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喷神-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台里领导都是要求开会手机关机的。只是他社交驳杂,总怕误了事儿,才开会时丢给女秘书。

    结果,仅仅看了两眼,孟哥就教训起下属了:“怎么叫没什么要紧事儿?这不小冯刚刚找我么?他电话里没说找我什么事?”

    小方立刻紧张了些:“对不起,是他说‘又有东西想向您爆料’,我才以为他只是个原先上过我们节目的客人,我还百度了一下他的情况……”

    孟哥也不是苛刻之人,听了小方这种解释,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呵,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华语辩论赛世界冠军或者富二代投资者了?”

    小方的神色立刻一紧:为什么孟哥提到“世界冠军”这个词的时候那么轻蔑?

    很显然,这并不是因为看不起某一领域的世界冠军。

    事实上,哪怕是打游戏的世界冠军,也一样是有一丁点值钱的。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只能是:对于冯见雄的诸多成就来说,拿个世界冠军根本不算他最牛逼的成就。

    小方正在忐忑走神,孟哥拍了拍她的肩膀:“记住,别不懂就百度,要多问。能百度到的资料,都是皮毛还记得去年调去央视的小权么?”

    “权姐?权此芳么?”小方当然知道,连忙应声。

    “小权在央视的时候都采访过冯见雄好几次。听说年初的比赛之后,中x部都有领导看了,亲自发话冯见雄毕业就能去。后来是冯见雄本人看不上,拒绝了。

    你觉得这种人的本事,会仅限于拿个华语辩论赛世界冠军么?他那点钱,会是家里继承来的?想事情多动动脑子以后小冯再找我,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

    除了内心又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反应么?

    进省级电视台都要削尖脑袋的人,是无法想象中x部直接邀请都拒绝去的情况的。

    干这一行,可以相对没本事,但绝对不能没眼色。

    孟哥拨通了冯见雄的号码,接起来仅仅聊了几句,表情立刻变得有些英吹思婷:

    “这不会是你的私货吧?”

    电话另一头的冯见雄也是直言不讳:“你管我是不是私货,我现在就告诉你,有这么件又有流量又政治正确的议题,网上都还没放,你要不要?不要我找博客大v们转,讨论,一样可以激起热议。”

    孟哥倒是挺仗义:“要要要,那你手头有没有提纲什么的,我好跟相关节目领导汇报,采访组的同事那儿也要先知会一下嘛……”

    “规矩我懂,那些地方不会让你孟哥难做的。咱也是为了做好事,对不?”冯见雄厚颜无耻地说。

    “那就好说了……”

    “还有,可能要出差那个创业的女大学生是我们师大的,但是公司可能并不会开在金陵。有些东西,你们节目里淡化一下就行了。”冯见雄见对方接受度还可以,顺势又进了一步。

    “那我得申请费用……”

    “费用不用考虑了,我们会负责的。你懂的,都是为了尽快把事情做好么还分什么彼此。”

    所谓“你懂的”,在这个圈子里,当然是特指一方买单,另一方不但白吃白喝还要开票。

    这就是跟当老板的人直接沟通的爽快之处了如果对方接待的人只是个办事儿的,比如“xx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这种小角色,虽然也可以白吃白喝,但对方却得把发票开回去报销对账。

    而直接跟当老板的出去混,就不存在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了,反正当老板的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就算要做高成本,老板说什么票能用就用,还怕财务不给抵?

    “明白,那我尽快。”

第100章 还是要加强姿势水平

    两天之后,金陵师大校区。

    “同学,请问你为什么会刚刚进入大学,就想到要进行电商创业的呢?作为新生不应该是以学习为重么?”

