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人千年的荣誉与哀伤:红颜-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琥珀钏,就值价一百七十万。
  萧宝卷倒是一个没有阶级意识的人,常戎服骑马前往臣民家里游宴,婚丧嫁娶无不参加。一次前往潘贵妃家里,小皇帝自己跑到井边打水,给厨子做饭打杂,一群人嘻笑互骂,没有一点儿帝王架子,与奴同乐。他最得宠的小太监年纪才十三四岁,也敢参预朝政,控制大臣,甚至骑马入殿,呵斥天子。这皇帝哪里是平民意识,根本就是目无法纪、伦理败坏。别拿他跟宝玉比,人家没大没小,真的是对人尊重。
  有个侍从给萧宝卷读了《西京赋》,小皇帝大喜,按照赋中描述大起宫殿,尽极绮丽。宫殿内常有火灾发生,最大的一次火一下子烧毁殿宇三千多间,烧死宫女太监无数。萧宝卷趁机起新房子,拆下各佛寺的零部件来建宫殿,其中,潘贵妃的玉寿殿中一切书字、灵兽等等都是用纯金纯银打制。小皇帝还喜欢园林景致,大暑天种树,早上种晚上死,死了又种,反正最后没有一棵树活下来;阶庭之内全部细草铺地,绿色茵茵,不过都是刮取的草皮,太阳晒一天就枯死,每天每日需要不停更换。所有的园林山石都涂上彩色,台阁的墙壁上绘满春宫图画。
  萧宝卷还在皇宫里建立了很多小卖部,让官员和宫女嫔妃一起在店里做买卖。潘贵妃当上了市场管理员,萧宝卷自己当市场小秘书,遇有买卖争斗等,都由潘贵妃一人做主。萧宝卷若有小过错,潘贵妃动不动就上座审讯,罚皇帝长跪,甚至加杖。后来,萧宝卷亲自开船,坐在里面卖猪肉。
  这个皇帝有时忍不住和其他妃子偷欢,如果潘贵妃听到了,就会把萧宝卷召来,加以杖责。他果真是把潘贵妃当亲娘一样供奉起来。萧宝卷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派人打制纯金莲花铺于地面,令潘妃舞行于上,叹赏道:“此步步生莲花也。”从此,潘贵妃的那一双金莲小脚就流传下来了,也固定了中国古代男人的审美取向。
  真正缠足的开始至今尚无定论,南唐李后主估计是羡慕潘贵妃的风流,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跳起凌波微步。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女子缠了一千年的足,花了好多的布,喝了好多的洗脚水。

  徐贵妃:侮辱和损害了男人

  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据《南史·后妃下》载,萧绎十分爱恋他的妃子徐昭佩,但徐妃却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徐妃还与多人私通。后萧绎厌其淫行,令其自杀,并于她死后出妻。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说的就是徐昭佩。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南朝的皇帝们也都是一些古古怪怪的人,都极有才华,不是文学家就是经学家,偏对政治了无兴趣,成为昏君。梁武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自奉俭约、听取民情,但他老人家有一个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赎身,再为皇帝,折腾下来把国库都花得七七八八了。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夜以继日。那时全国僧尼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的志气了,终于酿成了侯景之乱。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于是湘东王萧绎隆重登场了。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为贵妃。
  生活在这种僧不僧、道不道、文不文、武不武的怪诞大家庭里,很容易变态。徐妃本来就资色平平,毫无大家闺秀的风姿,而且性格善妒,不过是政治联姻,萧绎哪里看得上她?一年才不过去探望几次。徐妃更是小里小气,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非但不受宠若惊,反而十分冷淡。每当知道皇帝要来,必定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以羞辱这独眼真龙,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元帝一见,龙颜大怒,拂袖而去。古龙曾写过一个女人的“半裸”,不是上身没穿或下身没穿,而是左边穿了衣服右边没穿,真正对称的“半裸”。估计就是从“徐妆半面”中得到的灵感。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但徐昭佩却根本不在乎:“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倒也好了。”萧绎虽是皇帝,更是文人嘛,修养确实好,拉倒了算,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深宫寂寞的徐昭佩,害怕芳华虚度,她先后与遥光寺的智通和尚、萧绎的随从暨季江、美男子贺徽等人私通。可见萧绎虽贵为皇帝,在徐妃的心目中却是毫无分量可言。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半老,犹尚多情。”
  这些轻薄话传到了萧绎的耳朵里。皇帝不干了:偷偷摸摸我就当不知道算了,你还明火执仗敲锣打鼓地偷人?脾气再好也不行。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
  其实萧绎作为一个皇帝也是够可怜的,连老婆都这样明目张胆地羞辱他。这是萧绎心中一道疤,结出厚厚的痂,又痒又痛。以萧绎的身份,身边不可能缺少女人,但不代表他能获得她们的爱情,难免压抑晦暗。萧绎写出了大量的宫体诗,专门描写女性的体香轻汗、翠眉怨黛、纤腰玉手以及轻帏罗帐、绣被锦衾等,挑逗、暗示、玩味、意淫的色彩更浓,并大力扶持“立身须谨慎,为人须放荡”的文字工作,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Spectacle。
  这当然是跟南朝那种轻靡冶艳的风气有关,然而不能不说,这位萧皇帝也是给那位半老徐娘给伤着了。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这一回不是女人,而是男人。


