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挪威政府和人民正在隆重地纪念易卜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在这样的日
子里,我作为一个中国的戏剧工作者,遥寄我的敬意和纪念之情。
我从事戏剧工作已数十年,我开始对于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
情,应当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
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
而精炼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所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我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当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学校里
就曾演出过易卜生的名著《玩偶之家》。还记得,当年我们演出易卜生的另
一部名著《国民公敌》的时候,曾被当时的反动军阀压制过。
对于易卜生的熟悉,不仅限于我个人。五四时期,易卜生的作品就已经
被介绍到中国,在人们中流传了,在当时我国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和争取妇
女解放的斗争中,起到进步的作用。鲁迅先生在他所办的《奔流》刊物中,
曾发过易卜生的特集,向中国人民推荐这位挪威作家。早在一九○七年,鲁
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向中国人民介绍了易卜生,说他是“忿世
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鲁迅还曾以《娜拉走后怎样》为题发表了演说。
在易卜生的名著《玩偶之家》一剧中,女主角娜拉出走了,这正是易卜生所
提出的尖锐的社会问题。娜拉对于宗教、道德、法律、婚姻的怀疑,也正是
作者想要启发于观众的。然而娜拉的出路是什么,易卜生却没有给予答案。
鲁迅先生在他的讲演中给了“娜拉”以深刻的评价和分析。
易卜生的早期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他的剧本大多取材于民间的
传说和英雄的故事,富有浪漫的色彩。当他的作品逐渐显示出现实主义倾向,
而他成为一位“问题剧”的作家,向读者提出种种社会问题时,他遭到了当
时反动势力的攻击。易卜生忿而出国,直到一八九一年才回到他自己的祖国。
易卜生鄙视旧社会制度的腐朽、虚伪。在一个时期,他的剧本向人们提
出许多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如《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国民公敌》、《巨匠》等等。他所反映的是挪威社会广泛阶层人们的思想
和生活,因而使得观众们跟着他剧中的人物去思考、讨论、质问。在这之中,
易卜生是在努力地挖掘当时社会的病根。当然,易卜生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
受着当时社会条件和他自己思想的一定限制。
易卜生是世界上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在创作的内容和技巧上都开
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是挪威戏剧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恩格斯在一八九○年给保·恩斯特的信中,谈到了易卜生,谈到了挪威
的文学。他写道:“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
除了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媲美。这些人无论是不是小市民,他们创
作的东西要比其他的人所创作的多得多,而且他们还给包括德国文学在内的
其他各国的文学打上了他们的印记。”恩格斯还指出,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
怎样的缺点,它们却反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
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学习恩格斯的这封信,使我们懂得了如何使用唯
物辩证法的观点来了解易卜生,并汲取他的艺术精华。
今天,在挪威,易卜生这个名字依然在闪着它的光辉。我的一位朋友,
不久前到挪威访问过。他告诉我:挪威的人民说,易卜生的剧本所反映的是
地道的挪威的人物,挪威的环境,挪威的特点。易卜生被认作是挪威的光荣。
当我的朋友对他们说,中国人民也很熟悉易卜生时,他们感到由衷的欢欣。
从二十年代,我读易卜生的剧本,到今天听我的朋友告诉我,挪威人民
对于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我深深地为中挪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所感动。
中国解放以后,从五十年代初期,挪威就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中
挪两国的交往与日俱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起来了。我们两国人民在
感情上有了更深刻的相互了解。中挪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发展,两国人
民之间的友谊日益深厚。
易卜生,这位全世界的戏剧巨匠,播下了文化艺术的种子,友谊的种子,
这种子终于抽芽含苞,必将在中挪两国人民之间结出丰硕的果实。
他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中国第八世纪伟大诗人杜甫吟泰山说:”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易卜生的时代,易卜生是戏剧创作天地中的高山
流水,人们的知音。他是挪威人民的骄傲,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
珍珠!
(原载《人民日报》1978年
3月
21日)
看话剧《丹心谱》
苏叔阳同志创作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丹心谱》,是一个很好
的话剧。我曾看过联排,彩排和演出,每一次观看,心中都十分激动。我想,
使我激动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主要还是剧中的人物给予我的深深的感触与感
召。
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
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而刻画人物,重要的
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
是来源于这一点。《丹心谱》,正是努力地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功夫的。
我曾和许多人一起看过这个戏。有逻辑思维的科学家(当然,他们也用
形象思维而且有丰富的感情的),有饱经风霜的老干部,还有我年轻的孩子
们。我和他们一起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想,这就是因为剧中的人物,从各
个不同的角度,触动着,振动着、激动着我们的心,从而教育了我们。之所
以能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这些人物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就是说,真
实。我相信,有许多老科学家会在老医生方凌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方
凌轩的独白,正是他们的所思,方凌轩的经历,正是他们曾走过的路,而方
凌轩又是更加强烈地,鲜明地,集中地表现了他们,这些为社会主义祖国的
科学事业献出终生的人。
方凌轩,这位老知识分子,他作为剧中的主人公是成功的。他耿直,刚
强,纯洁。他心不存私念,敢于直言,认真不苟。性格表现得很突出。这位
老医生深深地爱他之所爱,他心中的圣火与光明——敬爱的周总理。他卑视
那些丑类,并且,决不以轻蔑了之。当他洞察了“四人帮”及其亲信的阴谋,
他凭着自己正直的心,奋勇地迎上去,给以痛击!他并不感到自己是英雄,
他是在行他的路,而这条路,正是毛主席、周总理为他指出的。
作为方凌轩的女婿庄济生,那又是另一番“功夫”了。这是一个伪君子!
