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商人--龙与牛仔-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谐就是一切。由神和人类所组成的整个宇宙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的,and peace and abundance can only e  
about through it。 
  保持人类和谐需要那些经受过训练的学者兼管理者对所有的男人和女人进行日常管理。 
  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儒家学说中的五伦:天地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和兄弟关系。每个人都必须尊重这些永久存在的关系。 
  家庭远远比个人重要。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使家庭得以延续,现实中存在的是所有家庭关系——包括已经去世的祖辈们——的集合。 
  商业上的成功只能来自于管理者的currying favors。 
  西方代表的则是动态的——有些情况下是不稳定的——变化: 
  个人是市民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于人类个人自由。 
  市民社会依赖于非个人的法律准则,而不是依赖于人的统治。 
  要使一个市民社会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所有男人和女人都必须是个体的人,拥有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自由。因而在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市民社会秩序中,法律准则决定着动态的结果。         
第五章 传统(5)    
  所有的人类关系都有暂时性的特点,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需要雇佣最优秀的、最聪明的创新者。 
  对于当今商业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关系。在中国,商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地方政府、区域性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在美国,牛仔们喜欢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都将政府部门排除在商业活动领域之外:Government  
slows things down and screw things  
up。而在中国的情形恰恰相反:政府能够促进商业活动的成功,并且降低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遭受失败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你的中国合作伙伴所具有的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 
  2、  
有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独自行事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有可能这样做的话。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与一个中国组织合作,而是与哪一个组织合作。那些在政治方面有着良好关系的合作伙伴通常能够对商业活动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研究 
  上海的犹太人集会 
  在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旅途中,一位美国管理者问我:“查理斯,上海有犹太人集会吗?”“我找找看,”我这样回答道。这个单纯的问题引起了对我一系列的要求,正如大多数中国人所遇到的情形一样,似乎并不存在简单的答案。 
  我在佛罗里达认识了一位在中国长大的、年事已高的犹太妇女,了解到关于犹太人在中国的起源的如下故事。似乎是大约公园800年左右,一大群来自中东的犹太人由于遭到穆斯林统治者的驱逐,来到了湖南省的Kaifang一带。为了免遭迫害,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危险的丝绸之路。汉族人民很欢迎他们,很快他们就定居了下来,彼此之间开始通婚。有些人继续前进,顺着长江流域来到沿海地区的上海。到现在,他们看上去已经相当中国化了,但他们仍然坚持其犹太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 
  1100年后,在俄罗斯革命时期,白俄罗斯的犹太人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历尽艰难来到上海,因为他们直到这里有一个日益走向繁荣的犹太人社区。这样俄罗斯人也逐渐定居下来,与汉族人通婚,并且被融进中国沿海地区的文化中,同时仍然保持着他们原有的犹太人的信仰。他们看上去像中国人,却说着西伯来语。 
  我还了解到,二战之前,纳粹德国的部分犹太人也来到了上海。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接受被德国希特勒政权驱逐的犹太人的国家之一。有些犹太人也定居在上海——这里存在着充满生机的犹太文化。令人伤感的是,在毛主席统治下的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犹太人遭到了迫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是种族迫害,而是因为他们的组织机构似乎对中国的国内和谐造成了威胁。今天,中国政府也是处于同样的原因而对“发轮功”感到恐惧。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东方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专注于准确的历史事实。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我们描述的这些情况可能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在中国,神话与历史实际上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然而,犹太人机会在上海的确存在,并且可能会多次出现。 
  我还了解到了一个二战之前到上海参观的西方商人——我就是向他了解有关有犹太人机会的情况——的故事。酒店服务生引导他参加一个犹太人集会,他去了,结果发现它是在场所有人中唯一一个白种人。其余所有得人看上去像是中国人,但他们所举行的所有仪式都是犹太人的。礼拜仪式结束后,他来到犹太法师跟前,用西伯来语告诉他,自己对于这种服务感到很满意。法师听后,同样也是用西伯来语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接着那个商人说:“顺便说一声,我是犹太人。”那个法师回答道:“真的吗?你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犹太人!” 
  Look at what has happened not only for Jews but also for Mongols and  
Buddhists。首先,外国人要么是平静地迁入中国,要么是通过武力入侵进入中国,然后与当地中国人通婚而逐渐被中国文化同化。最后,他们已经变得完全中国化了,并且同时仍然保留其种族和宗教方面的根基。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同族的人群,而是一个大熔炉——尽管在中国,非汉族人仅占其总人口的5%。并且,作为“第一个美国”,甚至早在美国人出现在人们心中大约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成为东方第一个大熔炉。         
第六章 时间 东方与西方为什么会存在分歧(1)    
  时间的运行处于快车道还是慢车道? 
