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马帝国灭亡简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情势已经非常危险了,备受压迫的西哥特人随时都会成为威胁帝国最严重的一支力量,但如果没有匈奴人的的话,或许这种危险仍会潜伏很长时间。   
  公元377年左右,匈奴再次向东发展,将野蛮的东哥特人也逼到了多瑙河,不久东哥特人就越过了多瑙河,两支哥特人合兵一处很快就掀起了大规模的入侵,哥特人开始大规模抢掠帝国境内的农村,城市,还开始向阿德里亚堡推进,直接威胁了东部帝国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局势发展成这样,不知瓦伦斯皇帝对自己当年的决定作何感想,但瓦伦斯皇帝已经决定用御驾亲征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造成的错误了。   
  公元378年夏,瓦伦斯皇帝在君士坦丁堡集结了一支六万人的大军,开始向北进发寻找哥特人决战。   
  瓦伦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都是一个庸才,他竟然选择在八月份,全年最热的时候进行行军。事实上,当时的阿德里亚堡虽然被哥特人包围,但根本不需要马上进行救援,因为阿德里亚堡建设在山地之上,它的城墙十分坚固,城内粮食足够坚持一年时间,瓦伦斯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西哥特人在阿格里亚堡城下耗尽力量,并且等待西罗马皇帝Gratian的盟军与自己会合后,再率领大军将已成疲惫之师的西哥特人从容击溃。   
  但瓦伦斯却不这样认为,刚愎自用的他不等Gratian与他会合,便率领大军经过急行军到达了阿德里亚堡城下。   
  罗马军的战前侦查完全失败,瓦伦斯派出的侦察兵将哥特人的前锋当作哥特人的大军,所以瓦伦斯得到的报告是哥特人只有一万人,而且没有骑兵,急功近利的他马上命令罗马军开始攻击,丝毫不顾他的士兵们经过整天的强行军已经是又累又渴继续休息。   
  哥特人的首领Fritigern在得到罗马人已开始出动的情报后,马上命令将所有马车组成一个双层圆阵,形成了两道防线,步兵们躲在马车后面等待罗马军队。他还将自己的所有骑兵以东、西哥特分成左右两队,全部派出去打击罗马人的后方,但不知怎的,这两支至关重要的骑兵都跑丢了,竟然与Fritigern失去了联系。   
  很快,罗马大军就到达了战场,但他们的队形十分混乱,显然还没有从长行军中恢复过来。鉴于军团队形还未展开,瓦伦斯先命令轻步兵进行试探攻击。轻步兵的攻击刚刚开始,Fritigern就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防御计划是错误的,他果断命令正面部队出击,反攻罗马的轻步兵。反攻一开始,已疲劳至极的罗马轻步兵便抵挡不住,很快就死伤惨重,但还是节节退却,哥特人见状展开全军冲锋准备一鼓作气将罗马军队彻底击溃。这一下罗马轻步兵再也顶不住了,立刻全部崩溃向自己的主力军团的队列中涌去。如果罗马这时再不采取果断行动,允许轻步兵退入己方阵线,破坏刚刚形成的队形,面对全军冲锋的哥特人,战斗就会完全失败。瓦伦斯再愚,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他立即命令,前军拔剑挺枪不许轻步兵退入己方阵线。退无可退的轻步兵被哥特人在阵前全部斩杀殆尽。瓦伦斯的这道命令虽然挽救了主力军团,但对自己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   
  已经血脉膨胀的哥特人击败轻步兵后继续向罗马军团正面发起强攻,但很快就失败了,事实证明用散兵线强攻罗马军团正面是愚笨的。Fritigern只好召回部队,重新依托车阵进行防御。这回该瓦伦斯开球了。在烈日的炙烤下,瓦伦斯匆匆重新整理了一下队形,便命令军团开始正面攻击车阵,骑兵保护军团两翼。   
  经过强行军后,很多罗马军士兵累得连盾牌都拿不动,又加上在烈日下暴晒了半天时间,士兵的疲劳可想而知。但罗马军仍向车阵发起了进攻,因为士兵配备不堪,全军团便没有向车阵发起冲锋,而是排好队形向车阵缓步推进,准备到很近的距离后再冲锋。   
  当罗马军行进入到弓箭的射程内,哥特人就开始用弓箭向罗马人射击,战场上不断有罗马士兵倒下,但罗马大军仍然坚定的向车阵缓步前进。   
