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故事-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娑宰叛矍罢饽昙筒16岁的少女,他心中又禁不住不安了起来。   
  是的,诗人陆游真的难得在此地遇见知心的人儿,只是对方年纪跟他也实在过于悬殊了。两人心里虽然都在互相亲爱着,但即便如此,他尚且被那些权贵指责为“颓放”呢。而现在,他举手投足间都极其容易受到某些卑劣者的诘责。所以少女这轻视浮名并看重人品的话语以及行为,便都使他尤其难以忘怀。但由于诸多恶劣的现实阻隔,诗人只得忍痛跟心爱的人儿分手,这将是一场令人多么难堪为怀的人生经历啊!   
  黯然神伤的诗人在写罢此诗后,便极为懊丧地离开了四川,到达山阴(今浙江绍兴)这个自己日夜魂萦梦绕的故乡。在闲居时,那一幕幕活色生香的往事不禁又泛上了他的心头;那些虽说是很小的事情,现在都成了他心旌为之摇曳不已的参照系数。对此,诗人不觉提笔写道:   
  金鞭珠弹忆春游,万里桥东罨画楼。   
  梦倩晓风吹不断,书凭春雁寄无由。   
  镜中颜鬓今如此,席上宾朋好在否?   
  箧有吴笺三百个,拟将细字写春愁!①   
  写到此处,诗人就不觉大为感叹了。当年在帅府的宴席上,那位令他心仪的少女,现在固然已不知她身在何处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依然在他眼前不时浮现,而且越发鲜活起来。这样,诗人不禁又摇晃着脑袋吟出了第二首七律诗来:   
  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   
  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   
  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   
  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②   
  一边感叹着自己的遭遇,一边又感叹着社会的前途,诗人尽管满有一腔爱国热情,但也仍然被投闲置散,更遑问她原本就是一个身世微贱的歌女了。而现在自己这样的一种生活,难道不就是她飘沦生活的影子么?但总之一句话,这少女当时就站立在楼旁对自己亲口痴情地说起不重名利,而专爱有思想内涵的人品的一幕幕时,陆游便觉得这真是太难得,太难得了!这样一想,他遂把刚才所赋写的两首七律诗,用一种“櫽括”的手法,填写了一阕名叫《风入松》的词作,来作为他这段无果而终的情缘的归结。同时,这也是对他自身没有能力使知心少女的归属得到可靠保证的忏悔和感叹——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黄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弄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栖曾记当时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写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③   
  按:① 此诗中“否”,亦作“不”,平声。弹,去声;凭、将,均为平声。② 此诗中“否”,则为仄声。长、传,均为平声;重,去声。阿袁按,“轻”属“八庚”部,与全诗韵部属“十一真”者大异,显系出韵,非;重轻,似当作“更亲”;俟考。③ 胜,仄声;俱,音“居”。        
喜事红花欣在望——大学者试后赋词真成好兆头   
  南北宋之交,以铮铮骨气著称于世的名臣洪皓,他的三个儿子都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垂名后世。而当年因出使金国,他居然被扣留了15年之久。至于始终坚贞不渝的洪皓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家老三洪迈,后来也像他一样,因一再坚持民族气节而在敌方受辱。当时金国统治者竟要洪迈改称“陪臣”,洪迈想到这是事关国家荣辱的问题,便予以断然拒绝,这无疑显示出了他们父子那极为难得的文人风骨。①   
  江西鄱阳人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在年纪还很小时,他就已经博览群书,而且还能做到过目不忘,他这过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渊博通达的学识,即便连他两位哥哥洪适、洪遵也自叹不如。但是说来有趣,那年他们兄弟仨一同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却唯独洪迈未能考取。直到三年之后,也就是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他才考取进士,并踏上了仕途。   
  本文要说的正是洪迈在这次考取进士前夕的一件趣事。当时他也像许多举子一样,到京城临安(即今浙江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三场考试一完毕,考生们便终于放下了心头沉重的包袱,心里明白能够考取的就考取;而一旦落第的,也就认了,并继续努力参加下一轮的考试。所以,封建社会里许多举子的人生故事,就在这条独木桥上有声有色地演绎着各自的大悲大喜。   
  其时,洪迈等五六位较为要好的朋友先后出了考场,商议着到附近著名的抱剑街孙家小楼喝酒聊天儿,说完,大家便一脸兴奋地去了。当晚正值八月天气,月色当空,一派澄明如洗的景观把天底下照耀得如同白昼。众考生遂依靠在栏杆上一边赏月,一边话说着当今这政治状况,以及怎样才能救治日渐衰弱的国家。看他们这讲话时的高昂劲儿,那些纷淆着的天下大事,好像就是在等待着他们来筹划似的。   
  忽然有人高声叫了起来:“你们快看,几案上那对烛花正在结成了一对红花呢,而且它们光华眩目得都快成联珠了!真乃艳丽之极!这可真是奇事一桩呀!”此时,孙家的小女儿闻声也上楼来了。这孙姬说话既聪明机智又深得人心,当即向大家贺喜道:“这真是一个好兆头!你们看,今晚桂魄耀彩,烛花呈祥,而刚刚又从考场里出来的诸位,想必高中是不成问题了。对此良好兆头,每人都应写首诗词来记录,也好给后人留作一段佳话来传说呀!”大家听罢,不由兴奋地赞说道:“好一个主意!”   
