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故事-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任所报到的时间已是所剩无几了,一再跟乐婉缠绵着的施酒监,只得双眼含泪地同她道别。就在离开心上人的当儿,他便吟起了一首词来作为他们这段无果姻缘的道白: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如伊好。   
  别尔登长道,转觉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听了这首使她肝肠寸断的小词,平时也善于填写词作的乐婉,当下便情不自禁地按照施酒监的韵调吟诵起来: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使我愁肠断。   
  要见无由见,见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重结来生愿。①   
  这时候,寒冷的大风猛然在西湖畔肆虐地翻卷过来。等候在湖边的艄公虽说早已见惯了这人生的聚散离合,原本是不忍心去催促他们分开的,但他知道,若一任他们这样难舍难分的话,那么,此时的大风则无疑就徒然在宣告着了。因此,这艄公也不由自主地用他那沉闷的嗓音高喊了声:“大风起兮,该起航啰!”   
  施、乐两人在艄公那委婉悠长的喊叫声的催促下,终于不得不黯然但又缠绵地洒泪而别。从此以后,两人各自天涯,竟再也没有重新晤面叙旧的机会。   
  按:① 拚,音“判”,去声。至于题目中的“禁”,禁受,平声。        
袭人好句得佳人——小宋小词能使仁宗赐美女   
  驸马杨震家资巨富,而且家里拥有十多位极为漂亮的姬妾,其中一个芳名叫粉儿的更为出色。有一天,杨驸马邀请文人詹天游过来谈诗论文,同时还为詹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宴。两人边谈边吃到高兴时,杨就把自己后房中的所有姬妾都喊出来拜见詹,并让她们入席一同饮食一同谈笑。得到这众多美人劝酒的詹,不用说就更为高兴了。喝到大约八九分酒量时,心里由于酒精的刺激,原本一再压抑着的喜爱眼前这美丽女人的情性得到了释放,但对于朋友的姬妾,他自然也不敢放肆,于是当即写成了一首《浣溪沙》词,并把它递给杨震: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   
  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①   
  知道詹对粉儿很有好感的杨驸马,读了他这首词,遂笑着说道:“哈哈,天游兄,这事好办得很!现在就请天游兄‘真个销魂’也!”席散后,杨便把粉儿赠给了詹,让她永远陪伴着远离家乡的天游共同起居。   
  这当然可以见出宋人豪贵之家豪爽做法的一斑,令人就是在想像中也不觉有一种颇为爽快乃至雄壮的意味。但对这些情事,不仅杨驸马是如此,即便是皇帝,他如果爱上一个才人的文才的话,也不会吝惜姬侍而施赠对方的。而这,似乎也就更有说头了。   
  大文人宋祁,跟他后来改名宋庠的哥哥宋郊一起被人称为“大宋小宋”。有一次,刚要下班回家的宋祁正巧遇上了宫廷出来的车子。车内忽然有人轻轻地叹了声:“这就是小宋呀!”但宋祁却不敢就着她的声音回答;因为他知道,作为臣子,宫里那些即便是自己倾心的最美的女人,那也是他不敢非分觊觎的,但作为文人,他不由得对车中美人的那声叹息又感到很是受用,于是他便不禁感慨淋漓地写起词作来: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名为《鹧鸪天》的词作,由于小宋的巨大知名度,它很快便传播了开来。连仁宗对这词所具婉转而又惆怅的情怀,也颇有同感,也就是说,仁宗也喜欢上小宋这首词了。但仁宗当然知道,小宋这词的好,却是依靠了许多人的功劳的。比如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是李诗人《无题四首》中的句子。至于“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般的看法,那当然是南唐后主李煜《望江南》里的句子了;但事实上,李后主也是从唐时号称“苏张大手笔”的苏颋七绝诗里得到法乳的。由此可见,小宋尽管把他那一腔极为缠绵而又惆怅的情绪,勾画得颇为动人,但他这抄袭别人的痕迹也是颇为明显的,只是它似乎还够不上“集句”这高难度的作诗填词手法而已。但仁宗由于欣赏小宋的为人和才思,一次退朝返宫后,他便问所有在场的宫女道:“你们第几车中,是谁在呼的‘小宋’?”   
