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想想,你倒是严格执行了你自个儿那个‘懂技术的人才要抢风口里的头口水,只懂运营和钻法务空子的人,反而偏偏得等技术风口分出胜负、失败的技术团队因为没有独占性而纷纷贱卖退出时进场’的信条。
如此看来,这次你对网页游戏,选择在产业第一批退出者败退的时候切入,也是深思熟虑的了。有了上次的成功经验,我倒是不敢随便劝你谨慎了。”
拍马屁也是要看水平的。尤其是冯见雄这种以真的高智商见长的人,别人想拍他马屁,就算不可能做到当时就看穿他的计谋(如果当时就被人看穿,也没什么值得拍和炫耀的了),那至少也得做到“事后复盘看得懂他的计谋”。
刘渊明刚才那番复盘,就属于第二种。
很显然,这个马屁拍得很成功。
冯见雄这种谦虚之人,听了都有些得意。
当年他投资niconico的时候,世人确实都不看好其实主要就是身边亲密的人都不看好。
至于世人,当时一来世人都还不认识他,二来他也保密,闲人们想不看好他都没机会。
因为在吃瓜群众看来,学雷俊那样“赶到了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的朴素创业观,才比较好理解。
哪有冯见雄这样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等风口里厮杀分出胜负了、第一批失败者等着退出、急于贱卖自己尸首时才进去的?
但后来的事实偏偏证明了,这种思路是很有效的。再热的行业退潮时,都会形成“价值洼地”。
只要卖得出现了低估,就是“价值洼地”。这世上不存在不可以出现价值洼地的行业。
而且,风口褪去时出现的“价值洼地”,才是那些靠计谋获取优势的人发挥的战场如果冯见雄今天是个科技重生文主角,手握黑科技,或者脑内内置百度/论文数据库,那他当然不会来这么干了。
但他不是那种妖艳的贱货。
所以,他就是需要“第一批技术持有者没资格恃才傲物”的当口才杀进去,发挥自己游走于犯法边缘的天才。
告诉别人:原来这些生意还可以这样重新做一遍!
……
“眼下进军网页游戏产业,其实有个最大好的契机,就是今年开始的大数据和云分布环境阿狸巴巴的马风,今年建立了阿里云,建立了‘云计算’的概念,也开始发掘用云端处理能力处理大数据的商业场景。
技术已经有了,但是利用计策,想到如何用这种技术谋取不对称利益的奸雄,却少之又少这就好比有了第一批铸剑师,铸造出了人类第一批青铜剑,但是世上却没有剑客知道怎么最高效的用剑。只有使用戈矛的传统武士用使用石器的招数用剑,或者用铸剑师那铜匠出身的身手来用剑。这时候,就是深谙剑法的剑客的用武之地。
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之后,我们其实可以分析很多明星、名人对于被侵权时的反应烈度。比如某些明星喜欢低调、即使被稍稍侵犯一下名誉、肖像、代言,也屁都不吭一个。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酌情非法利用他们来代言,哪怕没给代言费,也让我们的网页游戏用这些明星的照片、视频片段打广告。
要知道,传奇、奇迹这些网游都是很老的了,现在还对其页游化有兴趣的,并且肯氪金怀念的,主要是当年的中老年煤老板。这些中老年煤老板的偶像,要么是《古惑仔》系列里的黑…道大哥角色演员,要么是类似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小范围测试投放、抓取大数据反馈分析出来。
然后再根据那些有潜力名人的历史行为,分析他们起诉的可能性,挑软柿子捏……具体我也不跟你多说了。
反正大数据是个好东西。举个类似的、但是容易理解的例子,就像是开淘宝或者狗东网店的,如果可以分析到哪些客户辩假眼力比较弱、哪些人无所谓容易息事宁人,我们就针对性把假货卖给那些人,这样不就谋取到额外的暴利了么?
一个道理。
咱是学法的,基本伦理还是要有的:没有证据证明的犯罪,就不是犯罪!没有被投诉的民事侵权,就不是侵权!卖给一棍子揍不出一个屁的懦弱者和明哲保身者的假货,就不算假货!
