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体黑则以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
。食则令人每患香港脚。热嗽勿用。用则于人有集火气之为害耳。
上编卷七食物
橘穣
内容:(山果)生痰助气解热
橘穣(专入肺胃)。与皮。共属一物。而性悬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穣则变味甘而酸
也。皮
有散痰开痰理气之功。而穣则更助痰作饮。及有滞气之害也。(进贤县胥简章之女秀英。忽
气喘促至极。眼翻手握。已有莫主之势。绣诊其脉。右关浮滑而弦。知有痰气与寒内结。
姑以老姜取汁先投。不超时而胸即开。气即平。后询其故。知食橘穣起也。)至书有言能治
消渴开胃。并除胸中膈气。此为内热亢极。胃气不寒者而言。若使水亏脾弱。发为咳嗽。而
日用此恣啖。保无生痰助气之弊乎?今之虚痨好食此物。类多受害。人特习而不察耳。但用
蜜煎作果佳。
上编卷七食物
菱角
内容:(水果)生止胃渴熟滞肠胃
菱角(专入肠胃)。种类虽多。(汪昂曰。有三角四角老嫩之殊。武陵记曰。三角四角者
为菱
。两角者为 。 花随月而转。)气滞则一。即书有言安中消水。止渴解酒。疗疟治痢。及
有红泻白补。生降熟升之说。然亦止供食品。而于治疗则无。且于过食则有腹满填胀。损阳
痿茎之虞。必取麝香生姜吴茱萸作汤。及或沉香磨汁以导。是亦味甘性寒。助湿增滞之一证
也乎?性平之说。似不足信。
上编卷七食物
香蕈
内容:(芝杨)益胃进食
香蕈(专入胃)。食中佳品。凡菇禀土热毒。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
便不禁
。盖此本于桑楮诸木所出。得受桑楮余泽而成也。(有种出于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黄黑色。味甚香美。)然此性极滞濡。中虚服之有益。中寒与滞食之不无滋害。取冬产肉浓
细如钱大者良。
上编卷七食物
木耳
内容:(芝杨)解肠胃热毒成痔
木耳(专入大肠胃)。生非一木。良枯莫辨。(权曰。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柘木者次之。
其
余树木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肚下急。损经络背膊。闷人。藏器曰。木耳从下过者有毒。
枫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有毒。夜有光。欲烂不生虫者。并有毒。须生捣冬瓜蔓
汁解之。)据书所载。能治痔疮 肿。崩中漏下。(用此炒黑为末。酒调方寸匙服。)眼流冷
泪。(用木耳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用二钱。以清米泔煎服。)血注脚疮。(用桑耳楮
耳牛屎菇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涂之。或干涂。)血痢下血。(用木
耳
炒研五钱。酒服。)一切牙痛等症。(用荆芥等分。煎汤频洗。)然性禀阴湿。生于枯木。徒
有衰精冷肾之害。而无温脾益胃之功也。本经言其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恐誉词耳。岂真谓
哉?
上编卷七食物
蘑菇
内容:(芝杨)清膈化痰
蘑菇(专入肠胃肺)。本于桑楮诸木。埋于土中。浇以米泔而生。味甘气寒。(正要曰。
有毒
。李时珍曰。无毒。)色白。柔软中空。状如未开玉簪花品。又有形如羊肚蜂窠眼。故又有
别其名曰羊肚菜。味甘如鸡。故又有别其名曰鸡腿菇。皆与香蕈诸菇同为一类。但香蕈色白
而平。蘑菇则色白而寒也。香蕈能益胃气不饥。及治小便不禁。蘑菇则能理气化痰。而于肠
胃亦有功也。然皆体润性滞。多食均于内气有阻。而病多发。不独蘑菇然也。
上编卷七食物
雉
内容:(原禽)治蚁 下痢然终有毒害人
雉(专入心。兼入胃)。由异气所感。灵蛇所变。不得山川之气。遂其飞腾。则得沧溟
之气
。恣其吞吐。是与虹 出没无异。时珍云。雉属离。鸡属巽。故凡鸡煮则冠变。雉煮则冠红
。飞必先鸣。食多虫蚁。此虽食品之贵食。可补中益土。(雉应胃土。)及治蚁 下痢。然终
性热有毒。故书言其八九两月可食。春夏不可食者。以其雉食虫蚁。及与蛇交变化有毒也。
发痔发疮发痢。与家鸡子同食。令人发疰。周身疼痛者。谓其雉食虫蚁有毒。兼性暴烈有火
也
