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吕氏皇朝-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刘辩装的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我只好十分郁闷的听他们继续唠叨。若不是朝会开起来就不能离开,不然会影响皇帝的权威,我早就回去补觉了。连续征战、赶路十分辛苦,这些大臣也不知道体谅我一下,让我陪陪老婆。

    “启禀陛下、丞相,荆州、并州、凉州、幽州、司州,五州刺史、将军送来奏章!”一个小黄mén冲进大殿,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同时也jīng神起来,我心中暗道:“难道五州又有战事?情报部没有上报曹*等人有异动啊?”再扫视众人,发现包括刘辩在内,所有人脸上都有喜sè,我心中更加疑惑:这些家伙到底在搞什么?

    就在我纳闷的时候,刘辩突然站起身来说:“来人,将五州刺史的奏折当众宣读!”可奏折一宣读,我更傻了。五州刺史的奏折竟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五州都发现了祥瑞,有的是灵芝,有的麒麟,还有龙凤,我一向不信这种东西,加上我又在搞科普,可是五州刺史都是我的人,他们不会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看来他们是另有所图,我只能静观其变!

    (吕峰郁闷的说:“什么祥瑞,nòng点鲜花来不是更好?”)

第七百九十一章 封王

    祥瑞是历代统治者给自己加上的神秘光环,若说什么千年灵芝,万年首乌之类的东西,在汉代倒是能找到不少。毕竟植物早于人类,谁知道首乌、灵芝这些东西是几万年前出现的?汉室江山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广大,但是开发度也远远不及后世。孰不见,洛阳旁边的山上居然还有老虎这种猛兽栖息。有老虎,普通人就不敢进,一些珍贵的天才地宝便能保全,不然早就被人摘走了。所以世上会有人说:凡是有天才地宝的地方,必有猛兽猛禽守护。可是说到龙凤却是古人没有见识,将一些巨蟒、变异山jī,在不认识的情况下,把它们当作异兽,其实那只不过是基因变异罢了。越往后世,人们对这些东西越发了解,一些古人觉得奇怪的东西,也慢慢变的正常起来,龙凤便成为了传说。若说古书中记载的黄龙、黑龙真有实物,也不过是蟒蛇的一种。要知道,自古至今,多少物种因为人类不合理的樵猎垦荒而消亡。或许龙凤、麒麟在古代真有,却不是今人可以见到的,就好像恐龙一样,作为现代人只能通过其骨骼猜测它们的样貌,谁要是说他看见了恐龙,多半会被当作白痴。当然,也有很多人能提供照片之类的证据,可无一不是模糊不清,就是只有一个影子。也许,是现代科技也还达不到的原因吧!不过,一向不扯淡的大臣们,突然研究起了祥瑞,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丞相,天下五州皆有祥瑞现世,不知丞相觉得是何原因?”刘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还请丞相教朕!”

    “教个屁!”我在心里骂道:“若是旁人和我说这些话,我大耳刮子就上了。什么祥瑞,那都是统治者忽悠百姓的,你们要忽悠就去忽悠百姓,拿这种东西来忽悠我,岂不是白痴行为?拍马屁也不能往马蹄子上拍,明知道我不喜欢还做,不是有意和我做对,就是想拆我的台!”心中不悦,可嘴上却不能这么说,虽然我是洛阳的统治者,但于公于私,我都要照顾刘辨的面子,就算他不是皇帝,好歹也算我兄弟,对兄弟朋友,只要没有背叛我,我都会给予包容,故而我便是有些不悦,还是恭敬的回答道:“天降祥瑞,自是护佑我大汉兴盛之兆,臣恭喜陛下了!”

    “非也!”刘辩一张嘴就让我愣住了,他居然反驳我的话。若是我说错了,反驳也不是问题,可我明明说的是一句客套话,他居然也反驳,这就让人费解了。正当我要询问之时,只听刘辩笑道:“天降祥瑞乃是护佑大汉兴盛之兆不假,可这祥瑞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丞相大胜于辽东之时来,说明祥瑞乃是预兆我大汉出了忠臣、良臣!不用朕多言,大家都该知道,这位忠臣、良臣是谁!”

    原来在这等着我,看着刘辩,我有些明了。想表彰我就直说嘛,搞那么多事作甚,还宣传封建mí信!我一拱手道:“陛下过奖了,臣惶恐!”既然刘辩是为了表彰我而搞出的阵仗,我也不好太不近人情,自然要好好谦虚一番。

    我这一谦虚,似乎落入了刘辩的圈套,他大声说道:“自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乃为明君。丞相劳苦功高,若是不赏,朕何以服众?来人!宣旨!”

