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5 终端人-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监视器已开始监视本森的脑波活动。病床上方的屏幕上闪现出鲜艳的绿色,并显示出脑电图的白色指示线。指示线的图像对于因镇静药而减速的α脑波来说是正常的。

  本森睁开眼睛,望着莫里斯。

  “你感觉怎样?”他问。

  “想睡觉,”他说,“手术马上开始吗?”

  “手术结束了,”莫里斯说。

  本森点点头,丝毫都不感到惊讶,随后又闭上了眼睛。一名辐射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走进来,用盖革计数器检查钚泄漏情况,检查表明没有任何泄漏。莫里斯把身份识别牌挂到本森的脖子上,护士好奇地拿起来看看,随后皱皱双眉。埃利斯走过来。“到吃早饭的时候了吗?”“是的,”莫里斯说,“该吃早饭了。”他俩一起走出房间。

  麻烦的是他真的不喜欢自己的说话声音。他的声音粗糙刺耳,咬字含糊不清。麦克弗森喜欢在脑子里看,就好像文字都写在里边似的。他按下口述记录机上的麦克风键。“罗马字母Ⅲ,哲学内含。”

  Ⅲ.哲学内含。

  他暂停下来环视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一角摆着一个很大的大脑模型,靠一面墙壁放着几架子的书刊杂志,房间里还有。一台电视监视器,他注视着监视器屏幕,上面正在重播。上午的手术经过。声音给关掉了,乳白色的图像悄然无声,埃利斯正在本森的头上钻孔,麦克弗森望着画面开始了口述。

  这个步骤代表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首次直接联系。这一联系是永恒的。当然,任何一个人只要坐在计算机控制台前并按动键盘,那么他和计算机就可以说是有联系的。

  太一本正经,他心里想。于是他倒回磁带更改了口述。任何一个人只要坐在计算机控制台前并按动键盘,他和计算机就是有联系的。但这一联系不是直接的,不是永恒的。因此,这次手术步骤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事。你有何见解?

  他注视着屏幕上的手术画面,继续口述。

  你也许会把这次手术用的计算机看作一个假体装置。就像截肢者可为他的断臂装上机械手,脑损伤者也可装上一个机械脑来克服脑伤产生的影响。这样看待手术是轻松自在的,它把电脑变成了一种高级的木制假腿。然而,这次手术的内含远远不止这一点。

  他停下来看看屏幕。总站的人换了录像带,他看到的不再是手术情况,而是手术前为测试本森的精神病进行的一次谈话。本森情绪激动,他吸着烟,边说边用点燃的烟头做着戳人的动作。

  麦克弗森感到好奇,于是把音量开大了点。“……知道它们在干什么。机器无处不在,它们过去是人类的仆人,可现在却在统治人类,微妙地统治着人类。”

  埃利斯把头探进办公室,看了电视屏幕后,笑了笑。“看‘术前’的片子?”

  “想干点事。”麦克弗森说完指指口述记录机。

  埃利斯点点头,关上门离开了。

  本森在说话:“……要知道我是人类的叛徒,因为我在帮助把机器变得更加聪明。为人工智能编制程序,这是我的工作,并且——”

  麦克弗森把声音调到听不见,接着又开始了他的口述。

  在考虑计算机硬件时,我们是把中心和外围设备区别开来的,也就是说计算机主机被认为是中心部位,用人类的话来说它被摆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如一幢大楼的地下室里。计算机的读出设备,显示控制台等都是外围设备。它们处在计算机系统的边缘,在大楼的不同楼层上。

  他看看电视屏幕,本森显得异常激动。他调高音量,只听见“……越来越聪明。先是蒸汽机,再是汽车和飞机,然后是加法器,现在是计算机,反馈电路——”

  麦克弗森关掉声音。

  就人脑而言,这种类比就等于是大脑中枢和末梢,如嘴、臂和腿。它们执行大脑的指令——即输出。一般他说,我们是借助这些外围功能的活动来判断大脑的工作的。我们会注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并以此来推断其大脑的工作方式。这个看法大家都很熟悉。

  他看看电视屏幕上的本森。本森会说什么呢?他会同意还是不同意?