  300米!200米!100米!冲锋!随着百夫长一声令下,罗马全军开始向车阵发起了的冲锋,不一会,罗马人便与哥特人混战在了一起,这时的战斗完全不管什么队形与战术了,完全凭借各自的单兵素质与士兵的战斗意志了,在这方面罗马人无疑是占优的,但哥特人以逸待劳,还依托工事进行防御使得罗马军的攻势也毫无进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罗马人倾斜,罗马人经过惨烈的战斗,终于在哥特人的车阵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将哥特人逼到了第二道防线。形势对哥特人岌岌可危。Fritigern见战事不利,孤注一掷的把自己的卫队也派出去,一批直接增援正面,另一拨试图从圆阵渗透出去打击罗马人的侧翼。瓦伦斯发现了这一危险,马上命令罗马左翼骑兵打击正在渗透的哥特人,左翼骑兵迅速出击很快就将哥特人赶回圆阵中。   
  战斗一直进行到日落,除了在此前将哥特人逼入第二道防线后,罗马的攻势就再也没什么进展了。   
  面对现在这种处于胶着的形式,万伦斯心里非常焦虑,他害怕再这样坚持下去,军队可能会因体力不支而失败,于是瓦伦斯命令两翼骑兵加入战斗,打击圆阵的侧翼,以尽快结束战斗。如果这道命令被罗马骑兵圆满完成的话,那哥特人可能就完蛋了,但历史却没有再眷顾罗马人了。   
  就在罗马两翼骑兵准备出击的时候,Fritigern早先派出去的两支骑兵奇迹般的终于回来了。罗马的右翼骑兵刚刚出动就碰上了东哥特人的骑兵——重甲骑兵,这种骑兵与骑手全身都披挂盔甲,防御性极好。右翼骑兵刚一接战就支持不住,很快便被打散。而左翼骑兵在西哥特骑兵后,立刻发起冲锋投入了战斗,左翼骑兵主要由老兵组成,所以作战非常勇猛,刚一接战,西哥特骑兵就招架不住,边打边退,就在这时,东哥特骑兵增援了过来,两支骑兵合成一处猛攻罗马左翼骑兵,整天的强行军又加上一经过一场血战的罗马骑兵面对数量占优的哥特人,勉力支撑了一会,终于支持不住,逃离了战场。   
  在击溃罗马骑兵后,哥特骑兵并不追赶,而是调转马头回到战场中央,攻击罗马步兵的背后。这时的中央战场,哥特步兵已被罗马步兵逼到了绝路,濒临崩溃,但罗马人也早已困乏不堪,不过罗马士兵们仍在疯狂的战斗,以求快点结束战斗能好好休息一下。突然,罗马军队背后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原来,哥特骑兵向罗马军背后发起了冲锋,哥特人原本低落的士气又高涨起来,Fritigern也亲自拔刀带领卫队进行反冲锋,它的冲锋带动了所有的哥特人重新振作起来,对罗马步兵展开了反攻。已劳累不堪罗马步兵在哥特人的前后夹击下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全军崩溃了。   
  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罗马军队的人员损失达到了三分之二,连皇帝瓦伦斯丧命于此,但是哥特人也没有办法继续扩张战果,甚至俩纳德里亚堡他们也未能乘势攻取,因为他们的损失同样巨大。   
  这场会战的结果对于摇摇欲坠的罗马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因为损失了大量的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而罗马公民又不愿意当兵,罗马只好承认哥特人在罗马境内的自由居住权与迁徙权,并开始大量招募哥特人进入军队,这种招募已不是像从前那样,只是个人的或小群体的招募,而是将整个部落全部招入罗马军队,而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这支部落的酋长,准确地说这种征召其实是将罗马军队蛮族化。在阿德里亚堡战役之后,罗马军队蛮族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最后竟然连皇帝禁卫军也由异族人充当。历史很快就对此做出了反应,90多年后,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日耳曼禁军首领所废,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能延续至今的重要支柱就是因为由罗马公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帝国军队,如果这根支柱崩塌或变质,那帝国也就真正走向了他的末日。            
