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野史-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抢购橡胶股票,致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也纷纷涌到中汇银行,争着抢购橡胶股票。    
      结果,中汇银行因人多拥挤,秩序大乱,不得不停止营业。消息传出,哄动全市。麦边和杜月笙就这样变着戏法,乘机把橡胶股票一涨再涨。    
      他们看到股票价格一日比一日上涨,快涨到极限时,中汇银行突然宣布,某月某日,所有的橡胶股票停止押款。    
      布告贴出,犹如晴天霹雳,急得那些股东们想去跳楼。因为银行拒绝股票押款,说明橡胶股票已分文不值,完全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人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这些花花绿绿的橡胶股票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堆废纸。而麦边则带着分得的近千万元,拍拍屁股、卷起铺盖逃之夭夭了。    
      其余的一半钱,则被杜月笙悄悄地吞了下来。    
      这次橡胶股票风潮致使上海滩几十家商号、工厂、钱庄等纷纷倒闭。其中正元钱庄的老板陈逸卿、北康钱庄的老板戴家宝和谦余钱庄的老板陆达生,挪用各自钱庄客户存入的远期支票,向其他钱庄调换巨额资金,套购了大量的橡胶股票,最后钱庄倒闭,三人手挽手在涨潮时在吴淞口外跳了海。    
      除了利用洋人施骗弄钱,杜月笙纵横金融界,还有绝招。    
      1931年7、8月间,长江、黄河、珠江流域共有16省暴雨成灾,受灾人口5000余万,有近15万人因洪水死亡。8月12日,杜月笙、王晓籁等人发起、组织了“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大张旗鼓地举行募捐,这倒也不失为一件善举。    
      就在这期间,杜月笙听说称为“南三行”之一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投资的一宗食盐生意在长江里翻了船,损失将近200万。杜月笙得信后,马上指使手下人到该行去存款,等到商业储蓄银行把这些钱放出去后,便让人四处传播谣言,说“商储”亏空了几千万元,银根特紧,董事们正在挖肉补疮云云。    
      这一谣言一出,市民们惊慌不已,惟恐自己的存款“泡汤”,纷纷连夜到商储门口排起长队,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杜的手下也趁时起哄,前去提款。    
      最初,商业储蓄银行的董事们仗着实力雄厚,不以为然。可三天下来,提取存款竟达总库存的一半。这下董事长陈光甫急得满头大汗,再过几天,存款定然会全部取光!因为这时挤兑的势头仍有增无减。    
      陈光甫感到背后有人在“拆台脚”,但他无法追查根原,要紧的是先刹住这股挤兑风,于是急忙向中国、交通两行呼救,要求紧急借贷预付提款。多亏两家总经理的支持,陈光甫紧急借来两卡车银洋,但挤兑之势已如决堤洪水,他怎么弄也无法遏制这股狂潮。    
      到第4天下午,陈光甫已无路可走,急电南京财政部次长钱新之设法解决。    
      钱新之将商业银行的危机问个明白后,不加思索地说道:“你去华格臬路找杜月笙,就说我请他出面帮个忙。”    
      当天晚上,陈光甫依照钱新之的指示来到杜月笙府上,好话说到大半夜。    
      杜月笙自然领钱新之的情。他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在开门之前,在商储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突然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这是上海市民人人皆知的杜月笙之车。杜月笙等跨出车门,申报存款300万元。    
      见此状况,如潮挤兑的客户顷刻作鸟兽散。    
      杜月笙只需亮个相,一场偌大的难关便闯了过来,这令金融巨子陈光甫惊叹不已。    
      无独有偶,四明银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明银行创立于清朝末年,名义上是银行,但实际上是一家钱庄,该行由宁波人创办,开始银行行址在宁波路、江西路转角,和广帮的联保保险公司为邻。后来,四明银行从宁波路,迁到北京路、江西路转角的原上海华美书馆的部分基地上。    
      四明银行的经理叫孙衡甫,他原来是一家钱庄的伙计,但是,工于心计,很会盘算,因而在业务上发展很快,银行最高存款额曾经达到4000万元,成为上海较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第三部分插手于金融业(4)