  时间是如何流逝的?甚至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也需要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设想一下,一个戴着牛仔帽的德克萨斯人驾驶着一辆偷来的敞蓬货车,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行使在美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车的后窗位置上挂着一个步枪。卡车里的牛仔不停地摁着喇叭,“加速,加速。”让开,不要挡我的路!收音机里传出刺耳的“德克萨斯的黄玫瑰”的音乐。处于快车道上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个中国农民推着一辆满载着稻草的独轮手推车,在崎岖不平而又肮脏的道路上举步唯艰地前进。车上堆着的稻草的高度超过了他的身高。几乎完全是用木头做成的独轮手推车的功能设计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处于慢车道——非常慢——上的时间。 
  一个场景看上去相当西方化,而另一个场景看上去则相当东方化,但两者的相似性则取决于西方人对时间本身的意义的敏感性。简单地说,在东方,人们并不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在西方,我们总是这样认为。时间就像是66号公路(Route  
66)。 
  西方人心目中的线性时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西伯来人那里:“开始时……”如果时间有开始,它就很可能会有结束,一个使西方人的生活尤为紧迫的终结。牛仔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实际上的大部分人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并不相同——他们认为,线性化并且在不断加速的时间时刻都在将他们无情地带向未来。对龙来说,他们心目中所体验到的时间恰恰与西方人的紧张和烦扰的感觉相反:所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为爱而存在的时间,任何人都是如此 
  坟墓是一个美好而又私人的场所 
  但在我看来,没有人喜欢那里 
  ——英国哲学家、诗人安德鲁·玛维尔(Andrew Marvell) 
  西方人将线性的时间与性联系在一起,或许从来没有哪种结合比性具有更浓厚的情感色彩了。发端于中世纪早期法国和意大利的游吟诗的“庄严的爱(Courtly  
Love)”最初是明确禁止情人之间的肉体接触的,但这些恋人却陷入迅速流逝的时间之中。几百年之后,性结合已经成为明确的目标,时间则成了客观限制的代名词。人类成了复杂的掠夺者——生物心理学作用的结果。 
  那些用来形容匆忙而又强有力的性征服的术语本身必然与企业购并联系在一起。处于黄金时代的大企业家们“强奸”他们那些弱小的竞争对手,成就了“暴力婚姻”。“企业合并”这一术语本身就有着性方面的内涵;购并“达致完美境界”。在公司接管盛行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便利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商业领域由于“清算师”的掠夺所造成的威胁迫使许多公司转而向”白色骑士(White  
Knight)”寻求保护。新的骑士精神时代诞生了! 
  关于时间以及有限时间的性欲的表达,中国人并没有如此的紧迫感。万物都会按照自身有规律的、自然的秩序生息。西方人所从事的掠夺性的商业活动违背了儒家的和谐理论。这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人不具有掠夺的遗传基因——在东方,掠夺别人的行为仅仅是更加谨慎而已,利用时间来换取某种好处,而并不将其看作是一种约束。詹姆斯·克勒维尔(James  
Clavell)的《贵族房(Nobel House)》和最近颇为流行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中都反映了东方的掠夺性行为。对龙来说,时间是有利的——甚至在掠夺者看来也是如此。 
  由此,我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东方和西方,时间与人的本性之间以相当不同的方式发生互动。理解这种差异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一下时间作为激发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催化剂而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因为两种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已。或者说文化时间本身也有维度——正如时空连续体,但人们对这种维度的理解和认识却是各不相同的。下面我们就从时间维度的角度讨论一下文化时间的问题。 
  时间的四个维度 
  文化上的时间有四维:持续的期限(duration)、外形(shape)、单位(units)、时态(tense)。我们首先从持续的期限开始,逐个分析一下这四个方面。最简单地说,时间仅仅是作为一系列前后相连的事件存在,无始无终。空间本身就是这种事件的连续体——或许最初始从“大爆炸”开始,也有可能并非如此。那么时间就仅仅表现为上述四个有限方面中的一个,也有可能存在其他尚未被人们发现的更多的维度。 
  生活也有可能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无始无终。生与死——或许还有所谓的转世再生——仅仅代表着状态的变化,仅仅是一系列的事件而已。或者说,生命有一个开始、一个终结,一个是阿尔发,一个是欧米咖。生命与时间可能会永久存在,也可能是设计的结果。不同年龄段的生活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 
  时间是一个圆圈还是一个自我环绕的线圈? 
