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鼠之槛 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呃……昭和十三年,不是慈行和尚人山的那一年吗?”
    益田翻着记事本。“嗯,果然没错。”
    “是的,慈行师父也是那一年人山的僧侣之一。他当时才十三岁左右一一所以慈行师父和贫僧等人不同,不是其他寺院派来的僧侣,而是在明慧寺长大的僧侣。”
    慈行等于是在这座山里成为僧侣的吗?
    他在那座寺院学习佛法,在那栋建筑物坐禅……
    在那座一一牢槛当中……
    “看来贫僧作了太多不必要的说明……”
    常信窥看益田的脸色,自行修正话题。
    “之后历经数次转任,结果慈行师父当上了监院。那个时候,了稔师父的事再度引发了问题。慈行师父同样地与了稔师父激烈地对立,所以贫僧与佑贤师父便将‘南泉斩猫’的事告诉慈行师父,结果……”
    “怎么样?”
    常信青黑色的脸变得更加苍白。
    “慈行师父说:‘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杀了他?”’
    “这太偏激了吧。”
    “慈行师父当时这么说……”
    一一即便无法如赵州和尚那般高明而机智地解决,应当也能够像南泉禅师般将其斩杀吧?应该杀了他的。
    “那个时候,贫僧感到毛骨悚然。慈行师父不是在说笑,他是发自真心的。”
    “可是,猫跟人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
    “不管是杀人还是杀猫,只要犯了杀生戒,都同样要下地狱。南泉禅师明知道这一点而杀了猫。换言之,他用赌上生死的觉悟来向弟子说法.只要是被尊为师家、禅家之人,都应当要有这样的觉悟吧一一当时我以为慈行师父那番话是这个意思。”
    常信说到这里,把脸从正面转向左侧,垂头丧气似的看着榻榻米。只是这样一点小动作,就让禅僧独特的威严荡然无存了。
    “听到了稔师父遇害时,老实说,贫僧想起了那时的事。说我完全没想过,是骗人的。”
    “那么,常信师父,你认为是慈行和尚杀了了稔和尚吗?”
    “不是,我不是在怀疑慈行师父个人……”
    常信的语尾变得含糊不清。
    京极堂质问:“慈行和尚当上监院,是什么时候的事?”
“战争的时候。年轻的僧侣接二连三出征,贫僧等人带来的中坚僧侣全都战死了。所以原本担任首座的慈行师父被任命为监院.战后也兼任知客。”
  “所谓首座一一是修行僧的首席呢。”
  “唔,是的。他是个优秀的学僧。”
  “但是战争的时候,慈行和尚应该才十九、二十岁左右,这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拔擢呢。”
    “其他的僧侣更年经,否则就是经验不足。”
    “原来如此。那么常信师父,在明慧寺长大的慈行和尚,究竟算是何种法系呢?”
    “法系?这是什么意思?……”
    “明慧寺是混合宗派,我只是好奇,在这当中长大的话,究竟会成为什么宗派呢?听说慈行和尚是临济僧吧?那么他是泰全老师的弟子,或是了稔和尚的弟子吗?”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现在每一位知事都被交付几名云水,指导他们修行。但是慈行师父人山吋,暂到也是来自于各派,各有各的寺系法系。慈行师父在本山也有一位名叫慧行大师的师父。慈行师父是由那位大师剃度,也是大师引荐到明慧寺来的。慧行大师是泰全老师的师兄,当时一年会过来一两次,但是在战祸中亡故了。至于慧行大师究竟是何法系,贫僧也不太记得,不过……是啊,慈行师父似乎特别尊敬所谓应灯关中的一支,尤其是其中的白隐禅师。”
    益田插嘴:“不好意思一直打断,什么是应灯关?”
    京极堂回答:“益田,所谓应灯关,是从大应国师南浦绍明、大灯国师宗峰妙超、无相大师关山慧玄当中各取应、灯、关三字为名的临济宗法系。”
    “那有什么特殊吗?”
