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真剑侠录-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然一剑平平挥出。

这一剑的情形,fǎngfo像是用刀斧雕进这段记忆中,无比的深刻而清晰。

当这人出剑的shihou,他的手和他的剑,在虚空中拖曳出了无数的残影。而这些影子,将这一剑划过的痕迹,清晰的彰示了出来。但是当剑挥到了极处,正是剑锋斩在那个莫名的目标上时,这些残影竟然动了,它们一齐追着剑锋,斩上了去。那一刹那,就hǎoxiàng是无数只手,挥出了无数柄剑,却是同时斩中了目标。

每个剑修,将“剑九法”练到熟极如流,再修出了自身剑元之后,都自然懂得以一柄剑幻化出无数道剑影的法子。这些剑影可以是虚招,也可以是实招,就像是俞和常用的暴雨剑,一剑挥出去,虚虚实实的万千剑影罩下,让人难以招架。但是这种以一口剑器化分出许多剑影的剑术,终究是凭借极其快速的运剑法而衍生出来的。而因为剑器只有那一口,所以无论把剑舞得多快,也绝不kěnéng将这千上万道剑影同时斩在目标上,剑锋落下的shijiān,必定会是有先有后的。

而更无法做到的,是把这成千上万剑使得完全一模yiyàng,每一剑都像是上一剑的重现,无论是力道、角度、速度,哪怕是出剑时的一丝心念,都必须是完全yiyàng的。

以俞和此时的剑道修为,一息之间斩出一百剑,并且落在同一个点上,这并不难。但他从来méiyou想过,这一百剑怎么能不分先后、毫无差别的合成一剑。

但是在这段回忆中,青衣剑客挥出的这一剑,偏偏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剑。

每一道残影,其实都是完全相同的一剑,而且当剑锋斩中的shihou,这些残影也同时斩中了目标。最为玄妙的是,俞和根本看不出这人一剑挥出时,留下了多少道残影,斩出了多少剑。俞和凝神去看那些被剑锋留在虚空中的剑影,一道剑影中,竟又能分辨出数百道层层叠叠的残影。再以神念去看这数百道残影中的一道,竟然从其中还能看见更多的残影,有一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的大玄妙。

看得越久,看得越深,就越能发觉这一剑中分化的剑影多得不及计数,似乎恒河沙数几何,这剑影便能有几道。

而越往其jīng微处看,俞和恍然觉得这一剑似乎变成了无底的深渊,有股莫大的吸引力,牢牢捆住了他的心神,朝愈发深邃处不断下坠。

这段模糊的记忆,在剑锋斩中了那莫名的存在之后,便就戛然而止了。俞和毫不怀疑那被剑锋斩中的存在,必定是一分为二。而当他看过这一剑之后,他也深深理解到了青衣剑修身上那股独特的刚强信念:“凡yù屈折我者,皆为我锋芒所破!”

能挥出如此一剑,又有shime能让他折服?

这短短不过数息的一段回忆,却在俞和眼前来来回回的重现了不知多少次。而俞和每看一遍这惊世无双的一剑,就会发觉这一剑中,藏着太多无法理解的玄妙。

俞和心中渐渐惶恐起来。因为他发现ziji越是耗费心力去琢磨这一剑中的奥妙,就会越发看清ziji离这一剑境界究竟有多么遥远。这种剑术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似乎轻轻一纵就可以摘到手中,但等你真的朝天上飞去,却会发现无论你飞得多高,与那颗星星的距离,始终是遥不可及的。

人终有yù念,更何况是探寻剑道极境的剑修?俞和心中的惊骇、惶恐、畏惧、焦急,加上对ziji的否定,渐渐衍化成了一团灼灼心火。到后来,连他的识海中,都腾起了一片连天怒焰。

不知过了多久,俞和把这一剑看过了一千遍,一万遍,数万遍。直到他心力枯竭,再看不清剑的轨迹了,只剩下一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的剑,这柄剑的影子越来越多,最后俞和的识海中,竟然全部被一模yiyàng的剑影所占据。

他不zhidào此时ziji的情形有多么凶险,样子是多么骇人。俞和整个人端坐在白莲法相中,可每一片莲瓣都裹在一团黑红sè的火光中。他的头发根根倒竖,每一根发梢上,都shè出了锋锐的剑芒。而一道一道灼热的剑气,时不时从他周身毛孔中shè出,将他的一身衣衫搅得稀烂。俞和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他身上血脉暴突,好似皮膜下游走的怪蟒,一张脸忽青忽红,满是痛苦之sè,从他的颜面七窍中,流出乌黑的血,淌到下颌处就被火煞蒸干,结成血痂。

