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剑落秋霜-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古雷道:“方兄过奖,不敢当!”
  方天岳忽然叹口气道:“万兄,你虽然忠心耿耿,但还是有人在殿下面前进谗言诽谤万兄,还企图从万兄手中夺走天豹卫……”
  万古雷一听,心中微愠:“我万某光明磊落,又无把柄在人手中,有何谗言可进?至于天豹卫,乃殿下部属,又有谁夺得走?”
  方天岳道:“恕小弟直言,万兄与忠信卫指挥使公冶勋情同手足,光这一条就使殿下对兄有些不放心,是以万兄大意不得!”
  万古雷恼道:“我与公冶兄相交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如今各在一地,又无联络……”
  方天岳道:“这个小弟知道,因此在殿下驾前替兄作了解释。唉!想不到孙兄竟是个心胸狭窄之人,上次比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万兄占了上风,他因此耿耿于怀……”
  “这么说,是孙锐锋在殿下驾前谤我?”
  “孙兄出于忠心,对万兄有些不放心,这还情有可原,他不该……咳,算啦算啦,不说了,说起来又惹万兄生火……”
  “方兄又何必吞吞吐吐,痛快些说吧!”
  “孙兄想任天豹卫指挥使,对万兄立下的战功颇不以为然,看来甚为嫉妒,殿下又对孙兄宠幸,难免听一面之词,所以万兄须多加小心!”
  “只要殿下愿把天豹卫交给他,我就拱手相让……”
  “万兄千万别这么说,我冒险对兄坦诚相告,—乃是因为对兄甚为钦佩,不忍兄被小人算计。但兄切勿外泄,以免小弟遭其报复!”
  “这个方兄放心,小弟决不对人言!”
  “起初小弟以为孙锐锋是个大丈夫,对他甚是尊崇,日子一长,方知其心胸狭窄,妒贤妒能。小弟曾救殿下,蒙殿下提携,官职与他同级,但仍是他的副手,共领侍卫队。然其对小弟竟生嫉恨之心,把小弟赶出侍卫队……”
  “竟有这等事?”
  “小弟处处让他,侍卫队里任他独断专行,可他还是容不下小弟;以后小弟也不知落得个什么下场!”
  “他既容不得你,那就到天豹卫来如何?”
  “多谢万兄,但殿下一时不会让我离开左右,有机会时小弟便恳求殿下外放。”
  “方兄不必理睬这等小人,在军中各干各的事,殿下论功行赏,轮不到他说什么话!”
  “万兄说得是,今后彼此诚心相助,相互提携,定能建功立业,不负平生所学!”
  方天岳走后,万古雷独自沉思。
  在京师最早见到方天岳时,觉得他爱张扬,有些浮夸,又颇为自负,对孙锐锋的傲慢很是反感。但过不几天,方天岳对孙锐锋突然好了起来,以后离开万府投奔了孙锐锋。在北平这段日子里,方天岳对自己并不怎么理睬,彼此见面时只是按礼节打个招呼而已。那为什么今日里又突然来和自己套近乎呢?
  这是什么原因?孙锐锋傲慢自大,不能容人,他方天岳吃了苦头,或是说看清孙锐锋的为人,因而来找自己吐露一下心曲了正思量,罗斌从大营口来,道:“燕王命士卒中若有亲戚朋友在宋忠部下的人前往大营集合,我已传命下去,由查俊带他们去。”
  “殿下这样做有何用意?”
  “殿下说,让这些人露露脸,宋忠在城里散布的谎言不攻自破。”万古雷笑道:“这确是个好主意。”
  话刚落音,有士卒来报,宋忠在城外扎营。万古雷等人便出来观看,只见对方旌旗飘飘,营帐一个接一个竖起,井然有序。想想双方兵力悬殊,对第二天的决战未免有些担忧。听说燕王旧部精锐大都在宋忠帐下只怕是一场恶战。翌日,燕王率军长驱直入。
  走在最前面的,是那有亲戚朋友在宋忠部下的官卒,连旗帜也是从前使用过的。
  万古雷率天豹卫紧跟其后,方天岳、孙锐锋、关中四剑护着燕王定在天豹卫之前。
  此时太阳已高高升起,照得大地山川处处生辉。广阔的野地上,双方旗帜鲜明,盔甲闪亮,步履整齐地向对方走去。
  渐渐,由模糊的人影到清楚地看见对方模样,双方队伍自动地停了下来。他们紧握刀枪,紧张气昂地瞪着对方。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勇猛地冲过去,凶狠地砍杀……
  “啊哟,爹爹呀,你老并未死去呀!”
