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公叔说叹息一声,上前劝道:“大单于息怒。”

    “息怒息怒,息怒个屁!”冒顿暴跳如雷,就像一头受了伤的困兽,连连怒吼道,“冠军侯?冠军侯?!他竟敢杀了本单于的爱子,他竟敢杀了本单于爱子!”

    冒顿的确是出离愤怒了,稽粥是他十几个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不仅武艺高强、万夫莫敌,而且鹰视猿顾,最具枭雄气度,早就被冒顿视为下一任单于的当然人选了。

    事实上,若不是项庄这个穿越众搅乱了历史,稽粥也的确是匈奴的下一任单于,也就是历史上凶名昭著的老上单于,老上单于统治匈奴十四年,将匈奴的实力带上了巅峰,不仅灭了月氏、征服西域,而且迫使汉朝年年纳贡,时时和亲。

    然而现在,被冒顿寄予厚望的稽粥却让冠军侯杀了!

    这一刻,冒顿心下何止是暴怒?他甚至连毁灭整个世界的心都有了,当下对帐下侍立的十几个匈奴小王喝道:“左谷蠡王、右谷蠡王、左大都尉、右大都尉、左大当户、右大当户听令,即刻集结马队,随本单于踏破关中、鸡犬不留……”

    “单于不可!”公叔说脸色大变,急道,“万万不可……”

    说此一顿,公叔说又扯着冒顿皮袍喊道:“此时单于若带兵踏破关中,灭掉汉国,以我匈奴兵力势不能守,这岂非替他人作嫁衣裳?楚国若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届时必将倾尽全力大举北伐,如此,我匈奴万万抵挡不住,抵挡不住哪!”

    “可是稽粥不能白死,稽粥不能白死!”冒顿咆哮着,以剑尖抵着公叔说咽喉,声嘶力竭地怒吼道,“你说,本单于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公叔说面不改色,说道:“我们中原有句谚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冒顿不愧是不世出的草原枭雄,一下便清醒了过来。

    “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公叔说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单于,我们已从燕地、赵地掳得妇孺三十余万,工匠不下三万,若加上右贤王从韩地所掳妇孺及工匠,总数恐不下五十万,有了这许多妇孺工匠,不出十年匈奴必将实力大增!”

    冒顿闻言凛然,好半晌后才缓缓收剑回鞘,遂即吩咐帐下十几个匈奴小王道:“传本单于号令,各部带上妇孺工匠,连夜返回大漠!”说此一顿,冒顿又吩咐帐前亲随道,“谴飞骑通知右贤王,数万汉骑入韩,让他带上妇孺工匠速速退回大漠!”

    公叔说向着冒顿深深一揖,道:“单于英明。”

    冒顿猛然转身,脸颊上却悄然滑下两滴泪来。

    ##########

    榆次西郊,三万匈奴骑兵正浩浩荡荡地南下。

    这三万匈奴骑兵正是匈奴右贤王顾诺言的部众,半个多月前,二十万匈奴骑兵分三路分别杀入燕、赵、韩国,进入燕国的十万匈奴骑兵由单于冒顿亲自统帅,左贤王稽粥、右贤王顾诺言则各率五万骑兵分取赵国、韩国。

    自入韩国以来,顾诺言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善无、马邑十数县、兵锋直指晋阳。

    短短不到二十天时间,顾诺言已经从雁门、太原两郡掳走了至少十万妇孺、至少两万工匠,顾诺言却犹不满足,分兵两万押解妇孺工匠先行返回大漠,自己则亲率三万骑兵继续南下,直扑上党、河东郡。

    大军正奔行间,一骑快马忽从北方疾追而来。

    “吁……”顾诺言轻轻喝住战马,又缓缓扬起右手,身后汹汹跟进的匈奴骑兵便纷纷减缓马速,最后停了下来。

    只片刻,那骑快马便风卷残云般赶到了顾诺言跟前,见了礼,传令骑喘息着道:“右贤王,单于有令,大汉上将军吕台、冠军侯周冠夫已率数万骑兵通过井陉进入韩国境内,命你率部众火速返回大漠,千万不可力敌!”

