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牌农女-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原本是不想劳动她的,可难得见她心情这么好,不忍拂了她的兴致,便和她一道返回厨房。

    九婶和几个留下帮厨的婆子媳妇,都是惯会做大锅饭的。硬柴猛火,大开大合,不出一个时辰,便将几十人份的饭菜做好了。不装盘,用盆和桶装了摆到院子里,再放上一摞碗筷,谁吃谁盛,吃完就走,村里管这叫“流水饭”。

    这“流水饭”跟叶知秋以前见过的“流水席”不太一样,有那么点自助餐的味道,着实省了不少接待和招呼的工夫。

    比起“流水饭”的随意和粗犷,餐厅这边就雅致多了。菜肴精致,人也大多风雅。

    闻苏木是大家子弟,自不必说;元妈和龚阳都出自书香门第,也不必说;叶知秋更是能俗能雅,转换自如;唯有成老爹看不见人,插不上话,拘谨得很。

    按理来说,男女不应同席而坐。不过元妈是长辈,叶知秋算得家中半个长子,闻苏木并不是那种刻板讲究的人,也想借机跟叶知秋多说几句话,于是客随主便,邀了她们一起坐。

    客人都不在意,叶知秋就更不在意了。总共这么几个人,再分成两桌麻烦不说,也显得矫情。

    桌上摆了八菜一汤,糖醋鱼,酒糟排骨,南瓜饼,凉拌响皮,炝土豆丝,辣子鸡块,蒸腊肠,酱肉酿南瓜花,汤就是最普通的西红柿鸡蛋汤。

    闻苏木将桌上的菜都尝了一遍,感觉与自己之前吃过的味道大不相同。且不说那几道认不出材料的,就连常吃的糖醋鱼和酒糟排骨都别有风味。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道辣子鸡块。一口吃下去,火辣灼烫,登时两眼流泪,出了一身的薄汗。最初的不适过后,竟有一种形容不出的畅快感,仿佛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一样。

    “叶姑娘,这绿色的是何物?”他有些急切地问道,“这种辣味,不似葱姜蒜,也不似芥子,我从来没有吃过。”

    “这叫辣椒,是从番国传过来的。”叶知秋微笑地答了,又指着其余几盘菜给他介绍,“这两道菜用的南瓜和南瓜花,这道菜用的土豆,还有这碗汤用的西红柿,都是来自番国的作物。”

    闻苏木有些惊讶,却没有深入追问,唏嘘了几句,便将目光转向凉拌响皮和腊肠,“那么这两道菜呢?我只知是肉,却品不出是什么肉,叶姑娘可否为在下解惑?”

    ——

第164章 你就是小医公?!

    叶知秋并没有认真考证过现在所处的朝代,不过据她观察,社会制度和人文背景跟她所知道的唐宋有六分相似,另外四分差别,出在地域分布和某些风俗上。

    至于文明程度,应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没有唐朝那般开放,也不像宋朝那样保守。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只能是“中庸”了。

    那四分差别之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饮食习惯。无论烹饪方法还是储存食物的方法,都趋于朴素与单一。比如坊市里多的是干货渍品,却看不见腊味。

    她问过娄掌柜,不止清阳府没有腊味,华楚国的许多地方都没有。灌肠倒是有的,馅料多是面粉、豆渣之类的调和物、或者动物血液。

    是以闻苏木有此一问,她并不感觉意外。把做法跟他大略说了,又笑道:“这响皮和腊肠都是用野猪的皮肉做的,味道跟家养的猪有些差别,也难怪你尝不出来了。”

    “原来如此。”闻苏木了悟之余,神色间也有些赧然,“医食相通,作为一名医者,我居然连野猪皮肉都分辨不出,实在惭愧!”

    “你只是第一次吃,觉得新奇而已。再吃一次,肯定就能尝出来了。”叶知秋宽慰了他两句,因他提及医者,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闻公子,你在清阳府行医,应该听说过‘小医公’吧?”

