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情初遇见-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展?”

    “玛丽黛佳艺术展。”

    “玛丽黛佳是人名吗?”

    “一个彩妆品牌。”

    “彩妆也做艺术展?”

    “跨界是流行。”

    “什么流行?”

    “你……还是安心走路吧。”

    安彩瑞低头,看自己的小白鞋:“呀,我还穿着平底鞋呢。”

    “歪打误着,你撞上了新流行。”

    安彩瑞一脸惊奇,还要说话,被韩之焕严厉制止:“你知道吗?做设计灵感启发者,有一条重要的职业操守,那就是闭上嘴巴!”

    安彩瑞咬唇。

    韩之焕并不等她,她只好快步跟上去。

第153章 记住别说话

    安彩瑞迈步进入玛丽黛佳艺术展。

    按照韩之焕的要求,她要忘记身后的他,恍若只身一人来逛展。

    “切记,闭上嘴巴。”韩之焕坏坏一笑。

    安彩瑞的美无疑是无懈可击的,不过,在韩之焕看来,由于她成长期过于清贫,时尚认知与艺术修养都有待提高。这就造成:她若不开口,便是含笑独立的勾人无限遐想的绝世美人;她一开口,气质尽丢,傻白甜现身,天上美人直线坠落地上……

    审美个性化的年代,内在涵养更加不容忽视。韩之焕希望模特能与礼服的气质相得益彰。

    “彩妆是表达情绪的最佳色彩,沉默、悲伤、快乐、欣喜、狂喜……每一种情感都将用颜色来感知,用妆容来诠释。”玛丽黛佳不余遗力,阐释自我。

    玛丽黛佳是一个中国本土彩妆品牌,自从走上跨界艺术展的道路后,名声大噪。

    这一界的彩妆艺术展在上海举办。由法国彩妆大师,彩妆界教父级人物damien dufresne、世界顶尖欧莱雅专业发型师christophe gaillet、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核心创意团队舞美设计王欢导演和美国原住民艺术家gee redhawk,四位艺术顶尖人才与玛丽黛佳共同打造彩妆艺术展“入迷”。

    安彩瑞漫步期间,有时候歪头看这里,有时候歪头看那里。几步之后的韩之焕知道那是看不懂的表情,不知道的人大有可能将“迷茫”看作“思考”。

    安彩瑞果然没有看懂那些故作深奥的装置艺术。玛丽黛佳“将色彩的生命情感幻化出实体,将生命的色彩感悟淋漓展现”的主旨被安彩瑞看成乱七八糟一团糟。

    好在她紧闭双唇,美貌的光环比智慧的光环更具杀伤力。

    令韩之焕措手不及的是,独自逛展的安彩瑞遇到几位异性搭讪者,其中有一位尤其执著。安彩瑞倒是听话,始终不开口。那人一路跟随,一路搭讪。见她无处可躲,韩之焕只好跨过人群,亲昵地递一瓶水给安彩瑞,无声宣布名花有主,搭讪者才讪讪地离开。

    韩之焕略略头疼,但也有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快乐。

    **********

    杨薛蝉成了何美丽甩不掉的小尾巴,何美丽一边公然表示嫌弃,一边洋洋得意。

    可得意总是短暂的,如浮萍般缺乏根基。因为内心深处,何美丽已经判了杨薛蝉死刑。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跟着杨薛蝉嫁到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里的。

    “好可惜。”她暗中感叹。

    这天中午午餐时,杨薛蝉就坐在她对面。

    她吃了一半,感觉饱了,便停了下来,看杨薛蝉吃。

    杨薛蝉吃东西,狼吞虎咽不足与形容他,风卷残云也只能描述他的速度,那吃相……只能用惨不忍睹。

    偏偏何美丽爱这款。

    何美丽看不得男人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她喜欢男人像野狼一样,具备粗野、原始、真我的一面。譬如前男友何翼,虽然长相俊秀,在某些方面却极具进攻性。

    “牧民的生活怎么样?”

    情之所至,何美丽便开口问了下。杨薛蝉却像捕获重大信号一眼,眼睛猛然一亮。何美丽显然被他的反应吓到了,连忙解释:“我只是随口一问。”

    杨薛蝉嘿嘿一笑,45度仰望天,开始回味,目光变得迷离。

    何美丽忽然心虚:“不要说!我不要听了!”

