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故事-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得去给自己心爱的虫娘填写首歌词以供歌唱,这是他的心愿;因为在他最为落魄的时候,她居然没有用势利的俗眼来看待自己,那么,这就值得自己为之花上一番心血的。人生不就是讲求真心诚意的相知相待吗!柳永心里便不由得一阵感动。   
  到了妓馆,他一抬眼就见到了那位既美丽又温柔而且还懂得诗词歌赋的虫娘,柳永心里便有一种实在的冲动:这么善解人意的多情才女,如果把它娶将过来作为自己永远相伴的妻子,那该是多么温馨的美事啊!而眼前这虫娘尽管也给他人唱歌跳舞,但她的心则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对此,柳很为满足。   
  正在这样胡思乱想之际,一只纤纤玉手不知什么时候已轻轻地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柳永一回头,便惊喜地看到虫娘正在背后跟他开起玩笑来了。他当即拿出了自己从街旁那家玉器店里给她特意选购的玉镯子,并要给她亲手戴上。而虫娘则一脸兴奋地跑开了,说是花目前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柳相公的钱,那是她很不愿意的;还一再坚持说,只要有相公这份心意就够了。   
  曾经为虫娘一再唱过赞歌的柳永,这时候又想起了日前给写的《木兰花》词,①这处处体现出温润风格的虫娘,使一座青年都迷醉了: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销魂,争问青鸾家远近。②   
  诚然,这无疑也是词人对她的真心爱赏了。而现在,之所以拿着这只玉镯来赠给虫娘,其实他还有一种深层的目的,那就是他希望能跟虫娘结合并成为一生中永不分离的伴侣。   
  这在当时无疑是有着石破天惊的壮举了。但柳永真的就想这么做,这是因为,他觉得女人易娶,知音难求呀!虫娘在获悉心上人这层心意后,觉得出身宦门的柳永,并不以她那低贱的地位为意,当下便兴高采烈地表示她诚挚的赞同,并流下了她那欢快的泪水。   
  见到这情状,大词人柳永当即便又填写了一阕名叫《集贤宾》的长调词赠给她: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始终!②   
  两人无疑都很是看好各自的未来,当晚便极为缠绵地一直话到东方将白之际,方始沉沉睡去。只是令人痛惜的,真心诚意想娶虫娘为妻的柳永在考取进士后,他就离开了开封,并踏上了他那条并不平坦的仕途。由于社会地位悬殊,两人的心愿最终却未能如愿,这可实在是一桩令人哀伤的情事。但柳永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居然能够大胆地做出这样一种真诚的承诺,原本就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举措。因此,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深深赞叹的。   
  按:① 木兰花,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乐章集》作“玉楼春”实同。为、中,均为平声。② 教,平声。        
玉环扣定一生情——阮三郎吹箫有幸得好女   
  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人称阮三郎的书生阮华,长得非常英俊,而且性情又很温和;他还特别擅长弹琴吹箫。有一年上元节,他跟朋友相约在灯市热闹的地方游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阮华就建议说:“这么好的时刻,我们怎么就要回家去睡觉呢?还不如现在再来个娱乐活动。”此时有朋友就唱起了歌来,而阮华也用紫玉箫应和着他的节拍吹奏起来;那声音真是美妙极了,路人听了也都站着不肯离去。   
  陈太常之女玉兰也来观灯,忽然听到这美妙箫声,便叫侍女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吹箫,回来说是阮三郎。玉兰便不禁低声吟诗道:   