    “知道了。”顾诺言皱了皱眉,心下颇不以为然。

    跟稽粥一样,顾诺言也是个年轻人,不曾参加过十几年前的白于山、河西、九原之战,也同样不知道汉军骑兵的厉害,再加上杀入韩地之后,一路势如破竹,韩军望风披靡,顾诺言就更不将中原人放在眼里了。

    不过,传令兵的下一句话却让顾诺言大吃了一惊。

    见顾诺言漫不经心的样子,传令兵好心提醒道:“右贤王千万不要大意,日前左贤王部众在赵国境内跟汉军骑兵遭遇,两军恶战一场,结果左贤王部众被杀得大败,左贤王本人也在万军之中被大汉冠军侯所斩杀。”

    “你说什么?!”顾诺言失声道,“稽粥在万军之中被大汉冠军侯所斩杀?!”

    稽粥有多厉害,顾诺言是知道的,稽粥的左贤王部众更是匈奴十余部中的精锐,竟然连稽粥的部众也败给了汉军?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稽粥更在万军之中被大汉冠军侯斩首?这个大汉冠军侯,究竟是人还是妖孽?!

    传令兵又道:“左贤王与大汉冠军侯交手只两合,便吐血败逃。”

    顾诺言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气,当下回头下令道:“传本王号令,各部众即刻掉头,返回大漠……”

    ##########

    晋阳城头,韩王韩信手按剑柄正在焦急地来回踱步。

    不久之前,斥候回报匈奴右贤王顾诺言已经带着大队骑兵越过晋阳南下,看样子是不打算在晋阳跟韩军过多纠缠,而准备窜入上党、河东大肆洗劫了,识破匈奴意图的韩王韩信顿时心急如焚,更将匈奴人恨得入骨。

    韩王韩信有足够的理由憎恨匈奴人。

    一个多月前,冒顿明明已经答应出兵九原,在这个前提下,韩王韩信才敢催动大军大举渡过河水、攻入关中,然而,韩军还没来得及打下河西的临晋,国内便传来了一个惊天的噩耗,匈奴人竟然大举攻入了雁门郡

    雁门、太原两郡早在十年前就被韩王韩信借机吞并,韩王韩信万万没有想到,冒顿这狼崽子没去攻打九原,却竟然派兵抄截他的后路来了,吃了这一记闷棍,韩王韩信便果断放弃了攻伐关中的计划,匆匆回师自救。

    旬日之前,韩王韩信率两万骑步大军进驻晋阳。

    韩王韩信正准备以晋阳为屏障,将匈奴大军挡在太原郡以北时,却不曾想顾诺言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绕过晋阳继续南侵,这下可让韩王韩信犯了难,如果放任匈奴大军南侵,上党、河东两郡必将遭受重创,韩国也势必会国力大损,可出兵截杀吧,韩军又多是步军,只恐追不上,搞不好还会中了匈奴人的埋伏。

    韩王韩信正无计可施时,一骑斥候飞一般来到了城门外。

    不稍时,斥候骑兵便被城头哨卒用吊篮吊到了城头之上,上了城头,那斥候骑兵便冲韩王韩信禀道:“大王,匈奴人又掉头往北去了!”

    “嗯?匈奴人又往北去了?”韩王韩信大感意外。

    军师赵既捋了捋颔下山羊胡,沉吟着道:“莫非是声东击西,诱我出城追击?”

    话音未落,又有一骑斥候飞奔而回,不及登上城头,便于城门外大声禀报道:“大王,一支汉军骑兵经过井陉,奔着晋阳来了!”

    “原来如此。”赵既恍然道,“匈奴人突然北撤原来是因为汉军骑兵。”

    韩王韩信却是大吃一惊,厉声喝问道:“有多少骑?!”

    城门外的斥候不假思索地道:“大王,至少有五万骑!”

    “坏了,莫非是九原的汉军?”韩王韩信顿时脸色大变。

    “不对,肯定不是九原汉军,若是九原汉军,大可以经雁门郡直接南下太原,又何必先去赵地,再经井陉进入太原,这不是多此一举么?”军师赵既说此一顿,又道,“臣以为多半是从南阳败逃过来的汉军残部。”

    赵既这狗头军师还是有几份能力的,一猜便中。

    “真是汉军残部?”韩王韩信一颗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如果真是从南阳败逃过来的汉军残部,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不过是一群落荒而逃的乌合之众,何惧之有?何况这可是块肥肉,五万骑兵、至少五万头战马哪!

    韩王韩信正盘算着怎么吃下这块肥肉,赵既忽然扯了扯他的衣袂,低声道:“大王,如今齐国、汉国战败,国力大损,楚国已成一骑绝尘之势,依臣愚见,此时委实不宜再跟汉国交恶了,不如卖个好,放他们过去吧?”