。但书既言发痢发痔。而书又曰可治蚁 与痢。亦以雉素好食蚁。故可以制蚁 而治其毒耳
。
上编卷七食物
雁
内容:(水禽)通利血气
雁(专入肺。兼入肝肾)。状考之时珍。谓有苍白二种。今人以白而小者为雁。大者为
鸿。苍
者为野鹅。亦曰 鸟。尔雅谓之 也。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
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
而一奴巡更。昼则衔芦以避绘缴。其智也。而捕者豢之为媒。以诱其类。是则一愚矣。故
雁谓之信鸟。人不宜食。道家谓之天厌。味甘气平。其性通利血气。故能补痨瘦。逐风挛。
(取肉炙熟以贴。)多服长毛发生须。久服壮筋骨助气。昔黄帝制指南。于雁胫骨空中制针。
取其能定南北。但觅之不易。后人于鲤鱼脑中制之。以其性专伏土。定南北不移。可定水土
之方向也。(今又传用午时稻花水煮。子时荷花水煮以定南北。)取雁。南来时瘦不可食。北
向时乃肥。可取之。
上编卷七食物
鹅
内容:(水禽)腻滞壅发之品
鹅(专入脾。兼入肝肺)。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浓而毒。
有言服
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
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则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
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意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
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是以鹅体之润。在膏与 。( 即鹅尾之肉。)可以
润皮肤而合面脂。灌孔耳而治卒聋。涂皱裂而消痈毒。在涎可以入喉而治谷芒。一皆体润和
燥之力。即卵气味甘温。可以补中益气。而犹有多食发疾之戒。非性属腻滞。曷为其有是乎
?血兼热饮。可治血膈吐逆不食病根。非是以血引血之意乎?血与毛可治射工之毒。(异物
志云。邕州蛮人选鹅腹毳毛为衣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痫。)非鹅能食此
蛊以物制物之意乎?(弘景曰。东川多溪毒。养鹅以辟之。又曰。鹅未必食射工。盖以威相
制耳。禽经云。鹅飞则蜮沉。蜮即射工也。)屎可以治小儿鹅口疮。(自内生出可治。自外生
入不可治。治用食草白鹅下清粪滤汁。入沙糖少许搽之。或用雄鸡粪眠倒者烧灰。入麝香少
许搽之。并效。)及敷蛇咬之毒。非藉秽以入秽解毒之意乎?胆可以解热毒痔疮。(白鹅胆二
三枚取汁。入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磁器密封。勿令泄气。用则手指涂之。立效。)
非其鹅性不温而胆亦能润燥之意乎?凡此所见治略。皆有义存。不可仅执是温是冷之说。
以致忘其主脑也。(藏器曰。苍鹅食虫。主射工毒为良。白鹅不食虫。止渴为胜。)
上编卷七食物
凫
内容:(水禽)补中利水
凫(专入脾胃。兼入肺肾)。即野鸭。又类鸿雁。夏藏冬见。群飞蔽日。味甘气平无毒。
其肉
肥而不脂。美而易化。凡滞下泄泻。喘咳上气。失血产后之症。服此最宜。以其具有补中
利
水之功也。但在九月以后。立春以前。服之味美。他时不及。血吐挑生蛊毒可服。以血引血
之故。同气相应之义也。
上编卷七食物
鹧鸪
内容:(原禽)解温疟蛊毒仍防乌头半夏苗
鹧鸪(专入脾胃心)。性畏于露。早晚稀出。夜栖于木。叶蔽其身。其性好洁。(时珍)
常食乌
头半夏苗。故书载其气味甘温。但有小毒。食之者须防咽喉头脑肿痛。犯此宜用生姜甘草解
之。(类说云。杨玄之通判广州归楚州。因多食鹧鸪。遂病咽喉间生痈。溃而脓血不止。寝
食俱废。医者束手。适杨吉老赴郡。邀诊之。曰但先啖生姜一斤。乃可投药。初食觉甘香
。至半斤觉稍宽。尽一斤觉辛辣。粥食入口了无滞碍。此鸟好啖半夏。毒发耳。故以姜制之
也。又丞相冯延己苦脑痛不已。太医吴廷诏曰。公多食山鸡鹧鸪。其毒发也。故以甘草汤而
愈。)而其功用又言。服此能解岭南野葛菌子。并温疟久病欲死。蛊气欲死。或者无毒得此
则犯。有毒得此则解之意也乎!(蛊亦畏鹧鸪。)至书有言服此能利五脏。益心力。令人聪明
。犹是冗统之辞。未有确指。无足信也。脂膏涂冻疮。令不龟裂。自死者勿食。同竹笋食。