  然而,我们在这次手术中创造了一个具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大脑的人。他有一个受伤的生物大脑,还有一个新的计算机大脑,后者是设计用来纠正受伤大脑的。这个新大脑旨在控制生物大脑,于是一种新的情形出现了。病人的生物大脑成了计算机大脑的末梢——唯一的末梢。新的计算机大脑对这个区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因此,病人的生物大脑,实际上是他的整个身体已经成为新大脑的末梢。我们创造了一个人,他便是又大又复杂的独立计算机终端,病人则成了新计算机的读出器。就像电视屏幕无法控制屏幕上显示的信息,病人也无法控制读出。

  或许这话有点言过其实,他心里想。他按下键说:“哈丽特,把最后一段打出来,可我要过过目,好吗?罗马字母Ⅳ,摘要和结论。”

  Ⅳ.摘要和结论。

  他又停下来调高本森讲话的音量。本森正在说话:“……讨厌他们,尤其是妓女。飞机机械师、跳舞的人,翻译家、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这些人都是机器,或者说是为机器服务的。妓女,我恨所有这些人。”

  讲话的时候,本森照旧用香烟做着戳人的动作。

  《终端人》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七章

  “你有何感受?”拉穆斯医生说。

  “生气,”珍妮特·罗斯说,“气死了。我是说那个护士就站在那里,望着眼前的一切。她假装并不理解发生的事情,可她心里很清楚。”

  “你生气,为了……”拉穆斯医生的说话声低了下来。

  “为手术,为本森。他们自作主张就动了手术。我从一开始——从该死的一开始——就告诉他们那是个馊主意,可埃利斯、莫里斯和麦克弗森都想进行手术。他们一个个趾高气扬,特别是莫里斯。当我在康复房里看见他两眼紧盯着本森——本森扎着绷带,脸色如土——我简直快要疯了。”

  “为什么?”

  “因为他那样苍白,因为他,哦——”

  她停止讲话,思索答案,但并没有想出符合逻辑的回答。

  “我猜想手术是成功的,”拉穆斯医生说,“大多数人手术后都会脸色苍白,有什么使你如此恼火?”

  她一语不发。最后她说:“我不知道。”

  她听见拉穆斯医生在椅子里挪了挪身体,她看不见他,因为她躺在长沙发上而拉穆斯医生则坐在她头顶后面。房间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她凝望着天花板,不知说什么好。她心乱如麻,根本理不出个头绪。最后拉穆斯医生说:“那个护士在场似乎对你很重要。”

  “是吗?”

  “行了,你自己说的。”

  “我没注意。”

  “你说护士站在那里,心里明白发生的一切……到底发生什么啦?”

  “我简直快要疯了。”

  “可你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我知道,”她说,“是莫里斯。他实在是大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拉穆斯重复道。

  “大自信了。”

  “你说自以为是。”

  “听着,我别无其它的意思,只是——”她突然停了下来。她很生气,她自己都从她的讲话声里感受到了这一点。

  “你现在还很生气,”拉穆斯说。

  “非常生气。”

  “为什么?”

  她过了好久说:“他们不听我的话。”

  “谁不听你的话?”

  “一个也不听。麦克弗森,埃利斯,莫里斯,谁也不听我的话。”

  “你对埃利斯医生或麦克弗森医生说过你生气了吗?”

  “没有。”

  “但你对莫里斯医生表明了这一点。”

  “是的。”他想让她明白什么道理,可她又看不出来。通常到这时候她会恍然大悟,但这次——

  “莫里斯医生有多大年纪?”

  “我不知道。和我差不多大。三十,三十一左右吧。”

  “和你差不多大。”

  他的这种重复习惯令她暴跳如雷。“是的,真见鬼,和我差不多大。”

  “并且是个外科医生。”

  “没错……”

  “对你视为同年龄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生气?”