  突然,有人高喊出声,声音激动而惊讶,许许多多士卒都听见了。这第一声叫喊,好像一颗石头仍进了蜂窝里,群峰顿时骚动起来。
  “呀、大哥、大哥、是我呀、二牛……”
  “外甥、外甥、你…”
  “姐夫,姐夫,你活着哩”“张老大,张老大,我是……”
  这些呼声都来自宋忠部下,他们还以为亲人都死在燕王之手,原来都活着呢!
  在呼唤亲友的喧闹声中,有人喊道:“弟兄们,咱们上当啦,宋都督骗人呀!”
  旋又听到有人高喊:“咱们原是燕王部下,被朝廷将我们硬生生分开了,弟兄们,回去吧,反了他娘的……”
  “回去找亲友,咱们本就是一家!”
  “走可走啊,快走啊……”
  这一阵呼喊搅得宋忠一方惊惶不安,紧接着一个、两个、十个八个、几十个、几百个士卒,向燕王一方跑了过来。双方相距本就不远,片刻就与他们的亲友拥抱欢呼。
  燕王高兴得抽出腰刀,回头对万古雷道:“乘其混乱,布阵不及,直冲大营!”
  万古雷抽出剑往头上一举,双腿一夹马匹运起中气喊道:“弟兄们,杀!”
  耿牛挥一把大牛耳尖刀,发出牛吼:“天豹卫,杀!”
  郭剑平、曹罡、罗斌也高声喊叫着,纵马向对方冲去。
  宋忠一方兵力本占绝对优势,但燕王旧部的叛乱使他们惊慌失措。统帅宋忠本想以谎言激励部下杀敌,哪知弄巧成拙,反吃了大亏。守在第一线的官兵,被天豹卫冲散。
  但是,也有几位将领。从后面率所部奋力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
  燕王见天豹卫未能将敌击溃,虽然宋忠的中军帐已被攻破,宋忠慌慌张张逃入城中,但还有不少部卒拼死力斗。便下令未能、张玉,率五千主力军立即冲上,抢占城池。
  “杀——!”五千健儿冲向敌阵。
  二十面大鼓齐擂,仿佛滚地惊雷,激励着弟兄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
  此刻,万古雷纵马奔驰,追赶着敌方的官佐。他什么也不想,只是挥剑砍杀。
  凡是被他追上的,没有一个逃掉性命。
  李杰一手擎住大族,骑在马上追赶着他。遇到敌人,便用旗杆将对方打下马来。旗杆早换成铁的,杆头插有抢头,成了兵刃。
  喊叫声、马嘶声、兵刃铿锵声连成一片喧啸,然而万古雷充耳不闻,他挥舞着神经剑,见一个砍一个。有的将官能与他交手三个回合,有的也要打上十招八招,因为是在马上,不能尽展身手,他只有运足了功力,将对方兵刃震飞或是震断,然后一剑结果性命。
  他对敌手毫无怜悯之心,因为他的天豹卫弟兄也正经历着浴血奋战,他砍倒一个敌人,就香弟兄们减少了一个煞星。从天豹卫出征到现在,不过短短十来天,六百弟兄已死去了百人。尽管队伍很快就补充上,但他亲自训练的六百弟兄,那是死一个少一个,在他心中他们消失了,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他们!
  几乎每一次拼斗,都是以少胜多,天豹卫弟兄没有辜负殿下和徐王妃的期望。
  此刻也是如此,尽管宋忠阵脚已乱,但不经过一场生死相搏,哪来的胜利?
  杀!只有杀,直杀到对方投降为止。
  终于,敌人跑的跑了,降的降了,战场上的喧嚣平息下来,代之而起的是呻吟、哀号夹杂着马儿的悲鸣。
  万古雷停了下来,只见数千具死尸横陈在野地上。稻田里,这是他出征以来见到的、阵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他擦着头上的汗珠,看着这眼前的惨景,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愁思他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眼下,不正是这样的景象吗?