则小腹胀。
上编卷七食物
竹鸡
内容:(原禽)杀虫解毒
竹鸡(专入心脾肝)。状如小鸡。无尾。性好食蚁。又食半夏苗。故谚有言。家有竹鸡
啼。白
蚁化为泥。又唐小说有言。崔魏公暴亡。太医梁新诊之曰。中食毒。仆曰。好食竹鸡。新曰
。竹鸡多食半夏苗。命捣姜汁抉齿灌之。遂苏。则知竹鸡其味虽甘。其性虽平。而亦有食半
夏之毒耳。究其主治。止言煮食可以杀虫。并治野鸡毒。他无有取。则知竹鸡治毒。或者以
毒攻毒。与虫畏鸡之意。不尔。曷为其有是耶?无毒之说。似不足信。
上编卷七食物
斑鸠
内容:(林禽)温补肾肺
斑鸠(专入肺肾)。虽属野味。然味甘性平。治能补肾明目。补肺益气。与于家鸽气味
治功。
恍惚相似。是以范汪治目则有斑鸠丸。总录治目则有锦鸠丸。惟贤则谓斑鸠明目。是即补肾
。肾补而目始明。时珍又谓斑鸠因于益气。故能目明。不独补肾已也。又云。古者仲春罗氏
献鸠以养国老。仲秋授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食之且复助气。则知鸠之明目。是即补肾
补气之治验矣。鸠血热饮。可以解毒。屎同夜明沙等分为末。以吹 耳出脓疼痛诸疾。
上编卷七食物
猫
内容:(兽)治鼠 幽僻鬼怪之疾
猫(专入肝肾)。一捕鼠小兽耳。何书开载治疗甚多。谓肉作羹。则能以治鼠 蛊毒。(鼠
不论已溃未溃。服之皆验。蛊毒亦少食猫肉。则蛊不能为害。)头骨则能以治痘疮倒靥。(倒
靥用人猫猪犬四头骨以治。)并多年瘰 。(不愈。用猫头蝙蝠各一个。俱撒上黑豆。同烧
存性为末。渗之。干则油调。内服五香连翘汤取效。)走马牙疳。对口毒发。心下鳖瘕。(俱
用黑猫头烧灰存性以服。)小儿阴疮。鼠咬疮痛。(俱用猫头烧灰敷之。即瘥。)脑用纸上阴
干。同莽草等分。则能以治瘰 鼠 溃烂。(纳于孔中。)猫睛。猫舌。猫涎。猫皮与毛。则
能以治瘰沥鼠 。(如用睛以治瘰 鼠 。则烧灰合井华水。服方寸匙。用涎治瘰 。则刺
破以涂。用毛治瘰 溃烂。则取肚下毛。钳锅内 令存性。)而毛尤能以治鬓边生疖。(猫头
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涂敷之。)并鬼舐头疮。(用猫儿毛烧灰膏以敷。)
鼻擦破疮鼠咬成疮等症。(皆取猫儿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以封。)猫肝则能以治痨瘵。
(用黑猫肝一具。生晒研末。遇朔望五更酒调服之。)猫胞衣则能以治反胃吐食。(烧灰。入
朱砂末少许。压舌下少许。甚妙。)猫尿(用姜蒜擦猫鼻即出。)则能以治诸虫入耳。猫屎则
能以治痘疮倒陷。不发寒热。鬼疟鼠咬。蛊疰恶疮等症。(俱用屎烧灰水调以搽。或瘰 溃
烂。可用猫屎。以阴阳瓦合盐泥封固 过。研末油调以涂。鼠咬成疮。用猫尿揉之即愈。蝎
螫作痛。用猫屎涂之即瘥。)总以取其猫善搜穴捕鼠。故凡病属鼠类。有在幽僻鬼怪之处。
而药难以入者。无不借此以为主治。犹之虎啸风生。风痹肿痛之症。必赖虎骨以治之意。张
璐谓猫性禀阴赋。机窃地支。故其目夜视精明而随时收放。(其睛可定时。子午卯酉如一
线。寅申巳亥如盈月。辰戌丑未如枣核也。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则暖。畏寒而不畏暑。
)善跳跃而嗜腥生。(能画地卜食。随月旬上下啮鼠首尾。皆与虎同。阴类之相符如此。)不
熟食而能消化生物。一皆风火用事。故书谓其性温。而味则甘而酸。用以鼠 虚损则可。用
以鼠 内实。则能助湿发热。若使病从湿至。纵云鼠 。犹当审顾。未可书言能治。而不竟
为分别也。取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脑多棱者良。
上编卷七食物
鲥鱼
内容:(鱼)温补脾肺
鲥鱼(专入脾肺)。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极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赤。味则稍薄。
皆为
席中所尚。置于暗室之中。则能生光。血非常鱼可比。性温无毒。食能补中益气。而无发毒
之虑。较之于鲢。则性稍和。然惟夏时则有。余月则无。多食亦发疳痼。鳞用香油熬涂汤火
伤效。
上编卷七食物
鲢鱼
内容:(鱼)温补脾
鲢鱼(专入脾肺)。性最急迫。开水即跳。与诸鱼性绝不相同。味甘性热。且食诸鱼之
遗。故
书载能补中益气。而又载其多食则有助长湿热。变生渴热疥疮之病也。鱼有皂白二种。大
者头大。白者腹腴。皆与鳝鱼之性相似。而非食品之所共贵者矣!