  苦情篇:苦情戏女主角

  秦香莲:弃妇幻想曲

  秦香莲:事见清代戏剧《赛琵琶》,是现代舞台上流行的《秦香莲》、《铡美案》的祖本,故事说的是秦香莲被陈世美派人追杀,后天授兵法,以军功而官居显位,亲自审问陈世美。又有花部乱弹的《明公断》,把结尾改成包公断案,包公铡美。各种版本的故事在全国各个剧种中,盛演不衰。
  最近不幸又看到这样一篇小说:两人轰轰烈烈地相爱,爱的时候天雷动地火,终于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了。男的另攀高枝,女的心灰意冷,音信两茫茫。二十年后,男方已是摩根斯坦利的某某董事了,身家千万,娇妻爱女,忽然良心发现,坐着直升飞机来到寸草不生、鸟不拉屎的小镇,找回这个正在种花的中年妇女,泪眼婆娑地拉着她的手说:“你还好吗?我们的儿子还好吗?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你呀。”接着,就是女人手里的花盆“呯”地碎了,十多岁的儿子在旁边跑过来:“妈妈妈妈,他是谁呀?”
  我知道,很多曾经热恋过的、曾经被抛弃的女子都在发这个梦。梦的结尾就像这样:男人哗地开出一张价值百万的支票,说是补偿她的。而女人接过来,随手就把它撕了,扔到男人的脸上,说:“我们不需要,我们过得很好,你走吧。”
  不是说冷淡就是最好的报复吗?其实类似的事情,元稹也干过。他抛弃了崔莺莺另娶,后来还专门去找莺莺,想重拾旧欢,莺莺当然拒绝了。想象得到莺莺一脸的不耐和不齿,只不过文章是元稹写的,他不好意思直说。
  而中国最有名的弃妇是秦香莲。她日日夜夜盼的,就是这个结局。
  陈世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娶个老婆秦香莲,放在家里,然后进京赶考,及第,就入赘为郡马,家里一概丢下不管。父母给活活气死,秦香莲生事死葬,操劳完以后,带着儿女进京找老公。陈世美当然不认:认了,就做不成郡马了。秦香莲只好流落街头,弹琵琶卖唱为生。幸好,世上总是有些闲人的,王丞相就是一个,他设计让陈世美重见秦香莲,可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认。秦香莲急了,跪下来说:“我你就别管了,生死由天,但孩子,孩子你要留下来啊。”陈世美翻脸不认人,还派人去暗杀秦香莲。
  杀手韩琪心地善良,听到秦香莲一说,左右为难,只好自杀了事。秦香莲在王丞相的支持下,去找包拯告状。包黑子听完陈词证供,火冒三丈,不顾公主和太后的干预,铡死了陈世美。
  既然地球是转的,就不会有人永远处于倒霉的位置。作为一个弃妇,秦香莲觉得自己很柔弱,很可怜,她是需要社会正义的力量保护的。这是她幻想的复仇方案一。
  可是,遇到一个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秦香莲给惹毛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她的幻想复仇方案二是——暗杀现场是三官堂神庙。这种地方执行暗杀,容易惊动神神鬼鬼,一般完成不了任务。秦香莲就是这样被三官神救了下来的,还教给她兵法。结果,当时西夏用兵,秦香莲出兵,大胜,因为军功当上大官。而陈世美,则因为王丞相参了一本,下到狱中。她刚刚打完胜仗回来,皇帝就让她断几件案,陈世美的案子也在她手中。秦香莲开庭审理,高坐明镜台,而陈世美穿着囚服,粗头乱服地趴在她的地下,无地自容。秦香莲在大台上朗声地宣布陈世美的罪状,还把他睡前不洗脚,臭袜子熏死家里两只猫的老底都给兜了出来,给媒体抖了好多猛料。最后,亲自监斩。
  她走到铡刀下的陈世美,冷冷地笑: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陈世美惊恐而绝望地说:达令,我是爱你的呀,你饶了我吧。秦香莲缓缓地转过身,闭上眼,挥挥手。斩立决。
  哇,这种结局最爽了。最好我还有一颗泪珠慢慢地流下来,那就完美了。秦香莲在街边卖唱的时候,一边唱,一边想,一边偷笑。
  可是,陈世美并没有派人来杀她,两人只是分手了而已,弄得她想告状也告不进去。现在,负心人不再是千夫所指,别说法律,连单位领导、街道老大妈都不管了,他们只会劝你坚强、独立、多赚钱、少犯傻,婚前财产公证。
  事实上真实的结局是,秦香莲唱着唱着小曲儿,一个卖乐器的店主看着她惹人怜爱,于是把她娶回老家,买大送小,连带小孩一块儿宠。秦香莲过上了每一个女人都过着的温饱日子,尽管偶尔想起以前的负心人,心还在流血。惩罚不了,幻想总是可以的吧。某一天,陈世美会跑来抱着我的腿求我原谅的。然后想象着撕支票的快感。嘶——那一定很爽。

