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牌农女-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也不留她,站起来说了句“刘婶慢走”。等她一阵风一样出了门,面带歉意地看了梅香一眼,“我刚才说的话可能重了些,你别往心里去。”

    “我没往心里去。”梅香急忙摇头,“我娘那个人,就得往狠里说她,要不她听不进去。”

    犹豫了一下,又问,“知秋姐,你真让我爹和我娘给你看林子啊?”

    刘叔心高气傲,刘婶嘴巴不好,也是个事事好强的,做不出偷鸡摸狗的事情。这对叶知秋来说就足够了,梅香忧虑的事情她并不担心。

    “他们住在山上,轻易不会跟龚阳碰面。凡事都有我呢,你放心吧。”

    这一春天,刘叔和刘婶来做了几回工,赚了好几两银子。加上刘鹏达的工钱,手头宽裕了许多。人一旦尝到甜头,再想放下就难了。经过她刚才那一番敲打,刘婶应该不会再惦记拉龚阳当女婿了。

    梅香听叶知秋这么说,便不再瞎操心。要了竹针和毛线,照着图册练习各种结扣和纹样。

    她以叶知秋为榜样,一心想干出点儿成绩来,做事格外认真。和叶知秋同吃同睡,钻研了一个月,就能熟练地织出二十几种纹样。

    叶知秋见时机成熟,便将她安排到作坊去授课。第一批学徒只有十个人,是从村里特别挑选出来的姑娘媳妇,清一色的年轻人,各个心灵手巧,擅长针黹。

    山上的护林房盖好了,三间配有地暖的砖瓦房,宽敞明亮,比刘家老宅好一百倍。刘婶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当自己的新房一样,和刘叔带着家当,十分高调地搬了进去。

    老两口每天在山坡上转上几圈,打个鸟赶个兽,很是勤快尽职。鼻子朝天的毛病也改了,见谁都笑呵呵的。爹娘这样,让刘鹏达和梅香大为省心,做事就更加用心了。

    刘家顺风顺水,人人得意,着实让不少人眼热了一把,心里最不平衡的当属牛婶。

    最初多禄和水杏儿搬到山坳单过,她因自家白得了一座房子,满心欢喜。等高兴劲儿过了,渐渐觉出不对了。

    以前牛家甭管老的还是小的,都被她拿捏得死死的,连个“不”字都不敢说。现在呢,虽然丈夫儿子女儿媳妇都往家拿钱,却感觉哪个都掌控不住了。

    尤其是儿媳水杏儿,每次回娘家都大包小裹的,头上戴的身上穿的一样比一样好。训斥几句还顶嘴,说花的钱都是自己赚来的,这不是要踩到婆婆头上了吗?

    借看孙子的由头,去山坳走了几趟,想找机会整治整治。无奈每次去水杏儿都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空搭理她。她几次撺掇老牛叔和阿福、多寿去找叶知秋讲情,把家搬过去,都被挡了回来。

    她闲来无事认真想了想,她只所以落到这个丈夫不疼儿子不爱的地步,都是因为叶知秋不待见她。只是她的确做过不招待见的事,有火也不敢发出来。

    在叶知秋面前,她自觉比刘家人有脸面。因此听说刘婶和刘叔被雇去看果树林子,还得了三间大瓦房,心里一百个不是滋味。

    寻衅跟老牛叔闹了一场,老牛叔不愿跟她一般见识,躲了出去。她有火没出发,憋得快要发疯了。这天不知道从谁嘴里听说,水杏儿跟多禄进城闲逛,还扯布做了新衣服。火气怎么都压不住,头顶直窜火苗。

    甩着大脚一口气奔到山坳,揪住水杏儿就打……

    ——rs

第255章 立规矩

    六月十三是闻老太医六**寿,清阳府上到知府,下到受过医药恩惠的平民百姓,都来给他贺寿。京城的亲戚和旧相识也都差人来送贺礼,闻府空前忙碌。

    闻夫人操持不过来,便将叶知秋接进府中。主要是让她帮忙,当然也有趁此机会给干女儿竖立威信的意思,免得府里的下人口服心不服,把干小姐当摆设,妨碍她日后替闻苏木打理家业。

    叶知秋在闻府脚不沾地忙活了好几天,在东霞和西月的协助下,把寿宴操办得风光体面,接人送客收礼回礼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很给闻夫人长脸。