分裂的帝国   
  罗马帝国的历史上一向不乏叛乱,最著名的就是四帝内战期间(AD68…69),一个叫斯威里思的辅助军指挥官在莱茵河低地地区发动叛乱,在被镇压前他竟然还鼓励一些军团加入他。到了公元3世纪,处于大混乱中的罗马帝国已经不能继续提供给各省的臣民所需要的保护,于是各省份的臣民自然有理由自己保护自己。   
  高卢,罗马帝国西部最大也是人口最多最富饶的省份在混乱时代带头发起了独立运动。由于重要性的下降,驻扎高卢,用来保卫莱茵河前线的军团到了公元240年已减少到了四个,而同时的多瑙河前线驻扎了十二个军团,不仅如此,随着不断的抽调部队,莱茵河防线变得越来越虚弱,而防线对面的法兰克人与阿勒曼尼人却变得非常强大。他们在公元230年与250年两次发起大规模入侵,蹂躏了整个高卢和西班牙东北部,紧接公元260年瓦勒良皇帝在东部的被俘让罗马帝国的威信降到了最低点,所有高卢的罗马臣民都对帝国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罗马政府已无法保护他们了,在这种形势下,高卢的独立主义适时地出现了。高卢贵族、下日尔曼总督马库斯?波斯图姆斯在蛮族大军入侵高卢的时候,率军奋力抵御入侵者,并成功地将法兰克人击退,赶回到了莱茵河以东,波斯图姆斯顿时在高卢拥有了巨大的声望与威信,成了高卢人的英雄,于是在这个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年代,波斯图姆斯顺理成章的在瓦勒良皇帝被俘的同年被他的军队拥戴为皇帝。被拥立为帝后,波斯图姆斯马上率军奔赴科隆,成功地抓住了加利埃努斯皇帝的儿子撒隆尼乌斯并杀了他,然后波斯图姆斯率军前往莱茵河前线再次成功击败日尔曼蛮族并重建了莱茵河防线。他的成功赢得了驻扎在不列颠、西班牙、雷提亚(现今的瑞士一带)的军团的欣赏与信任,这些军团宣布完全听命于波斯图姆斯,于是罗马帝国的西部(除意大利与伊利里亚)完全独立了出来,重新组成了一个高卢帝国。波斯图姆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新成立的帝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所以他在成功独立后没有进军罗马,而是加紧发展自己的内政。他首先选定特里尔为自己的首都,被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元老院,重建与修饰宫殿,加强莱茵河前线,重建被蛮族毁坏的城镇,经过这一番作为后,这个高卢帝国看来能够存活下来了。   
  不过皇帝加利埃努斯不会给他太多的时间。公元263年,加利埃努斯重新占领了雷提亚,公元265年,他率军进攻波斯图姆斯,但被波斯图姆斯击败,一年后加利埃努斯被谋杀。不过波斯图姆斯经过这次大胜后好像忘记了乱世生存的法则,那就是永远不能得罪军队。公元269年,波斯图姆斯在打败一个试图篡位的人后,拒绝让军队洗劫美因兹,结果触怒了军队,当晚就被士兵杀死。波斯图姆斯一死,高卢帝国马上处于分崩离析之中(西班牙与高卢东南部率先宣布脱离高卢,重新加入罗马帝国,不列颠宣布独立,直到在274年奥勒良重新收复),而高卢内部则跳出了好几个篡位者为了高卢的统治权互相厮杀。公元274年,最后一个高卢皇帝泰特里库斯向罗马奥勒良皇帝投降,似昙花一现般的高卢帝国宣告灭亡。            
帝国的第一次中兴(260…276)   
  公元260年,瓦勒良皇帝被俘,七万罗马大军全军覆没,在这场灾难后已经十分虚弱的罗马帝国看似已经走到了毁灭的边缘。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内战给了所有边境上的蛮族巨大的机会,他们的入侵一波接着一波:阿勒曼尼人在公元260横穿高卢中部,一路烧杀抢掠,兵锋直指高卢南部与意大利北部;法兰克人紧随而来,翻越比利牛斯山,洗劫了整个西班牙东部;赫鲁利人与吉皮兹人占领了达契亚、美西亚,于公元255年蹂躏了特里朗得(土耳其东北部)接着在公元267年摧毁了整个雅典;撒克逊人不断抢劫不列颠海岸;日尔曼蛮族的一支朱特朗吉人入侵到了意大利中部。除了蛮族的入侵,整个帝国境内还不断的爆发局部瘟疫。虽然帝国某些地方如北非与埃及仍然保持着繁荣,但整个帝国到处都是通货膨胀,税收因为货币的急速贬值与人口的流亡已无法保证,统治者们因为短期利益不停的执行着各种各样的将长期有害于帝国的政策,所有这些使得帝国的经济在这些年中迅速的下滑。   