  夜色沉沉月满庭,是谁吹彻绕云声。   
  呜呜只管翻新调,那顾愁人泪眼倾?①   
  吟毕,她就回家去了。而此后的几个夜晚,阮华他们却一再去干着这种使他们兴高采烈的事儿。   
  其中一个晚上,朋友都还没到来。觉得干坐着也有些无聊的阮华,遂在星月之下吹起了玉箫自娱自乐。一曲还没吹完,他忽然发现一个小姑娘来到跟前说:“我家小姐早些时候就听到过您这箫声,很为陶醉;现在便想请您去相会,可以吗?”阮说:“小姐深居大宅院里,又有门卫把守着,我怎么进得去?况且,万一有个什么,我又怎能说得清?”三郎就这样婉谢了她的好意。侍女去了一会儿又拐了回来,她手里正拿着一块用金丝镶嵌着的玉指环,说:“恐怕先生怀疑,我现在就是奉小姐之命拿这给您作凭证的。”这样,心中委实高兴的阮遂跟随着她进去了。   
  一连进入宅院三道门后,阮见里头装饰非常华美,真是赏心悦目极了。正要跟玉兰把臂言欢,里头忽然有叫唤玉兰的声音,这刚出来的玉兰便只得惊慌地往里面小跑去了;而阮则极为张惶地往外夺路而逃。狼狈而归的阮再也睡不着了,遂起来填了一首《菩萨蛮》词:   
  玉箫一曲无心度,谁知引入桃源路。邂逅曲栏边,匆忙欲并肩。   
  一时风雨急,忽尔分双翼。回首洛川人,翻疑化作云。   
  此后,阮竟每天徘徊于陈家附近,但他却丝毫没有办法进去。这样一折腾,他就日渐消瘦了;而父母及朋友过来问候时,他也不说。一天,好友张远过来探望,便叫其他人退出去。他俩便亲密无间地说起了别后的一些情况,但阮仍没有说出眼下的心事。蓦然间,张远瞥见阮手指上多了个玉环,心中顿时就明白了,并笑着问道:“莫非老兄您近来遇见佳人了?如果小弟能够帮忙,那就一定要尽力的。”阮开始还支支吾吾着,但终于受不过张的盘问,遂感叹道:“哎,好事多磨呀!”接着,他便把前事跟张远说了。张远说他有办法,只要把这玉环交给他就可以了。   
  张远来到了附近的尼姑庵,拿出一锭白银给师太,说友人阮郎钟情于陈太常的女儿,而且彼此之间非常相爱,希望师太从中撮合,事成之后必定重谢。尼姑开始还面有难色,但经不起张远的一再恳求,就暂时收起了玉环,答应说“试试看”。   
  第二天凌晨,尼姑便到陈太常家拜访。见玉兰正跟着她母亲在花下摘玫瑰,就不由得笑了笑。母女俩回头一见尼姑,不觉大吃一惊,说,您老人家这么早来干吗?尼姑说:“庵里新造了一尊观音大士的塑像,明天就要开光,请夫人和小姐去随喜,为莲花生色。”母亲说,小女孩还小,那就别去了。而玉兰当时由于爱情受阻,心情很不好,见母亲如此说,虽然不快但也绝不敢说出来。而此时老尼则再三说小姐若去,正可受到观音大士的保佑,母亲便也同意了。然后,母亲就请师太过去吃早点。师太见一时还没有机会跟小姐单独说话,遂对玉兰使了个颜色,推说自己上厕所;这样,玉兰便跟在了她的身后,师太乘机把玉环露出来给她看。相对这玉环,她就禁不住流泪了,并问师太这是从哪儿得来的。师太假意说是有施主施舍的。玉兰一再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并激动地流着眼泪。师太却故意说,莫非小姐跟这个有所关联?玉兰便把自己的遭遇跟师太一五一十说了。师太说:“既然小姐如此关情,二位何不见上一面呢!”见她情真意切,老尼就说出了她自己这次来陈府的真实目的。陈小姐喜不自禁,当即写了四首诗给她捎去。然后,老尼便跟夫人道别了。   
  阮华得到这一绝好消息,他的病便豁然而愈了;第二天按约到庵里跟玉兰相见,并最终成就了好事。只是阮华当下却因狂喜过度而暴亡;而此时遂怀有身孕的陈玉兰竟也不再另嫁。近十个月过去,她只是专心致志地给已死的阮华抚育他们俩的爱情结晶——儿子。我们不能不大为感叹,陈玉兰这种因欣赏对方才华而生发真爱的感情,真是难能可贵啊!至于那玉指环的接引功劳,无疑就尤其大了。   
  按:① 调,名词,去声。        
相思调里欢难偶——两情相悦张先空遇谢媚卿   
  对北宋文学比较关心的某些朋友,似乎觉得这时期作家们所写的几乎都是纯一色的小令,其实,这并不太确切。像本故事将要涉及的张先《谢池春慢》一词,就算是北宋时期流传较早的长调慢词了。①   
  说起这词,却有一个令人辛酸的情爱故事。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古代的才子佳人往往由于两情相悦而结为美满夫妇的,在戏曲、小说中不用说很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决不是绝无仅有的。但张先却似乎徒然拥有过这一桩艳遇,而空欢喜了一场。   