    杨薛蝉咧嘴一笑,低头吃饭。

    当天下班,何美丽一定要拖住朱贝妮,暗中告诉朱贝妮要甩掉粒粒,她要单独跟她吃饭。

    粒粒这两天超级不痛快,新换手的输单工作无聊至极,全是商品名和数字,每天采购部递给她当天的采购单,她负责次日输入电脑。虽没人监督,却难以偷懒。关键是,一成不变!

    因为讨厌新换的工作,粒粒连公司也不想多呆,下班就走。她宁愿在宿舍等大贝姐姐。而朱贝妮碍于“总经理助理”的头衔,总得等总经理要走了她才方便走。下班加班个半小时、40分钟,实属家常便饭。

    朱贝妮连甩都不需要甩粒粒,粒粒自动就逃走了。

    何美丽逡巡在写字楼大堂她也不愿意在办公室内等看网络小说。等了半小时,终于等到朱贝妮。

    “怎么了?”朱贝妮一脸关切。

    “嗯?”反倒被问的人不明就里。

    “你看上去很慌乱。”

    何美丽摸摸自己的脸。是的,她心里有些乱。听朱贝妮这样一说,变得更沮丧了。

    “哎,我好讨厌杨薛蝉哦。”何美丽发嗲一样婉转抱怨。

    朱贝妮一脸惊奇:“你心动了?”

    “哪有!”何美丽反驳。

    “你说话的腔调变了,甜蜜很多,抱怨听上去就像发嗲。说话时的小表情也很丰富。一看就是恋爱了。”

    何美丽再次摸自己的脸:“好烦,好烦啊。”

    “要么就顺势而为呗。反正你也在空窗期。”朱贝妮哈哈笑。

    何美丽嘟着嘴巴。心想打死也不去边疆,却不愿明着说出来。眼睛一转,耍赖道:“人家才不是为他烦恼,人家烦的是缺钱。”

    自从受季峰蛊惑买了新手机,何美丽看一次手机后悔一次,厌屋及乌,对苹果都要粉(丝)转路(人)了。尤其最近股市低迷,账面上的钱每天都在缩水,

    “以前听你说陈小西炒股票,炒得怎么样?”何美丽问朱贝妮。

    朱贝妮一脸茫然:“他从用‘炒’,他说他是老老实实做股票。他沪深股和港股同时在做,说什么对冲,沪深股跌港股涨;港股跌沪深股涨,可以保证不亏钱。我就听不懂了,这边涨的那边跌下去,怎么赚钱呢?”

    何美丽歪头看朱贝妮,看得特别认真。

    朱贝妮想了想,又补充道:“他有5个账户,每个账户有20支以上的股票,说是分散风险。可我想,这支股票赚来的钱,被那支股票亏掉了。到底怎么赚钱呢?”

    何美丽大吃一惊:“那得多少钱!”

    朱贝妮摇头:“不,不,不需要很多钱。每只股票只有1000、2000块。他引以为豪的,不是数额,而是思路。他要用做基金的方式做股票。”

    何美丽却别有重点:“炒港股,账面资金必须不少于50万才可以开户。”

    朱贝妮愕然。后知后觉如她,也会默默算一下,5个50是多少。

    何美丽又叹息又摇头,笑道:“傻瓜!”

第154章 初投在美国

    (感谢“布衣小师弟”的飘红打赏!)

    陈小西坐在梁的办公室,对办公室的精致装修毫不在意。

    梁对林肯公园之夜印象深刻,不觉推测合伙人之一陈小西可能是个经商好手。约陈小西来,是想询问bunny酒吧的运营情况。既然自己现在做风投,有心靠资本分一份羹。

    进入主题前,梁随口询问陈小西是否热爱理财。没想到,一直客气到心不在焉的陈小西,忽然眼睛亮了。

    “比起做实业,我更适合做投资。我隐约觉得,有一天,我会成为中国巴菲特。”陈小西说这话时很平静,神态恬淡。

    梁一向欣赏敢于自大的人。听了陈小西的狂言,她忽然生出一个想法,也许可以跟陈小西联手。

    倒不一定为发家致富,仰仗父亲,她已经够富了。她只是单纯欣赏陈小西,欣赏他的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正如旅游的快乐除了看美景,还在于跟谁同行。做生意也一样。尤其像她,为了精神寄托而做生意。