  内人中不敢自行隐瞒,遂站出来称当时是她呼的小宋;而且她还小心翼翼地解释说,由于皇上举行御宴,见到内侍在宣召翰林学士,忽听有人喊了声“小宋”,她当时正好就在车中,不觉也跟着喊了声“小宋”。说到这里,看得出,她全身都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她确实不知道皇帝将要对她作出怎样的惩罚。   
  然而,仁宗却把宋祁给宣召了进来,并跟他和蔼地说起了这件事情。宋祁一听,当即害怕得要命,知道他已然闯下了大祸,遂在地上一再叩头谢罪,并请求皇上宽恕他的冒昧和冲撞。而仁宗却笑了起来:“呵呵,爱卿词中借用义山诗句,②所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事实上,‘蓬山不远’嘛!”说完,他就把那位在车中喊着“小宋”的宫人赏赐给了小宋。由此可见,仁宗为这佳话增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也为皇帝爱才子而不吝惜女人的做法增添了一段绝妙的注脚。而小宋这回抄袭人家的句子,那真是太划算了,尽管他撰写文章时是主张不要蹈袭别人故常的。③   
  按:① 此词与定格《浣溪沙》微有不同,以下阕首句拗救之故也,可视其为“变格”或“变体”。至于其词用韵则据方音,并非按《佩文诗韵》抑《词林正韵》纯正用韵,如“樱”即有后鼻音。又,栊,一作“笼”;至于“马如龙”,《词林纪事》作“马游龙”,恐非。② 义山,即李商隐之字。③ 具见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        
宝镜召来调谑女——方秀才奇情奇缘得奇女   
  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四川屏山女孩紫竹不但善于填写词作,而且还喜欢调谑;她开起玩笑来,往往使人都要笑弯了腰。而她居然也每每夸下海口,说同时具备这两样本领的她,在当时恐怕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一天下午,紫竹正在阅读李后主的词集,他父亲玄伯问询她李词中什么句子最佳。紫竹接口就说:“我觉得其中《虞美人》词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真是最好不过了。”①他父亲听了这话,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竟愣在那里好久也没有说话。   
  那年春天的天气真是晴好极了,紫竹便独个儿外出踏青,恰巧跟四川乐至秀才方乔邂逅。两人一搭话,紫竹几句笑话竟逗得方乔当即笑个不住。不知怎的,两人都从心里感到很是惊讶,但此后他们却再也没有见面。然而,方乔却对紫竹念念不忘,总想再次见到紫竹,但就是不知从什么途径才能见到心上人。后来,方就到市场出入口去寻找,也没有见到她的踪影;他又到一些妓馆里寻觅,仍是音信杳无。就这样用尽了一切办法,方也仍没有发现紫竹的倩影,以至于他都快要相思成病了。因此,他写了一首《寄情》诗来表明自己这感念之意,道是:   
  眉如远岫首如螓,但得相思不得亲。   
  若使画工图软障,何妨百日唤真真!②   
  冥思苦想不得要领的方乔便又出去访寻,在路上却遇见了一位老道士。这老道士手里拿着一方锦囊,里面藏着一面古镜。道士端详了方乔一会儿,就说:“我知道您很有诚意去寻找心上人,这种精诚是很难得的,就连贫道也甚为感动。而现在贫道手里恰好有一面纯阳古镜,已经珍藏很久了,它对您寻找心上人也许会有帮助,如今我就把它赠给您好了。”方一听,当即大为高兴,从内心里着实感激着他;但老道说:“且慢!这宝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碰到至阴之气,它便会留下她的影子,然后您就可以让画家把她的容貌画下来。但它却不能让太阳照耀,不然,它很快就会飞入太阳宫里去了。”方高兴地一一应答着,并一再感谢这老道。方看见宝镜的背后用古篆文写着“火府百炼纯阳宝镜”字样,他便知道,这真是自己的幸运了。   
  方用白玉盘装着这面宝镜,并让家中的老太婆到街上去叫卖。一个偶然的机会,紫竹也过来问价了,这样一来,她的影子便留了下来。紫竹觉得这挺奇怪的,遂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老太婆诡称这镜子从方先生那里得到的,咱们还是一同去问问他吧。这样,她就把紫竹带到了方乔的住处。   
  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吗?方乔当即兴奋莫名,遂把这面宝镜赠送给了紫竹,还让老太婆转达他对紫竹的极度仰慕之意。这样,两人就真切地往来着了。   
  夏天那闷热的气候实在惹得人全身烦躁透了,而心里全在想念着紫竹的方乔忽然接到紫竹的来信,不用说就高兴极了。原来,她在这书信里同样也向他表达了一种甜蜜的爱意。如此一来,诗兴大发的方乔便给她回了信,并在信后头附写了一阕《玉楼春》词:   
  绿阴扑地莺声近,柳絮如绵烟草衬。双寰玉面碧窗人,一纸银钩春鸟信。   
  佳期远卜清秋夜,梧树梢头明月挂。天公若解此情深,今岁何须三月夏!   