    “我不明白你说的特殊是什么意思,不过……也不算特殊吧。”
    益田以有些严肃的口吻说道:“对于没有学问的警官来说,禅的一切都是特殊的。这三四天来一直接触到禅,让我陷入一种好像渐渐懂了的错觉,但其实还是不了解。前天听了泰全老师的话,我觉得好像懂了一些,但是现在听了常信师父的话,又完全不懂了。明明是发生在同一座寺院的事件,却没办法用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来明快地说明。这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的犯罪,就算关系人再多,也不会混乱成这样。虽然个人的思想或志向各自不同,但例如说动机是利益的话,不管背后拥有什么样的思想,一样都还是以利益为目的。但是这次的事件,不管听到什么都是一头雾水。这简直没办法办案嘛。”
    “是啊。似乎乱成了一团,警方也该知道一下禅宗概略的历史会比较好吧。”京极堂说道,摸了摸下巴。
    “是啊,请教教我吧。搜查动不动就陷入瓶颈,进退不得啊。只因为不懂基础,不晓得白费了多少心血。泰全老师的话虽然简单易懂,但其实有一半是我靠想像来填补的。”
  这一点我也是相同。
  “平常遇到这种状况时,我们还是会学习……”益田接着说。“警官也不光只是会摆架子的。必须解决发生在特殊环境下的事件时,我们也会看看书,听听与犯罪没有直接关系的话,努力去理解。但是在这里却连这也办不到,该怎么说……时间的流速有些不同啊。”年轻刑警伤脑筋地说。
    “和尚们很忙,事件迫切的发展又让我们无法悠闲地去询问倾听,所以……呃,这种机会难得,怎么样呢?能不能教我一些禅的事呢?”
  益田看着京极堂。
  “你是在对我说吗?我可是个门外汉。在常信师父这样的禅师面前,由我来说明是找错对象了,而且我也没那么狂妄……”
    “不,这我明白。可是就算直接请教桑田先生,我也不认为我能够理解。不是他讲得太难,而是我太无知,就连提问也不知道要怎么问。若是不请造诣深奥的民间人士来口译的话……”
    “口译?”
    “贫僧是修行僧,并非历史学者。从目前为止的对话来看,贫僧认为您似乎善于说明。”常信这么说。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推托的,既然常信师父都这么说了,就容我僭越吧。而且协助警察是一般民众的义务呢。常信师父或许会感到无聊,不过我若是有说错的地方,还请指正。”
    京极堂说道,转过身体,望向我和敦子。
    看到那张脸,我立刻知道这种发展也是他所安排的。这个人很难对付,只是,我还不明白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接着,讲学唐突地开始了。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禅极为表面的历史。更深的部分,不是能够简单说明清楚的。不,就算不简单,也不能说明,禅是不能够以语言说明的。所以我不是在说禅,只是在陈述关于禅的历史,请各位理解。我想,也只能从用不着说明的地方开始说明吧。禅最早是……”
    益田立刻插嘴:“是达摩吧?泰全老师也这么说。”
    这的确是事实,前天泰全曾这么说过。
    但是京极堂扬起了单边眉毛:“益田,不可以胡说八道。禅最早是由释迦创始的啊。禅是佛教,这是当然的吧。”
    “什么?要追溯到那么远啊?”
    “当然啦,这是释迦晚年在灵鹫山上说法时的事。只有那一天。释迦什么也没有说,他默默地拈丁一枝开在附近的一种叫做金婆罗华的花朵示众。弟子们大多都不明所以,只有一个叫做摩诃迦叶的弟子破颜微笑。释迦见状,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摩诃迦叶’一一也就是把语言不能说、文字不能写的教法,全部传给摩诃迦叶之意。这叫做拈花微笑。这就是禅的起始,对吧?”
  常信默默地点头。
  “就这样,摩诃迦叶继承了释迦的衣钵。从这位摩诃迦叶开始,无法以语言传授的教法一一衣钵传给了弟子阿傩,再传给阿傩的弟子,如此传承了二十七代,经过千年,总算传到了第二十八代弟子一一达摩。达摩在印度的禅里,是第二十八祖。之后达摩远渡中国,传播了禅。亦即在中国,达摩是传禅者,是中国禅的开祖。”
    “怎么,原来最早还是释迦啊……”益田露出奇怪的表情。“不是达摩想出来的啊?”