    因为牧场第一年没有盈利,闻老爷对她颇有微词。这次寿宴之后,方才开始真心把她当干女儿看待。

    叶知秋在闻府脚不沾地地忙了好几天,今天吃过中午饭才回到家里。去各处巡视了一圈之后,准备补个午觉,好好休息休息。洗漱完毕,刚刚躺下,就听屋后传来一阵嘈杂。

    她赶忙起身,穿过花园出了后门,循声望去,忍不住大吃一惊。

    只见多禄家的柴门倒在地上,篱笆墙也塌了几处,水杏儿披头散发地倒在地上。屋里乒乓乱响,接二连三地传出盘碗碎裂和布料撕裂的声音,夹杂着不堪入耳的叫骂声,一听就是牛婶。

    这会儿已经过午了,大人都出去干活儿了,男孩子在学堂上课,只有两个拄着拐杖的老汉和几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远远地站着观望,因畏惧牛婶彪悍,谁都不敢靠前。

    叶知秋见过牛婶跟刘婶打架的样子,心下也有些忌惮,一边吩咐几个小姑娘去喊大人回来,一边跨过倒塌的篱笆墙来扶水杏儿,“水杏儿嫂子,你怎么样?”

    水杏儿头发被牛婶扯掉了好几绺,躲闪的时候扭了脚脖子,伤得倒是不重。就是吃了打,委屈加恼怒,偏生不敢对婆婆怎样。一口气堵在胸口,憋得浑身没力气。

    见到叶知秋才缓过来一些,终于哭出声了。这一哭就一发不可收拾,涕泗滂沱。

    牛婶把屋里能砸的都砸了,能扯的也都扯也都扯了,犹觉不解气,冲出来打算找儿媳算第二遍账。冷不丁看见叶知秋,不由自主地怯了两分。步子一慢,脚下踩到什么东西。

    低头一看,是一枚明耳坠子,碧绿的坠头,外面包着雕刻精致的金箔。想是刚才厮打水杏儿,没留神扯下来的。被午后的阳光一照,明晃晃的甚是扎眼。

    自己嫁到老牛家二十多年,吃苦受累,生儿育女,到头来别说金的,就是铁片子打的首饰也没一件。想到这个,那股邪火腾的地扑上脑门,仅有的那点儿理智也被烧光了。

    破口大骂,疯狗一样冲将过来,“老牛家怎么娶了你这么个败家丢脸的婆娘?家里又没死人,青天白日的,你给谁嚎丧呢?看我不打死你个浪蹄子!”

    叶知秋扶着水杏儿向外跑,无奈她哭得太狠,身子沉两腿虚,又扭了脚脖子,实在走不快。牛婶追到身后,一把抓住她的头发,将她扯倒在地。不分头脑,又抓又打。

    叶知秋被带了一个趔趄,稳住身形,急忙来拉牛婶。她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可也比不得牛婶一身蛮劲,哪里拉得动?混乱之中,脸上被抓了两道长长的血口子。

    水杏儿是那种面上温软,骨子里倔强的人,很看重情谊。自己挨打尚能忍着,眼见叶知秋破了相,彻底急了。也顾不上什么婆婆媳妇了,连撕带咬,跟牛婶对打起来。

    叶知秋人小力弱,哪个也扯不动,刚想喊出洛晓雁,多寿就领着两个巡护队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赶来了。她如同见了救星,急声吩咐:“快把她们拉开。”

    多寿和两名小伙子奔过去,将滚作一团的婆媳二人强行分开。

    牛婶和水杏儿打了红了眼睛,依然四目怒对。一个衣发脏乱,气喘如牛,一个脸肿眼青,浑身哆嗦,形容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看看伤口,水杏儿比牛婶多一些。

    她是老实孩子,从小到大连跟人红脸的时候都少,打架还是破天荒头一次。经验远不如牛婶丰富,力气也小,吃得亏就多了一些。

    多寿带人巡逻走到这边,听一个小姑娘说他娘和嫂子打起来了,还不太相信。亲眼得见,只觉荒唐,粗着嗓子气呼呼地呵斥道:“你们有啥话儿不能好好说,得干仗啊?婆婆和媳妇儿抱个子,不嫌丢人啊?”