    “嗯……我……是这样的,我并不是要耽误学习,是我开学来报道那天,就在中央门车站那边看到几个卖糖的,还有和我差不多像是大学新生样子的同学跟他们起了纠纷。

    后来,我看了芒果台的新闻,才知道最近这些日子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偶发,网上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把玛仁糖一棍子打死,说我们那边的都是骗子……我想给这种家乡特产正名,也希望能够尽我们的一份……一份……”

    “停!”孟哥及时喊了停,早已被这种节奏憋得有些别扭的摄影师和外场记者,也趁机缓了口气。

    拍摄组一大早从市区赶路来仙林大学城,到地头已经10点钟了,组织下调试一番机器,然后试着采拍了大半个钟头,基本上没有任何核心人物访谈可以最终拿去上节目。

    那个女生看着那么漂亮,很上镜,没想到胆子这么小。

    “孟老师,这是有什么问题么?要不要我们配合?”发话的是师大学工处的陈处长,他今儿个听说省电视台要来采访学生代表,这是特意换了一身行头,来现场组织指点。

    可惜,电视台方面并不需要校方组织摆拍,他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只能在拍摄间歇寻找点存在感。

    就这,孟哥都没怎么搭理他,只是虚应礼节解释两句,然后就逮着冯见雄吐槽了:

    “小冯,这样下去不行。我是当你们学校拿出来上电视的同学都有点访谈素质的,所以就直接问了。想法真实一点是好的,但能不能口齿利索点,想想清楚,别对着摄像机嗯嗯啊啊。”

    孟哥其实也就随口一吐槽,倒也没要求对方一遍过,只是敲打敲打。

    事实上他也知道,普通大学新生面对电视台专访的时候确实容易怯场,甚至摄影灯光一开就脑子一片空白懵逼。

    冯见雄这种脸皮厚得面对多大场子都能谈笑风生的主儿,毕竟是万中无一的喷子奇才。

    这种场合,冯见雄也只能是一边赔不是一边护犊子:“孟哥,是你们太急了,人家西北人,汉语说得都不是很流畅。让我再开导开导她,要不你们大家先吃工作餐吧?一上午赶路过来都累了。”

    “对对对,先吃饭,调整一下状态,也好让新同学酝酿一下情绪和说话氛围么。”陈处长连忙附和,“小食堂都准备好了,今天有野味……”

    省电视台的拍摄组到了大学里,一番好招待总是省不了的。甚至都不需要冯见雄掏钱。

    陈处长和孟哥都有请冯见雄一起,不过冯见雄婉拒了:“孟哥,工作餐,你们自便就好了,到时候我再跟你喝过现在先跟小马聊聊,不陪你们了。”

    马和纱还以为耽误了冯见雄的大吃大喝,愈发紧张起来,期期艾艾地说:“都怪我,一看到摄像机就紧张,我中午就不吃了……”

    “吃,饭怎么能不吃,走,你跟我俩人吃就行了。”冯见雄不由分说,一把抓住学妹的胳膊,拖到旁边的食堂,单独要了个半隔离的包厢(其实只是拿室内盆栽绿植隔断出来的几张圆桌。)

    他知道陈处长请电视台的人吃饭,哪怕是工作餐,没一个小时绝对出不来。所以他也不用太赶,要了几个快捷的菜。07年师大并没有专门的绿食堂,所以只能是点菜注意点儿,尊重一下对方。

    无非是大盘鸡、锅烧牛肉、蒜苗炒蛋、酸菜鱼,还有俩素菜。十月份天气还微微有些热,冯见雄这人本来火气就大,怕秋燥,所以不敢吃羊肉。

    看到菜端上来,马和纱也不言不语,只是偷偷把酸菜鱼往冯见雄面前推了一点,然后自己闷头吃饭,用斜视的目光偶尔夹一块鸡肉或者牛肉。

    冯见雄开始也没注意,吃了一会儿,正想开导妹子如何保持好心态、录播采访的时候不要紧张,结果就看到马和纱埋头夹菜的拘谨样子。

    他一愣,这才意识到问题在哪儿,不由奇道:“你们鱼也不吃吗?”

    马和纱脸涨得通红:“炒酸菜用的是……那个油!你自己吃好了,我没看见没看见。”

    冯见雄下意识夹起一筷子混着酸菜的鱼片,放到鼻边嗅了嗅,然后细细咀嚼着吃下:“这都能闻得出来?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闻不出来。那下次不点酸菜鱼了。”

    马和纱沉闷地点头:“嗯。”

    “生气了?”冯见雄拿不准对方是哪类人,也不想惹事。

    马和纱又摇头如拨浪鼓:“没有。我有权不吃,你也有权吃,只要别故意塞到我面前就行。”

    冯见雄不由得有兴趣起来:“嘿,没看出来,你一个艺术生不学法,说话倒是挺通情达理……”

    “这叫什么话?”马和纱被气得气鼓鼓地嘟起嘴,“什么叫‘艺术生倒也通情达理’,讲道理难道还分专业的吗?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成绩差?”