    我本以为只是口头表彰一下算了,没想到还要宣旨。要知道,我已经是秦公又兼丞相之职,就算要赏,也只能赏些财物!拿我的钱赏我,我看着刘辨一头黑线。不过,刘辨虽说是半傀儡,但好歹是皇帝,他说要赏就给他点面子。只见一个小黄mén手捧圣旨道:“大汉皇帝诏曰:丞相吕峰自董卓造逆以来,一直辅佐天子,兢兢业业,更有救驾之功,扫平luàn匪之德。辽东猝luàn,丞相不辞辛劳,亲赴战地,以堂堂天子之师克高句丽汹汹之兵,一战而定,更复辽东故土,今为表彰丞相吕峰之功,特封其为秦王,以蔡邕之nv为王妃,嫡长子吕衡为王世子!钦此!”

    刘辩的旨意一下,我当时就傻了!当初我封公,已经让天下人侧目。历史上,曹*封公、封王都有巨大的阻力,连他最信任的两大谋士荀攸、荀彧都死在了这上面。可是我封公、封王,似乎十分容易,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看着得意的刘辩,我赶紧推辞道:“臣多谢陛下厚爱,可高祖曾言:非功不得封侯,非刘氏不得封王!我虽有大功,然陛下以公爵待我,以至极致,若以王爵,外人必以为我有篡逆之心,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之美意?故而秦王之事,恕臣不敢也不能接受!”

    刘辩也没指望我一次就接受,当初封我为公爵,也是三次下旨,我才勉强接受,已经算的上是赶鸭子上架了。如今封我为王,我不接受,早在他预料之中。本来刘辩还想照封公那样,直接给我下三道圣旨,可是郭嘉却告诉他,那样没用,必须要搁置一段时间再提。而这段期间,需要发动各地太守、刺史上书,来往三次,若我再拒绝,则以冷了天下百官之心为由*我上位,这样才能顺利封我为王!

    郭嘉和贾诩在洛阳是除了我之外最受尊敬的人,无论是谁都非常佩服他们,包括我在内。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若是三个诸葛亮,那是什么概念?郭嘉、贾诩之才绝不亚于诸葛亮,而洛阳各部尚书,比起诸葛亮,就算差点也不会太多。这么一群人算计我一个,我就算是孙武、姜尚、张良重生,又能奈何?时间一晃月余,在刘辩和文武百官的强烈胁迫下,我不得已而受封秦王,并开府治事。辽东京观之事尚未平息,称王之事再起。天下诸侯没人认为我是被*称王,都认为是我*迫刘辩封我为王。当情报部把诸侯愤怒的消息递到我的手上,我真想大喊一声冤枉!

    (吕峰大笑道:“升官涨工资咯!有鲜花么?”)

第七百九十二章 吴王

    封王是一件很简单却又很繁琐的事情,简单是因为不用我*心,手下人会给我安排妥当,至于王府属官,只要把原来丞相府的属官换个名字就可以了。复杂是因为需要一段时间去转换,毕竟王和丞相不一样。就说自称上,虽然我是丞相的时候就被封为公爵,可以自称孤,但我不这么自称也没那多大问题。可是封王以后,我不得不变成孤家寡人!就在我因为封王而苦恼的时候,天下诸侯也在为我封王的事在苦恼,特别是曹*。

    虽然曹*已经把国都迁到了寿chūn,但是他依然在许昌处理政务,至于刘协会在寿chūn起什么幺蛾子,曹*却一点都不担心。许昌的汉室忠臣就算没被曹*杀光,可若是想让他们再出来闹腾却非常困难。人都是怕死的,没有人牵头,谁敢做出头鸟?别说谋害曹*,刘协现在连睡觉都不敢说曹*半个坏字,因为他身边睡的就是曹*的nv儿。都说nv生外向,那是对心上人。对于被迫嫁给窝囊废刘协的曹*nv儿来说,当然是曹*更亲近一些,就算心中有怨恨,也绝看不得别人谋害曹*。

    当曹*正在和众人商议军情的时候,荀彧闯了进去。看着这位一直沉稳儒雅的留香荀令居然如此急躁,不光是曹*傻了,就连程昱这个老头子都愣住了。不过,荀彧没心情理会曹*等人的惊讶,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主公!吕峰称王了!”