  收到心上人这词的紫竹,也不觉情动于衷地填写了阕《卜算子》词寄给方乔:   
  绣阁锁重门,携手终非易。墙外凭他花影摇,那得疑郎至?   
  合眼想郎君,别久难相似。昨夜如何为枕边,梦见分明是!③   
  由于心心相印,两人便相约再次见面了。直到后来他们结为受人艳羡的恩爱夫妇。   
  按:① 后主李煜此词常见,兹不复赘。② 真真之事,可参阅拙著《唐诗故事·一诗生死定终身》。 ③ 重、凭、那、难、相、为、分,均读平声。        
生死西厢谁更论——这表兄妹令人懊丧的孽缘   
  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祖籍开封的沈纯跟随父亲到了成都。由于他天资聪颖,许多人都很看好他的前途,但他在考试中却一再败北,这无疑就很使他泄气了。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他越发觉得百无聊赖,便去舅家作客,希望能够得以疏郁散心。   
  舅舅跟舅妈都很欢迎沈纯的到来,就叫女儿王娇出来陪客;但她却在房间里推说刚沐浴,还没有打扮好,就不急着出来了。一会儿才出来的王娇,她那天姿国色顿时使沈纯心中大为惊叹。宴会散了之后,他心中仍然对这表妹颇有好感;只是此后,他却没有单独跟她说话以表衷曲的机会。   
  在一次夜幕低垂的栏杆旁,沈纯忽然见到王娇在那里唉声叹气,就从后头过来问她有何心事,王却说起了现在天气寒冷的话头。沈尽管知道她这是有意用别的话题来搪塞,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以为她年纪还小不谙情事,心下也并不怎么介意。   
  但他对王娇的好感却越发强烈了,总是有意无意地想去接近她,而王则似乎有意地躲避着。终于有一天,在宴请客人的酒席上,作为陪客的沈因心中惆怅还要继续喝酒时,但却被王给劝止住了。事后,沈单独见到王时便对她表示感谢,说这是她对他的一份恩德。而王则娇笑着说,这算是什么恩德!?看得出,王对沈也是挺有意的,但她那份若即若离的态度颇使沈感到难以为怀。于是沈就填写了首《玉楼春》词给她:   
  晓窗寂寂惊相遇,欲把芳心深意诉。低眉敛翠不胜春,娇啭樱唇红半吐。匆匆已约欢娱处,可恨无情连夜雨。枕孤衾冷不成眠,挑尽残灯天未曙。①   
  看完这词的王便笑说道:“好事多磨,历来都是这样的啊!”然后,她跟沈的关系便亲密了许多;但她害怕父母知道,仍然不敢多说什么。而两人由于在一座院子里住着,相遇的机会固然也是很多的,因此,他们的感情无疑又加深了不少。   
  而沈的父母要求他回家参加考试,于是沈只得向舅家辞别。在离别前夕,沈暗中写了首《小梁州》词,来向王表明自己对她的款款心意:   
  惜花长是替花愁,每日到西楼。如今何况抛离去,关山千里,目断三秋。谩回头。   
  殷勤分付东园柳,好为管枝柔。重来只恐绿成阴,青梅如豆,辜负梁州。恨悠悠。②   
  王明白沈担心她不再跟他相好下去,遂写了首《卜算子》词来打消他心中的忧虑:   
  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休道三年绿叶阴,五载花依旧。   
  莫怨好音迟,两下坚心守。三只骰儿十九窝,没个须教有。③   
  见此情由,沈便满意地回家了。后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再往舅家跑着。这样一来,两人凑着没人看管的时候,居然暗暗地先行履行了夫妻的权利,然后,沈托家里父母向舅家求婚。然而,他舅舅却由于朝廷的立法规定,始终不予答应。加以王因小事得罪了她的侍女小红,小红竟把沈、王两人的私事给捅了出来。这样,王被她老爸打了个半死不活;而王母则因年事已高,加上这事的猛然刺激,当即就死掉了。伤心欲绝的王娇固然难堪至极,而沈纯也因感到没有颜面,便只得黯然离开了王家。   
