父亲伏波将军马援之死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父亲的死,直接促成了她后来的整个人生经历。伏波将军马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兒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这些壮烈的言辞,都出自他的口中。马援的战功赫赫,那是不用说的。当然,作为未来皇后的父亲,他的仪表也非常英俊,史载他“明须发,眉目如画”,而且能言善道,“闲于进对”。说起国家大事、民间逸趣,能让听者乐而忘疲,即使是诸王皇帝也甘愿闭上嘴当听众。马援还很聪明,常有过人的远见,虽然他从小就读不进书,自愿退学,但是他并非是一味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人。年轻的时候,马援曾经因为私放囚犯而远走边境放牧为生,很快就有数百人来投奔他,甘心听从他的指挥。于是他便带着这些人,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俨然部落首领。由于经营得法,很快他就拥有几千头牲畜和数万斛谷物。慢说在那个年头,就是在如今,那也是富豪级的人物了。然而,此君似乎是个把“努力的过程比最终的享受看得更重要”的人物,面对这巨大的财富,马援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叹道:“难道我就此沦为守财奴吗?”于是他把财产全部分给兄弟和族人,又过起了无牵无挂的简单生活。在证明了自己的经济才干之后,马援订下了更大的目标。乱世,对于百姓来说,是痛苦和不幸,对于英雄人物来说,则是趁时而起、名留千古的大好机会。
  这样的好机会,很快就来到了马援的面前。
  不久,王莽乱汉,各地群雄割据,烽烟四起。马援在这个出英雄的时代,到处寻找合适自己的位置。他做过王莽新朝的官员,后来又投奔隗嚣,最后成为光武帝刘秀的部将,并且反过来把隗嚣给灭了。马援善于治理地方,而且算得上是个开明的管理者,不但关心百姓生计,还能够与部属同甘共苦,名声很好,很受军民拥戴。马援有识人之明,而且,怎么说呢,……他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因此,他往往在事物还刚萌芽时,便预知结果。这两条特质,既成就了没有背景、没有帮派的马援能白手起家、成为侯爵,也在最后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以及他死后的家庭惨遇。
  因为……他虽然聪明盖世,武功过人,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更离谱的,是常常把感觉到的别人弱点,毫不克制地直捅出来。再加上他一向不拉帮结派,于是,他得罪的人实在多到极。
  在官场中,没有背景和帮派,虽然理论上可以为自己免去一些牵连拖累,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境:假如你站了队的话,好歹还有一队人帮着你,即使站错了,那也不过是愿赌服输;可是你假如不站队,那么,两队人都会把你视为异类——挨起收拾来,可就是双倍的了。
  马援得罪的人里头,就有光武帝刘秀的女婿梁松、窦固。
  话说某一次,马援生了一场小病。此时的马援,正是为国立下大功,封为新息侯,且能与九卿共立的辰光。自然,他这么一病,很多的人都前来看望。来看望的人里面,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梁松。虽然年轻,他的身份却很高贵,比马援尚有过之——他是皇帝的女婿、舞阳长公主刘义王的丈夫,同时他也是新晋的侯爵陵乡侯。就算是白痴都知道,梁松与马援同为列侯,完全平起平坐,更何况他还是皇帝的女婿,更是高人一等。所以,就算是公侯九卿,看见梁松行礼,都忙不迭地连称“不敢当”,而且还要多还些礼仪给他才能安心。可是到了马援这里,却不成了。梁松为了表示尊敬,一直走到马援的床头,向他问候行礼。可是,马援只是“嗯”了一声,也不打招呼也不示意,还礼那更是没门。马家儿女家眷们在旁边看得真着急,可是谁也不敢提醒老头儿。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们问马援:“梁松身份高贵,满朝公卿无不恭敬,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看望,您老人家个个都回礼,偏偏到了他这儿就不肯客气一点呢?”马援高傲地回答:“我可是跟梁松他爸爸平辈论交的,他虽然身份比我高贵,我怎么能不讲究长幼辈份!”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儿子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虽然心里暗暗叫苦,但是也不敢多说了。
  果然,梁松当众丢了这个大脸,简直恨透了这个倚老卖老的老头儿。你想啊,除了老梁头,世上只有当朝皇帝刘秀一人,敢这样把梁松当“无知小儿辈”来看待。如今你马援竟然也自居起我的长辈来了?居也就罢了,这么多公卿大臣都在场,你马府的儿孙婢仆也都看着,什么意思?借着踩我梁松来给你扬名立万吗?!
  后来,马援又写信教训侄儿,在信中,他把朝中的大臣评论了一番。谁知,这封信竟落入了别人手里,并被人当成依据,控告马援在信中负面评价了的越骑司马杜季良,并且提到驸马梁松窦固与之有来往。刘秀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把倒霉的杜季良罢官,把两个女婿召来痛骂了一顿。吓得梁松窦固连连磕头,直磕得鲜血直流,这才被管教心切的老丈人放过。说起来好笑,马援写这封训侄信,为的是告诫他们不能议人长短,凡事入于耳而止于口,否则必须要惹大麻烦。可惜,他自己却先犯了此大戒,非但耳口相传,甚至还白纸黑字地授人以柄了。不用说,梁松窦固、以及被罢官的人,恨马援到了什么程度。
  马援倒也确实是个清正之人,南征交趾,他只是带回了一车薏苡种子而已。但是,北方人没见过那么大的薏苡种子,远远地看见,还以为是什么珍稀之物,权贵们都很是羡慕,以为马援会送些给自己。没想到,马援一如既往地不拉帮结派,当然更不会去送礼。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朋友,带回的究竟是些什么,也就没有人知道。于是满朝文武,都气得够呛,每个人都想:这个姓马的老儿,弄了一大车珍宝都据为己有,我们连看都看不着!
  同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最后一次出征的时候,马援终于把身边所有的权贵子弟都开罪了。当战事出现不利局面、马援自己也患上重病的时候,他们趁机上书,控告马援。
  马援病死之后,所有他生前得罪的人都应时而起,纷纷向皇帝告状。其中就有不少人提起马援趁战乱掳掠民间“珍宝一车”的事情。趁着打仗抢掠百姓,这可是刘秀的大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十分信任的将军竟背着自己干这种事。三人成虎,光武帝于是勃然大怒,立即追缴马援的新息侯印绶。更不许将他葬入从前的高档墓地。没有了侯封,马家孤立无援。为了保全家族性命,马援的妻儿和其侄马严的妻儿们将自己用草绳捆成一串,到宫里去向光武帝请罪。
   为了讲清处罚马援的原因,光武帝把控诉的奏给他们看。一看之下,马援夫人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受了天大的冤屈。从宫中返回之后,马夫人一连向皇帝六次上书,为亡夫申辩。想到马援从前的功绩,刘秀终于改变主意,同意将他葬回祖坟地里。但是,马援生前惹下的人太多,告他的状的权贵也太多。虽然他生前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一个统筹全局的皇帝,光武帝不可能为了一个死去的马援,而处罚满朝文武以及自己的女婿。
  于是,马援虽然得以入土为安,但是家族的地位,却怎么也不可能恢复到从前那样的程度了。更因为他得罪过太多的人,现在他死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