就在俞和要被这回忆中的一剑折磨得神智尽丧,体内剑气直yù颇颅而出的生死关头。他祖窍中的六角经台,忽然又一次放出了万丈青光。只见那神秘的经台,直接在俞和识海中显化出来,朝着挥剑青衣人一撞,登时这段目睹惊世一剑的回忆,便宛如镜花水月一般的碎了。

俞和浑身大震,胸腹间咕咕作响,喉头上下抽动,“哇”的一声,一道乌黑逆血喷出几十丈远。从周身毛孔中逸散开来的心头火煞,将他的里外衣袍烧成了灰烬。

腥臭的汗水滚滚而出,俞和吃力的睁开了双目,朝四周一望,忽然眼前金星乱冒,身子一软,颓然仰面瘫倒,也是人事不省。

第一百七十六章故人现,地仙身

话说那银棺中的柳真仙子,可是好心差点办成了坏事,她打入俞和识海中的那一道仙人记忆片段,当真让俞和在鬼门关前转了一遭。

柳真仙子本是念着俞和救过他们二人逃离南帝冢的恩情,想给俞和留下一点好处。她在两具仙人遗蜕上细细搜寻了一番,可这两位仙人都不是剑修,也没有什么适合的随身宝物,好给俞和使用。不过柳真仙子寄神于那具生得斯斯文文的仙人肉躯中时,却发现这仙人虽然早就魂飞魄散,但识海中竟还残留着一些断断续续的神念,可能是这位上界仙人濒死之时,心中辗转不消的执念,而其中有一道,正包含了一招惊天动地的剑招”“。

于是柳真仙子大喜,连仙人都到死不忘的剑术,那岂不比寻常法器要好得太多?

可惜她出身终南道宗,修的是“上清紫真章”,并不懂得多少剑道。柳真仙子只从那仙人的记忆片段中,知道这一剑非常了不得,但究竟有多了不得,她也拿捏不准。因为担心俞和受不住仙人执念的威压,柳真仙子就将这段记忆截头去尾,就只留下了那青衣人挥剑的一小段情形,打入了俞和识海中。

但这一段令仙人至死难忘的记忆,却端是非同小可。

这位斯斯文文的仙人,乃是仙帝大尊座下的掌笔仙官之一。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这青衣仙人的一剑,他当时大惊失sè,奉此一式为天下奇剑之一,便将这一剑挥出的情形牢牢记在心中,想以笔墨绘出,呈给仙帝过目。只可惜这样惊天动地的一剑,即便是神仙画匠的生花妙手,也没有办法用将它绘制成画。这位掌笔仙官穷尽亿万年的光yīn,细细参悟,前后画了能有近千次,却每次都只能得其形,而绘不出这一剑中的神髓。于是直到他身陨于抚仙湖底,这一剑都只存在他的记忆中,成为终生的遗憾。

柳真仙人并不知道这段由来。以她的剑术眼界,匆匆一瞥,并没有看透这剑招中的大玄机,只觉得那青衣人出手一剑玄之又玄。于是她把仙人神念草草整治了一番,就当做一份厚礼,打入了俞和的识海。心说俞和此子,道行与剑术当算出类拔萃,悟xìng自然是极佳的,又有仙帝道统加身,区区一小段仙人的记忆,料想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妨害。

结果若不是六角经台在俞和生死关头现形,一举撞碎了这记忆片段,俞和已被自己的心火烧成了灰烬。

这边俞和险险的保住了xìng命,在小洞天中一睡不醒,静待神智自行平复。抚仙湖的湖面上,却已是乱成了一片。

话说长钧子从仙府阵门中出来,朝四周一望,口中嘿嘿直笑。周围的yīn煞沉水已由先前仅仅数尺来深,涨到了三丈多高,将水下的古石城尽数淹没。

而在yīn煞沉水之上,冰冷昏黑的湖水中,则飘满了令人作呕的物事,有一条条一片片被撕裂的灰麻布,有黑sè脓汁一样的团团脏腑,有破碎的头颅,有四分五裂的骨肉碎块,还有灰白sè的残肢断臂。

这些触目惊心的碎尸,便是之前僵立在水中的那些灰白sè的古怪尸身。看那尸体碎块上的创口,有的是被刀剑锐器劈碎,有的是被钝器捶打撕裂,有的好像被真火烧过,还有的似乎遭了野兽撕咬,也不知是谁人出的手,竟将这数千具古怪尸体尽数打碎,弄得抚仙湖湖底整个好似腐肉深渊一般骇人。