沉默,明哲保身,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谁让他们不嚷嚷,那就活该大数据时代为那些肯嚷嚷的人代言!而第一个明白这条道理的人,就能够赚大钱!
你要做的,只是在我布局的同时,帮我搞定那些我试探的时候跳起来的刺头,别的,不是你需要理解的,懂了么?”
第137章 一张一弛
冯见雄说的只是让人一知半解,刘渊明当然不可能全懂。
这并不是他的错,他只是老了。
不过,他好歹知道了冯见雄要他做啥,知道了自己在这盘比往昔见识过的更大的棋局里,所要扮演的角色。
然后,恰如其分干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额外生出贪念,就够了。
刘渊明自问也不会生出贪念,因为他对冯见雄的深不可测,有了更加可怕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可以攫取对方创意然后自己玩出花的料。
帮冯见雄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官司,撑过冯见雄自己没拿到合伙执业资格、当合伙人开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之前那几年时间差,就是他刘渊明目前所能看到的全部价值了。
他还不敢有怨言。等两年实习、三年合伙期满后,冯见雄就算要甩开他单干,也到时候再说了。
一个古人,活在数据神教时代,是可悲的。
中国人修养了几千年的“明哲保身”,在这个时代将面临最大的悲剧。
而冯见雄虽然在鞭笞这条人性的过程中,他个人会获取巨利,但他做的事情无疑是对社会有好处的
都大数据时代了,你为什么看到不同意见不发声?为什么疼了都不嚷嚷?
觉得在传统时代屁民嚷嚷没用?反而容易被“枪打出头鸟”、所以要明哲保身?
难道不知道,在大数据时代,每一次表达,每一次呐喊,都是可以被记录、积累的么?
一个用《今日头条》用得不爽的人,觉得推荐的东西都好小白的人,并不是《今日头条》的错:
而是那些人要么口嫌体直、说着不要看那些低俗的东西,实际上看得那叫一个爽。
要么就是明明心里不爽,却不肯嚷嚷出来为什么刀子砍在你身上你都不叫疼?那对不起,在大数据之下,你不叫疼就是不疼,活该被砍死。你被卖了假货却不吭声,其实就是让假货卖家采集到了“这是个懦弱或者无所谓的消费者”这条数据。
呐喊,是大数据时代抗拒小白化沉默螺旋的最有力武器。这个观点,冯见雄其实在前几个月跟夏大辩论队打附加赛时、聊到“互联网带来的言论自由,是否有利于民主”的话题时,他就已经立场坚定地表达过了。
不能。
因为言论自由的核心,是允许人不开口,允许人明哲保身的。做一件事情最大的自由,就是可以不做。
但这恰恰在数据时代是有害的。因为数据时代会采集每一个人的行为,你不说,也会成为分母的一部分,从而让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倒向另一群体。
这是一个沉默就等于支持/反对的时代,没有弃权票。
所以经典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已经过时了
因为大多数的民太贱,不满了也不会合理、适度、正确地表达。往往觉得说话不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乱表达,需要负责任的时候明明合理的又不敢表达。
这个时代,需要千方百计鼓励每一个人开口,沉默已经变成了一种缺德。
这不是冯见雄的个人价值判断,只是客观的技术进步现实。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数据东逝水,浪花杀尽沉默。
那些被大数据分析后针对性卖假货、被针对性侵权的恶,其实都是不嚷嚷,不呐喊的愚民惯出来的。
能够“君子慎独”,无论是否实名制、是否会被记录、是否是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还是私下躲在键盘后面喷,都一样秉笔直书、同样尺度喷人的喷子,才是大数据时代最可贵的人。
这些人的存在,才防止了大数据采集社会百态的失真。
钻空子赚那些沉默者的钱,冯见雄问心无愧。
他自问自己赚钱同时对社会的警醒和改造,比鲁迅当年“在铁屋子里呐喊,把注定要闷死的人惊醒”,还要有意义。
……
刘渊明走了。