    她曾经去清阳府打听过这个人,同行之中十个有九个说他是害人的庸医,剩下那一个不耐烦提,比如那位总是义正辞严的卢大夫。

    从普通老百姓嘴里说出来的要么是“不清楚”,要么是谣传,不知道被多少人的口耳加工过了。

    她也拜托娄掌柜帮忙打听过,得来的消息称,他花钱收买了一些人来试验新药,治好了几个人的眼睛不假。可也治死了一个人。因死的是个无依无靠的乞丐,官府并没有追究。

    大概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他是成老爹复明的唯一希望,所以她不太愿意相信他是个庸医。事关成老爹的性命。她不敢贸然求访,只能有机会就打听一下,希望遇上知道内情的人。

    这位闻公子待人谦和,应该不会刻意贬低或者拿了传言说事。

    听她冷不丁问及自己的名号,闻苏木一时摸不准她是随口闲话还是存心试探,心下有些惊讶,也有些忐忑,下意识地避重就轻,“叶姑娘为何问起小医公?”

    每次打听小医公的时候,别人的表情都或多或少有些异样。因此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警惕。叶知秋也没往深处去想,照实说道:“我听说他在眼科方面很有造诣,想请他给我爷爷看看眼睛。可外面对他的传闻不太好,我不知道是真是假。闻公子,你了解这个人吗?”

    随着她这短短的一段话。闻苏木的心情起伏了数次,先是激动,而后惴然,再是踌躇。沉吟了半晌,终究觉得隐瞒不是君子所为,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叶姑娘。诸位,苏木不才,仰仗家中祖父功德得了些虚名,人送外号正是‘小医公’。”

    短暂的寂静之后,其余几人先后反应过来,神色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你就是小医公?!”叶知秋有些失态地惊呼了一声。

    她一直以为那位敢用毒蛇给人治病的小医公。定是性情跳脱、不理世俗、桀骜不羁的,没想到竟然这样一个春风化雨、剔透如玉的人。虽说现实总是出人意表的,可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也许正是因为她先入为主地给人画了像,所以在知道他会医术又姓闻的时候,居然丝毫没有把他跟小医公联系起来。

    最令她惊讶的。还是这接二连三的巧合。谁能想到,大半年前遇到的人,会因为受伤被抬到她的地盘上来,又在谢恩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了她多方探听的小医公呢?

    那感觉就好比瞌睡的时候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枕头,因为太过惊喜,睡意便消了大半。

    “枕头”唯恐自己的名声不好,给她留下坏印象,神情也不似之前那般优雅闲适,“苏木应当早些表明身份,惊吓到各位,实在抱歉。”

    元妈和龚阳都不是多话的人,各自敛了讶色,默然不语。成老爹心情有些复杂,一边恐慌,一边隐隐期待。睁大了一双空洞的眼睛,“望”着闻苏木,似乎能看出什么一样。

    叶知秋从“惊喜”中回了神,也顾不上考虑他的心情,“闻公子,我知道这么问不太礼貌,可我真的很想治好爷爷的眼睛。你能告诉我,毒蛇咬死大家小姐是怎么回事吗?”

    若是别人来问,闻苏木是不会浪费口舌去解释的。一来觉得过去的事情提了没什么意思,二来觉得那两件事自己也有过失,解释了对故去的人不敬。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作为有心交好的客人,于情于理,都不能对主人的问话避而不答。况且叶知秋话里话外都表明,不怎么相信那些传言,想要请他行医问诊,让他有种被“器重”的欣喜和感动。

    于是毫无保留,将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那位大家小姐是清阳府人氏,父姓华,幼时得了一种罕见的毒疮,起初只生在四肢,后来扩散到脸上。眼见到了嫁人的年龄,却毁了容貌,华小姐和她的父母俱是心焦不已。

    四处求医未果,便硬着头皮找到闻府,请闻老太医出马。闻老太医在宫里待得久了,难免有些谨小慎微,没有把握的病症,从不轻易接手。一番诊视之后,就说无法医治,将人打发走了。

    闻苏木从闻老太医口中得知,这种毒疮并不是没有治疗之法,又觉那位华小姐十分可怜,便起了恻隐之心。遍翻医典,终于找到了一种“破疮疗毒”的办法:用水蛭将毒血吸出,再辅以清毒解表之药,即可遏制毒疮蔓延。

    一开始华家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怀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让他为华小姐治疗。谁知一段时间之后,华小姐的病情大有好转,华家喜出望外,对他的态度也殷勤了不少。

    都说乐极生悲,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就在毒疮即将根除的时候,华小姐到花园散步,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使得病情反复,毒疮大面积发作。等他闻讯赶过去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被蛇咬了毒疮会复发?”叶知秋插话问了一句。