    于是,梁将酒吧运营往后排:“我能有幸聆听你的投资经历吗?”她想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想法。陈小西若不屑于细说,说明他对她缺乏认同。她不会费周折游说、勉强。陈小西若夸夸其谈,只能证实她看走了眼。

    陈小西垂下眼,想了几秒钟,自己先轻笑起来。一直仔细观察他表情变化的梁可不觉得这是好兆头。

    “你真的想听?”

    “想!”

    陈小西脸上呈现温柔的神色,像回忆初恋情人一样,连声音都平增几分情感。

    陈小西自言,一开始不知道看财务报表。只看公司所属的行业,公司的概念,觉得新颖的,就尝试去买。他人生的第一支股票选了一家上市的世界首家纯网络银行,bank。纯粹是欣赏这种新趋势。

    bank20美元一股,陈小西花1000美元,购得50张股票。很不幸,这家公司倒闭了。人生第一股,成了废纸一张。陈小西学到“即使是银行,也不保险”。

    此后又花了1000美元买了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小灵通公司,没想到后来蜂窝技术被移动网络取代,小灵通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跌,从初买时50…60美元一股,降至5、6块钱一股,被他卖掉。如果没有卖掉,最后的结局也是破产、一分不值。

    此后又实践了几次所谓的概念股、政策股,最后都不能善终。可以说,最开始的投资都以近乎全军覆没收尾。

    梁忍不住:“这样劈头盖脸的打击之下,你怎么还有勇气再买?”

    陈小西愣了一下:“我是做好亏损的准备才投资的。所以我不算被打击,只是被证实。”

    “证实什么?”

    “证实这个选股思路不对。”

    梁微微笑,越发有兴趣听“心路历程”了。

    陈小西自言失利了几次,开始学习。看了很多网站,学投资应该怎么做。学到的最大经验是,买一个指数基金,跟着指数走,指数至少是不可能破产的。第二大经验即是要买分红率高的大公司。

    他把学习用以实践。查财务报表,的确很多公司分红率很高。又花了1000美元,买了其中一个,即万宝路,它有10%的分红。赚多赚少不说,至少不再两眼一抹黑,且基本不亏钱了。

    除了跟着网站学,他自己也会琢磨。当时巴菲特已经有“股神”之名。他去看巴菲特的持有股票名单,但凡是亏损的,都去买。理由是,如果巴菲特的股票是赚钱的,那么就意味着他在以更低的价格在买入,将来赚钱的空间就更大(解释:巴菲特是长线投资,不会马上把他手上的股票马上卖掉)。按照这个思路,他买了usbank corp(银行)和conoco phillips(石油公司)。这两公司好像都不咋滴。陈小西的结论是:巴菲特也有失误的时候。

    2006年,陈小西在新泽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州立大学读大二,那一年黄金从1000美元一盎司逐步下跌,跌到600美元的时候,他买了3000美元的纸黄金。

    “这算是我个人独立决策下,赚钱的第一笔生意。”

    回忆往事,陈小西微微笑。个中的得意之情,难以言喻。同学们要么由家长付学费,要么贷款付学费,要么辛苦在餐馆打工赚零花钱,他已经开始用投资赚钱。

    梁点头:“你什么价位卖掉的?赚了多少?”