    “但是菩提达摩在某种意义上,也的确是禅的始祖。延续到现在禅的基础,是达摩所奠定的。据说从释迦继承的‘不立文字’与‘教外别传’,再加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所谓‘禅的四圣句’,便是达摩所提出的。不过这其实好像是唐代才创立的词句,说是达摩提出的实在是难以置信……”
“词句本身虽然可能是后世编纂出来的,但那的确是菩提达摩之心吧。以心传心,是后世的人记下了传承的心。”
常信说道,京极堂点头。
“或许是呢。不管怎么样,在那个时代,禅是以衣钵相传的形式继承的。亦即一个师父与一个弟子,就像把杯中的水移到另一杯似的,衣钵一一道法被继承下来。从达摩之后传承了六回,在那段期间,禅一直受到打压,对吧?”
    “在那个时代,佛教本身在中国似乎是受到弹压的。”常信简短地回答。
    “是啊。但是在第六代,也就是六祖的时候发生了问题。禅在那时分裂为两边。”
    “一子相传发生了继承人之争吗?”
    “你的比喻有点怪,不过就是如此。五祖弘忍有许多弟子,当中最优秀的是一个叫大通神秀的人,他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精英分子。这位神秀本来应该会成为六祖,但是这个位置却被意料之外的伏兵给夺走了,那就是大鉴慧能。”
    “发生了什么抗争吗?”
    “没有。慧能是个樵夫,连大字都不识几个,是个没有学问的人。在弘忍七百多名弟子当中,也是阶层最低的捣米小僧。但是不知为何,他却一下子继承了道法。然而主流派也不可能善罢甘休,慧能继承了衣钵以后,便逃向了南方。关于这一点,虽然实际上并不是逃亡,不过这样说比较简单明了,就当做是这样吧。”
    “为什么是南方?”
    “或许因为慧能原本是广东省新州人吧。广东一带在当时算是蛮荒之地,是文化沙漠,但是慧能却在那里扎根,以乡下为中心开始传教。另一方面,神秀以京城一一长安及洛阳为中心活动,一时拥有绝大的势力,然而最后却断绝了。慧能的禅被称为南宗禅,相对的神秀的禅被称为北宗禅。”
    “分为南北了吗?”
    “但是他们并未自称北宗吧?”常信说。
    “是啊。称之为北,是由慧能这边来看是北边,但神秀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北边的认知,而且对于相信自己才是正统的人而言,既没有南也没有北吧。但是北宗断绝了。这与其说是教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安史之乱等战乱引起社会动荡,失去了支持者吧。与主张渐悟的北宗禅不同,南宗禅提倡顿悟。相对于以贵族为中心的北方,南方是以农民为中心一一在这样的架构下。最后南宗幸存下来,决定了胜负。结果促使中国佛教由教学佛教转为实践佛教。”
  京极堂转头望向我这里。
  我不由自主地缩起脖子。
  总觉得京极堂的话让我有点在意。
  但是为何会在意那么久远的过去历史,我还是不明白。
  益田开口道:“原来如此,北与南的支持基盘不同呢。贵族与上流阶级中心和农民与下流阶级中心,该说是都市型与农村型呢。还是中央与地方……不过依附中央的类型确实禁不起政变呢。所以北方才会衰弱……但是在教义或修行等方面,南北也不一样吗?”
    “是啊。北宗禅是持续修行,慢慢地逐渐悟道;但南宗禅悟道时,是一下子就领悟的。”
  “就算不修行也是吗?”
  “没那回事。南宗的悟一一顿悟,与逐渐地、徐徐地到达领悟阶段的北宗相比较,容易给人‘马上就领悟’的印象。但顿悟的‘顿’字,并非指时间上的经过,反倒是指根基于彻底的现实肯定的脱落的悟,是这样的悟……”
“但是最初提倡顿悟的不是道生吗?那么……”
    常信从我们不了解的次元提出异议。京极堂回答他的问题:“是啊,是《二谛论》吗?还是《佛性当有论》呢?一一那么立即悟道这样的解释也是妥当的。总之在宗教的立场上,顿悟比渐悟的次元要来得高这样的看法普遍存在于社会……”
  “哦,教义上也是南方大获全胜呢。”
  “对。但是若说禅宗的历史就此收束为一,也并非如此。六祖慧能也有几名弟子,要从当中选出一个人来继承七祖的时候,又发生了问题。对吧,常信师父?”