    冯见雄做了个虚摁的手势制止道:“好吧,算我表达不精确,别误会我是说,你说的道理,居然和法理学上的‘自由价值位阶’挺巧合。

    自由么,就是我有不吃的自由,你有吃的自由。你没有干涉我不吃的自由,我也没有蓄意公然在你面前吃、并且逼着你看的自由。”

    马和纱琢磨了一下,才知道冯见雄是在夸她,夸她知分寸,不极端。

    虽然这种夸法有点……怪异,总是会让敏感的马和纱想起,自己的高考文化课连500分都没考到。

    站在马和纱的立场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艺术生本来就要额外艺考,文化课成绩分数线本来就低。而西北省份因为分数线本来就低,还有民族优待。所以马和纱的分数哪怕比同班同学都差了50分以上。

    这一个月来,她总是有些自卑,所以才只和曾雪菜特别谈得来。在其他同学面前总是谨小慎微,敏感别人是不是看不起自己成绩差。

    “谢谢。”马和纱希望掩饰自己对成绩的敏感之心,也只能噎着客气。

    冯见雄却趁着这个当口,把所有鱼片都捞出来扒拉到自己碗里,然后把酸菜鱼的碗搁到旁边,也算是互相尊敬,眼不见为净。然后,他趁着马和纱情绪放松,开始切入正题开导她:

    “我一直不明白,你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什么好紧张的呢?如今电视台又不用胶片了,都是数码摄像,拍得不好再走一条也就投入点时间成本。而且剪辑处理也比原先方便多了。

    孟哥不喜欢按照排练提纲提问,也是想加入点增加节目真实性的花絮,你放松心态好好说就行了。”

    马和纱红着脸,似乎也觉得自己有点没用:“道理我也知道,可是我看到摄像机就懵逼了到高中为止我从来没面对过采访。”

    “那你学音乐的,总上舞台表演过吧?你具体学啥的?”冯见雄也觉得阵阵头疼,对这种废萌有些无从下手。要不是要利用对方的肤色和美貌,换其他角色他早让田海茉换人了。

    “我主要是学钢琴的,上台上过几次,都是那时候州里只有一个剧院,大场面就没见过了。”马和纱很坦白,内心却莫名其妙有些空落落的委屈:原来跟冯学长认识个把月了,他居然连我的具体专业都不知道……

    她心里委屈,难免下意识就提出了些过分的要求:“冯学长,您不是上惯了电视节目的么?为什么您不能跟我一起接受采访呢?主要问题都你引导着我回答不就好了?”

    冯见雄不由有些恨铁不成钢:“马同学,请注意这档节目的性质。我们强调的是政治正确,不是来抢生意的,是来维护民族团结顺便赚点钱的,我要是出现还成什么体统?”

    “可是,节目里就不能多体现一些学校‘大学生创业辅导中心’对学生的具体帮扶事迹吗?如果你用校方人员的身份出现,这就没有问题了啊。”马和纱怯怯地分析道。

    冯见雄琢磨了一下,这个确实是一种路子,如果真不行,到时候可以考虑一下。

    “我们做两手准备吧,我先教你,面对镜头要怎么尽量冷静下来,调整心态……如果你能自己过就最好……”

    ……

    一小时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们在一顿野味招待下酒足饭饱,重新开工。

    冯见雄卖着脸皮让孟哥再给多走两遍的机会,也把刚才吃饭时说好的方案商量了一下,孟哥表示没问题。

    马和纱果然比上午成熟了那么一丢丢,至少不会对着摄影机再嗯嗯啊啊发出奇怪的声音了。

    虽然还是不太上镜,语序经常颠倒,但那都是可以通过剪辑解决的,大不了不用连续的长镜头就好。

    “小冯,那要不你也上去试一遍?”孟哥看了看效果,决定采纳b方案。

    “她这不是顺溜了点么?剪辑剪辑应该能用吧?”冯见雄还以为过了,委婉地推辞。

    孟哥摆摆手:“别,既然她觉得你一起容易不紧张,你们就试试。我们可以拍几套方案,到时候看效果决定上哪一套你就算拍了也不一定出镜,怕啥?”