  几个世纪以来,尽管罗马世界也曾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与灾难,但这时,人们才第一次开始对罗马帝国公开的感到绝望,独立与分裂主义到处蔓延,高卢从帝国中分离了出去,帕尔梅拉城公然宣布独立,整个罗马世界好像已经进入了黑夜,人们看不到一丝希望。但就在这个黑暗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帝国漫长的边境线被稳定了下来,大多数蛮族被赶出了帝国境内,军队、货币和政府都进行了改革,帝国的威信又从新被建立起来,帝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中兴,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一个人带来的,那就是罗马皇帝加利埃努斯。   
  加利埃努斯是皇帝瓦勒良之子,与公元253年与其父一起成为罗马皇帝,当瓦勒良公元254年去东部后,他受命统治帝国西部。五年后他在意大利中部击败了朱特朗吉人,初次显露了他过人的才能,但他父亲的灾难引发了帝国内部的大叛乱。他统治期间有二十个将领发动了叛乱,加利埃努斯在整个统治期内都在与这些叛乱者和蛮族作战。公元260年,波斯图姆斯宣布高卢独立,加利埃努斯面对这种情况明智的选择暂时承认这个既成事实,因为混乱的经济、残弱的军队还有更可怕的蛮族,加利埃努斯没有精力及实力去扑灭高卢的叛乱,他需要的是稳定的形势以重新组织整个帝国。加利埃努斯选择了位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米兰作为自己的驻地,因为这里更加靠近前线,便于其指挥战争,防御意大利,他还组建帝国历史上的精锐的第一支机动打击力量,一支骑兵军,士兵全部招募自多瑙河流域,亚洲和北非,他还铸造了一种新的金币专门用来为这支部队发放军饷。这支特别的部队有独立的驻地并被特许可以在城市驻扎。事实证明,这支力量非常有效,成功的阻止了蛮族对意大利的入侵并击退了强大的哥特人。除此之外,加利埃努斯开始了一个巨大的防御设施建设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范围遍及帝国许多城市。巨大的防守塔,更厚的城墙被相继的建立起来,这个工程在此后被很多皇帝继续执行。   
  加利埃努斯的军事改革最大的成功就是对防御战略的创新,他发明了弹性防御战略以此来取代已执行了两百多年的硬性的前线防御政策。过去的边境防御政策要求罗马军队坚守防线上的每一点并击退入侵,而如今罗马的军事力量早已大不如前,帝国军团已无力执行过去那种于边境上击退敌人的硬性防御政策,因此加利埃努斯放弃了这种战略,代以集中优势力量,等待入侵之敌力量虚弱之时,再发起决定性反击击退敌人的策略。加利埃努斯成功的运用这种策略于公元268年在尼师打败哥特人,使得哥特人百年内都不敢再入侵罗马帝国。   
  不幸的是,加利埃努斯错误地认为元老院会篡夺他的皇位。因为公元259年朱特朗吉人威胁罗马城时,元老院在没有请示他的情况下调动禁卫军击退朱特朗吉人,所以加利埃努斯一直对元老院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而忽视了真正可能篡位的军官,这导致了他的败亡。公元268年加利埃努斯的骑兵司令奥雷鲁斯乘他不在时在米兰自立为帝。在接到后院起火的消息后,刚刚获得尼师大捷的加利埃努斯只得放弃全歼哥特人的打算,急忙率军赶回意大利围攻米兰城,在随后的围城战中,加利埃努斯被谋杀,他的死又引起了帝国新一轮的混乱,而他的继任者们的能力大多都比不上他,并且统治时间都很短。   
  加利埃努斯皇帝仍然是一个来自于传统的贵族阶层的皇帝,但他死后,罗马帝国的皇帝开始来源于一个新的阶层—士兵,而且几乎都是出生于伊利里亚或巴尔干。第一个是克劳迪二世,外号是“哥特库斯”,这样称呼是因为他在公元269年打败了哥特人,他的继任者是杰出的皇帝奥勒良。奥勒良毫无疑问的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虽然他被迫放弃了达契亚,但在其在位的短短五年期间,他连续打败了汪达尔人、阿勒曼尼人及朱特朗吉人,并且他还成功镇压了帕尔梅拉与高卢帝国的叛乱,可以说对帝国有再造之功。奥勒良不仅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对叛乱者的处置也显示出宽容的美德,他宽恕了帕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