  时间有“形状”吗?当然,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形状;但每个人都会用某种形状来描述时间。传统上那些以农业为生的人和航海的人们都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圆圈,因为季节总是在不停顿地循环出现,而没有任何前进。万物始终保持原样。         
第六章 时间 东方与西方为什么会存在分歧(2)    
  众所周知,西方著名的一神论宗教信仰的追随者都把时间描述成一种从世界创生到终结线性结构。西方历史学家把时间描绘成一个巨大的钟摆——各种事件先是向着一个极端运动并不断自我纠正,然后又向着另一个极端运动。西方有些科学家把时间描绘成大洋中的波浪;各种事件——诸如气候变化和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都像电流的波动一样在不停地震荡。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把时间描绘成一条自我环绕的线圈。有些西方自然主义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就像是扔进池塘里的一块石子——关于时间的这种描述是相当东方化的。 
  将“时间是一个圆圈”与“时间是一条直线”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就意味着时间是一个螺旋体。螺旋体不停地转动,但它同时也向着某个方向前进。爱尔兰诗人威廉姆·耶茨(William  
Yeats)把时间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的旋转体——就像是猎鹰螺旋型的飞行轨迹——或者说是宇宙本身的不停旋转。这种形象描述将西方和东方有关时间与生命的观点结合了起来。我们的生命既可以像是旋转体的不停旋转;也可以像螺旋体那样旋转式上升或旋转式下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不断向上的螺旋能够胜过那些不断下降的螺旋。 
  对牛仔来说,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的观点会造成很大麻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习惯于许多事情的发生与终止。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圆圈或旋转体仍然是相当奇怪的。毕竟,牛仔们都认为自己本身就是相当直率的人。 
  至今,牛仔们始终在冲向未来,彷佛是在穿梭于宽阔的平原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前进,一个小闹钟记载着在嘀哒声中溜走的时间。用闹钟来计量时间并不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就像是在开放的公路上“加速行使”的兴奋感。牛仔们还把闹钟本身看作是这样一种暗语:生命本身也在闹钟的嘀哒声中悄然流逝。牛仔们始终都有一种紧迫感。 
  希望你的时间是一个整体还是碎片? 
  时间是以单个单位形式存在、还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时间是不连续的离散体还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西方的教授用他们自己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思考时间的单位问题:会计师问,时间是一个股票的概念还是流动的概念;计算机科学家问:时间的运作形式是否是数字化的或者说是与电脑相似;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点肯定性的观点:时间有两种存在状态:短的(the  
short run)与长的(long  
run)。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时间就像时钟一样,是由秒、分、小时等单位组成的一个等级式结构。有关时钟与时间的观念将东西方人区分开来。 
  西方人并非一直都使用这种嘀哒嘀哒作响的闹钟。时钟计时法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出现的:这一时期,工厂制度取代了来自农庄小作坊的个人对工人劳动的控制。现在,工人获得报酬的基础不再是产出量,而是投入量——在监督者的监督下,工人工作的时间。而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时间本身是否有时态?时态这一术语来源于我们对西方语言中动词的分类。动词有三种简单的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此外还有许多用来反映与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称关系的复杂的时态。有关时间的时态只有在针对特定个人观点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时间仅仅是连续发生的时间而已。我们只能说时间具有面来未来的特点或具有某种过去性特点,因为我们所处的状态是现在,面对的是时间之线上的事件。中国人的时间没有时态。 
  在西方,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描述我们与事件之线的关系。不仅如此,我们所用的复杂的动词时态表明:我们把时间看作是某种我们在其中强行活动的东西——到明天上午,我一定会完成我的项目——未来完成,在未来的某一准确的时间完成某种活动。我们想控制时间,但我们同样也意识到了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关于时态,当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的时候,东西方之间的最显著的差异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书面或口头表达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现在发生的:“我今天去市场;我昨天去市场;明天我要去市场;”都是一样的。现在与过去并存,未来也照样会是如此,为什么还要加那么多麻烦呢?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具有的有关时间的观念决定了对我们来说时间在文化意义上是如何存在的。对牛仔和龙来说,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含义大不相同,最显著的一点是,西方提出的时间就是商品的概念,这直接来源于工厂中使用的时钟。实际上,牛仔们是拿时间进行买卖交易。他们甚至把人类心智也描述成时钟!对龙来说,时间是感受到的,而不是思考的对象。 
  就时间而言,西方人有着过度发达的头脑和尚未发达的心灵;而东方人则有着过度发达的心灵和尚未发达的头脑!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必须学会在中间某一点上会合。 
  西方:牛仔的时间1。 被分割了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来来往往的事物,永远吗?时间通道,正如机场的情形时钟时间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相脱离封闭式的,有始有终2。  
暂时的时间:没有什么东西持续很长时间片断关系万物被分裂3。 科学的时间:有组织的与有计划的急促的可以“丧失的”用线性的或更高层次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