    然而,四明银行以及孙衡甫本人却倒也很有趣。该行经营作风完全沿袭钱庄那一套。孙衡甫性格怪僻,平时深居简出,不大同人交往。孙自以为很有钱,凡事不求人,讨了大小老婆七八个,个个如花似玉,妻妾们整天陪着他,家中人个个嗜好鸦片,烟枪林立。一到时候,老子、儿子、老婆、姨太太人人吞云吐雾。孙衡甫偶尔外出,必要坐上装有防弹玻璃的汽车,外加四五名保镖,前拥后簇,好不威风。    
         
      除了四明银行之外,孙衡甫还办了一个四明储蓄所,花头也很多,如开办学费储蓄,婚嫁储蓄等,千方百计吸引客户储蓄。他对房地产经营也很感兴趣,用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的购买。据说,单就里弄房屋,最多时就曾达1200幢左右。此外,孙衡甫还利用北洋军阀政府金融管理的混乱,发行钞票,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四明银行发行的钞票,纸张和印刷很一般。纸张为棉料,浸水即可分为二层。然而,这时上海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都不印2元卷,惟独四明银行印有2元券,故显得十分别致。    
      但是,四明银行也有触霉头的日子。    
      1931年底,四明银行也发生了挤兑风潮。    
      由于孙衡甫将银行资金大量收买房地产,一旦碰到这种急煞人的事情,银行就难以招架子。然而,孙衡甫比陈光甫熟悉上海滩的市面行情。危情一出现,他马上只身一人来到杜公馆,把一张5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杜月笙,要求存入中汇银行,条件是请杜月笙能调剂出一些现大洋,帮助平息挤兑风潮。    
      杜月笙便说:“这好办,明天早上我就送银元去,保证让那些兑钱的人放心。”    
      第二天,杜月笙亲自押了100多只箱子送到四明银行门口。    
      这时,四明银行门口人很多,秩序很乱。杜月笙让人从汽车上搬下一只箱子,打开,说:“各位客户,请不要拥挤,四明有的是钱,请放心!都能兑到大洋。”    
      说完,他挥了一下手,有一个手下人把箱子打开,人们一看,果然是一叠叠光亮的银元。接着,银行的职员和押送人员一起上阵,把那100多只箱子全搬进了仓库。    
      挤兑的人一看,四明的实力这么雄厚,怕什么,钱放在这里最保险。于是,人们纷纷离去了。还有些已兑过钱的人听说了这事,马上又回来,把钱重新存了进来。    
      其实,那100多箱只有前面几箱是银元,后面的箱子里全是石头。    
      杜月笙的声誉在银行界顿时鹊起,许多银行纷纷来请这尊保护神,杜月笙一下子成了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的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常务董事和其他一些银行的兼职。    
      陈光甫为答谢杜月笙的援助,把50万元无息贷款存进了经营不善的中汇银行,还将“商储”的一部分业务转送给他。    
      杜月笙得此援助,立即扩大“中汇”在实业界的经营范围。    
      不久,杜月笙被上海滩上的金融巨子们选为上海银行分会的理事。    
      自此,他白相人的长袍外面又罩上了一件“金融家”的绅士长衫。    
      随着中汇银行的兴旺发达,杜月笙的事业与名望跃上了新的高峰。到抗战前夕,上海滩上请他列名为董事、监事的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多达70余家。有一些公司还请他出面任董事长。    
    


第三部分禁止日货,于松乔撞墙(1)