  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他少年时就开始游历京城开封,得到了一些前辈诗人的爱赏。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他考取进士后,很快就踏上了当官之路。他由于天才峻发,所写的诗词尤其是词作被人们广为赞赏,赢得了诸如“张三中”、“张三影”乃至“桃杏嫁东风郎中”等美誉。②加以风流潇洒,在年近80多岁时他还纳娶了极为漂亮的妾妇,就被大诗人苏东坡写诗调侃为“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呢。但张先由于思维敏捷,能当即在酒会上写诗填词,所以他至今仍留有许多在歌筵舞席上写赠给那些美丽妓女们的词作。   
  只是这些都已成为往事了。而现在他在路途中所写的一首较长歌词,却是赠给一个歌妓芳名叫谢媚卿的。由于张先词作声名远播,这谢媚卿很早就耳闻了他的大名;至于张先呢,也由于大家传说着谢氏的美貌和歌舞绝艺而心生好感,很想一睹她的芳容并领略其绝妙声艺。但很遗憾,两人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会面。   
  一个天气晴和的春日,词人张先想要到玉仙观中去瞻拜先真,其实,就说他是为了去踏青散心更为直白些,也恰当些。但他去游览了一会儿,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足够引起他的特别关注;这样,心情慵倦的他很早便转回身走了。   
  谁知在半路上他却意外地碰到了心中一直想念着的谢媚卿!刚开始时,他只是觉得路上那位绝色佳人跟她侍女交谈时所发出来的声音特别悦耳,而其容貌不用说就更是出奇的秀美了。于是张先心中便不觉起疑,暗暗地派遣自己的书僮前往问询那侍女——那美人果然正是谢媚卿!而他这奇异的举动,使谢顿然也感到眼前这官人绝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了。当得知他就是著名词人张先时,谢不由对他心怀敬意起来。但两人心中明知道对对方怀有好感,但都未能先行开口说话。而此时,谢却只是两眼含情脉脉甚至就是低头羞人答答地斜看着对方而已。而张居然也领会了她这美意,遂骑着马跟在她那乘舆的后头缓慢地走着,走着。就这样地直到分手,两人却始终没能说上一句话。   
  回到了家的张先,深感自己的胆怯,以至于失去了一个接近玉人的绝好机会。而两人这好事尽管没有成功,但他心中的那种想念却越发深切了;于是,惆怅之余的张先便提笔写下了一首体制较长的《谢池春慢》,用以记述他俩的这一时邂逅之遇,和他那无有穷尽的相思之意: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③   
  按:① 关于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类法,各家不一;而明人顾从敬在《草堂诗余》里则断定58字以内者为小令,59~91字者为中调,而长调则为92字以上的了。诚然,这种按字数分类的方式并不完善。本词即为大致说法的“长调”而已。② 具见本书《意中人欲弄花影》,兹不赘。③ 知,一作“无”;怨,一作“韵”。重、空、长、过、鲜、难、相、思,均念平声。        
词篇脍炙仗人多——晏丞相无可奈何情已无   
  文学作品无疑是讲究独创的,但诗词创作中似乎有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些时候人们不但允许“袭用”前人之句,而且在“袭用”后还不时会受到人们的真心称赞。不用说,这就更是使得该做法广被人们深入使用着了。   
  像后主李煜《望江南》词里的名句“车如流水马如龙”,许多人知道他出自唐人苏颋七绝的成句,①事实上,苏也是袭用《后汉书·马皇后纪》的。但现在人们却大多只知李后主在最先使用,这可真是“无可奈何”之事。   
  然而,就是说到“无可奈何”这词儿,却也有着一桩颇为奇特的“公案”。在述说正题前,请允许阿袁插说跟该事的主人公晏殊相关的一些事情。   