    曹*木讷的接过情报看了一会,突然哈哈大笑,直至笑到一脸泪痕,他指着情报对众人道:“吕霸先称王了,也就是说他离篡位不远了!诸君,你们觉得他下一步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自然是一统大汉!”荀彧等人腹诽却不敢直言,曹*却没有他们那么多的顾忌,只是笑道:“你们看看,吕峰封王,大家都认为是他*迫刘辩,可刘辩却站出来为他说话。如此君臣相得,吕峰大军在外,刘辩理政在内,焉有不兴盛之理?瞧瞧我们,刘协又是如何对我的?别的我也不想多说,就以功劳论,我便是不如吕峰,封个公爵有何不妥?不光刘协拒绝,荀彧也抗拒。如今吕峰称王,大汉的尊严终于被你们保住了!”当初我封公的时候,曹*已经很不爽了。本想向刘协也讨个公爵,可不光刘协反对,连荀彧这个亲信也反对。一拖再拖,现在我都封王了,可刘协却一点表示也没有,实在让曹*很失望。

    看着拂袖而去的曹*,荀彧心中也有些难受。其实这也是他自讨苦吃,脚踏两条船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特别是在政治场上。荀彧明明是曹*的铁杆,却非要和刘协混在一起。且不说刘协并非明主,就算他是,被关在鸟笼里的大鹏,能有机会展翅么?曹*走了,留下一票谋士大眼瞪小眼。荀彧叹了一口气,便回去将我称王的消息发到寿chūn。只是不知道,刘协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反应。

    曹*气的快,好的也快,他只是对荀彧有些不满,可他还要依靠荀彧,毕竟曹*麾下不像历史上那样人才济济。实际上荀彧也明白,他应该帮助曹*而不是刘协。可辅助曹*成为周公却是他的理想,与荀攸相比,荀彧总是会将现实理想化,而且他还没听过那句至理名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相对与曹*,刘备却有些苦涩。他得到我称王的消息,正走在去西川的路上。若是他现在已经得到西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称王以和我相对。可现在他只有半个荆州,若是是称王,必然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因为我称王有六州的土地,天下诸侯中,没有谁比我更强势。于是刘备不称王,他派人联系各方,准备对我进行讨伐!可惜,理他的人并不是很多!

    唯独不在意我称王的,只有江东的孙氏子弟。之所以不在乎,一是因为江东和司隶相隔甚远,二是因为他们看不起我军的水军。既然有长江天堑相隔,孙权不信我能打过江东。当然,这也是一种自信。不过,孙权不光自信,他见我封王,心中也有些异动,于是派遣张纮来到洛阳,向我索要吴王的称号,同时派遣使者去寿chūn,大有谁封他为王,他就帮谁的意向。

    我自然不会封孙权为王,且不说他根本没有信誉,就论功劳,他也没这个资格。若说孙策,或许我还能同意,毕竟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是孙策打下来的。不过,我不同意给孙权封王,不代表刘协不想。可是刘协刚把想法说出来,就遭到了一致反对,曹*都有了杀刘协泄愤的想法。曹*想封公,刘协推三阻四,孙权不过是名义上效忠,派人说了几句好话,刘协就意动了,曹*有些怨念也很正常。主要问题是,曹*不知道距离产生美!

    孙权没从我和曹*手上得到王位也不在乎,直接在建业自号吴王,封孙策为长沙王,大有不尊两方朝廷的意思。孙权不尊朝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我不能平定江东,就算孙权归附,以他的xìng格也会反复。我一直认为只有用部队扫平江东,才能一劳永逸,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协议,与废纸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孰不见,当年刘邦、项羽刚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就在项羽撤军的时候,立刻撕毁协议,攻击项羽的后方。高祖都这么无耻了,四百年来以高祖为榜样的人众多,身为诸侯的孙权无耻点也很正常。

    我无视孙权的举动,可曹*却来火了。怎么说曹*也比孙权有功劳,他还没敢称王,连公都没当上,孙权和孙策就称起王来,曹*能不上火么?虽说主不可因怒而兴师,但若是曹*没有一个态度,岂不是有辱汉室脸面?要知道,因为我的关系,汉室的威望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加上曹*对汉室忠臣的屠戮,更让汉室江山风雨飘摇。曹*手上掌握的大义已经越来越薄弱,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消失!

    (孙权笑道:大家都是王,比比鲜花看谁赢!)