    水杏儿一时气急动了手,心里已经后悔了。被小叔子一训,便低头掉眼泪。

    牛婶自认为占着理儿,这又抓住儿媳妇不孝的短处,自是不肯善罢甘休。挣开两个小伙子搭在胳膊上的手,一屁股坐在地上,拍腿大哭,“哎哟,媳妇儿打婆婆,没天理了……”

    这会儿工夫,在附近干活儿的人得着信儿,陆陆续续地赶了回来。有问的,有劝的,有指点议论的,还有过来对叶知秋表示关切的。人多更是助长了她的威风,哭唱得愈发字正腔圆。

    骂水杏儿不孝顺,打扮得花里胡哨不正经,乱花钱不好好过日子;骂多禄鬼迷心窍,听了媳妇儿的撺掇跟她分家,自己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苛待自己的老娘。

    多寿劝了几句,她又把矛头转向多寿,骂他没娶媳妇就忘了娘,把外地查账的阿福也捎带上,说他们整天给别人当牛做马,累死累活见不着丁点儿好处。胳膊肘往外拐,帮外人欺负亲娘。

    老牛叔得到消息,从菜棚那边一路跑回来。匆匆忙忙地进了院子,还不等开口,就被她指着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你个老不脸的,整天不着家,跟别人后头打转儿,人家放个屁都当成好的。

    拿菜刀上门砍人的白眼狼都有肉吃,你倒好,巴巴地给人当了好几年看门狗,连根骨头都没啃上。我丁大丫当年瞎了眼,咋嫁了你这么个分不清香臭的东西?”

    叶知秋旁听了半天,终于明白她今天撒泼大闹这一场为的是哪桩了。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放着不管更不是。在人堆里找了个腿脚快的媳妇,去医馆找闻苏木来给水杏儿治伤。

    抬眼,又看见董家三丫头,便招了招手,“三丫,过来。”

    小丫头依言跑过来,却不乐意地撅着嘴巴,“知秋姐,人家不叫三丫了。”

    “不好意思,我给忘了。”叶知秋从善如流地改了口,“那青禾,你能帮我找个凳子来吗?”

    “行,我这就回家给你搬去。”小丫头转嗔为喜,答应着一溜小跑地去了。

    董家大丫头嫌自己的名字土气,央求叶知秋帮她改一个。叶知秋认真取了几个,让她从中挑选。她相中了“玉禾”,让董武去县衙报丁口的时候,填在了户档上。

    江红月觉得“玉禾”好听,请叶知秋比照大丫头,帮另外三个女儿也重新取了名字,分别叫佳禾,青禾,秀禾。

    先例一开,山坳里的人家纷纷来找叶知秋给家里的女儿取名字。就连李大有、腊梅和杨顺、燕娘这两夫妇都跟着凑了一回热闹,给哑妮定了大名叫“李亭谷”,妞妞叫“杨丹荞 ”。

    青禾家就在多禄家隔壁,很快就把凳子搬来了。

    叶知秋接过凳子安在地上,坐了下来。不是她想摆谱,实在是站着累得慌。等牛婶声小语疏了,才扬声问道:“牛婶,你骂够了没有?骂够了的话,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牛婶连哭带骂,这会儿正口干舌燥,听她问话,便借坡下驴地收住了,嘴巴仍不肯放软,“这是我们老牛家的家事儿,我跟你有啥好说道的?”

    叶知秋不接茬,看向多寿,“多禄大哥呢?”

    “去牧场帮杜师傅他们造风车了,我打发人去叫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多寿回了她的话,因为肚子里有气,语调显得硬邦邦的。

    叶知秋知道他不是冲自己,也不在意,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顿了顿,又道,“你们老牛家的家事我的确管不着,也不想管,等多禄大哥回来,你们自己解决。在此之前,咱们来算算账吧。”

    “算账”两字,让牛婶想起上次到成家闹事那,她一算账,就冷了牛家好几个月,心里生出几分不安来,“算……算啥账?”

    叶知秋指了指坏了的柴门和篱笆墙,“损坏了东西要赔偿,当然是算你们老牛家要欠我多少钱。”

    对付牛婶这种人,讲理讲情都没用,唯一有效的就是“钱”。

    果不其然,一提钱,牛婶立刻急了,“我弄坏的是儿子家的东西,凭啥赔你钱啊?”

    叶知秋不动如山,好整以暇地看着她,“当初分房的时候,我说得很清楚,在我这里干满三年,可以得到这房子的房契。干满六年,才能拿到房子所属的地契。

    多禄大哥和水杏儿嫂子在我这里干了不满两年,房子和地现在还是我的,这篱笆墙和柴门当然也是我的,你不赔我赔谁?”