长钧子心中有数,他不必亲眼所见,也能将方才水底下发生的情形猜个七七八八。这数千具守护小天境阵门的yīn煞寒尸,虽然不是出自他的大手笔,但却被他掌握了指示尸群的机窍。当他潜入仙府小洞天中寻找仙人遗蜕时,这些在yīn煞沉水中浸泡了不知多少年代的上古寒尸,便会为他守住水底阵门。

只见他的天魔法身化作一道黑线,分开湖水与碎尸,朝湖面直shè而去。几十丈外,元曦也化作了一道青蓝sè的火线,在后面紧追不舍。

“蓬”的一声水响,长钧子撞破了湖面。抬头就见天上有团金光坠下,一方只有巴掌大小,刻着天心五雷灭魔大真符的金文玉髓符印,挟着百丈雷火,直朝长钧子当头砸落。

长钧子早算到湖面上必定有人等他出水,于是也不慌乱,天魔法身一震,柳真仙子的云纹银棺便飞了出来。

这银棺一显身出来,就从棺盖上飞出了三条细若发丝的紫光。这些紫sè的光华当空一震,竟然破碎了虚空,探进了那混沌莫名之处,卷着一青二红的三点魂魄光,摄回了云纹银棺中。从南帝冢中出来之后,长钧子就一直在为柳真仙子寻回失散的三魂七魄,这时借着仙人遗蜕洞彻三界的法力,柳真仙子以大神通将最后的一道地魂和气、jīng二魄召回。当下魂魄齐聚,便能将仙人遗蜕真正炼成法身。

再看这具云纹银棺上放出仙光万重瑞气千条,有道道紫霞符箓缭绕。银棺轻轻一跃,便挡在了长钧子头顶,与灭魔玉符撞在一处。

“叮”的一声如玉磬鸣,雷火熄尽,那方金文玉髓符印就倒飞了回了天上。天顶乱云中有数道人影闪动,其中有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显身出来,把手一招,便摄回了玉符。元曦也冲出了水面,脚踩离火焰光一转,便落到了这位老者的身后。

“这是上清紫真大道炁,你这魔头,与终南道宗有何干系?”

“兀那符津小道士!你也忒地难缠了,我且来问你,我长钧子做过何等伤天害理之事,让你这般不依不饶的追着我打杀?”

“化外天魔食人魂魄,蛊惑人心,为大道所不容。我辈正道之士自当替天行道,斩妖除魔!何况水下那数千具yīn煞炼尸,谁知是不是被你抽魂炼形,藏入湖底的?”

话说这显身出来的老道士,倒也不是旁人,他正是南海海外长空洲的岛主,一身机关奇术能有造化之妙的符津真人。

说起符津真人与长钧子的一番渊源,倒还是因俞和而起。

那时在南海寻药合丹,俞和年少执拗,非要独闯天涯海眼,想争一份大功劳回山,好在师兄弟面前扬眉吐气。符津真人拦他不住,就命火灵机关人元曦陪伴俞和去探这南海禁地。可在海眼之下,俞和撞进了方十七等人布下的地火阵,元曦为了护住俞和周全,以身躯挡住了地火洪流,结果耗尽了灵元,却正好被长钧子当做躯壳,躲开南帝冢中的镇魔符箓,和俞和一起逃了出来。等俞和回到净阙岛,把元曦交还给符津真人时,符津真人却发现元曦曾被一尊道行高深的天魔寄身,当时以为俞和也着了道,还折腾出一场差点用灵丹把俞和活活撑死的闹剧。

后来等到南海诸事平息,符津真人便按照自己的承诺,为罗霄剑门的宿老金晨子远赴西南,寻找一位名叫虞琰的人。结果符津真人到了西南之后,却偶然察觉到了一丝外化天魔的气息,望气寻踪之下,发现正是曾经寄身于元曦的长钧子。老道士那古板的xìng子发作起来,就一路紧追着长钧子不放,直到了这量水川抚仙湖。

“被数千寒尸团团围住的滋味,可还好受?”长钧子桀桀一笑,“你个小道士莫要在这里信口开河,端这个血盆子到处乱扣。凭你这身修为,也不算个雏儿了,眼光不至于差到那个地步吧,居然说那些尸体是我长钧子藏在湖底的?我又来问问你,你将那数千具尸体尽都打碎了,那么这些炼尸的由来,多少总能瞧得出一点端倪。光看那抽魂填煞的手法,你自己会相信那些几万年前的炼尸,是我放下去的吗?”