    “放他们过去?”韩王韩信霎时蹙紧了眉头。

    “大王,你得为将来考虑呀。”赵既忧心冲冲地道,“大王若不愿以臣事楚,则现在不仅不能够与汉国交恶,而且更应该摒弃跟楚国的盟约,转而跟齐汉结盟,非如此,恐不足以抗衡楚国的兵锋哪。”

    韩王韩信闻言越发蹙紧了眉头:“再跟齐汉结盟么?”好半晌后,韩王韩信终于有了决定,当下对赵既道:“也罢,那就有劳军师走一趟了。”

第466章 托孤(上)

    第466章 托孤(上)

    为了表示诚意,韩王韩信让出了榆次城供汉军暂时驻扎休整。

    次日,韩王韩信又亲自押解着五千石军粮、几千大车草料以及五百头牛羊前来榆次犒劳汉军,吕台也没有跟韩王韩信客气,如数笑纳。

    城中行辕,吕台向韩王韩信肃手道:“韩王,本将军不曾备得美酒,只能以水代酒,向你表示感谢了。”

    话音方落,便有亲兵拎着水壶走了进来。

    “我来。”周冠夫忽然抢前两步,从亲兵手中夺过水壶。

    看到周冠夫杀气腾腾地向自己逼将过来,韩王韩信顿时惊得跪坐而起,侍立韩王韩信身后的韩军大将解福、孙奋非但不敢上前,反而连退了好几步,这个时候,韩王韩信和晋阳的韩军都已经听说了周冠夫于万军之中斩杀稽粥的事迹。

    对于稽粥,韩军上下并不陌生,那可是名震大漠的骁将!

    “胜之,不得无礼。”吕台皱了皱眉,轻轻喝阻了周冠夫。

    周冠夫这才闷哼一声,将水壶重重地顿在了韩王韩信面前案上。

    喝退了周冠夫,吕台又问韩王韩信道:“敢问韩王,可知我国近况?”

    “回上将军话,寡人真不知道。”韩王韩信虽然很想示好吕台,奈何他真不知道关中还有三川那边的消息,这半个多月来,他的心思一直都放在如何抵御匈奴入侵的事情上,对于楚汉之间的局势已经不怎么关注了。

    吕台默然无语,眉宇间却笼上了浓浓的忧虑之色。

    沔水之战过去已经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大王是生是死?还有楚国大军,是否已经攻入关中?但愿亚相能够力挽狂澜、守住关中,若是关中已经失守,那他的这几万骑兵可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军了。

    ##########

    深山老林中,一队十余人的汉军披荆斩棘,正艰难前行。

    这一队汉军,赫然就是一个多月前窜入尧山的汉军御林卫。

    只不过,他们身上的战袍早已经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皮甲也是七零八落,而且一个个都蓬头垢面、憔悴不堪,几与野人无异。

    叔孙婴一剑将拦在面前的一丛荆棘丛劈开,又砍下几颗小树、削去枝叶架在了两块湿滑的山石上,然后回头叮嘱身后抬着担架的御林卫:“当心脚下,别滑倒!”

    两名御林卫不敢怠慢,抬着担架小心翼翼地下了半人多身的大石台,陈平借着拐棍也慢慢滑下石台,然后凑到担架前关切地问道:“大王,大王?”

    躺在担架上的刘邦微微睁眼,又吃力地举起右手招了招。

    自沔水战败,刘邦一路逃亡一路担惊受怕,进山之后又是餐风露宿,毕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家了,进山之后没几天刘邦便病倒了,陈平虽精通医术,山中也是遍地草药,奈何刘邦年事已高、体质日衰,这病情便一日日地加重了。

    望着担架上已经连眼皮都快睁不开的刘邦,陈平眉宇间不禁笼上了浓浓的忧虑之色,大王的病情是一日重似一日了,可是,抬眼望去,前方却还是山重山、峰叠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走出去?难道大王真要崩于山中?

    看看天色将晚,叔孙婴找了处空地,准备宿营。

    就在叔孙婴放下背囊准备去找水时,眼角余光却忽然发现了什么东西,叔孙婴起先没怎么在意,可是很快,他便猛然回头,死死地盯住了前方不远处的那道山梁,叔孙婴的异常举动马上吸引了十几个御林卫的注意,纷纷跟着转头往前方看去。

    下一个霎那,十几个御林卫便同时站起身来,面露狂喜之色。

    “炊烟!”叔孙婴手指前方,终于惊喜莫名地大叫起来,“是炊烟!”