  孟姜女:苦情戏女主角

  孟姜女: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的《同贤记》,可能是由《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成,后来以多种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顾颉刚写了三万多字关于孟姜女的文章,搜集到成百万字的资料,发表了《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
  假如你是古代一位做润喉糖生意的老板,要你找一位产品形象代言人,你找谁?A:永新(唐玄宗时期著名宫廷歌唱家) B:樊素(白居易之名妾,与小蛮并称“樊素口、小蛮腰”的歌唱家)C:孟姜女(著名村姑,以哭倒长城著称)D:刘采春(唐朝名妓,写有《罗贡曲》的作曲家)
  选择题没有答案,但关乎你的生意。如果是我,我就选C。明摆着,孟姜女的知名度是最高的,眼球经济在任何朝代都是有用的法则。况且她的出场费一定没那么高。想想看,哭三天三夜,容易吗?必定有非常好的嗓子。据当时的民工反映,孟姜女哭倒长城达七次之多:刚刚修补好,孟女士“哇”的一声“我的命好苦啊!”墙撑不住又垮了,劳民伤财得很,应该给她一份有益而环保的工作,让她做保护嗓子的代言人就很合适。
  为什么孟姜女那么命苦?话说秦始皇时期,某天孟姜在池塘里洗澡,被一个男青年万杞良看见了。这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孟姜楞了,没去掩住脸而试图掩全身,结果小万就把她看了个一清二楚。她马上就向小万求婚,小万看到美女自然也答应了。另一种版本说孟姜是洗手时被人撞见了,我以为此说不可信,因为秦朝风气没那么封建讨人厌,而春日女孩子下池沐浴更有一种祓禊的求偶意味,较符合孟姜追求幸福的热辣辣的性格。
  两人成亲后,小万不幸被征兵去修长城了,孟姜只好哭哭啼啼地送走爱人。她一想到小万从此就要从南方到寒冷的北方露天作业了,很不放心,一口气地织了好几件温暖牌毛衣,然后又千辛万苦地送到陕北。从湖南到陕北(一说是她是安徽人),远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还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小娘子独身行走,再加上孟姜又没什么盘缠(要有那么大一笔旅游费用的话,小万早就交点征税不去服役了),还能活着就太难能可贵了。憋了那么一肚子的委屈和骄傲,想向丈夫发发嗲,邀邀功时,丈夫却死了。长城啊长城,孟姜看到此,能不悲从心来吗?孟姜扒开长城脚,看到丈夫的尸骸,放声嚎啕大哭,直哭得山川变色,天地动容。“轰”的一声,豆腐渣工程倒了一角。传说到这里“嘎”地止住了。