  此刻,燕王已进了城。天豹卫的头领正集合人马,清点人数。
  三千人马,损折五百余众。
  他把目光扫向查俊等六人,他们知道他的意思,每次都要报禀天豹卫老弟兄的伤亡数。
  自从扩军后,原来的弟兄有许多人升任了小旗、总旗,只要有人战死就由老弟兄补缺。
  这样一来,老弟兄们便分散了。
  计算起伤亡数来,就要费力得多。今日,老弟兄损折了五十多名。
  方古雷在心里算了算,六百弟兄大约只剩四百名左右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以后还不知要经历多少次格斗,这些弟兄还能剩下几人呢?须知更大的拼斗场面还在以后,怀来之役不过是十天来最大的一次交战而且。老弟兄手上的功夫非一般士卒能及,如果在今后的拼杀中一个个损折,未免太不值得。应该把他们集在一起,成为自己卫队,在交战最紧急的时候亲率他们出去,定能大奏功效。
  这样一想,觉得十分有理,便对郭剑平、曹罡、耿牛、罗斌说了想法,四人极是赞同。
  曹罡道:“兄弟你想得好,这只队伍得来不易,好钢须用在刀刃上,不然在紧要关头却无人跟随。你瞧见今夭宋忠的模样了,大军溃不成兵,各自逃散。要是俺以后吃了败仗。身边没人,逃得性命事小,不能反攻事大。”
  郭剑平道:“有一只精锐铁骑在手中,平日不轻易使用,在紧要时使用,定能取胜!”
  万古雷道:“各位既然赞成,那便将他们召回,但小旗、总旗的缺额要很快补上,这事请罗贤弟和查俊他们商议,尽快‘办好!”商量完毕,万古雷率队入城。
  燕王命宰牛杀猪,举行午宴。
  清早大伙吃过一顿饭,时至下午,午饭晚饭合成一顿。众人都已饿极。
  在县府衙门大堂,燕王举怀祝酒。
  他道:“今日一战,弟兄们勇敢无畏,击溃倍于我之敌,方爱卿又在战中生擒宋忠,获得全胜。各位欣喜之余,纷纷来向本王祝贺,说斩敌数千,俘获战马八千余匹,又获降卒数千,皆以为是大胜。其实,都督宋忠并非将才、不过是个富碌小人,可谓胜之不武,因此,不能视作大胜。若真有一场大胜,岂不滋生骄态,以为敌人不过如此,蔑视轻贱。须知骄兵必败之理,老子曰:祸莫大于轻敌!望各位将军牢记圣人之言,务必戒骄,方能战而胜之!”
  一顿,续道:“今日虽克怀来,但大战在后,情势不容我等稍懈,今日只饮三杯,来日大胜后,本王再为大家庆功!”
  一席话,众将折服,举怀共饮。
  第二天,开平一带守军陆续来降,水平守军待燕兵来时开城投降,因为守将也都是燕王旧部。由此,燕王军力大盛。
  在怀来的休整中,万古雷已将夭豹卫原老弟兄集中,成了一支亲随铁骑。
  他不知未来还有多少次格斗,也不知要几年烽火才会平息,但他坚信一定能杀进京师,平定天下。
  —上册完——
  …
   
 


  
第 七 回  四大帮会
 
  二十二岁的建文帝起初以为钳制燕王的一套方略颇为有用,因之他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文治”上,与大儒方孝孺等商议复古政制的大政方针。
  除了减刑罚、改政令外,连官员的名称也袭用周朝,他对周朝之治可谓顶礼膜拜。
  七月二十四日,谷王匆匆忙忙赶回京师,禀报燕王起兵,接踵而来的是前线失利的战报。
  建文帝这才把征讨燕王当作大事来对待。
  他采纳众议,发了讨伐燕王的诏书,指责燕王祸乱社稷,获罪祖宗,晓喻全国军民,忠于朝廷,荡平叛乱。并任耿炳文为大将军,挂帅印北征。耿炳文年六十有五,是太祖皇帝大杀功臣后侥幸活着的几个老将之一,官封长兴侯,以他多年征战的经验,当不负朝廷所托。
  于是,调集了各路大军,耿炳文率三十万士卒,分三路向北平进发。
  然而先锋队九千之众的精锐之师进驻雄县后,正值中秋佳节,没料到燕王率兵来到涿州,当即向雄县发起进攻。一夜激战,雄县失守,被俘官兵不降,被全部斩杀。
  燕王得知后,教训部下不准杀俘,杀俘的结果只会使敌人顽抗到底,难以征服。
  随后燕王又破了来援之敌,转而进攻真定,三天猛攻不下,怕动摇了士气,率师返回北平。耿炳文虽然失利,但能继续作战。
  可是建文帝听信了黄子澄等之言,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将。
  而另一个亲信齐泰却反对,说他只懂文不懂武,不堪当此大任。但黄子澄力主,建文帝采纳,因此李景隆仍然挂了帅印。
  李景隆之父李文忠是太祖皇帝姐姐的儿子,是军中的一员勇将,遇敌时意气风发,越是强大的敌人就越是精神振奋,故屡建奇功。