    “嗯?!”正在给刘邦搭脉的陈平霍然回头,顺着叔孙婴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有一道淡淡的炊烟正从山梁后面冉冉升起,尽管还隔着不短的距离,但陈平仍旧可以清楚地判断出,那不是什么山中雾霭,那就是炊烟!

    前面有人家!陈平霎时目露狂喜之色,终于走出尧山了!

    “大王!”巨大的幸福霎时间充满了陈平的胸臆,然后转头扶着刘邦的担架,喜极而泣道,“大王,前面有人家,我们走出来了,哈哈哈,我们终于走出来了,大王你有救了,你终于有救了,哈哈哈……”

    担架上的刘邦却毫无反应。

    “大王?大王!”陈平脸色大变,急凑到刘邦耳畔高喊道,“大王,这么凶险的山路咱们都闯过来了,前面就是坦途了,你可要撑住,一定要撑住哪,大王!”

    在陈平的连声疾呼下,刘邦紧闭的眼皮终于跳了两下,早已经干裂的嘴唇也轻轻地嚅动了起来,陈平心下便一沉,赶紧将耳朵凑到了刘邦的嘴边,隐隐听到刘邦在说:“快,快些召太子、萧何还有白墨前来……”

    ##########

    次日傍晚,一骑快马风卷残云般冲进了咸阳东门。

    马背上的骑士风尘仆仆,而且神情狰狞,在他的背上斜挎着一个黄绫包裹,左右肩后还交叉插着两枝猩红色三角旗,上面各绣着一个“急”字。

    “闪开!”

    “快闪开!”

    “统统闪开!”

    “十万火急,挡路者死!”

    虽身处闹市,马背上的骑士却仍旧纵马狂奔,一边连连怒吼。

    一个推着车的老汉躲避不及,一下就被狂奔而过的马匹撞翻在地,等到附近闲人上前扶起老汉时,那骑早已经沿着长街去得远了,只有“得得得得”的马蹄声犹如疾风骤雨,仍在长街上空翻滚激荡,经久不歇。

    ##########

    自从未央宫落成,长乐宫便成了太子刘盈的东宫。

    刘盈病故后刘恒被册立为太子,很快也搬进了长乐宫。

    刘邦亲率大军征讨楚国,太子刘恒奉命监国,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除了每日在长乐宫召开的例行廷议,刘恒还会时不时的召集老国相萧何以及亚相白墨进宫,尤其是沔水大败的消息传回后,萧何、白墨进宫就更加的频繁了。

    不管怎么说,刘恒都还只有十八岁,而且在刘邦的心目当中,最理想的太子人选从来就是刘如意,因而对刘恒的培养并不上心,所以,刘恒根本就没有一点坐朝临政的经验,现在骤然间面临如此严峻复杂的局面,自然是方寸大乱。

    这会刘恒正召集萧何、白墨议事,而且迟迟不肯放两人回府。

    “太子殿下请放心,臣和老国相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白墨只好一遍遍地劝慰年轻的太子,“郦商、梅鋗两位将军已经昼夜兼程赶往汉中、三川,这两位乃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汉中、三川有他们坐镇,断然不会有事。”

    顿了顿,白墨又道:“至于武关,要想从楚军手中夺回只怕不易,不过臣和老国相早已经合计过了,只等月底便发动关中所有役夫在桃林以西、渭水以南修建一座新关,如此既便夺不回武关,楚军也会被新建的关隘挡在关外。”

    “甚好。”刘恒连声道,“筑关之事万万不可拖延。”

    “太子尽可放心。”萧何道,“老臣当亲自过问此事。”

    “甚好。”刘恒忙跪坐起身,对着萧何先是恭恭敬敬地一揖,接着说道,“有老国相亲自操持此事,想来就不会有差错……”

    话音未落,忽有侍者双手高举黄绫卷进了偏殿,一边疾走一边高喊道:“大王急诏,大王急诏,大王急诏……”

    “父王?!”刘恒霍然回头,面露喜色。

    “大王终于有消息了么?”萧何、白墨也是心神微震。

    不稍时,侍者便棒着黄绫来到了阶下,刘恒张开双手从侍者手中接过黄绫打开,又从中取出了诏书,匆匆看完,刘恒的脸色顷刻间变得一片煞白!

    萧何急从刘恒手中夺过诏书,未及看完便悲呼一声“大王”昏厥当场。

    “老国相?!”刘恒、白墨大吃一惊,赶紧抢上前来将萧何扶起,一边又让侍者急召大医入殿给萧何诊治,趁这间隙,白墨捡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