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七年抗战亲历)-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 作者:胡兆才 
真实记述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军在正面主战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所经历的重大战役、战斗、历史人物与事件,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始末和艰难曲折           
  第一章 不抵抗断送了东北 祸根在军阀内战(1)
  张学良将军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小野心大。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此。 
  日本国土纤小细长,犹如一条细长的蛇,它的面积为37。7748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小;与日本国邻界的中国就像一头粗壮的大象,土地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蛇与象差之千里,可贪心的日本国一小撮侵略者一直窥视着这块土地,一心想着将中国吞掉,这就应验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古话。日本自1868年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把吞并中国作为“国策 
  ”,那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天皇上的密奏说:“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战败,日本迫使中国与其签订了《马关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从此赖在中国不走。日本在旅顺、大连驻军1。09万人,称为关东军。一万多人的关东军吃饱了、喝足了,整日虎视眈眈,总想寻机打开一个入侵中国的缺口。中国军队在东北有37万人,且不乏精锐之师,仅沈阳附近就有5万能征善战的队伍。因此,关东军见中国的篱笆扎得太紧,兵力又十分强壮,一时无处下手,急得如狂犬吠日干瞪眼。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30年。 
  命运多舛的中国,陷入了内战之中。蒋、冯、阎、桂四大军阀为争夺地盘混战不休。战争的硝烟从南国蔓延到了北国,从北国又回到南国,继而扩大到中原。为了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阎锡山邀请各方反蒋势力集会于山西太原,商讨反蒋大事。尔后,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军政领袖,以及西山会议派即国民党右派、南方广东粤系、广西桂系也派来了代表。他们在反蒋这面大旗下走到了一起,义愤填膺地声讨蒋介石的种种罪行,细致地研究了伐蒋战斗方案。 
  会后,57名将军和81名著名人物在太原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下野,并拥戴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和李宗仁为副总司令。 
  想过把皇帝瘾的阎锡山,迫不及待地跑到北京,召开新闻记者会议,向全中国宣布,从1930年4月起,由他取代蒋介石统治中国,并发誓一天不消灭蒋介石,一天不与家人团聚。 
  4月1日,冯玉祥和李宗仁也分别宣誓就职。这一天,阎锡山调兵遣将,排军布阵,宣布组成讨蒋阵营:桂系为第一方面军,李宗仁担任总司令;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鹿钟麟担任总司令;晋军为第三方面军,阎锡山兼任总司令;另一部西北军为第四方面军,石友三担任总司令。 
  在作战会议结束之际,阎锡山以总司令的身份沉下脸训斥道:“诸位,此次讨蒋大战意义非同一般,要把所有兵力和最好的武器拿出来,一定要同姓蒋的这个南霸天决个你死我活。这一战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是骡子是马是拉出来遛遛的时候了,看谁的招数高。”阎锡山怕人家听不懂他的话,扫一眼与会者,解释说,“什么叫破釜沉舟呢?就是孤注一掷,要与姓蒋的拼到底。这一战我初步把了脉,胜则到南京组织政府,在朱元璋的明故宫里建立统一全中国的真正国民政府。如果败了,对不起,我们则要跳黄河自尽。”阎锡山说得坚决,没给自己和大家一点余地。说罢此段誓言,他看了看李宗仁说,“怎么样,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啊?” 
  李宗仁考虑了一下,开口言道:“恕我直言,你的这个决心是一个自残的决心,吾辈不敢苟同。” 
  阎锡山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李宗仁说:“失败了跳黄河,意味着真正的失败。真正有决心干一番大事业的,就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擦干净身上的污血重头再干!” 
  冯玉祥点点头,赞同他的话说:“李大哥说得对,失败了跳黄河,那不是便宜了姓蒋的那小子?要干一番大事业,必须有大丈夫气概,能屈能伸,曾国藩当年与太平军作战,开始不是屡战屡败?后来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后,最后不是消灭了太平军吗?” 
  粗鲁的阎锡山一拍大腿说:“好,我同意二位的主张,来来来!”阎锡山叫勤务兵给大家拿来酒杯斟满了酒,端起酒杯说,“诸位,酒能壮胆,我们就一齐干掉它!” 
