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晃廴荆寰坏姆ㄏ辔颐羌坏搅恕F涫登寰环ㄏ嗑驮谖颐茄矍埃揪徊欢阈那寰唬慵磺蟹ㄏ嗲寰唬阈睦锩嬗蟹衬铡⒂型搿⒂蟹直稹⒂兄粗憧吹揭磺蟹ㄏ嗑筒磺寰弧7鹌腥谙衷冢次颐钦飧龌肪常飧龅厍蚧肪常谰墒乔寰患琶鸬模永疵挥懈谋涔U庥质歉鍪裁吹览恚克荡┝耍恳桓鋈说挠钪娑疾幌嗤颐墙裉齑蠹以谝黄穑阊匣嵘纤驳摹竿滞梗蚁殖隼凑飧鼍辰缡钦庋樱阏飧鍪焙蛳殖隼吹木辰缫彩钦飧鲅樱魇歉鞯木辰纾圆皇且换厥虑椤>秃孟裎颐欠考淅镄矶嗟乒庖谎夤饣フ眨恳徽档贫颊章皇遥魇歉鞯墓猓淙蝗诤显谝黄穑诤显谝黄鸾型郑鞅鹗潜鹨担指鹨到恢谝黄穑晃颐枪匾徽档疲墓饩拖ǖ簟A私庹飧鍪率嫡嫦啵趺纯梢栽固煊热耍磕囊谎皇亲宰髯允埽磕阕宰魃疲值纳凭辰纾阕宰鞫瘢值亩窬辰纾罘鹑缋匆膊荒馨镏悖皇撬镏阆值模约合值摹�
  但是你要晓得,佛给你讲真话,所现的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十法界是虚妄的,一真法界也是虚妄的;不要以为十法界的这些现相不可得,一真法界也不可得;十法界的现相刹那生灭,一真法界的现相也是刹那生灭。但是十法界里面的现相变化太大,一真法界的现相好像常常不变。这什么原因?十法界的众生,因为妄想执著太多,随著你的妄想执著在变化。一真法界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离开了分别执著,所以虽然从妄想现出的相,它变化很少,我们就好像看到那个相是永远常住的,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的心,这是妄心、生灭心,它真实的相状我们不知道。法相宗的经典讲得很微细,讲得很清楚、很透彻,那是世间真正第一流的心理学,说明你的念头的真相,这个念头变现虚空法界。由此可知,如果我们想改善虚空法界,只要把念头改过来就行了;不能在念头上改,要在现相里面去改,永远是无济於事的。
  这就是世间多少聪明才智的人,想帮助世间苦难的众生,改善生活环境,收不到成著的效果。如果改善的方法与性德相应,会有一些效果。如果违背性德,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把事情搞砸;愈搞愈复杂,愈搞愈不可收拾,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产生的一些误会。了解事实真相,佛家讲随顺法性,这就有效果,能收到效果。不了解事实真相,随顺烦恼,随顺自己的妄想,随顺自己的分别执著,那怎么行?只有把事情搞坏。所以经典里面,世尊这一类的启示,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里面都有,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佛祖对我们的慈悲,对我们的深恩大德,只要我们能信、肯学,锲而不舍,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的。不但有成就,而且有最究竟、最圆满的成就,《华严》末后导归极乐,究竟圆满就在导归极乐。
  这个法门怎么修法?方法太多了。这部经里面,不仅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在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观,对宇宙的看法,也就是对虚空法界的看法。人生观,在佛法里面讲是对自己的了解,你对你自己了解多少、认识多少,这是我们佛家讲的人生观;你了解得愈多,了解得愈深刻,你的境界就愈往上提升,世间人所向往的真善美慧,你确实感受到了。最可悲的是对自己一无所知,完全不了解、不认识,迷失了自己。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决定受业力支配,受业力主宰,就没有自在可言。你的善业多,你有福报,恶业多你有灾难,这种人就称之为凡夫,凡夫就是迷失了自己的人。圣人是了解自己的人、认识自己的人,佛家讲这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就是这么一回事,人怎么能不学佛?人怎么能不作菩萨?作菩萨就是做一个明白自己的人,认识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对於虚空法界、对於自己,彻底了解而没有丝毫疑惑,这个人叫佛。
  「法性无比」,这是讲在一切诸法里面,一切法都不能跟法性相比。法性是能现,一切诸法是所现,所现当然不能跟能现的比。但是要晓得,如果能现跟所现是两桩事情,你就搞错了、你就迷了,能现跟所现是一桩事,不可思议。所以法性的体是清净的,所现的法相也是清净的,法性是寂灭的,所现的这些法相也是寂灭的,法性是无相的,所现的法相也是无相的,这是很难懂得的。明明这个现相在眼前,为什么说它无相?这是大家不容易接受的,相即无相。可是多少同学,每天在读诵,他没有觉察。天天课诵都念《心经》,《心经》上你不是天天在念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怎么讲?性相一如。这四句里面讲的空是讲性,法性,色是讲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法性不异法相,法相不异法性,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这四句话解释开来就这讲法。
  了解事实真相,在法性、法相都不执著。不执著法性就是不执著空,不执著法相就是不执著有,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二边都不执著了,还是迷惑颠倒,为什么?执著在二边都不执著,这又糟了,这是佛法最困难的地方。二边都不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有,你与法性、与一真才相应。所以思惟、言说都落在第二义,这是方便法,佛讲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就不可以执著,这是《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说这个道理。彻底离开,我们从现前这个阶段上来说,彻底离开执著、分别。我们今天讲的妄想,说实在的话,就是分别执著,微细的妄想自己不知道,我们今天讲打妄想,打妄想是分别执著。在执著里面,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这个念头、行为要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占有那更麻烦了,那是造极重的罪业,我们能把这两桩执著放下,人就自在;好比是放下千斤重担,你就得自在,在佛法讲你就得轻安。身心都轻松,智慧当然增长,烦恼轻,智慧就增长。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他们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悦意海音梵王他从这个地方入门的,常常思惟、常常观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无边,他们的体相,他们的业因果报,常常观察这些,自然就开悟了、就明白了。