  江西临川人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他天资聪颖,因在七岁时便写出了好文章,被当地知州张知白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朝廷。而真宗面试晏殊所出的题目却早就被他写过,为此他竟据实陈说:“这题目几天前小臣便已做过,还是请皇上改换另外的题目吧!”大家听了这稚嫩的童音,都不由得大加赞叹,说这孩子真乃诚实可爱,真宗遂笑着改换了题目。而他当即援笔立就,更是博得了大家的一致惊叹;真宗高兴地赐给他为广大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进士出身。而后当上大官的晏殊也很是喜爱贤能之士,历史上许多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就出自他的门下。所以一些深受他恩惠的文人,自然也就很是尊崇着他了。   
  华阳人王琪在儿童时期就能赋诗填词。时任南都军政领导的晏殊在获悉王这特殊才能后,遂向朝廷请求让王出任他府里的签判一职,因此他们的关系处得极为融洽。大凡没有什么重要公务时,他们就以饮酒赋诗为乐。一个中秋之夜,天气阴沉沉的,月亮看似不会出来了,心中感到颇为失兴的晏公便早早上床歇息。而王则暗暗派人去看晏有何活动,知道相公业已安寝的王便写了首诗派人呈给晏公。晏见其中有句子说:   
  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齐开!②   
  再三吟味之下,晏公大为高兴地从床上一跃而起,当即命人摆上果酒,并派人去请王琪等人过来饮酒赏月,赋诗填词;尽管当时的天色仍还是那么阴沉沉的。但过不了多久,天空中果然出现了一轮圆月,这喜得大家就一个劲儿地欢呼起来。大家的情绪当晚无疑都快要“发烧”了,一直坚持游乐到天亮才作罢。自然,晏对王也更是另眼相待了。   
  而最使晏对王青眼有加而且也最被人叫好的,则是关于王续晏对的一件妙事。一年前的一天,晏在后花园里吟诗填词,忽然得到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时,遂大为高兴,但原本才思极为敏捷的他却居然久久未能对出下一句。他自然知道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如果对不上一句同样有分量的句子,那是很可惜的,所以这事缠绕在他心中也有一年多了。其间虽也对过几回,但他总觉得不太满意。这会儿仍在为此对句苦恼着的晏便又来到后花园踱着方步一再徘徊着。此时此刻,王琪却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晏忽然若有所思地说起了自己的苦闷,王当即就说:“让它对‘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不正是天然成对吗?”晏一听,这诗联果然像王所说的那样工稳,当即不由击节称赏起来。   
  回到书房,正在兴头上的晏便把他俩这对句在一首《浣溪沙》词里使用着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写罢这词后,内心着实禁不住得意的晏忽然又想起他日前跟张寺丞、王校勘等人游玩之事,因实在特别喜爱这联语,意犹未尽的他遂又把它用进了一首七律中:   
  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③   
  事实上,晏丞相这著名词作里所用的,除了王琪这功劳不能抹杀外,还必须提到晚唐诗人郑谷的功劳,因为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即有云: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④   
  诚然,就是晏词的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其实也是本于盛唐诗人李颀诗作《听安万善吹箴篥歌》的: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由此可见,晏丞相这首明白如话而又深蕴哲理的脍炙人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