上编卷七食物
鱼
内容:(鱼)温胃益人
鱼(专入胃)。形状似鲢。而究实不相同。盖鲢首细而白。而 则首大而黑也。鲢则
水动
而
跃。而 则水即动而不跃也。且鲢之美在腹。而 之美在头。鲢之性动而燥。而 之性则稍
亚于鲢也。(时珍曰。 为鱼之下品。故有庸常之号。)究其所论主治。在鲢谓能补中益气。
(鲢性跳跃而上。气主上出。故于气分则补。)而 谓能温胃益人。并其所论多食之戒。则
亦
有动风发疮发热之虞。岂 鲢二物同为一类之性乎?否则何其适相合矣!(藏器曰。只可供
食品。别无功用。)
上编卷七食物
鲩鱼
内容:(鱼)
鲩鱼(专入脾胃)。食品味长。江湖与池皆有。以草为饲。常与青鲢混杂。故名曰鲩。
又名曰
鲲。(时珍曰。鲩因其性舒缓而名。)第在池中。则味甘温无毒。时珍言其暖中和胃。即是此
物。若在江湖所蓄。则饲非尽青草。常有秽恶混食。故书又言食能发疮。但鱼性多温。无论
在池在湖。施于阳脏之人。则自发热动燥。施于阴脏之人。不惟其燥全无。且更鲜有温和之
力矣。食物之宜。当先视人脏气以为转移。非独鲩鱼然也。胆味苦寒。能治一切竹木刺在喉
中。以酒化二三枚。温服取吐。即出。
上编卷七食物
鲦鱼
内容:(鱼)温胃止泄
鲦鱼(专入肠胃心)。江湖小鱼耳。时珍曰。长仅数寸。形狭如扁。状似柳叶。鳞细而
整。洁
白可爱。性爱群游。洵小鱼中之最善者也。味甘性温无毒。据书言其主治。有曰暖胃止泻。
是其性温之力。又曰煮食已忧。得非性爱群游而能使人之忧自已乎?于此可见食物之助矣
。
上编卷七食物
鳜鱼
内容:(鱼)治痨瘵血蛊
鳜鱼(专入脾胃)。即俗所云桂鱼者是也。味甘性平小毒。按书言此性最疏利。凡腹内
聚有恶
血水蛊。服此最属有效。故于痨瘵最宜。昔有邵氏年十八病瘵。累年不愈。偶服鳜鱼而痊。
非其性最疏利。能治恶血虫蛊之意乎。但此有 刺十二。以应十二月之数。若人误受鲠害。
则惟取榄核磨水以解。以鱼最畏橄榄故也。尾贴小儿软疖佳。胆治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
大人小儿。或入腹刺痛。服之皆出。(腊月收大鳜鱼胆。悬北檐下阴干。遇鲠者。用皂子大
。酒碎温服。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出再服。以出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如无鳜鱼胆
。鲩鱼青鱼胆鲫鱼胆亦用。
上编卷七食物
白鱼
内容:(鱼)利肺水开胃气
白鱼(专入肺胃。兼入肝)。味甘气平。形窄腹扁鳞细。头尾向上。肉有细刺。(武王白
鱼入
舟。即此。)功专入肺利水。开胃下气。故金匮治淋。每用白鱼同滑石以投。名曰滑石白鱼
散
。取其长以治水。兼助乱发以破血。血气通调而淋涩止矣。但此性亦滑利。故同枣食脾肾受
泄。必致腰有痛楚。脾胃过食不温。必致饱胀不快。惟有炙食差可。乃或腌或糟。以为食耳
。至书有言补肝明目。调五脏。理十二经络者。时珍亦谓此属溢美之辞。未足深信。当以开
宝之注为正。
上编卷七食物
青鱼
内容:(鱼)利水除香港脚目昏
青鱼(专入肝。兼入脾)。味甘性平。色青。(颂曰。状似鲩而背青。)故书载能入肝通
气。入
脾利水。凡人因于湿热下注。而见香港脚疼肿。湿热上蒸。而见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