第七百九十三章 魏王

    说心里话,曹*并不想和孙权动武,毕竟我的势力太强,他们总要联合。)可若是曹*不对孙权称王的事表明态度,天下人如何看待寿chūn朝廷?好似愤怒,却早已深思熟虑的曹*陈兵合féi,准备对孙权发动攻击。孙权也知道,曹*不过是想让他服软。当然,曹*所说的自销王爵,俯首认罪在他眼里不过是废话,他若真那么做,就成了傻瓜!

    孙权也是一个自傲的主,哪个世家子弟不自傲?特别是对曹*这位宦官之后,更看不起。不过,看不起归看不起,曹*的实力在那摆着。加上我和袁绍争夺北方霸主的时候,管亥和张燕带了二十多万黑山贼去投奔,曹*的势力可不是仅有江东一地的孙权可以抗衡的。而由于孙策没死,孙权对孙策的旧臣放心很多。毕竟只要孙策不发话,那些旧臣都会按部就班的工作,不会有拥立幼主的事发生。本来应该因为忧心而变的体弱多病的周瑜,却因为孙权的信任变的颇有些强壮。可惜,文武双全的美周郎虽然身体强壮了,但脸上似乎还有一丝病态。

    曹*兵犯合féi,孙权立刻请孙策前来商量,孙策用兵可比孙权强多了,最起码,江东兵卒有一大半是他带出来的。而一直支撑江东兵事的大将,从周瑜到蒋钦、周泰,谁不是看中这位小霸王才投效的!

    孙策知道曹*兵来,二话不说便起兵与之对峙。看着孙氏来势汹汹,曹*还以为他们真的下决心与自己一战了。不想孙策到达的第三天,双方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后,孙策的使者就到了曹*的大营。当然,孙策派去的只是一个小吏,以孙策的强势,说话也十分冲。若是派大才,万一被曹*杀了,就得不偿失了!可这却是孙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曹*的xìng格,很少会做冲动杀使的事。不过,孙策的使者也十分胆féi,说的话可把曹*手下人气的不轻。

    曹*是什么人,一代枭雄,别说孙权现在称王,就算是称帝,他也顶多表个态而已。天下大势连瞎子都看的出,孙权又岂能不知?历史上曹*势大,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还能忍下心xìng与之联合抗曹。前些时候,我命关平在荆州训练水兵,并让蔡瑁、张允辅佐他,明眼人都知道我想干什么,孙策之所以这么嚣张,只不过是因为孙氏没有曹氏势大。孙氏兄弟想和曹*站在同一个高度,必须要表现出他们的强势。只不过,曹*也是强势的主,若是孙策好好和曹*商量,封王不过是小事,曹*现在也准备nòng个魏王做做。可惜强势遇上强势,一战在所难免!

    历史上,孙权与曹*的战役,除了赤壁之战外,几乎没有胜利过。这并不是说孙权无能,只能说孙权的兵马,失去了周瑜、太史慈等将后,甘宁等人又只管水军,在陆战上,实在是生疏了,毕竟打仗并不是个人勇武就可以的。想当年黄巾乍起,勇武如关羽、张飞,也差点被黄巾贼势淹没,后来面对曹*的雄兵,也只有仓皇逃窜的份!更何况,曹*手上还有虎豹骑。在路战上,骑兵就是一把锋利的刀,除非有办法克制,不然只有败逃的份!

    孙策不比孙权,他不仅武艺出众,对于战争之术更是擅长。怎么说孙坚都是以军功起家,若说孙策不会打仗,那岂不是侮了孙坚的名头?就说孙权的武艺也不差,可惜孙坚死的时候,孙权才**岁,他的武艺和兵法有一大半是从孙策那里学来。孙策暴躁,若说他能做一个好老师,鬼才相信!加上孙策一直在袁术麾下效力,好容易用传国yù玺换了江东,没多久就被许贡家客谋杀了,孙权只能随张昭等人学政务。至于说学武艺,以孙权的心态,他能跟手下人学么?更何况了,君主并不需要会武艺,甚至不需要懂兵法,他只需要会用人!故而历史上孙策死的时候才会对孙权说:冲锋陷阵卿不如我,选贤任能我不如卿!如今孙策没死,却是曹*的的祸事。

    本来在曹*眼中,孙策虽然打下了江东基业,但不过是莽夫。什么刘繇、王朗、严白虎之辈,便是有才,也不过是文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