他从政治上投机,到科学上撒谎,从出卖原则,到出卖灵魂,而这一切都来
自他极端的利己主义!说他是一个“风派”人物,我觉得很合适。庄济生并
不张牙舞爪,丑态百出。他是在他的生活中,或说在戏剧的发展中,逐渐地
暴露了他污浊的内心。他自以为精明,在政治大搏斗的漩涡中,不被吞没,
最好是扶摇而上,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以至背叛人民,用他卑劣、渺小
的心胸,对待人民无限崇敬和爱戴的周总理。然而他有着伪善的面孔,一个
“孝顺的女婿”,一个“忙碌的党委委员!”谁能说,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
样的人呢?“四人帮”的社会基础正是这样一伙为自己而活着的丑恶小人。
耿直的方凌轩终于真正地认识了他!戳破了他空虚的内心!方凌轩怒斥
庄济生那一段戏是很精采的。剧作者只用了简练而有力的几句话:“滚!”
又一声:“让他和我划清界线!锁上大门!”让人们感到斗争如此地切肤相
关,又如此地惊心动魄!
这样的一对翁婿,从思想上的水火不容,而发生深刻的矛盾,剧烈的冲
突。正是通过这点,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直至最后的决裂一场!夫妻、
母女、翁婿,曾是血肉相连的人物之间,发生了深刻的不可调和的斗争!庄
济生被同志、家人、历史所唾弃!然而方凌轩最后对他说:“在你面前还有
两条路:一条路,彻底毁灭;另一条路,改过自新。只要你能走上自新之路,
我们方家的大门还是为你敞开的!”但得到的回声,是庄济生因空虚、孤立
而发出的歇斯底里的“笑”,这些都是对于人物内心世界很好的披露!试看,
如若没有这些笔墨,人物无力,那么再曲折、离奇的情节,也难以触动观众
的心。
《丹心谱》一剧中,人物是有力的!除了方凌轩和庄济生之外,其他人
物也十分生动。
其中方凌轩的至友,对当时的政治情势爱发个“牢骚”的老中医丁文中,
就很有独特的个性。他有一副锐目,看人入骨三分,又有尖利的喉舌,与“风
派”人物每见必战,击中要害!人物的语言痛快、淋漓,令人不忘!
再有,方老的学生郑松年,我觉得他像一株质朴的树木,根扎得深,因
而立得牢,邪风不染,污泥不沾,可亲而又可爱!
方老的家人,妻子吴愫心,女儿方静淑,也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她们母
女二人,一个爱丈夫,一个爱父亲。然而她们不仅是作妻子的爱,作女儿的
爱,她们是爱方凌轩的心,这样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她们患难与共。在方静
淑与她的丈夫庄济生关系的处理上,毫不生硬。人们完全能够理解这样一对
夫妇决裂的结局。并且为方静淑离开了耻辱而宽慰!
院党委书记李光,这个人物我也认为是成功的。他的每段戏,都不妨称
之为恰到好处。他没有慷慨陈词,也没有绵绵话语,然而作为一个党的工作
者的形象,是感人的!他不以激昂、强勇而耀人耳目,而是以平静、沉着、
真诚而动人肺腑,正是他引导方凌轩认识了斗争的实质,并吸取了力量!剧
中其他的人物,报社记者梁晨,方凌轩的侄孙女吴丽芳及退休工人老赵等等,
都是活生生的,各有特色。甚至连没露几次面的那位“贾宝玉”陈新生,也
如同小火花,闪出了亮光!