    应答的常信似乎冷静了一些。“在曹洞,七祖是青原行思。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六祖究竟是谁的论议,在若干文献中亦有记载……”
    “北宗的普寂禅师也自称七祖,状况似乎相当混乱。听说南宗的神会提出异议,宣称他才是七祖。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里,普寂与神会两边都被列为七祖。”
    “您知道得真清楚,这些事连贫僧都不晓得……”
    “只是读白纸黑字的话,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办得到。我是卖书的,这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但是北宗禅衰退之后,南宗当中,反神会派里头也出现了认同青原为七祖的动向。其后更出现了一派,推举另一名高徒南岳怀让为七祖。但是仔细想想,这些根本无所谓,因为最后慧能的弟子当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只有青原与南岳两人而已。亦即视这两名为七祖,或根本没有七祖,其实都是一样的。在这里,南宗禅又分裂为两派了。”
    “分成那个……青原跟南岳?”
    益田的发音一副就是他不知道汉字怎么写的样子。
    “对,不期然地,南宗也分成了青原系与南岳系。南岳系里,马祖道一、百丈慧海等名僧辈出。而这些更分成两支,其一是沩仰宗,另一支则因为临济义玄的出现,开花结果为临济宗。”
    “哦,总算出现听过的名字了。”
    益田发出松了一口气的声音,我也是同样的心情。但是仔细想想,就在短短数日前,连临济义玄也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名字。
    “另一方面,青原系一一以曹洞宗来看,应该也有人认为它才是本流一一出现了云门宗、法眼宗这两宗,更有继承洞山良价、曹山本寂的法系所诞生的,取曹山之曹、洞山之洞而成的曹洞宗。”
    “原来如此!”益田击掌,“所以这边才会说青原是七祖吧?曹洞宗是青原系的嘛。”
    “是啊。就这样,中国禅一一特别是南宗,在唐代甚至被称为五家七宗,席卷了中国佛教界。”
    沉默了一阵子的敦子发言:“所谓五家,是沩仰、临济、云门、法眼及曹洞对吧?七宗指的又是什么呢?”
    “这五家之中,临济宗更分出黄龙派与杨岐派。加上这两派,就成了七个。临、云、沩、曹、法为五纬,加杨岐黄龙之五派,犹成太阳太阴之七曜……”后半可能是某些文献的引用,但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京极堂说到这里,正襟危坐。
    “接下来,总算要说到本朝的禅了。一般认为,最早将禅带进日本的是天台僧荣西禅师。他两度人宋,在天台山学习临济宗黄龙派的禅,并将之带回。但是禅并非立刻就在日本扎根。禅受到天台宗排挤,遭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不过禅宗彻底贯彻亲近幕府的态度,以和其他宗派并存为目标,因此一直没有断绝。内容也是顾虑到真言与天台的兼修禅。话虽如此,禅就是禅。荣西禅师的评价之所以两极化,也是起因于他对权势妥协的态度,但若非如此,可能就没有今日的禅了,所以应该给予正面评价才对。但是同一时期,有人以不同于荣西的形式进行禅的传教活动,那就是大日房能忍。”
  这个名字。
  一一我曾经在哪里听过。
  “我不知道他在一般人当中的知名度是高是低。关于能忍,正确的记述不多。但是日莲上人将净土宗的法然与能忍放在一起诋毁,所以他应该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才是。”
  “我没听说过这个人呢。”
  敦子说。确实比起荣西,这个名字要陌生多了,但是我曾经在哪里听过,而且还是最近……
    “能忍传播禅学,但是据说他是独学,并未师事任何人。然而禅宗重视法嗣,必须隶属于某一个人的法系才行。因此能忍便派使者到当时还是宋朝的中国,请求让他继承法道。”
  “这么随随便便的……”
  “的确有这种事的。能忍虽然人在日本,却被允许继承临济宗杨岐派的拙庵德光的嗣法,被授予了顶相、达摩像及禅籍。”
    “啊!他就是得到了、还是出版了那里的《沩山警策》的……”
    我想起来了,是在那座埋没的仓库听到的名字。京极堂果然不是只为了讲述禅的历史才安排这场会见的,那么……
    京极堂想要把谁怎么样呢?他现在想要捕缚的是桑田常信吗?但是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