  沈由于受到了这次事故的差排,不觉也病倒了;而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王娇,由于羞辱和惊恐,很快便离开了尘世。得到这不幸消息的沈纯,遂含泪写下两首词牌名为《望江南》的小令,作为他对王娇的哀挽。其词曰:   
  “从前事,今日始知空。冷落巫山峰十二,朝云暮雨意无踪。一觉大槐宫。 ”   
  这是用大槐宫好梦无非一场空的典故来说明他俩的短暂情爱;另一首则是:   
  “花月地,天意巧为容。不比寻常三五夜,清辉香影隔帘栊。春在画堂中。”④   
  不久,沈纯也因受风寒、羞辱以及懊悔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交侵,体力原就较为孱弱的他也终于追随着心上人王娇而去,匆匆了结了他们这桩令人懊怅不已的孽缘。   
  按:① 胜,平声。② 谩,平仄两读,此为仄声。为,去声。③ 教,平声。④ 为、中,均为平声。        
钟鼓敲残相门梦——卖柴女词声凄咽悲身世   
  南宋时期的杭州,无疑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销金锅儿”。在这里,不但豪华的别墅遍地都是,就是大量的歌楼舞榭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概是由于上上下下那些贪图享乐的人员一致推波助澜的结果。   
  话说理宗赵昀向全国徵选妃子的时候,作为以砍柴卖柴为生的樵家女张淑芳,由于具备天生丽质的优势,原本是很有希望成为宫妃的人选的。但奸相贾似道却暗中买通有关人员,竟把这事儿瞒压着不予上报,从而霸占张淑芳给他自己享受去了。此后,贪污成性的贾似道对张淑芳也还算宠爱,特地拨专款来给她造了一座漂亮的楼房。但国势日见颓唐,这事也终于掩盖不住了,当下就有人在那墙壁上写了一首诗来讽刺说:   
  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   
  羽书莫报襄樊急,新得蛾眉正妙年。①   
  就是到了南宋末年的恭帝德祐年间(1275年~1276年),仍有太学生还为此事撰写《念奴骄》词来讥讽;其中所谓“新塘杨柳“云云,即是对那些不顾国家危亡却只贪图个人享受的奸相贾似道之流的嘲讽。   
  话得说回来。虽然朝政江河日下,日甚一日,但作为农家女出身的张淑芳,虽然在贾府里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她却特别冷静而清醒,她知道这样吃香喝辣的日子,定然长久不了。所以她就暗暗地叫人在五云山下营造了一座类似尼庵的房子,万一像她所忧虑的——贾一旦败亡了,她张淑芳也不至于流离失所。   
  果然不出所料,奸相贾似道不久就被皇帝贬斥到南方去了,张淑芳急忙将自己削发成了一个尼姑。当时正值乱世,自然也就没有谁去管那么多了。   
  但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原本出身砍柴卖柴家庭的张淑芳在享受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后,对这乱世自然会比普通人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加以她又擅长填写词作,所以一首名为《更漏子》的词,遂在她那孤寂的青灯夜雨中吟成了,道是:   
  墨痕香,灯下泪,点点愁人幽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②   
  不但在凄风苦雨中,张淑芳的心境极为悲凉;即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面对着原本有着号称“天上天堂,人间苏杭”的杭州,她也禁不住感伤自己这独特的身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