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可以说统一是很晚的事情,所以印度当时小国林立。释迦牟尼佛是个王子,他父亲的王国也不大,大概只有我们现在一个县这么大。如果新加坡这么大一个土地,恐怕也有六、七个国家。这是当时社会环境,我们要认识。所以一看到经上有那么多的国王,都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知道都是一些小国。释迦牟尼佛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他做得非常圆满、非常成功,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对他都尊敬。虽然他不是形式上的国王,他是社会群众精神的领袖,也称为世间主,也称为世主。精神领袖不是实质政治上的领袖,他是精神领袖,也称为世间主。这是「世主」两个字的意思。
  『妙严』,「妙」是说佛所说的一切法甚深甚广,微妙难思;这就是佛所证得的,修行证果。「严」这个意思是庄严,它的意思很多。譬如讲形式上的庄严,我们一个建筑物,今天我们居士林这个道场建筑很庄严,这是形式上的庄严,这也是器世间的庄严。形式上的庄严对於教学来讲,也起很大的影响作用。因为世间人有许多人很重视外表,门当户对,如果门面太差,你里面内容再好,人家也不肯光顾。特别是现代人讲求包装,包装就是门面。所以门面一定要做得很漂亮,这在我们这个经上就是器世间庄严,就是这个意思。世尊在道场上,虽然他是随缘而不攀缘,随缘,自然有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出钱出力来建筑道场、庄严道场,释迦牟尼佛也不反对,随缘!你做很好,不做也很好,所以他不刻意去寻求。但是别人来做,佛也赞成,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佛不会反对。如果勉强去做,这个佛不赞成。譬如我们今天没有能力建这个道场,我们要向银行、向人家贷款来建,这个事情佛是决定不赞成。为什么?你贷款有压力,那就属於攀缘。我们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决定不做自己能力之外,不干这个事情。如果干这些事情,这是要勉强撑门面,自己受很多的辛苦,承受很大的压力,身心都不安,你怎么能办道?人要真正如法的办道,一定是身心安稳,自在快乐;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没有丝毫的压力,这是佛教给我们做人生活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晓得。
  到后面我们会在经典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经文,这些世主赞叹世尊的智慧德能,显示如来成就的庄严。这是讲他的成就,他德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学术的成就,教学的成就,这是世尊真正的庄严,真实的庄严。众生如果不严,就不能够感动佛出现在世间。众生庄严是什么地方?给诸位说,不是我们的衣著考究,不是我们的居住环境庄严,不在这上面,而是在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我们众生能有这样的好心。我们这些年在许多国家地区提倡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是我们众生的庄严。如果我们心好,行也好,有意思想学佛,这个念头一动,佛就有感应,佛就有感。众生严是好心,心好、行好那是我们真正的庄严,不在外表!外表是表法,实质重要。佛要是不庄严,不能做教学的领导,不能做一切众生的精神领袖。佛的庄严,真诚、清净、慈悲到极处,这是佛的庄严。因为心善、行善,容貌就善,体质就善,他生活环境无一而不善。生活环境就是此地讲的器世间,这是真佛住处。
  从这三种庄严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由於佛的庄严,显示我们能够遇到佛。佛今天虽然不在了,我们遇到佛像,我们遇到佛的经典,遇到佛的遗教,我们自己有善根、有福德。如果没有善根福德,你怎么能遇得到?新加坡这个地区居民三百多万,能够听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在这里看一看,不到一千人。三百多万人,不到一千人!这是大家有善根、有福德,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在隔壁他都不来。我们遇到的人,有善根、有福德。我们每个学佛的人,说实在的话,过失当然不免,比起世间一般人总算是个好人,学佛嘛!学佛总是个好人。我在美国居住十几年,美国的学校对於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有一个宗教信仰,所以你上学的时候,一定问你信哪一个宗教。只要你相信宗教都好,他们认为都是好人;你会信神,你会信佛,都是好人;没有宗教信仰的,他要特别的辅导。由此可知,他们的社会很重视宗教教育,他知道宗教教育能够维系社会的安定和睦。
  众生的庄严显示佛法的殊胜,我们常讲法缘殊胜,佛的法缘很殊胜,他的学生、弟子这么多,仰慕他的人很多,跟他学习的人很多。三种庄严互为依处,就称之为妙严。器世间庄严里面有众生、有智正觉,众生庄严里面有智正觉、有器世间,所以说一个庄严,一切庄严都在其中。佛讲庄严的事情,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美好;佛经里面讲美好的事情讲得太多太多,但是总不如《华严经》里面讲得圆满、讲得周详。这是清凉国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一点意思。而李长者在《合论》里面,有他独特的见解,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中国研究教的人多半喜欢清凉的《疏钞》,参禅的人非常喜欢李长者的《论》,这个论的确有论的妙处,都值得我们做参考。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做简单的报告。经不能细讲,如果细讲时间要很长,就是略说也得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圆满。佛在这部经里面,总共给我们列这个大众,大众用现在的话就是团体,好像我们今天讲的社团,这个社会有多少个社团?本经里面一共有二百二十八类,这个数量确实是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没有的。二百二十八众形状不同,各个部类,每一类的数量都是无量无边,所以称之为「华严海会」。