我对这些人物很有兴趣。正是因为作者成功地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及他
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满腔热情地歌颂周总理,歌颂忠
心耿耿为人民、坚持科学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无情地鞭挞“四人帮”及其亲
信。写戏在塑造人物上,是要下功夫、费心思的。因为剧本的成功与失败,
思想、内容表达的深刻与肤浅,我认为是取决于人物刻画。
必须说,在《丹心谱》这个戏中,还有一位没有出面的人物,那就是我
们最敬爱的周总理。他没有走上舞台与我们相见,然而,他是深深地走进了
我们的心中。在方凌轩的身上,在李光的身上,在郑松年等等的身上,我们
都看到了周总理教诲的力量!“○三”新药的试制是一场激烈的斗争,然而
以死相争,保卫周总理,这才是最最激动着我们的!在那些冰封雪冻的时辰
中,正是周总理的心,温暖着我们的心!深夜,周总理给方凌轩老夫妻打来
电话,关心“○三”新药的试验,关怀他们一家,让人万万也想不到。然而,
再一深思,总理正是这样的啊!我们有这样的总理是多么、多么的幸福!当
方凌轩的医案印得,新药试验成功,准备向周总理汇报喜讯的时候,哀乐传
来!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理想,他的一片丹心,永远鼓舞我
们去生活、斗争。
《丹心谱》的意义正在于此。
最后,我想提一下,《丹心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恢复名称后的第一
个戏,如果说《丹心谱》还有另一层的意义,我的感觉就是,她焕发了这个
剧院的青春!周总理曾亲切地关怀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许多演出,和同志
们促膝交谈,谆谆教诲。今天,在党中央领导下,被“四人帮”压制的话剧
事业又挺起了胸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丹心谱》,就是要继承毛主席
和周总理的遗志,加倍努力地工作。这是又一个长征的新的起点。让我们为
这伟大的时代放声歌唱,让我们为人民贡献出艺术生命,让我们为实现祖国
的四个现代化用尽心力,让敬爱的周总理望着我们前进吧!
(原载《光明日报》1978年
4月
19日)
看《最后一幕》
闭幕了,掌声渐渐平息。从剧场走出来,观众都兴奋而活跃。我也是同
样的激动。我要说《最后一幕》确是一出好戏。
《最后一幕》,歌颂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他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白区
的革命工作,亲自建立了十个抗敌演剧队,宣传抗日主张,宣传团结进步,
唤起民众,打击反动势力。演剧队热情地为人民大众演出,他们是一支不拿
枪的战斗队伍。
在这支队伍里,有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有进步的青年们,有多少人在
这场斗争中成长起来,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又有多少人在他们的影响下,
加入革命的行列。
正因为如此,小小的演剧队,才被国民党视为洪水猛兽,派来“向世仁”
之流,妄图控制演剧队,围剿革命力量。
对于这样的一支队伍,国民党恨得要死,江青也恨得要死。她污蔑说,
演剧队是国民党的别动队,在与一个外国记者的谈话中,她特别提到《最后
一幕》,她大打出手,将这个剧定为“反动剧目”。并且迫害作者兰光及演
剧队的同志。过去国民党迫害演剧队,江青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
江青和国民党一样,这样仇恨演剧队,这是因为演剧队一直是在周总理
的亲切关怀下成长、战斗的!周总理的教诲时时鼓舞着和温暖着演剧队同志
们的心。他们努力工作,是我们党的一支得力的宣传队。
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最后一幕》被“四人帮”列为“禁戏”、“反
动戏”,不得见天日。粉碎“四人帮”后,砸碎了“四人帮”的桎梏,《最
后一幕》才得以再次登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这个戏也是一枚炮弹,有力地
轰击了“四人帮”及他们的“黑线专政”论。
广大工农兵群众欢迎这个戏的演出,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戏的政治意义,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戏是真正的话剧,一反“四人帮”所谓“三突出”的原则,
向我们展现了活生生的人物和他们的斗争生活。
江青无耻地说:要救活死了的话剧。历史告诉我们:话剧从不曾死过。
《最后一幕》就是话剧的历史生命中一个健康、美好的细胞。这样的好戏多
得很,举不胜举。
反之,“四人帮”控制下的剧本创作,倒是僵死的,不可信的,脱离生
活的!因为他们的那套创作原则,完全不从生活出发,不深人生活,而是主
观臆想的,违背唯物辩证法的一派胡言。
《最后一幕》的创作与演出是对“四人帮”的“三突出”原则的有力批
判。
剧中的正面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因为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当
时的生活与斗争的产物。人们首先信任了他们,自然就关心他们的命运,而
戏也就会引人入胜了。
剧中的众多人物并非是来陪衬什么“一号英雄人物”的,他们都是在这
场斗争中的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的人。他们之中并没有绝对的、“完美
无缺”的所谓“一号英雄人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那些热情、正直的革
命青年身上,看到某些自己过去的影子。而青年人也会在他们的思想、感情
中找到相近之处。因此当他们成长了,进步了,坚强了,我们也就受到了教
育。当他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也感到由衷的喜悦。我想,剧本就是这样感
动了观众,鼓舞了观众。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阴谋,按他们的需要编他们的戏,什么“走
资派”、“臭老九”,什么“反潮流的战士”、“高大的英雄”,对这一套,
人民早已反感万分,厌恶万分!那时人们不能多讲,便说:这样的戏,看了
前便知道后,实在不用看了。可见,人们不光对“四人帮”的反动本性看透
了,而且对于他们公式化的作品,也早已看够了。
《最后一幕》,写的是演剧队在一九四八年斗争的一幕。这斗争正是由
许多的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之中,每个人物都展开了他的思想及活动。应放、
大姐等党的工作者,用自己的革命热忱和党的原则,团结起演剧队的青年们,
与国民党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为了坚持不演反共勘乱戏的政治原则,他们
有勇有谋,利用合法斗争形式,进行抵抗,弄得国民党无所措手足。剧中蒋
暇这样的专作上层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也利用演剧队的身份,积极活动,为
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