    陈处长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就软泡硬磨地逼着冯见雄配合。

    冯见雄只能勉为其难,再上一次这种低级电视台。

    以他的口才和心理素质,当然不存在紧张的问题。短短几秒钟,就轻车熟路地开工,一个古道热肠的大学创业帮扶中心的学生会干部形象,立刻就跃然屏上。

    电视台方面的人也不会觉得他表现多好,只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

    一个能被中x部看上的传媒界潜力股,连采访都掉链子,那不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了么。

    唯一让他们注目的,是那个女生的表现。

    “这个马同学也是够奇怪的,怎么跟冯见雄搭戏了之后,立刻说话利索了这么多,思路也清晰了这么多?嗯,一定是冯见雄带节奏引导得好,咱电视台的外勤记者还是要加强知识水平呐。”

第101章 金玉其内败絮其外

    校内采访的拍摄总算是磕磕绊绊地圆满结束。

    随后一行人就驱车直奔钱塘拍外勤。

    接连几天的乙方请客甲方开票大吃大喝,外加诚意满满的有偿新闻大红包,节目组的工作氛围很是祥和。

    孟哥并没有亲自全程跟着,只是最后一天才来晃了下毕竟他每天晚上还要主持江南卫视的节目跑不开。

    剩下的跟去工厂和公司的拍摄工作,都是专职的外勤记者和摄影师完成的。

    不过,冯见雄一路请客时,用江南卫视抬头开的发票,肯定要给负责的人。

    工厂是借的高穗果家的现成厂房拍的,只是把墙上的标语什么换了一下,因为松鼠果业刚刚弄起来不久的车间实在是惨不忍睹,拿不出手。

    公司的办公室也是临时找那些中介公司借来临时挂个logo摆拍,租金大概花了一千多要是被拍到田海茉把公司的实际经营场所,挪到连商住楼都不算的居民区里,保准第二天工商管理部门就来核查了。

    要想让电视台的人配合这些摆拍,红包不够厚怎么行。

    从马和纱到田海茉、高穗果,都捞到了一些上镜的机会。当然,还是以马和纱这杆幌子为主。

    田海茉素来就是在学校里颇有手腕的,又上惯了央视,心理素质很是过硬,说起和谐套话的水平丝毫不比冯见雄差。

    高穗果和马和纱就弱鸡多了,不过经此一番这俩妹子本身倒是颇多收获,心理素质和公开讲话的经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拍摄过程中电视台的人看到的也不仅仅都是摆拍,还有更多“金玉其内、败絮其外”的良心干货。这多多少少也左右了他们的工作心态,让他们在配合造假表面功夫的时候良心不那么抵触。

    比如说,田海茉就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美女大学生们胼手胝足白手起家,把一款华夏山沟沟里的乡土调味料,卖到亚马逊上,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爆成爆款。

    网店后台那爆棚的销售量数据记录,那些亚马逊上用英语甚至西班牙语留言的点赞好评,着实引爆了包括孟哥在内的摄制组们的民族自豪感。(喜欢吃辣的拉丁裔和墨西哥非法移民,说的都是西班牙语)

    可见,田海茉她们并不是真的怂成皮包公司。她们还是干实事儿的,而且干得很不错。只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平时才在那么局促的办公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工作。

    “多拍点儿这个!快!”最后一天的采访中,孟哥亲自指挥,要求“加戏”。

    “孟哥,这个不符合台里领导批下来的这期选题……”外勤记者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领导说这场专题突出的是‘少s民z女大学生为了民族团结、防止家乡特产污名化毅然创业’,这个公司原先卖辣酱的生意,跟她毫无关系啊。”

    孟哥义正辞严地说:“怎么没关系?这是一个整体嘛,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和反映商业与市场的客观规律。如果真的光靠个大一新生单打独斗,以她的个人能力和社会阅历、资源协调,可能成功吗?

    这个事情,就是在金陵师大的‘学生创业帮扶咨询中心’的牵线搭桥、资源整合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