  一开端品题就称为「世主妙严」。『品』这个字,品是类别,好像我们中国古书里面讲的篇、讲的章,有中国篇章的意思。佛讲的哪一类,属於这一类的把它编在一起称之为一品,然后看这部分的内容给它标一个标题。佛在前面这一段里面,所说的就是世间主的庄严,三种世间主的庄严,所以用「世主妙严品」作品题。「品」这个字,里面最要紧的含意是帮助我们修学。经、品都是属於教法,教学的方法。无论是初学,无论是老修,我们依照佛所教导的,佛给我们讲的,有层次、有条理。诸位在经本上看每一段都标了一个小标题,这在佛法的名词称为科判、称为科题。经文无论有多么长,《华严》是大经,比《华严》分量更大的是六百卷《大般若经》。这么大的经,自始至终我们用表解体系把它排列出来,依旧是一脉相承,有条不紊。你能看出经典的章法结构多么的严整,这是经典的庄严。佛当年说法,言词的庄严。从章法结构里面,我们能够领会他思想的体系,这就属於教义。前面跟诸位讲的,经题里六对,第一个就是教义一对。思想体系是属於义理,章法结构是属於教学,目的是教我们学习的人,依照次第顺序进修而不至於迷惑,不会感到困难,这是佛经有品类差别的用意。
  底下有个『第一』。第一是顺序,这品经在三分里面讲它属於序分,所以排列在第一。可是在《华严》里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这个意思古大德所说,此地的第一不是次第先后的第一。那是什么第一?法界门中没有先后次第,都是一时无二念,同时显著一切法的第一,这个意思我们很难体会。我们在《楞严经》看到「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个个都是第一,《般若经》给我们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般若》讲的是理,《楞严经》讲的是事,事理合起来看我们很容易懂。这个经里所讲我们就很难懂,必须了解事实真相,而且事实真相真的很不容易体会。
  我们生活在现代,科技达到相当水平的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帮助我们很大的忙。世尊在本经「十定品」讲刹那际,使我想起来古时候的人怎么会懂?实在讲那是以我们的妄想推测古人的境界,我们有过失!古人怎么会懂?古人入定。定中深深的证得刹那际,比我们高明太多;我们今天是利用科学技术明白有刹那际。现代的科技向两个极端去发展,一个是无限大,太空物理;一个是无限小,量子力学,向两端发展。这两端跟佛法、《华严经》都有密切的关联。
  《华严》讲的刹那际,就跟现在量子力学讲的很接近,来观察物质到底是什么?用科学的方法把物质分解,分解到最后变成分子,分子再分解变成原子,原子再分解,再发现有质子、有中子、有电子。能不能再分?还能分!前几时我们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一个科学报导,外国人现在证实,以前是从数学里面推算出来有一个最小的物质存在,给它取名字叫「夸克」;但是没发现,好像去年才被人发现。这个物质有多大?他举个比喻,假如把一颗原子,原子已经很小,肉眼看不见;把一颗原子放大,放大成地球这么大,那个夸克多大?像一粒黄豆那么大,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我们经上常讲「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用这个来比喻物质存在时间的短暂,实在讲闪电的时间太长太长了。用这个让我们体会刹那际,说明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什么是物质?我们身体就是物质,你不要以为我们这身体在这个世间,还可以活几十年、活一百年,你完全搞错了。
  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刹那生灭,我们思虑所不及,我们想像不到。我们起心动念那个时间太长,它不知道生灭多少次了。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现象;观察到这个现象,那是佛法里面所说,他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怎么来的?怎么产生?后来又如何演变?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所以佛是大智大觉。佛告诉我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都明白,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佛讲我们智慧上面有障碍,只要把障碍去掉,你的智慧现前就知道了。所以「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正是全知全能,我们个个人都有!可惜我们现在把自己的智慧丧失掉、迷失掉,并不是真的丢掉了,你只要一觉悟,就又恢复了。被什么迷了?佛给我们讲,迷的东西也是无量无边,太多了,佛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个叫烦恼,一个叫所知。烦恼障、所知障,这两样东西把它障碍住,去了二障,我们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去了二障,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大方广佛华严」,跟诸佛所说无二无别,所谓佛佛道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第一,古大德特别给我们说明这个甚深的义趣。
  明了这个义趣,我们就能够稍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究竟圆满的大法,二七日中所说;二七日,二七是十四天,时间不长;将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实真相圆圆满满说出来,一法不漏,我们能体会到一点。而事实上?事实上是一刹那之间成就,哪里要二七十四天?太多了。这个意思,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到「十定品」再跟诸位细说。总而言之,佛法是刹那际,一时一处,同时缘起的第一,没有第二。这在本经,贤首国师为我们所说出十玄门,六相十玄,观察一切万物。说六相十玄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事实真相,这是同时具足相应门,十玄门里头这一门,一多相容不同门。六相十玄,字字句句,事事物物,乃至我们起心动念,无不具足;明了就叫觉悟,不明白那就是迷惑。