    正当杜月笙在上海滩飞黄腾达、节节高升之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派工兵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部柳条沟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对此,蒋介石却命令国民党东北当局,“日军此举不过寻衅性质。为避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这种不抵抗政策,束缚了东北军队的手脚,东北锦绣河山很快陷入日军铁蹄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中国激起汹涌澎湃的抗日怒潮,上海人民奋勇投入这个爱国运动。9月24日,上海3万5千名码头工人举行抗日罢工,10万学生举行抗日罢课。9月26日,上海各界人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要求对日宣战、武装民众和惩办失职失地的官吏等决议案,会后举行了抗日示威游行。10月初,上海各业80多万工人组织了抗日救国联合会。    
      民族矛盾的上升,不仅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一致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表示了抗日要求。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意志的上海《申报》便多次发表评论,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这股洪流将杜月笙也卷入其内。经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首肯,以杜月笙、虞洽卿、王晓籁、王延松、陈霆光等人为常务委员,组成了“上海市反日救国会”,后由陶百川改名为“上海市抗日救国会”,由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陶百川任秘书长。    
      杜月笙鉴于五卅运动的时候,对于英国人采取经济抵制的策略极有成效,现在他再次建议抗日救国会从“禁止日货入手”,发动对日本人的反抗。抗日救国会迅速地在各重要地点成立了检查所和保管所,吁请上海市民,全面拒买、拒卖洋货,检查所人员并采取直接行动,到处搜查日本货物,一旦有所发现,立即加以没收,交给“保管所”去加以储存。    
      “检查所”和“保管所”需大批的执行人员,抗日救国会除了召募爱国人士和学生义务担任外,主要的人力来源还得靠杜月笙发动自己青帮弟子们,并且,在爱国工人中遴选出大批的干部。———陆京士在上海从事劳工运动多年,他是杜月笙和上海劳工之间的一座桥梁,他负责杜月笙和劳工大众的联系,也是杜月笙处理劳工问题的最高顾问,私人代表。    
      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运动在上海滩上风行。一天,天后宫桥检查所由邮务工会出身,杜月笙的门人于松乔负责。各地检查所、保管所纷纷成立。他和一位名叫刘心权的热血青年,以“射入射马,擒贼擒王”之势,一上来便到“合昌祥”绸布庄抄出两大箱日本棉布。于松乔吩付跟去的检查员将这两箱东洋货充公,按照抗日救国会的规定,载送到“保管所”去暂行封存。    
      与此同时,于松乔和刘心权也回到了天后宫桥“保管所”,坐侯好戏开锣。一因为这两箱东洋布大有来头,它的物主,便是上海市纱布同业公会理事长、合昌祥的大老板、在上悔商场影响力极大的陈松源。    
      过不了多久,果不其然,一部轿车开到天后宫桥,陈松源昂首走进抗日救国会天后宫桥分所,在他的身后还有两名身壮体强的保镖。    
      “这里是什么人负责!”陈松源大咧咧地问道。    
      “是我,”于松乔挺身而出,自家通名报姓:“我叫于松乔!”    
      “久仰,久仰,”陈松源鼻孔里哼哼地冷笑,“方才贵所有人到小号合昌祥,取走了两箱布匹,我恐怕这里面一定是有所误会了。”    
      “没有误会,”于松乔斩钉截铁地回答,“合昌祥的两箱东洋布,就是我亲自去查出来充公。”    
      陈松源呆住了,他从来没碰过这么大的钉子,他摸不透于松乔是哪一路的朋友,居然有眼不识泰山,连他陈松源都不认得?态度如此强硬,说话更是一副公事面孔,半点情面也不讲。    
      两名保镖“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挤过来向于松乔发了话:    
      “喂,朋友,你不要有眼无珠啊,你晓不晓得这位先生是谁?”    
      “管他是谁!”于松乔挺一挺胸,“我只晓得公事公办,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还要贩卖东洋货,让东洋人赚钱,造了枪炮子弹打中国,那是奸商,是汉奸,汉奸、奸商贩卖的东洋货就得没收!”    
      “什么奸商不奸商?”保镖的发了火,“你胆敢当众辱骂我们陈理事长?”    
      “什么陈理事长不陈理事长?!”于松乔大义凛然,反唇相讥,“理事长要贩卖东洋货,一样的是奸商!”    
      至此,陈松源赫然震怒,两名保镖破口大骂。于松乔屹然不为所动,他直指陈松源的鼻尖说:    
      “我警告你,我们这里是办公事的地方,你要再这里无理取闹,我就……”    
      “你敢怎么样?”陈松源厉声一喝,打断了于松乔的话,接下去又是狺狺的骂,而且,他竟指挥保镖干脆点硬上:“你们进去给我搜,把我们的货色搜出来,抬回店里去!”    
      两名保镖听了老板的吩咐,恶狠狠地抢前一步,正待推开于松乔,直往保管所里闯。于松乔早有防备,动作好快,他伸出手去一把捉牢陈松源的领口,使劲的拖他往里头走,一面走时一面叱喝:    
    