    陈小西:“我没有卖掉它,现在它还在我美国的账户上。”

    梁:“额……好吧。”

    原来美国的交易费很贵,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数。这样很不利于小户。

    陈小西举例他用过的一个网上交易系统,每做一笔交易扣5美元交易费。回国之前,他开始收拢投资,把所有的银行账户和股票账户都转到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每一笔网上交易费用是24。9美元。回国之后,陈小西的这些美国股票账户就没有动过,一是因为交易费高,二是因为一旦赚钱就需要缴税。

    2015年12月,陈小西离开生活十年的美国,决定回国。

    很多亲戚、同学、朋友纷纷为他这一决定惋惜。很多人认为美国比中国好。但他不这么看。

    陈小西说,自己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就感受到美国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贾之家,梁自然记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国经济危机。对于陈小西事后诸葛的说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时候陈小西还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足不出校园才是他生活的常态。

    似乎感受到梁的半信半疑,陈小西便把做判断的过程说了出来。

    从大二开始陈小西热衷打网球,跟一位华人老师一起做网球搭档。老师在美国各个地方买房子。有一天,老师跟他说:“美国经济马上要不好了。”他问老师怎么得来的。老师说她定了一个“房子断供-银行拍卖”的推送。发现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多,由此老师断定美国的经济马上要不好了。

    陈小西解说:“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下滑,泡沫破产,股市低靡。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下调利息。利息降了之后,房价开始暴涨。房市越涨,越吸引投机的人。打网球的老师也是这种情况下不断买房的。

    要知道,美国人跟中国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人借债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还在还学生贷款、车贷款,如果连这么重要的房贷都断供了,那可以想象他们背负了多少债务!”

    梁:“这么说,是你的老师发现了美国在走下坡路。”

第155章 坐而论股道

    陈小西点头,若有所思之后马上又摇头:“我个人也有类似体会。那时我大三即将结束,开始为毕业后留美工作做前提准备。我做了一些调查,万一我毕业后想工作两年再回国的话,我需要确认我去哪个州找工作。

    记得我那时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说美国的中位工资是2w美元,硅谷中位工资是4w美元。我打算去硅谷寻工作。后来又发现,美国的中位房价是20w左右,而硅谷的中位房价是50w左右。感觉顿时不好了。在美国看似赚很多钱,但购买力有限,即使是高薪的硅谷,意义也不大。

    我的老师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并没有改变她的过往生活,对她来说这个结论只是一种看法;我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后,便决定我一定会离开美国,我认为这是一种事实。”

    梁不觉轻笑一声,为陈小西的认真到可爱的较真态度。笑声中有认同,同时也不乏欣赏。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同年,陈小西被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看在学费全面,外带全额奖学金的份上,陈小西接受了。

    美国经济危机最后导致在美国有150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莱曼兄弟倒闭。陈小西从中学到了:自己的预判比外面的专家宣传更值得信赖。

    “这对我日后的投资大有裨益。”陈小西说。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多为两年制。陈小西因为一贯成绩优异,加上对所读专业“环境保护”又兴趣缺缺,于是干脆花更多时间揣摩起股票经来。

    2006年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2007年,与想方设法毕业后留美的留学生不同,陈小西已经拿定主义,毕业后回国发展。因此利用放假回国探亲的时间,在上交所开了股票买卖账户只是没想到,2008年被保送读研。

    他初步的打算是买20个股票,涨10%就卖掉。

    哪知一入股市,就面临一个牛市。2007年头上,还有市盈率在10左右的股票。到2007年5月份,市盈率20以下的股票统统没有。这时候股指已经翻了个倍,从2600点涨到了5000点。

    牛市里股价涨得很快。虽然他买的股票水涨船高都赚钱,但这种钱赚得有些心虚。看着日益升高的股价,他胆怯了,不太敢买,所以并没有真的买够20个股票。

    这时候,陈小西发现一个现象:股票涨的时候,债券日益下跌。“对冲”的想法,第一次在头脑中诞生。

    当年有种分离式的可转债,5年期限,利息只有1%,但是买债券,会白送权证。有人在权证上赚了钱,就把债券贱卖。100元的面值,陈小西买的时候只花了76元(5年到期仍旧会支付给100元)。他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打算每跌0。25元,就追加买一些。没想到后来它一路跌,跌到71元。他因此买入很多。 2007年,股市最好的时候,他的股票资产只占了总投资的15%,剩下的都是债券。

    2008年,当股票达到6124点以后,一泻千里,跌到1600,跌去80%。那些追进去的人连退出的时间都没有。在股票跌的时候,债券一直在涨。因此股市跌的时候,陈小西的资产并没有随之跳楼。

    “我跌了12%。”陈小西准确报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