  “或许吧。我没有想过。”

  “你父亲也是一名外科医生,但他不是你的同龄人。”

  “这不用你来解释,”她说。

  “你还在生气。”

  她叹了口气。“我们换个话题吧。”

  “行啊,”他轻松他说,这种轻松的口气她有时候喜欢,有时候憎恨。

  莫里斯讨厌进行“初诊接待”——“初诊接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门诊心理学家,这种谈话冗长而又烦人。最近的一项统计表明,进神经精神病研究室的四十个新病人中只有一个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八十三个病人中只有一个是因为行为特征被作为器质性脑病患者而接收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初诊接待”是浪费时间。

  对那些足不出户的病人来说尤其是这样。一年前,麦克弗森出于政治原因而作出决定,任何一个听说研究室后就径直找来的人都将受到接待。大多数病人当然还是转诊病人,但麦克弗森感到研究室的形象也取决于对自我转诊者的及时治疗。

  麦克弗森也感到研究人员应该经常参加“初诊接待”。莫里斯一个月要在这间装有单向玻璃的小接待室里工作两天。今天就是其中的一天,但他心里并不想来。早上做完手术后,他激动的心情尚未平息,他怨恨回到这种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来。

  他闷闷不下乐地抬头看了一眼新走进来的一个病人。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年,身穿粗布工作服和圆领长袖运动衫,长长的头发,莫里斯起身和他打招呼。

  “我是莫里斯医生。”

  “克雷格·贝克曼。”两人勉强地轻握了一下手。

  “请坐。”他挥手示意贝克曼在椅子上坐下来,这张椅子面朝莫里斯的办公桌和他身后的一块单向玻璃。“你为什么到这里来?”

  “我,哦……我好奇。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你的情况,”贝克曼说,“你是这里脑外科的。”

  “没错。”

  “那好,我……我对它感到好奇。”

  “哪方面?”

  “嗯,杂志上的那篇文章——我能抽烟吗?”

  “当然,”莫里斯说。他把桌上的一只烟灰缸推到贝克曼面前;贝克曼掏出一包“骆驼牌”香烟,在桌上轻轻敲出一支,接着点燃香烟。

  “杂志上的文章……”

  “对了,杂志上的那篇文章说你们把金属线装到大脑里。这是真的吗?”

  “是的,我们有时候动这种手术。…

  贝克曼点点头,他吸着香烟,“那就对了。你们把金属线装进去就感到快乐,这是真的吗?强烈的快乐?”

  “是的,”莫里斯说。他试着用了一种满不在乎的语气。

  “真是这样?”

  “真是这样。”莫里斯说完抖抖笔以示墨水已经用完,他打开办公桌抽屉去取另一支钢笔,就在把手伸进抽屉的时候,他按动了几只藏在里边的电钮。他的电话铃顿时响了起来。

  “莫里斯医生。”

  电话线另一头的秘书说:“你按的铃?”

  “是的。请你不要挂断电话,替我转发展部。”

  “立即就办,”秘书说。

  “谢谢你。”莫里斯挂断电话。他知道发展部的人很快就会到达,他们会隔着单向玻璃观察这边的情景。“对不起,我打断了谈话。你刚才说……”

  “说脑子里装金属线。”

  “对。我们做那种手术,贝克曼先生,那是在特殊情况下,但手术仍是试验性的。”

  “这没有关系。”贝克曼说完吸了口烟。“这我并不在意。”

  “如果你想要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安排给你一些解释我们这项工作的书刊复印资料。”

  贝克曼笑着摇摇头。“不,不,”他说,“我不想要资料。我想要动手术,我这是自愿的。”

  莫里斯假装吃了一惊。他停了片刻说:“我明白。”

  “听着,”贝克曼说,“文章上说一次电击就像十几次性高潮。这听上去真的很棒。”

  “你想接受这种手术?”

  “是的,”贝克曼边说边使劲点头。“没错。”

  “为什么?”

  “你是开玩笑吧?难道别的人不想吗?那样的快乐?”