  另有一个悲剧典型。当邓丽君小情小调的《杜十娘》不再流行的时候,我们那位严肃的领导一脸哀怨地唱着“抱你上竹床”的时候,因为太感人,个个都坏坏地笑。杜十娘,江南名妓,艳绝一方,才艺出众,聪明绝顶。很多人想要她,她掂量来掂量去,挑了一富家子李甲。李甲在她身上花光了钱,杜十娘为了考验他,又让他想办法凑钱给自己赎身,李甲一天忙到晚还凑不够首期。本来这种人就算好也很有限了,杜十娘看他老实,抖一抖被子,银子就哗啦啦往下掉。杜十娘用自己的私房钱赎身后还是跟着这个没用的家伙走了,急着赶着去结婚。可惜才刚出门李甲经不住三言两语,就把杜十娘三千两银子卖给了孙富。十娘冷冷一笑,把百宝箱拿出来:她的个人存款何止万两银子?李甲这才知道后悔了,可杜十娘心已死,抱着百宝箱沉入了水底,留下了一个后人口齿留香的传奇。
  说实话,杜十娘不笨,处处留个心眼,处处有计较,也没有软弱、愚昧等中国传统女性常见的恶习,要怪,只能怪她自己命不好。我不认为是她品味低,名妓虽风光,遇人不淑是正常的。杜十娘想靠自己的聪明与能力去缔造幸福的愿望不可避免地落空了。这种悲惨,和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有得一拼:美丽、聪明、勇敢、大气都占全了,可她们的运气太背了。只不过,美狄亚毕竟是鬼妹,敢杀他一片白茫茫。算她狠。“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算作是最不幸的。”这样的话在美狄亚嘴里说出来,字字都是血啊。

  刘兰芝:抛弃女人的是另一个女人

  刘兰芝:事见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相信很多小姑娘在十岁出头的时候都立过誓:永不嫁人。课本上写的女人都被封建社会压迫,苦大仇深,那时的我读完《孔雀东南飞》,就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觉得一旦结婚,分分钟会被人抛弃,而且一定会有个恶婆婆,逼我天天天不亮就起来扫地喂鸡做饭推磨,兴许手上还拿着鞭子。当然,后来城市里规定禁止养鸡,我的噩梦也到头了。如果我今天确实有女权主义的倾向,不用怀疑,就是小时候给书本吓出来的。
  关于刘兰芝的一些基本描述是这样的:“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那时,刘兰芝就读的是庐江府礼仪学院,封闭式管理,主要是培训千娇百媚、知书达礼的好媳妇。大家知道,在一千多年前,全球的女性的终身职业就是找个好男人(其实现在也还是这样)。而礼仪学院里开设的除了文化课、艺术课以外,还要通过魔鬼测试才能毕业。魔鬼式训练是:一边织布、裁衣,一边有专人在旁辱骂,而小姑娘必须毕躬毕敬,满脸堆笑,手脚越骂越麻利。两个星期不哭不闹不寻死觅活的,就可以毕业了。那时候,毕不了业的小姐就像今天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大学生一样,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