  蒋介石当然摸到了阎锡山的脉搏,针对阎、李、冯军南下,组成了三个集团军和两个总预备队。第一军团总指挥韩复榘率四个师,布阵于津浦线;第二军团总指挥刘峙率五个师,布阵于陇海路;第三军团总指挥何成浚率五个师,布阵在平汉路;另外,预备军团总指挥陈调元和王金珏各率三个师,摆在徐州至开封一线机动。 
  针尖对麦芒,1930年4月3日,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投入总兵力达150万人,前哨战由徐州以西的砀山开始,双方在陇海线、平汉线、津浦线大规模展开。西起潼关,东至连云港,北起济南,南至浦口。方圆数百里的大战场,硝烟弥漫,炮声不绝于耳。双方拼死搏杀,直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广袤的沃野里血花飞舞,尸骨如山,血流成河。蒋与冯、阎、桂在实力上旗鼓相当,在装备上蒋介石军队还略胜一筹。起初,蒋介石不把对手放在眼里,凭精良装备和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攻城略地,占领了不少城池。但战斗持续,蒋军渐感后劲不足,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手不可小瞧,便振作精神,认真对付。结果,由起初蒋军的小胜转成双方各有胜负,势均力敌。至8月,战事成拉锯局面。   
  祸根在军阀内战(2)   
  局势骑虎难下,蒋介石想到了东北军的张学良。当时,蒋介石有兵员61。93万人,枪支47。9万支,机关枪2479挺,迫击炮1010尊,大炮586门。此外,蒋介石还拥有飞机143架。东北军拥有飞机191架。就陆军而言,东北军与蒋介石相比,屈居第二。然若以海空军相比,东北军则是蒋、冯、阎、桂的总和,独占优势。不言而喻,这时,双方打成拉锯战局面,谁能赢得张学良的支持,谁就能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最终能赢得整个中国。 
  几乎同时,蒋介石想到的,冯、阎、桂也想到了。 
  有一天,蒋介石在办公室里闷闷不乐地低头踱步。一旁,夫人宋美龄看在眼里,小声问他有什么难处。蒋介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向夫人托出:他希望借助东北军入关,击败对手。夫人是他的“参谋长”,他征询夫人如何赢得张学良的支持。 
  宋美龄胸有成竹,建议说:“大令,拿出我们的杀手锏——银弹战术,一定能将张学良争取过来。”宋美龄说的银弹战术,就是用大量的金钱收买需要的人。 
  “银弹战术!”蒋介石击掌叫好,“夫人说得对,这个战术百战百胜。”蒋介石用银弹战术,曾经收买过韩复榘。可是,刚刚一阵兴奋过后,蒋介石又皱起了双眉,为难地说,“夫人,这个主意虽好,可是,我担心张学良不吃这一套。” 
  “为什么?”宋美龄不解。 
  “夫人知道,东北土地肥得冒油,资源极为丰富,张学良银行里的袁大头、美元、法郎不比我们的少,他不缺钱花,这个银弹战术对他适合吗?” 
  “大令,你说这个世界上有嫌钱多的人吗?相信我,张学良在银弹面前不会例外。再说,你是委员长,要大度一点,发给他一张委任状,叫他担任陆海空军副司令,仍让他掌管东北军。我看,张学良不是傻瓜,这种有名有利的事,他不会无动于衷的。” 
  蒋介石虽然犹豫,但经不住夫人一再坚持,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表示同意。 
  此时,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是最吃香的人物。蒋桂战争后,桂系还在喘息养伤,西北军继蒋冯战争惨败后,又在中原大战中再次失利,真正能左右大局的只有他了。他手握重兵,如天平上的砝码,放在哪边哪边必胜,可谓左袒左胜,右袒右胜,举足轻重。各派势力都不敢小看他,想着法子争夺他。蒋介石的第一批代表方本仁、刘光到沈阳一看,阎锡山的代表和冯玉祥的代表都到了,生怕带来的100万元支票不够,发电报向蒋介石报告情况。 
  蒋介石将电报递给一旁的夫人,并询问良策。宋美龄考虑后说:“大令,上帝给了我们机会。前些日子,张学良坐山观虎斗,现在他却是以赌资的大小确定倒向哪一边了。我们要不惜一切,赶快加大筹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蒋介石觉得夫人言之有理,只是派谁去呢,他举棋不定。夫人拍板说:“叫吴铁城偕夫人前往。” 
  蒋介石诧异道:“吴铁城有半个外交家的称号,派他去合适,可是,为何要偕夫人呢?” 