  “或许吧,”莫里斯说,“可你是第一个要求手术的。”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贝克曼说,“手术费用很高还是怎么啦?”

  “不。但我们不为轻浮的理由施行大脑手术。”

  “哦,哇!”贝克曼说,“你们这里原来是这样的。天哪!”

  他站起身,摇着头离开了接待室。

  三个发展部的家伙望着眼前的情景,目瞪口呆。他们坐在隔壁房间,透过单向玻璃注视着接待室。贝克曼早已离去。

  “精彩,”莫里斯说。

  发展部的几个家伙没有答话,最后,其中一个清了清嗓子说:“这还用说?”

  莫里斯知道他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些年里,他们一直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潜在应用性研究。细节研究、行业操作研究、输入输出研究。他们总是从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而现在他们却突然面对着现实。

  “那人是个恋电癖。”其中一个说着叹了口气。

  恋电癣这个概念曾引起广泛的兴趣和一些不偏不倚的学术界的关注。恋电癖——就像有些人需要吃药,他需要电击——这个概念似乎是想象出来的理论。可现在他们有了一个病人,他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恋电癖。

  “电是最大的刺激。”其中一个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但这笑声里带着紧张与不安。

  莫里斯纳闷麦克弗森会说什么,或许是一些富有哲理的话,麦克弗森这些日子对哲学特感兴趣。

  恋电癖这个观点是詹姆斯·奥尔兹在五十年代的一次惊人发现中预言的。奥尔兹发现,电刺激可在大脑的有些部位产生强烈的快感——他把这些大脑组织带称为“报答河”。如果一个电极被摆在这样一个部位,一只老鼠会不停地按动自我刺激杆,接受多达每小时五千次的电击。为了寻求刺激带来的快感,老鼠还会废食忘水。它在精疲力尽之前是不会停止按动杠杆的。

  这一了不起的实验还在金鱼、豚鼠、海豚。猫和羊身上施行过。大脑的快感端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一点已不容置疑。人的大脑也不例外。

  这些因素产生了嗜电者这个概念,即那些需要电击带来快感的人。乍一看,一个人恋电成痛似乎是不可能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工艺上的硬件现在很贵,但电极却不必很贵。人们可以期望聪明的日本公司来制造电极,期望他们出口只需两三美元一个的电极。

  非法手术这个观点不再少见多怪。曾经每年有一百万美国妇女做人流手术。大脑内部的移植手术多少要复杂一些,但并不复杂得叫人望而怯步。外科技术在未来将更加标准化。想象这种诊所将在墨西哥和巴哈马不断涌现出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寻找做这种手术的外科医生也已不成问题。一个忙忙碌碌、有条不紊的神经外科医生一天可做十到十五个手术。每个手术他完全可以开一千美元的价——有这种金钱刺激就能找到要钱不要德的外科医生。每星期十万美元的现钞是违法的强大诱因,如果外科手术真的有法可依的话。

  这似乎不大可能。一年前,医院就“生物医学技术与法律”组织了一次有法学学者参加的讨论会。恋电癖也在议题之列,但法学工作者反应冷淡。恋电癖这个概念和现存的决定恋药癖的法律条文不太一致。所有那些法律认为,一个人可以自愿地或非自愿地恋药成癖——这和一个人冷静地寻求一种能制造瘾的外科手术大相径庭。大多数与会的律师感到,公众不会寻求这种手术,因为没有公众的要求,也就不存在法律问题。现在贝克曼为这种要求提供了证据。

  “我真该死,”发展部的另一个人说。

  莫里斯发现这句评论几乎是不够的。他自己又感受到了他进入研究室后曾有过一两次的感受。这感受就是事情正突然失控地向前发展,大快了,这一切可能会毫无警告地在瞬息之间一发不可收拾。

  《终端人》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八章

  下午六点,神经精神病研究室主任罗杰。麦克弗森上七搂查看他的病人。至少他认为本森是他的病人,这是一种业主的感受,但并不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