毕竟冯见雄这门生意开没开始实质性布局,只是说了些想法,分析了自己的长处。
他这阵子会留心一些可以收留的、把自身贱卖的技术团队,但真正磨合上马,还要等周天音回国。
毕竟一门创意性的生意,而且不是法律性质的,冯见雄手头能够得心应手使用、又绝对不用担心忠诚度问题的人才,实在是没得选择。
而且,说到底这门生意的原始调研,也是周天音在当初审计niconico视频网贴片广告客户时得出的分析,她对前因后果最了解情况、上手也最快。
周天音虽然只是个浙大的mba毕业生,除了念书的时候跟着冯见雄或者导师做商业资讯、毕业后帮冯见雄突击料理了一番niconico视频网的团队交接。按说企业管理和战略眼光都还不够,正规全职工作经验也就一年。
但是,周天音毕竟有很强的成长性,而且得到过代管niconico这种一般30岁以下精英职业经理人都很难捞到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到过冯见雄的点拨。
所以,周天音对周边业务的掌握,如同吸水的海绵一样,绵绵不绝地增长着。
哪怕这几个月在加州陪待换肾的冯义姬,周天音也没有放弃远程办公、远程学习,不断和冯见雄交流以获取成长。
那些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很多后来成为鬼才的高管,都是二十几岁就get到了某个新创的细分领域的神髓,而后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强。
对于一个新出现的产业,除了泛用性经验之外,谁不是从头开始学习呢?一个24岁的职业经理人,和一个44岁的职业经理人,或许在“经验”上的作用差距,在这些行业或许会被拉到最小。
“经验”无用武之地。
真正动手的时机,大约也要等到毕业的时候吧。
不过,刘渊明的不安和逼问,也让冯见雄提前勾起了为这件事情打基础的想法,让他不再那么优哉游哉。
此后几天,冯见雄也放弃了游山玩水放空大脑,而是花时间在网上搜索信息、又去中关村的各个创业咖啡吧鬼混,试图看看有没有相关要退出的技术团队可以聊聊。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哪怕聊不到人,光聊聊天,了解了解行业近况细节,也是有好处的。
……
一周时间很快过去,距离刘渊明那边埋的一系列论文地雷引爆,还有大约十天吧。
这天,冯见雄照例睡了个懒觉,准备去中关村的创业咖啡吧晃悠一下。
不过洗漱完拿起手机,他一眼扫过去,就看到有些未读短信。
打开,是马和纱发来的。
语气很弱气,问他最近有没有空。
冯见雄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个电话挂了回去。
对面接电话很快,显得很上心。
“纱纱?我在京城呢,怎么突然问我有没空。”
“知道你还在京城……上周看你博文就注意到了……”马和纱的声音有些轻柔,似乎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和腼腆。
冯见雄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来京城都快半个月了,身边的朋友哪有不知道的?只要真关心他,每天会留意看他的博客啦、qq空间啦……各种动向,还不是了如指掌?
冯见雄想也没想,就反问过去:“这么说,你也在京城?”
“我……我只是恰好课不忙,接了两个广告什么的要拍,所以因为工作来的京城啦,可不是特地要来见你的……你别误会!”马和纱急促地解释洗白了一下自己。
冯见雄不禁哑然失笑:他都在京城这么久了,要是有心制造“偶遇”的人,想打上门来,还不多得是借口和机会?
马和纱这家伙,应该是自从那次清岛聚会回来、被史妮可坏了好事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想制造独处的机会吧。
只是小姑娘脸嫩,不好意思直说。这才花了那么久精力才营造出这么一个她自以为看起来“自然而然”的机会。
冯见雄当然知道,马和纱现在可算是小网红了,去年纪录片上映后,要接拍小制作的剧集弄个小配角,或者以模特身份接点广告生意,那是很轻松的。冯见雄在京城待得太久,马和纱自然等到了“京城的广告单子”。
为了和他独处,还真是用心呢。
冯见雄不由有些感慨。
按说他俩独处的机会,原来是不少的。去年年底打那一串名誉权官司的时候,两个人双飞来双飞去,也跑了好几个城市了,怎么现在偏偏又要这么作耗呢?