  说完,同伴何自明就拿笔先行写开了。他所写的是首小令《浣溪沙》,道是:   
  草草杯盘访玉人。灯花呈喜坐添春。邀郎觅句要清新。   
  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   
  大家相互传看了一回,都赞叹他才思敏捷。但这词的结尾一句却颇有些失意的意味;为了不使冷场,大家相视一笑,当下便心照不宣地不拟多作评论了。   
  此时此刻,才情不浅的洪迈也题笔续写了首《临江仙》词,并仰头高吟起来:   
  绮席留欢欢正洽,高楼佳气重重。钗头小篆烛花红。直须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桂月十分光正满,广寒宫殿葱葱。姮娥相对曲阑东。云梯知不远,平步蹑春风!②   
  大家听了洪迈的吟诵,都情不自禁地高声叫起好来!而孙姬则特地斟满一大杯好酒,前来祝贺道:“呵呀!这一回学士必定是高中无疑!您看,这美丽烛花原来就是为您绽放的呀!”洪迈闻言,遂喜笑着举起她用纤手送上来的酒一饮而尽。此时,大家便一个劲儿地鼓起掌来。   
  放榜后,这孙家楼上的所有考生里,果然就只有洪迈顺利地考取进士,而其余几位却都未能如愿。   
  后来,除了卓越的政绩外,知识渊博的洪迈一生中还写了不少在后世也深有影响的书。据说,共和国开国主席毛泽东在逝世前夕还在读的一本古代笔记杂志,就是洪迈费了一生心血撰写,并得到当时孝宗皇帝欣赏的《容斋随笔》。   
  按:① 诚然,其时讥讽洪迈的也不是没有。由于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据《词苑丛谈》载,为他出使一事,太学生就曾写有《南乡子》词嘲笑道:“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酋。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而“敌酋”,一作“彼酋”或“敌仇”。② 词中“光正满”,《词林纪事》作“春正半”,与所写时令似不合;而“葱葱”一作“匆匆”,与意似亦不切。又,此中情事,洪迈自著《夷坚志》亦曾记述。        
空念美人情一段——晁补之心动写妙词   
  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门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了不得的。当年作为“苏门四学士”抑或“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晁补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不但诗词书画以及文章都相当了得,即便他的人品也是颇足称道的,尽管他对朋友的所爱似乎也曾动过所谓的“邪念”。   
  作为济州钜野人(今属山东)的晁补之,生性颇为豪爽;他少年时就博闻强识,而且聪敏异常,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还只有17岁时,他便跟着在杭州做官的父亲一起外出。一看到杭州这天堂美景,他高兴坏了,当即铺纸濡笔撰写了一篇《七述》,并把它呈献给当时担任通判一职的苏轼,真诚地请求苏给予指点。而苏原本也有写作与此相关文章的意念,但在阅读了晁这篇文章后,便取消了写作计划,并感叹道:“咳,想当年,我也是想写此类题材文章的,但现在你已把它写得这样好了,我就没有再去动笔撰文的必要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晁补之的文名便大大地震动了整个杭州城乃至京城开封。   
  不久,晁补之考取进士,也想跟作为前辈的父亲和苏轼等一起为国家出力。和他同时考取进士的廖明略跟他的关系“特铁”,两人有事没事都爱说些知心话儿。有一天,廖竟把跟自己情意绵绵的歌妓田氏介绍给了晁。谈到开心处,廖说:“明天早晨不就开始放假吗?咱们去看望看望我那位老相好怎样?”正觉没有地儿可玩耍以及难以打发空暇时间的晁,当即便随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晁、廖二人就去敲开了田氏的房门。而此时田还没有整妆,见自己心爱的廖带着一位陌生先生来到,遂一边急忙对着镜子整理鬓发,一边跟廖、晁二人交谈。这时候,晁一见到眼前这女人实在漂亮极了,她的头发就像是一段乌云飘过,还带有一股未曾闻过的清香,而且这香气径直往他的脑门横冲过来,他心中不由感到一震!再看她用那纤纤玉指笼束着金钗,那灵巧的动作实在优雅极了。不用说,她那天生的丽质使他颇为着迷;而尤其使他神魂迷醉的,则是她那双时不时地向他瞥过来的乌黑的大眼睛……   
  然而,尽管心中对这美人有着无限的好感,甚至就可以说是爱意了,但晁还是能抑制住自己的思维,不使它产生太大的奔驰,并迅即把它拉回了现实。他自然知道,眼前这美人儿虽然美轮美奂,但她只是好友的爱人,而不是该当属于他的。所以那天上午他始终只是傻呆着陪伴廖跟田说着情话,而他却在一旁绝不横插上一嘴。   
  但即便如此,晁还是禁不住感叹着填写了一阕名为《下水船》的词,来作为他这份惆怅心情的表白: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瓶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髻。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领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珮。   
  廖和田后来获悉晁这首佳作里所透露出来的真情,以及那份自制情感的毅力,都不由为好友这高尚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        
谀词引得铁蹄来——柳永杭州颂词竟致全国版图骤改   