  “你啊,你太不了解张学良的为人。”夫人自以为是地说,“张学良人称少帅,风流倜傥。他不仅抽大烟,还有不少风流韵事流传民间。叫吴铁城带着夫人前往,不正是投其所好嘛!” 
  “哦!”蒋介石恍然大悟,拍着脑袋说,“还是夫人高明,这叫银弹、糖弹同时上,威力更大,一定可以击中要害。不过,张群有半个诸葛亮之称,叫他也去。” 
  吴铁城夫妇及张群临行前,蒋介石反复说明他们的使命,宋美龄还面授机宜,强调说:“三位此行,关系党国前途,务请三位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切不可大意失荆州。我有四句话:‘放眼长远,盯紧目标;谈吐高雅,注重仪表;善解人意,不愠不躁;不达目的,死不罢休。’诸位记住了吗?”她又特别叮嘱吴夫人,“为了党国的利益,你的任务是陪张学良打牌,让张学良高兴,逢场作戏,而且要演出水平。你要清楚,只要他高兴了,他的几十万大军就会归顺中央,阎锡山的晋军就会不攻而破。” 
  吴夫人当然明白宋美龄话中之意,心里不悦,却无可奈何,陪着微笑点头答应。蒋介石平日很少嬉笑,此时也破戒戏言:“苍蝇会盯有缝的鸡蛋,你千万不可假戏真做,不然,我们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哦。” 
  在座的大笑起来,吴铁城与夫人却十分尴尬。 
  吴铁城一行带着蒋介石的200万银行支票到了沈阳,住进了沈阳最高级的宾馆——三经路上的格陵饭店。而冯玉祥的代表只带着500元,当然住不起高级饭店,就连吃饭的费用也很拮据,哪谈得上用钱铺路打通张学良呢?吴铁城虽有三寸不烂之舌,但他懂得此行不是用舌之地。于是,到了沈阳,他暂不与张学良谈正事,而是直接约张来饭店打麻将,夫人就安排在张学良的对面,自己和张群对面而坐。 
  吴铁城的妻子年轻漂亮,上面不时向张学良媚眼连连,下面脱下鞋子,把脚搁在了张的脚背上,上下配合,弄得张学良异想天开。 
  吴铁城的牌越打越大,一夜间输掉了几千甚至几万。张学良是何等聪明人?他明白吴铁城的用意,一边洗牌,一边戏言:“你们夫妻俩配合默契,一个用钱,一个用脚,再加上张群敲着边鼓,我简直难以招架了。不过,如果你们把我逼急了,我先枪毙了吴铁城,然后把他美丽的夫人留作人质,你们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哦。”   
  祸根在军阀内战(3)   
  张群缄默无言,吴夫人笑着说:“少帅,你别跟我开玩笑,你若怜香惜玉,我跟你说句正经话,蒋总司令已下令任命你为陆海空副总司令,你这不是和蒋先生同坐江山了嘛。蒋夫人还说,如果我陪你打牌你还不高兴,她将亲自出马,她将日日夜夜陪着你,一直打到你愿意出兵进关为止。到那时,你能受得住吗?你非倒在第一夫人的石榴裙下不可。我看呀,你也不必熬到那个时候,不如给我一个面子,答应了蒋先生。”说罢,脚底下的功夫更带劲了,眼睛里射出的一支支“箭”,直穿张学良心窝。 
  吴铁城对夫人一席话心领神会,立马将200万支票递到张学良手中说:“这是蒋委员长夫妇送给你的吸烟费用,蒋先生说了,你若进关,东北和华北都是你的,你的司令部可以住北平,中南海就是你的行宫。” 
  张学良用眼睛瞟了瞟吴铁城夫妇,又看了看张群,然后拿起那张支票,放在嘴边闻了闻,接着一挥手说:“好吧,这200万我收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也是惟独的一个条件,就是等中央军收复济南后,我东北军一定进关,帮助蒋先生夫妇收拾时局!” 