难道是因为去年被媒体盯得紧,又要打名誉权官司,所以妹子放不开,现在回想觉得亏了不成?
“管她呢,不想这么多了,不就是想找借口见我么,人家也是一片痴心。”冯见雄如此思忖,体谅了马和纱的良苦用心。
“那你现在有什么要我帮忙的么?还是不管做啥,只是陪陪我?”冯见雄尽量温和地回复。
“蛤?你……你是有正事么?那我不急,过两天再联系你也行……”马和纱显然被冯见雄的日理万机给吓住了,还以为自己显得很不懂事呢。
冯见雄听了对方的弱气表现,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补救:“没正事儿,本来就是鸟枪法,闲着去中关村碰碰运气,哪天去都一样。如果你有别的安排,忙你的就行。”
电话另一头的马和纱松了口气:“那就好,那我来找你吧,今天我有点事儿。忙完之后后面我陪你去中关村好了,去几天都行。”
第138章 无心插柳处
仅仅20分钟后,马和纱就赶到了冯见雄的酒店。
这个神速,不得不让冯见雄怀疑,妹子是不是处心积虑、早有准备,提前埋伏在了他酒店附近的某处,然后才接到他回的电话、立刻赶过来的?
要知道,马和纱只是给他发了短信,然后冯见雄看到之后才回电话过去的也就是说,马和纱是预计不了冯见雄什么时候会看到短信,又什么时候才提起兴致回她电话的。
这要是想蹲点,要么就是在冯见雄下榻的酒店附近就找个住处但事后为了不穿帮,马和纱肯定不会这么干。
要么,就只有一大早找个附近的咖啡馆,坐着看手机蹲点了。
为了让会晤显得“顺其自然”,马和纱还真是走心啊。
冯见雄开门的时候,仔细观察,就注意到妹子的脸被风吹得有些微微发红,显得风尘仆仆。
不过,也有可能是粉底的颜色。
马和纱的姿色,本来就是人间绝色,皮肤更是好到让一切女生嫉妒,和煮蛋白一样光滑水嫩。所以哪怕是拍广告的时候,冯见雄都很少见过马和纱抹粉底一类的化妆品。
今天,她却精心化妆了。
结合她本身的肤质,足以实现那种贴到鼻尖碰鼻尖的距离,都看不出毛孔的细妆。
已经和纯白的薄胎骨瓷一样细滑了,简直可怕。
另外,今天马和纱穿的衣服,也非常的得体精致,看上去就跟要去柯达剧院走红毯差不多。
虽然外套只是带点毛呢料子的不规则领束腰大衣,露出度很少,但高贵的气息跃然欲出,这身行头看着就估计要好几万。
“呃……很漂亮。怎么,参加颁奖典礼呢。”冯见雄一向是不赞女生外貌的,今天也破例评价了一句,还开了个玩笑。
他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轻浮之辈,从来不口头占便宜调戏女生的。
“真的?谢谢~”马和纱居然有些受宠若惊,一下子先闪进门关上,在沙发椅上端庄地坐下,这才缓缓说事儿,“其实也没什么颁奖典礼……我今天是要去一个试镜。那个,是个电影的剧组,港片。”
冯见雄帮忙倒了点茶,消化了妹子话语中的信息量,半开玩笑地说:“试镜?矮油不错呦,这是越来越红了,都能拍电影了。以后说不定毕业出来,音乐这个本专业倒成了副业了。”
“雄哥你别开玩笑!我哪有那个本事。”马和纱脸色一红,连忙撇清自己的动机,
“我这不是上星期拍完广告,知道你也在,想多留一阵子,就想在京城再找点正事做……就去北电校园里混了几天。你也知道的,那边都有些剧组经常在选人,小角色或者跑龙套的话,也不讲究演技。我混了好几天,就逮到个不要求演技的海选。”
马和纱这番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