  对东南国土尤其是钱塘(杭州)的普遍看好,在国人的观念里,这大概真是不谋而合的意见了。早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词里歌赞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末五代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北宋,这里便成为东南的大都会和游览胜地。作为一国之君的仁宗在一次赐诗里也赞叹道:“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曾为百官首领的欧阳修则认为“钱塘兼有天下之美”;①在杭州一次送别上级陈襄的宴会上,大文豪苏轼则在《虞美人》词里竟如此高唱赞歌: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可以说,对这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地位者固然如此认为;即便是方外人士仲殊也大大赞赏起了那华丽的世俗场面: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②   
  而当年那位因落魄而希求凭借词作来求取一些好处的“赤贫族”柳永先生,难免在词中动用那虽古老却并不怎么好的阿谀奉承做法,那就一点儿也不令人感到稀奇了。然而不幸得很,据说,他那特为华美的词藻居然还引动了当时的外族势力金国当权者的觊觎,并进一步侵犯中原地带呢。这可真是令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了。   
  著名词人柳永跟孙何是少年朋友,但两人的境遇却判若霄壤:孙是威风八面的堂堂杭州太守,而柳则仍只是一名能写歌词的作家。尤其令柳感到难堪的,孙的门卫,柳曾几次要求他通报一下太守的故人来访,但他见柳穿着一领经浆洗多次都快要发白了的长衫时,便冷笑一声:“太守这时候没空见客,您就是去了也白搭!”就把柳给打发走了。回到旅馆,柳心中觉得窝囊之极,想当年自己跟孙太守可是哥儿们,而现在就是想见他一面都那么不容易!但若要说文学水平,自己却并不比太守大人逊色多少呀;可这世界就是不认水平,只认得官位。对此,柳永越想便越发泄气了。   
  忽然他脑瓜儿一转,想道:孙何爱好文艺,又礼贤下士,是一个好官,现在只不过是他手下那些人不给通报罢了。我原本就是擅长写词曲的,何不写首歌词进献给他?他一读我这词曲,定然会高兴接待我的。而且,说不准还能得到免费吃住呢。想到这里,柳便一跃身跳将起来。一首跟他平时只写给小歌女们哼哼叽叽大不相同的词作,便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这首带有豪迈气概而且也具有歌功颂德意味的《望海潮》词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③   
  写罢这词,柳永就去找他的老相好歌女楚楚帮忙,真诚地说:“我因拜访太守大人却没有门路,现在就仰仗您这美妙的歌喉了。事实上,您只要把我刚写的这词儿唱给他听,便可以了。届时他一定会欣赏并接见我的。”二话没说的楚楚就在宴会上婉转悠扬地唱起了柳永这词曲。孙何一听,果然大为高兴,就问这么好的歌词究竟是谁写的,楚楚回答是柳七。④孙当即命人邀请故人柳永参与府会。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倒还罢了,因为文士柳永要求进见太守朋友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该词居然还引发了当年中国版图的骤然更改,却不能不令人深思以至于深切的感叹了。   
  由于孙何的赞叹、揄扬,柳永这阕名作很快便传遍全国,而且还传到了金国。金主完颜亮读到这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时,心中不禁极为羡慕杭州这天然秀丽的景色,心想,有朝一日我也拥有这天堂里的风物,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啊!于是,他竟率领大军南下,投鞭渡江,一路迤逦着进攻北宋来了。据金史载,这完颜亮不但天性暴戾奸诈,而且又多贪欲,杰出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那篇《金海陵纵欲身亡》的金海陵写的就是他;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写作的词人,对柳永的妙词自然别有领会。由于这诸多原因的交汇,一场战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诗人谢处厚当时曾针对柳永这绝妙好词而深为感叹道: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而这“牵动长江万里愁”,就是现代著名武侠作家梁羽生在《萍踪侠影》中描写主人公张丹枫时,还特意引用了该诗句来感叹其政权及山河的无情更迭呢。   
  按:① 见欧公《有美堂记》。② 见仲殊《诉衷情·寒食》。③ 三吴,《词林纪事》、《本事词》等均作“江湖”;嘉,上两书均作“佳”;而本文则据通行本柳永《乐章集》,参校以明汲古本《宋六十名家词》。骑,音“技”。④ 柳七,系柳永在其家族中的排行;而《词林纪事》引《青泥莲花记》作“柳士”,非,盖形讹也。        
诗词缘结一生心——赵令畤小词写罢得佳偶   
  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人们知道后来某些负有盛名的作品时,却反而“很自然”地把那作为源头性质出现的作品给忘却了。优胜劣汰,这当然是一个既残酷又很现实的规律,是任何人也拿它没有办法的。   
  不论是金代董解元的《弦索西厢》,抑或是元代大名鼎鼎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其实,他们都是以宋人赵令畤《商调鼓子词》为蓝本的;但后人就是不再记得赵这作品,那也是没有办法之事。尽管赵氏也曾为安定郡王,还是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大文豪苏东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