    “那种毒疮源自蜈蚣之毒,蛇与蜈蚣同属五毒,毒性或者相生,或者相克。华姑娘运道不好,是以……”后面的话闻苏木没有说下去,顿了一顿,又自责地道,“是我考虑不周,没能及时叮嘱华姑娘避开有毒之物。”

    叶知秋本来就不怎么相信那些传言,听他说得合情合理,表情也不似作伪,便信了十分,开解他道:“那是意外,不能怪你。”

    “是啊,闻公子想必也没料到,华姑娘那样一位大家闺秀会遇到毒蛇之类的东西。”龚阳也出言相劝。

    闻苏木感激地看了他们一眼,却不肯推卸责任,“归根结底,是我医心不正,只顾求成,忘记了‘医者疗三分,患者愈七分’的道理。若我事先将应该注意的事情都说清楚,华姑娘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意外了。”

    叶知秋明白了,恐怕就是他这种揽责举动,让悲痛欲绝的华家人认定他害了自家闺女,闹上公堂,加上不明真相之人以讹传讹,不断翻新版本,最终连累了他的名声。

    听其一便知其二,乞丐死亡事件也应该是误传。这件事毕竟跟治疗眼盲有关,还是详细了解一下为好。心里想着,嘴上便问了出来。

    闻苏木苦笑了一下,“我的确为乞丐流人施粥捐衣过,可并非收买。找我治病的人,也都是自愿的。那位过世的老先生,并没有服过我的药,只是因为腰腿疼痛,找我做过几次针灸罢了。

    苏木虽然不才,可有华姑娘的前车之鉴时刻提醒,又怎敢随便拿了害命的药给人治病?我调配的新药仅在疗效上有些瑕疵,远不至于危及性命。”

    “对不起啊,闻公子。”叶知秋正色地跟他道歉,“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让你想起不愉快的事情了。”

    “叶姑娘说的哪里话?”闻苏木释然一笑,“这些事情憋在心里多时,外人不明就里,歪传误论;家人担心我放不下,也不愿提及。

    托叶姑娘的福,今天一吐为快,心里真是轻松不少,我该跟你道谢才对。”

    叶知秋感觉成老爹复明有望,很是兴奋,也不说那些客套话,直奔主题,“闻公子,能不能麻烦你给我爷爷看看眼睛?”

    因为接连出事,被家里管得严了,闻苏木许久没有行医,早就心痒加手痒了,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立刻起身坐到成老爹身边,“成老先生,可否让苏木为你诊一下脉?”

    听他一番解释之后,成老爹对他的成见少了许多,可终究惧意难消,伸手的时候便有些迟疑。

    闻苏木并不在意,给他号了脉,查看过眼睛,又细细问了摔伤时候的情形,而后下了诊断,“据在下问诊的结果来看,成老先生的失明之症乃头部淤血所致。”

    之前看过的大夫都是这么说的,叶知秋并不想听结论,她只想知道,“那我爷爷这眼睛还能治好吗?”

    ——

第165章 夫人来了!

    闻苏木略一沉吟,“虽说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但也不是没有复明的希望。若叶姑娘信得过我,我定当竭尽全力为成老先生医治。”

    在叶知秋听来,再多的好话也比不上他一句“竭尽全力”,当即欣喜地道:“那就有劳闻公子了。”

    成老爹看了不少大夫,听多了治不好的话,冷不丁听到复明有望,也有些激动,“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孙女儿长啥样儿。还有虎头,好几年没见着,怕是也变了模样儿了。

    那谁,闻……闻家大侄子,我一大把年纪了,也没啥好怕的。你只管放开胆子给我治,用啥法子都成。我也不盼着能大好,能约莫瞧见个人影儿就知足了。”

    他本想随着叶知秋喊一声“闻公子”,终是说不来那文绉绉的话,于是按照村里的叫法,以长辈的身份,叫了声“闻家大侄子”。

    因得了祖孙二人的信任,闻苏木听着这个乡土气息浓郁的称呼分外亲切,顺势改了口,“成老伯放心,苏木定助你达成心愿。”