第三部分禁止日货,于松乔撞墙(2)

    “你敢带人来抡我们保管所?好哇!我现在就把你们关起来!”    
      保镖的一看老板被捉,又气又急,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拔出手枪,对准了于松乔,大声喝道:    
      “赶快放手!迟一步便请你吃卫生丸!”    
         
      “你们敢?”于松乔身子跟陈松源一贴,紧拉住他倒退三步,他决心把这位布大亨关进一间小房间里。    
      两名保镖大跳大叫:    
      “再不放手,真开枪啦!”    
      于松乔已经把陈松源拖到小房门口子,他侧过脸来高声答道:    
      “有种,你开!”    
      “砰!”地一声枪响,而于松乔刚好把陈松源推进那间临时拘留所。枪声警动了检查所里的工作人员,大家一涌而出,跑过来就要夺下保镖手里的枪,两名保镖一看大势不好,掉转身去便往外逃。    
      第二个回合终于平安无事地渡过,陈松源被关在小房间里,顿足咆哮,猛力捶门。于松乔只当没有听见,他往房门口的地板上一坐,大声地说:    
      “我今天是看牢你了!”    
      陈松源的保镖回陈家去报告,陈家立刻央人四出营救,纱布大亨陈松源被抗日救国会的人捉牢关起,消息随即传遍了上海滩,人人吃惊,个个失色。纱布向为上海十大业之一,陈松源是纱布业公会的理事长,这件事几乎掀起了轰动沪上的轩然大波。    
      于是乎,天后宫桥抗日救国会的门前车水马龙,开始热闹了。    
      抗日救国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陶百川和上海市党部委员吴开先闻讯赶到了天后宫桥,他们两位对于松乔的不假情面、认真负责的态度颇为嘉许,但是,陶百川婉转地向他说明:    
      “抗日救国会不过是一个民众团体,我们可以从事爱国运动,但却不是权力机关,我们有什么权力,用什么罪名把人家捉来关起呢?所以于先生你扣押陈松源的事,在法律上是说不过去的,请你马上把陈松源放出来,我们再商议解决这桩事体的办法!”    
      于松乔依然坐在地上,挡住了羁押陈松源的那扇房门,他声色不动,心平气和地说:    
      “陶先生,你地位高,口才好,学问一等。我于松乔无论讲地位、讲口才、讲学问,统统服贴你。不过今天的这件事情,不管我错我对,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天王老子的话我也不听。陈松源带了保镖,带手枪来抢所里的东西,我非关他不可,假使有人想来拖开我,”他伸手指一指左侧的网筋水泥墙壁:“我立刻就撞墙头自杀!”    
      陶百川和吴开先一再的善言譬解,讲道理给于松乔听,于松乔偏偏不听,陶、吴两人拿他毫无办法,颓然地走了,另行设法。    
      门外汽车不停地从远处开来,上海有身价,说得起话的大亨全来了,虞洽卿、王晓籁……有人疾言厉色,有人娓妮动听,什么好话歹话都说尽,要于松乔释放陈松源,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    
      “啥人敢来拖我,我立刻撞墙自杀!”    
      这边事体闹僵,外面却风波越来越大,上海市商会为了抗议“抗日救国会非法拘留纱布公会陈理事长”,并图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