如果我们肯用功,我们现在的境界比他们更殊胜,这里头要紧的,我们六根接触境界要用观,观也是看。为什么说不用看用观?看是感情的,观是理智的,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不能用情识去看,用情识去看你就会迷,迷在五欲六尘境界当中,你用智慧去观察,你就解脱,你就恍然开悟。他用的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做参考,值得我们学习。果然会用,这个方法一定能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成片,最低限度帮助我们放下万缘。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放下,原因是没看破;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落在情识里,烦恼当家,习气做主,这是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我们在许多公案里面看到,传记里面看到,他们时时刻刻提醒学人,要学智慧。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自始至终,如果我们把它总结起来讲就是一个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宗门如是,教下何尝例外?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应当深深去体会的。
  请看底下一大段,下面这段。下面是「欲界诸天」,经文有七段,第一段「他化自在天」。我们先看长行,也是有十位天王来表法,十代表无尽。
  【复次自在天王。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
  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天王名号表法的意思前面已经报告过,现在我们只看他是修什么样的法门证果的,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他得的是『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清凉在注解里面说,他说「谓现众生前,自在调伏,使其成熟,化法无尽,故名为藏」,这几句话解释得很简单,非常扼要。实在天王提醒了我们,这是热心帮助一切众生,可见得他们不是单单为自己。我们往往修学有个错误观念,我没有成就不能帮助人,总得要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帮助人,自己哪一天成就?这对我们现在来讲,确实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哪一天成就?我们哪一天才能帮助人?给诸位说,成就与不成就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自他不二,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把自行、化他分成两个阶段,对什么人说的?没有发心的人说。没有发心的人,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那个人一发心,这个界限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在眼前,你们所看到的李木源居士,他在表演,实际上做给我们看,他没有说:等我自己修行成就了,再帮助别人;永远不能成就。所以就在一念之间,诸位要明了,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迷自他就变成二边,一念觉自他就变成一桩事情。
  所以你有热诚,真心热诚去帮助现前一切众生,这个帮助的标准是成熟,这是标准,唯有成熟才能帮助他得自在。自在是什么?自在是证果,不能够转凡成圣,他怎么会自在?可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帮助他的方式,要求的标准也不相同。对於迷得重的人、烦恼习气很深的人,要以善巧方便给他细说业因果报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跟他讲因缘果报,要举出因果报应的事实给他看,他才会相信。这些事实是愈近愈好,像报纸上、新闻上刊登的,距离愈近愈好,时间、处所也是愈近愈好,一说大家都知道,他就肯相信了,帮助他断恶修善,用这个方法来劝导他。所谓是三转法轮:示转,示是给他说法、指示,教导他。劝转,这是更进一步,我们自己的态度要真诚,心地要清净;换句话说,帮助别人,我们自己决定没有任何的希求,完全是付出的,没有任何条件、任何希求,这是清净的布施。财布施要清净,法布施也要清净,不求回报,不求人家感谢,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真能这样做,就能令他生欢喜心。前面跟诸位说过,《地藏经》上跟大家报告过,菩萨接触大众,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四悉檀、四摄法。我们要学,不但要学,要在生活当中灵活的运用,才能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劝导他断恶修善。
  根性利一点的人,跟我们接触时间久的人,相识多年了,帮助他破迷开悟。要为他陈说三界六道的真相,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真相,他要是清楚了,要是明了了,他自己就会选择,那还用得著劝吗?为什么多少学佛的人,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知道的太少了,对娑婆世界知道也不多,迷於现实的环境不能自觉,所以求生净土的念头发不起来。我们不但要讲给他听,而且还要举出许许多多的证据,现在人讲拿证据来,没有证据他不相信。我们要搜集许许多多的证据,最好的证据,就是我们自己本人做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之后好好的去反省。尤其是很熟的人,很熟的人从小生活在一起,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一样,到年老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地方就应当要反省。年岁大了,年轻时候的熟人、朋友,多半都已经走了,寿命短促,三十岁走的、四十岁走的、五十岁走的,很多很多。我们看看这些人都走了,逐渐逐渐就轮到自己,他走到哪里去,我们知不知道?我们将来走,又走到哪里去?这对我们来讲非常严肃。