  “一言为定!”吴铁城与张学良握手。 
  济南城防守严密,张学良担心东北军入关攻打济南发生重大伤亡,要蒋介石先拿下济南,为东北军入关占领济南创造条件。其用心吴铁城、张群当然心中明白。他们立即发电给蒋介石,将工作情况汇报后,蒋介石不假思索,立马下令蒋光卢部、蔡廷锴部向济南发起猛攻。阎锡山部溃不成军,连连后撤。8月15日,中央军一举占领济南。9月13日,宋美龄见张学良迟迟还不入关,要蒋介石迅速以国民政府名义拨给东北军入关开拔费2400万元。9月17日,张学良发出进军关内命令。9月18日,东北军坐火车风驰电掣般进关,千军万马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西北军把东北军比做东北虎,听说东北虎进关,一枪不放向西撤退。东北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河北、山东,主力直逼娘子关。张学良进北京边吃着烤鸭边说:“我从未打过一枪不放的大胜仗。” 
  不久,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来到南京,拜见蒋介石夫妇。蒋介石夫妇天天宴请他俩。这次,蒋介石不再使用结拜金兰计拉拢张学良,而是要宋美龄与于凤至拜了干姐妹。历时七个月的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地区,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的胜利,从此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这也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然而,古话说得好,祸福倚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张学良及数十万东北军将士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场辉煌的远征,给中华民族播下了一颗凶险的种子,这颗毒种最终导致全中国人民陷入了血海之中。 
  此话怎讲?东北军精锐之师入关,关外的东三省军事力量顿时减半,防务空虚,一时间东北三省可以说成了有国无防之地,数千里边防线找不到几个兵。这一无情的现实,给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在东北军入关的第二天,即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终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   
  不抵抗束缚了手脚(1)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有日本关东军入侵的征兆。而且,张学良当时就闻到了这股火药味。张学良进驻北京后,住进了顺承王府。蒋介石委任他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他的公馆成了自然的司令部。日本人收买了他手下的大将石友三。石友三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奶便是娘,哪里能升官发财,他就往哪里去。他原为西北军将领,冯蒋大战期间,他率部到浦口炮打南京。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兵败,他不敢投蒋,选择了张学良。张学良见他能说会道,却不知他的根底,好心收留了他。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很快 
  就掌握了石友三的特性,决定在他身上下工夫。于是,他们派人登门,送上20根金条,要石友三参与倒张活动。石友三一见金条,立马向日本特务承诺,保证在半年内消灭张学良。为了这个承诺,他将部队悄悄地拉到广东顺德,集中训练了两个月后,向全国发出讨张通电。同时,他割断了平汉路的电线,扣留来往列车,截断南北交通,部队浩浩荡荡地北上,占领了石家庄。 
  擅长吹牛的石友三根本不是张学良的对手,张学良从接到情报到出兵讨石,前后不到10天时间,就将石友三部队打得一败涂地。石友三损失惨重,只带出2000人,逃到了山东的沂蒙山,当上了山大王。 
  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惊闻石友三惨败,立即动员阎锡山出兵伐张。阎锡山不是石友三,他深知张学良非等闲之辈,摇头拒绝说:“东北虎很厉害,我甘拜下风,你们还是另请高明。” 
  日本特务并不死心,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接着炮制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所谓“万宝山事件”,说的是发生在吉林长春县,一场中朝边境两国农民因争水发生斗殴的事件。民间发生这种纠纷是十分平常的事,然而,日本特务利用一次农民斗殴,指使日本警察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农民数人,还逮捕了10人。 
  “中村事件”是日本参谋总部派中村震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