符津真人被长钧子拿话一挤兑,老脸发红,轻轻咳嗽了几声,沉声斥道:“外化天魔之属,就是诡言善辩,最能迷惑人心。”

“道长此言差矣。”从长钧子身边的云纹银棺中,忽然传出一道听起来软糯糯的女子声。

长钧子一听银棺中居然有人开口说话,登时他那凝如实质的无相天魔法身,整个炸散成了一团黑烟。这祭炼万年的天魔法身,只被湖面上的微风一吹,竟然摇摇摆摆的再聚不成形。

“真儿,可是你在讲话么?”长钧子心绪大乱,那原本铿锵若金铁的声音,竟然变得颤抖扭曲起来。他天魔法身所化黑烟,急扑到银棺上,将这口云纹银棺团团裹住。

“咔嗒”一声轻响,六环盘龙棺钮弹开,一只莹白如玉的手从银棺里面推开了棺盖。有个身披月白锦缎松纹滚边书生氅,肩头搭着白布书袋,头扎银丝青云巾,腰系玉环丝绦的书生,从银棺中一步踏出。这书生脸似银盆,脸上全无血sè,当他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把双眼睁开时,乾坤天地中登时有道明光一闪,周围的青山碧水都恍若凭空多添了几分颜sè,变得愈发明艳了。

一道若有若无的仙家高手气势,从这白面书生的身上升起。他只是一个眼神向天上抛去,竟能迫得符津真人倒退了数丈。老道士脸上变sè,沉声喝道:“地仙道果?”

从天顶乱云中冲出了一道赤霞和一道金光四shè的剑芒,落到符津真人身后,化成一男一女两位修士。这三位真人一齐展开了本身气机,这才堪堪抵住了那白面书生的庞然气势。

“还不速去换尊法身,你这副样子行走九州,真不知要无端端的惹出多少是非!”这白面书生虽是一具男儿身,可讲话的时候嘴唇丝毫不动,发出来的声音竟是一道细软温糯的女儿声。他朝长钧子化成的黑烟一瞥眼,那眼神中也尽是女儿家的风情,妩媚动人。幸好这白面书生也生得是一副细致俊俏的好面相,不然这情形当真是有些诡异。

“真儿,你等我!”长钧子喜孜孜的应了一声。眨眼间,那团团黑烟就全冲入了银棺中,棺盖自行合拢,有道道奇光在云纹银棺上来回流转不休。

这白面书生手扶银棺,身上气势一敛,变得好似个凡俗举子般。他抬起头,冲着头顶上的符津真人等三位修士举手一揖道:“道长既然认得上清紫真大道炁,可是与终南道宗有故?”

方才这白面书生展现出来的修为深不可测,虽然是男子身发女子音,但观其气相中冲平和、堂堂正正,绝没有半分邪魔诡相。人家彬彬有礼,符津真人也不好再黑着脸,连忙抱拳还礼道:“贫道最喜结交同道,故而在终南道宗中,也有不少位真人与贫道乃是知交好友。”

“敢问道长,可认识终南山的惠丰、慧远两位真人?”

“慧丰、慧远?”符津真人沉思了半响,摇了摇头道,“贫道却是从未听过这两位的法号。”

那白面书生似乎很有些遗憾,想了想又问道:“历文权、洪文山、冯文英、诸葛文杰、董文平、司马文馨这六人,道长可有所耳闻?”

符津真人把这六个名字念了好几遍,识海中灵光一闪,猛然间想起一桩自七八千年前流传下来的终南旧事。这事本该也算是终南道门的秘辛,但时rì隔得久了,也就慢慢的流传了开来,成了一段修真界的传奇故事。而早在符津真人还是个小道童时,这段传奇故事在师长们茶余饭后闲聊中,已被人们反复品评得了无趣味了。

这段旧事,近几百年中,已再人提起过了,可符津真人突然听到洪文山和诸葛文杰的名字,他才从久远的记忆中,又翻出了这段传奇故事。他细看了白面书生一眼,追问道:“阁下所问的人名中,可有洪文山与诸葛文杰?其中洪文山是不是一位身高逾八尺的昂藏男子?”

那白面书生露出一片喜sè来,接口道:“身高八尺,那可不正是文山师侄么?道长可认得他二人?”

符津真人苦笑一声道:“我若能认得他们两人,这身子只怕早就烂的连骨头都没了。文山师侄?我倒要问问阁下,你是何人?与终南道宗到底有何干系?问及那二人又是所为何事?”

第一百七十七章显身份,化干戈

“原来文杰却做了终南道宗的掌教上天师,但文山却始终没能抛下心底的仇恨,最后堕入魔道,两人在终南山山巅大战三天三夜,双双不知去向,想来是悟通了那最后一层玄机,执手羽化而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