  大明立国后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病死,年四十六,死后追封为歧阳王。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长子,袭了曹国公爵位,生得高大健壮,相貌毓秀,举止雍容大度,受太祖赏识,掌左军都督府事。
  他既然做了将军,也就喜读兵书,与人谈起用兵之事,那真是头头是道。他与建文帝是表兄弟,建文帝也深信他有才华,毕竟是将门之子嘛。可惜,他并未继承了乃父的才智。
  消息传出,带兵官们不禁愕然。李景隆说穿了不过是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翩翩佳公子,善于纸上谈兵,口头论攻等,却从未上过战场。
  以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任三军统帅,去征伐久经阵仗、智勇双全的燕王,真叫人啼笑皆非。
  因此,经历过沙场的宿将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心中忐忑,一点也提不起精神。
  出发之日,建文帝又仿效古代圣明天子的做法,亲率文武百官至江边为李大将军饯行,并亲自为他推车,行古之“推觳礼”。
  李大将军还获得了生杀大权,可以就地处置敢于违抗将令的官佐。
  这样无比的荣耀和权威,使李景隆风光至极,哪里再把留下的老将们放在眼里。他趾高气扬地率领大军,去平息北地的祸乱。
  老将耿炳文只不过阵前失利,他还有足够的兵力与燕王一较长短,凭着他多年的战场历练,燕王要击溃他并不容易。
  可是朝廷却免了他的职,使老将军蒙羞于世,告老还乡。
  李景隆调集各路兵马,合五十万之众,于九月中旬进驻河间府,命驻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攻伐永平府,以对北平城形成两角夹击之势。
  大军指日北上,燕王宫内,议论纷纷,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就是各卫指挥使、都指挥使这些兵官,也一个个忧心忡忡。
  敌势太强,大军压境,何以御敌?
  燕王召集各将领议事。
  万古雷和郭剑平、曹罡、罗斌、耿牛坐在一起,心情也颇为沉重。举事以来,从未面对过这么庞大的兵力,真不知该如何迎敌!
  这时,只见燕王面带笑容,在方天岳、孙锐锋、关中四剑和道衍法师、金忠先生陪同下步入议事室,众将当即起立行礼。
  万古雷心想,局势如此严重,殿下居然面无忧色,真亏他沉得住气,且听听他有何妙计破敌。大概除了依仗北平城墙的牢固死守外,还能做什么?
  只听燕王笑道:“各位闻听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来犯,一个个忧心忡忡,忧虑我方兵寡将少,何以拒敌。李景隆何人也,是一员名符其实的大将吗?非也!他不过是个富贵门中的纨绔子弟,从未历经沙场,怎能统率五十万大军?各位当知纸上谈兵容易,两军对阵难。朝廷任用李景隆,不过是坑害自己罢了,有何惧哉?”
  说到这里,收敛笑容,续道:“如今永平府告急,本王之意,率兵救援永平府,永平若被辽兵攻陷,就直接威胁北平,与李景隆配合夹攻北平,则北平城难保。我方出师援救永平,李景隆必来攻北平。待我方破永平之敌后,再回师北平,与城内守军前后夹击,李景隆必败……”
  万古雷心想,大军出了北平城,能留多少人守城呢?万一城破,那不是没根基了吗?
  只听有人道:“殿下,辽东之兵难与李景隆比,若舍李景隆去对付辽东之兵,只怕不利!”
  又一人道:“永平府城门牢固,军民粮草不缺,宜防守,辽东兵难破。若大军直奔永平,北平城岌岌可危,这不是舍弃了根本吗?臣以为守护根本要紧,北平城万万不能丢失!”
  万古雷心想,说得一点也不错,还是防守北平城为上策,看燕王又怎么说?
  燕王道:“尔等只知守城,以我方之兵力,出城决战则不足,守城又多余。
  若是全军守城,李景隆便可将我方围在城中攻打,这样相持下去,又对何方有利?我若将精锐之兵带在外,可以随机应变,以待有利时机,并非只是为了永平府。这样做,可将李景隆小儿诱至城下,里外合击,必能击溃敌军!”
  万古雷一听茅塞顿开,心想对呀,这才是高招,否则把兵力留在城内,不是自捆手脚吗?
  燕王当真是雄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