  所以《华严经》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它意在言外,难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完全执著在文字里面,那你就完全错了,它的意思是在言语文字之外,不在言语文字之中,言语文字里头找不到,妙就妙在此地!这是佛表现智慧达到了顶点。佛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善巧方便也达到极处,真正是妙不可言。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体会几分,那真是法喜充满,对於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五体投地,佩服到极处。你只要通达明了了,需不需要佛来教导你?不需要。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完全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你看,佛这种教学的手法高不高明?给你一点,你就豁然贯通,这才是高度智慧,极高明的教学方法。不是教我们一样就懂一样,教两样就懂两样,那要教到哪一年你才能成就?品题就给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还不能够避免的,要跟诸位略说一下「经开三分」。这个三分是东晋道安法师发现的,实在讲经典本身本来具足,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没人发现,道安法师发现。把这一部经分为三个大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世主妙严品」这品经就是《华严经》的序分,这一品经文很长。诸位现在拿到的本子,这个经本就是序分,就是这一品「世主妙严品」,是《华严经》的序分,有这么长。「现相品」以下是属於本经的正宗分;一直到「入法界品」的末后有一段经文「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这个以下才是本经的流通分。
  序分里面,古德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就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更深的意思是结通十方无尽世界的序分。《华严经》确确实实所叙说的乃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佛要说这么广大的境界?诸位要晓得,无限的法界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空间,如果佛不说,他就对不起我们,我们生活空间他没有说得圆满。必须知道我们每个人有过去生,过去世、现在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今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来生也许到别的星球去了。我们现在讲外太空,每个星球跟我们都有关系,我们可能过去曾经住过,将来还要去观光,对於里面一切状况、情形不了解,怎么行?所以佛在这个经里,对於十方诸佛国土过去、现在、未来,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尽到他做一个好老师的责任。
  序分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证信序,一个是发起序,我们到经文里面都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序文到底怎么来的?过去我们讲经省略得太多,虽然这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属於佛学常识,我们也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文字有它的来历,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晓得,生命是永恒的,确确实实没有生死!佛没有生死,菩萨没有生死,我们有没有生死?没有!这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为什么?生灭同时,哪有生死?讲到刹那际,生灭同时,没有生死。相状也是不灭,这连科学家都知道,物质不灭,精神不灭,怎么会有生死?我们今天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个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有生死。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现象,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就物质来讲确实不灭,这个只是物质的缘聚缘散而已。缘聚,就现一个物体;缘散,物体改变了,不是它消灭,它没有消灭。
  譬如诸位手上拿的这本书,这是物体;这个书装订成,做好了,这是一本书。如果你把它一张一张纸拆开,就不叫书,书没有了。装订起来,这本书生了;把它拆开来,这本书死了,没有了。我们看到生死的相,其实生,是那么多张纸,灭,还是那么多张纸,纸没有坏,只是拆散开而已!诸位从这个比喻冷静细细的去观察,然后你观察我们人也是不生不灭。我们今天有个人身,就像许多张纸装订成书一样,什么叫做死?细胞东西分解了,就像那个书拆开、散开,没有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物质不灭,精神当然更是不灭了。精神是个主宰,物质是现相。佛在《法华经》上讲「世间相常住」,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不灭,世间相常住。这不是我们一般人、粗心大意人所能够懂的。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实在讲,佛如是,我亦如是,大家都如是。《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就是讲我们自己,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事实真相。你要是统统明白,那就叫你做菩萨,叫你做佛,佛菩萨就是明白人;不明白就叫你做凡夫,凡夫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佛出生灭度示现,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自在示现,我们也示现,不自在,很不自在;我们是受业力的支配,不自在!佛把业力解除变成智慧,智慧做主宰就自在。我们今天是烦恼、感情做主宰,那就苦不堪言。如果我们把感情转变成智慧,我们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这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也有许许多多巧妙的方法。我们道理通达,方法明白,就能转境界;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转苦为乐,真做得到!它不是假的。
  所以佛示现入灭,阿难是个凡夫,阿难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只证得须陀洹果,小乘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