    说完正好看到龚阳带人过来了,便顺着话吩咐道,“龚阳,你来得正好,进屋检查一下,墙皮地面门窗房顶,都有哪些地方损坏了。统计一下,要修补的话,原料加人工,一共得花多少银子。”

    龚阳还没弄清楚状况,当着一群人的面也不好问,只好答应着往屋里走去。

    牛婶记不得自己有没有毁坏墙皮地面和门窗了,只因那些东西不是土石就是木头,料定修补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很是不以为然,只在鼻子里哼了一声。

    叶知秋权当没听见,又指了指自己的脸,“伤了人要出医药费,咱们再算算这笔账吧。出诊费加上伤药,怎么说也得一钱银子吧?

    伤在脸上不比伤在别的地方,留下疤那就毁容了。我一个姑娘家,脸面比命都重要,所以还得加一瓶专门去疤生肌的药膏。我记得这种药膏不太贵,一瓶也就四五十两银子……”

    “啥?四五十两?!”牛婶在地上坐不住了,一蹦老高,“你这不是讹人吗?我又没求你拉架,你自己凑上来的,伤了脸能怨谁啊?”

    叶知秋不搭理她,扭头去问多寿和两个小伙子,“建巡护队的时候,你们学过民事方面的律法。律法上有没有一条,说拉架误伤,也要赔偿医药费的?”

    多寿和两个小伙子齐齐点头,“有。”

    “伤人不赔怎么办?”叶知秋继续问。

    “可以去衙门递状子,让官府勒令赔偿。仍然拒不赔偿的,打二十板子至五十板子以示惩戒。并由官府出面,没收部分家中财物,抵偿医药费。”其中一个小伙子背得极为顺溜。

    叶知秋淡淡地扫了牛婶一眼,“我听说那些衙役各个如狼似虎,不管办什么差都要狠狠地刮一层油水。让他们去没收财物,跟抄家也没什么区别了。

    牛婶,你是现在出钱呢?还是让衙门打完板子,没收家中财物来抵偿呢?”

    牛婶脑袋里想象着自己藏在炕洞里的那包银子被人拿走的情形,心肝脾肺齐齐冒凉气,有些慌神了。转念一想,今时不同往日,阿福管着成家的生意,多禄多寿一个会盖房,一个会功夫,这丫头离了哪个都不行,刚软下来的腰杆子又硬起来了。

    “你拿官差吓唬谁呢,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啊?有本事你就告去,看我们老牛家的人还帮你干活儿不?”

    她会仗儿女的势,叶知秋早就料到了,却没料到她会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腹内暗暗好笑,不知道该说她愚蠢,还是说她天真了。

    老牛叔和多寿都臊红了脸,恨不能立刻跟这个拎不清轻重主次的人撇清关系。他们知道叶知秋自有话儿来应付她,便不多话,紧闭嘴巴不作声。

    叶知秋神色依然淡淡的,“我不管老牛家的人,还是老马家的人,但凡在我这里干活儿的,我都不会亏待他们,但是他们得遵守我这里的规矩。

    如果有谁不值得我的信任,放任自己或者家里人来闹事,搅得大家不得安宁。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我都照辞不误。想来给我干活儿人也多了去了,一百个矮子里面总能拔出一个将军来,我不怕没人用。

    趁今天这个机会,我就先立几条规矩……”

    ——rs

第256章 连坐制度

    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来做工的人越来越多。重要岗位上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勤恳可靠,倒是不需操心,剩下的那些里面难免有几颗老鼠屎。

    也有那么三五个人把宽厚仁慈当成软弱可欺,生出不该有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隔三差五就听说有人偷东西,或者借成家的名头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好在情节并不严重,又因龚阳处理及时,没有往恶劣的方向发展。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很难遏制。叶知秋早就想敲打敲打这些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今天正好借牛婶闹事的东风,把话都挑明了。

    规矩早就拟好了,不需要酝酿,张口就来,“第一条,禁止仗势欺人。

    不管在哪个位置,干的什么活儿,是长工还是短工,但凡有打着雇主旗号欺压他人,收取财物,败坏雇主名声和脸面的,不管后果轻重,一律送交官府。

    包括其家人和近亲亲属,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第二条,禁止偷盗。

    除去工钱和年节福利、冬夏补助,以及不定时发放的果蔬蛋肉,农场的一切物品都属公物。个人要用,必须跟管事之人说明。如果不告而拿,则视为偷盗。

    一旦发现,不论物品价值高低,每发现一次扣除半年工钱和福利。三次仍不悔改,或者偷盗金额巨大、情节严重者,送交官府,没收分得的房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