    说完又将目光转向叶知秋,“不瞒叶姑娘,在府中养伤的这些日子,在下闲来无事,刚刚将先前调配的药品做了些改进,正对成老伯的眼盲之症。

    承蒙府上盛情款待,无以酬谢,我已经吩咐高宝回去取药了。先请成老伯服用一个疗程,看看是否有效,之后再针对结果进行调整。”

    叶知秋见他说这话的时候,眼底有着掩饰不住的赧色,猜到他这么做是因为罐头礼盒。心下了然,也不点破,客气地道了谢,便邀他重新入席。

    今天又过节又搬家,还遇上了能给成老爹治眼睛的良医。可谓是三喜临门。

    叶知秋和成老爹开心,元妈和龚阳也替他们感到高兴。闻苏木更是千里马得遇伯乐,为自己终于可以施展才华而欢欣鼓舞。宾主尽欢,这一顿饭吃的分外开怀。

    撤掉酒席之后。叶知秋用山泉水烹了茶端上来。

    元妈自觉跟小辈没有共同语言,加之从不喝茶,便离席来到厨房,帮叶知秋归拢村民们送来的东西。

    成老爹喝不惯茶水,而且对城里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卑怯之感。总插不上话,也不愿意自讨没趣,便回房去午睡,于是只剩下龚阳陪闻苏木饮茶而谈。

    两个人年纪相仿,性格之中有许多相似的成分,又都有些读书人的底蕴。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是投机。不知不觉,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谈兴正浓之时,就见高宝匆匆忙忙地闯进门,“少爷。不好了,夫人……夫人……”

    连急带喘,后面的话堵在嗓子眼里,吐不出来,也吞不回去,直憋得满脸通红。

    闻苏木聊得忘我,这会儿才记起高宝去的时间太久了些。见到他面色惶急。顿生不祥之感,赶忙问道:“母亲出了何事?高宝,别慌,有话慢慢说。”

    主子不失温润的声音,让高宝心神安定了不少。狠喘几口气,才将话说完整了。“夫人来了!”

    闻苏木眉心一跳,“你是说母亲到这里来了?”

    “是啊,马车已经到山坳口了。”高宝用袖子抹了一下脑门上的汗珠道。

    闻苏木几不可见皱了一下眉头,眼带歉意地看向龚阳,“家母来得唐突。让龚兄见笑了。”

    “闻兄言重了。”龚阳不是宅主,不好说“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之类的话,稍微客套了一句,便站起身,“我这就去知会叶姑娘。”

    有龚阳在,闻苏木不好追问缘由,等他走了,才打听道:“高宝,这是怎么回事?母亲不是忙于会客吗?怎会离府来了此地?”

    “我回去取药的时候,正好被夫人撞见。她软硬兼施地逼问,还扣住我不让出来。我怕少爷等急了,实在没办法,就把你来跟叶姑娘道谢的事情招了。

    夫人听说少爷跟叶姑娘早就认识,还听说罐头出自叶姑娘的作坊,对叶姑娘好奇得紧,非要过来看看。我拦不住她,只好带她来了。”

    高宝语无伦次地解释了一通,又有些无措地问,“少爷,怎么办?夫人那个性子……”

    “母亲并非没有分寸之人,初次见面,不会失礼的。”闻苏木如是说着,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既来之则安之吧。”

    叶知秋听龚阳说闻夫人来了,大为惊诧。

    她并不是一个爱多想的人,可儿子前脚道谢,老娘后脚巴巴地找过来,这事儿实在让人不能不多想。

    闻家出了一位太医,家世不俗,身为这家的媳妇身份肯定也差不了,自然不会跟村里那些婆子媳妇一样不拘小节,跟在儿子屁股后面闲串门子。

    由此可见,这位闻夫人不是有严重的恋子情结,就是别有目的。

    一边揣测,一边跟龚阳、闻苏木等人迎出大门,就见两辆锦帏高顶的马车一前一后,沿着刚修好的土路晃晃悠悠地驶了过来。

    到了近前,车夫勒马停车,取下脚凳摆在车门下。车帘一挑,前面的车里先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动作麻利地下了车,一手高高地打起帘子,一手伸向车门口。

    车厢内探出半截湖蓝色的袖子和一只不甚纤细的手,让叶知秋感觉意外的是,那只手并没有优雅地扶住少女的手,而是有些粗鲁地拨开了它。一走神的工夫,蓝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