  所以转迷成悟就是佛法教学的中心,这个大家常常听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一切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众生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一真法界乐,极乐世界乐,乐从哪里来的?开悟来的。六道凡夫苦,苦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来的。所以我看到西方的预言,现在几乎这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提起来都知道,中世纪法国的诺查丹玛斯,都晓得这个人,他的书几乎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在这个世界上流通。每个人读了都很惊讶,我读了之后知道,他是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跟孔先生是一流人物。云谷禅师就比他高明;他是宿命论,不能改变,那个语气斩钉截铁。可是诸位再看看,有一本书我也是介绍给你们,《圣经密码》,那个比他更早,三千年前,《圣经密码》跟他讲法不一样。《圣经密码》讲可以改变,是有这个灾难,灾难可以改变。怎么改变?人心向善就改变了。你把这两本书比较一下看,很有趣味。写《圣经密码》的人,比诺查丹玛斯的境界高很多,我们晓得诺查丹玛斯有定没有慧,写《圣经密码》的人有定有慧。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那也是有定没有慧,云谷禅师有定有慧,能解决问题。
  他们说的这些灾难,到底有没有?灾难肯定有。能不能化解?化解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化解?不是没有。我们为什么弥陀村还没有建,我们先要建念佛堂,就是为这个事情。念佛化解这个劫难的理论,我在讲堂也讲过几次,共业当中有不共业,就是别业,我们自己如果拿出真诚的心,为一切众生认真努力修行,就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一样。婆罗门女念佛为谁念的?为她妈妈念的,她知道她妈妈堕在地狱。唯有自己念佛成就了,这个成果回向给她妈妈,她妈妈才能得度。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把世界上,造作恶业要受极大灾难的这些众生,当作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今天认真努力修行,决定要达到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将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得度了。这个世界上灾难,纵然不能完全消除,减轻了,灾难的时间缩短了。地藏菩萨这个经里头很好的例子,你们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自己还懈怠、还懒散,还不肯认真用功,不肯舍弃烦恼,不肯一心求智慧,那就没法子了。他们注定的要受苦难,我们也不能够避免,也要受池鱼之殃。假如我们也有这些恶业的话,我们怎么能逃得过这一关?由此可知,在眼前认真修行比什么都重要。我看到他们书上所讲的,几乎在同时,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候,是个核子战争。四百多颗核子弹几乎同时爆发,这个世界上所有大城市,就是有四百多个大城市同时毁灭。世界上的人口,死亡在一半以上,一半到三分之二。我们居住在大城市,我们能幸免吗?为自己、为众生,一定要真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正回头。「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这是我们眼前的事情,他现前,我们今天也现前了;不认真不行,决定要学婆罗门女、要学光目女,自度度他。第二位天王:
  【善目主天王。得观察一切众生乐令入圣境界乐解脱门。】
  这位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在一个太平盛世,一切众生福报很大,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人都能够获得,这好!但是世间的乐不究竟,不是永恒的,这种乐受是过去生中修积善根福德所感得的果报,福享完了,业障就现前。在历史上,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是因果循环,谚语里面常讲风水轮流转。中国古老这些小说里面,特别是历史小说,一开端我们会看到两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是统一,分是分裂,都在那里循环。这里头有大道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是一个循环的定律,循环的现象。可是循环的因在哪里?现象我们看到了,果我们看到了,因在哪里?因在迷悟,因在勤惰,你们细细想想。悟为什么会迷?悟不是彻悟,所以他会迷。彻悟的人就不会迷了,不是彻悟。彻悟的标准在哪里?见性,见性的人不会迷。没有见性的人,如果不能继续精进,懈怠就会退转。佛家讲「三不退」,见性是念不退,这重要,这才是根本。没有见性的人,讲位不退,讲行不退;见性的人是念不退,念念都与自性相应,行行都与性德相应,这才保住永远不再迷惑,不再造恶业了。
  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就算觉悟了,情没有舍掉,情执没有舍掉,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爱没有舍掉,所以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的时候,这个升堕,升是天堂,堕是地狱,升堕也是一个循环、巡回,也是一个周期性的一样。这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地藏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教导你、帮助你,忽然觉悟了,你离开恶道,但是三善道一享福马上就迷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菩萨给我们示现,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我们综合起来看,细细去观察、去分析,乐决定不能享。佛为什么日中一食去托钵,为什么树下一宿?五欲六尘这个乐只要一享,人没有不迷惑的。享久了,诸佛菩萨给你讲经说法唤都唤不醒,当时讲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