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鹂语记.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作者:七和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25正文完结)-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夫人想了半天,自我安慰,估计是侯爷官面儿上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一边就慢慢的扶着谢妈妈的手,回自己的荣安堂去了。

    刚走进院子,正在台阶跟前与谢妈妈说:“这两缸睡莲是新抬来的不是?这些奴才越发不经心了,两缸都是白的,竟就不知道多添一两个颜色。”

    谢妈妈还没来得及答话,就听到院子外头一个小丫头跑进来,一脸惊慌:“夫人夫人,侯爷厥过去了!”

    杨夫人霍然转身:“怎么回事?侯爷在哪里?”

    “外头、外头小厮元宝进来禀的,奴婢在前头门口当值,就跑进来回夫人,元宝说,已经打发人去请胡太医了,因太医没到,不敢挪动,现就放在正厅里头。”那小丫头口角还算剪断,虽说惊慌,却还是说的清楚。

    杨夫人忙赶到前头正厅去,谢妈妈忙招呼了几个丫鬟跟上,一群人急急的就赶了过去。

    正厅里一片忙乱,武安侯府的外院大管事韩五爷在那里伺候着,见杨夫人赶过来,忙过去见礼,回道:“原是勤政殿掌宫内相秦老爷奉了圣上口谕,侯爷便过来恭听圣上口谕,侯爷口谕还没听完,一口气上不来,就厥过去了,秦老爷也没法,小的留不住,秦老爷已经回宫缴旨去了。”

    杨夫人听的心中一紧:“那圣上的口谕,到底是怎么的?竟叫侯爷……”

    侯爷气成这样,气的厥过去,当然不是小事,杨夫人也有些紧张,那韩五踌躇了一下,才小声回道:“小的也不懂那样文绉绉的话,只听了大概意思,圣上说夫人辖制太子妃娘娘,意图以后宫干政,命侯爷严加管教。”

    啊!

    杨夫人也差点晕过去。

    居然……居然是真的,太子妃居然真的敢破着名声不要?她怎么敢?她怎么敢?

    杨夫人简直不敢相信,眼睛发直,脸色发白,为什么?为什么太子妃竟敢真的背上这样不孝的名声?

    韩五爷家里三代伺候武安侯,一家子什么事都落在他眼里过,当然知道如今武安侯府虽然还有武安侯和夫人,但世子爷早就大权在握,谁也动摇不了了。当然也很清楚世子爷和夫人之间的敌对立场。

    当然,也有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如今可是世子夫人当家呢。

    韩五爷又加了一句:“圣上的口谕还说,如今瞧在太子妃娘娘的脸面上,就不下旨申饬夫人了,只是……”

    韩五爷压低了声音:“小的刚才伺候秦老爷喝茶,秦老爷看在侯爷的脸面上多说了两句,说是太子爷知道了,十分恼怒,说既然侯夫人这样惦记女儿女婿,不如索性叫七姑老爷辞了官回来伺候您。皇上的意思则是说,若是真回了帝都,叫外头人看见,可不就真成了太子妃娘娘后宫干政了?便吩咐,为着娘娘清誉,今后,七姑老爷还是不要回帝都来了。”

    杨夫人嘴唇颤抖,哪里还说的出一句话来!

    呆立了片刻,杨夫人扑到侯爷榻边,放声嚎哭:“侯爷啊……你可不能有事啊……”

  

 第121章

    121

    没等杨夫人嚎多久;太医院胡太医就被请了来;很快陈熙华、曾氏,以及陈旭垣的其他几个儿子儿媳也都赶了回来。

    陈熙华接到家里的报告就知道有变故;没有急着回家;只是在里头打听;待听得详细缘由;不由的怒火中烧,回家一看;杨夫人还趴在陈旭垣床边嚎哭;不由更是心头火起,毫不客气的吩咐道:“夫人的丫鬟都哪里去了!即刻把夫人扶回房去;父亲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怎么经得住这样的拉扯!”

    谢妈妈平日里也算是个能说会道敢说话的;可是面对这位武安侯世子,竟然一时间也不敢说话了,只是看着脚下不动。

    陈熙华哪里还有心情如往日一般与杨氏一系打官司,一挥手:“来人,把夫人扶回去,连服侍夫人的婆子丫鬟都送过去。”

    曾氏自然明白,打发上来的都是粗壮有力的婆子,杨夫人拉着不肯放:“我要守着侯爷,谁敢来拉扯我!你们这些混账奴才,看清楚我是谁,敢犯上不成?侯爷您快醒醒啊,我就要给人作践死了啊……”

    陈熙华听的火冒,没等她嚎哭完,直接道:“堵嘴!”

    然后冷冷的道:“夫人之故,致父亲气急昏迷,夫人应好生反省,容后处置!”

    命人拖回荣安堂去了。

    在场众人噤若寒蝉,只有武安侯与杨夫人的亲生子陈三老爷鼓起勇气开口道:“大哥,到底是母亲……”

    “她是继母!”陈熙华一口截断:“继母伺候父亲若是有功,我自该孝敬,但如今继母害的父亲昏迷,今儿我的话摆在这里,父亲若是能醒,这件事由父亲处置,若是父亲竟就……”

    他冷冷的环视一圈,目光仿若有实质一般叫人畏惧:“我定要为父亲讨个公道,治她一个谋害夫君之罪!”

    武安侯世子威仪凛然,此话掷地有声,杨夫人的亲子陈三老爷、陈五老爷一时间竟然都不敢说话了。

    好一会儿,陈三老爷才跺跺脚,对自己的妻子吩咐道:“你去母亲屋里伺候,母亲想必忧心父亲,你多劝慰着。”

    陈三婶娘偷偷看看陈熙华和曾氏的脸色,见他们并没有出声反对,忙点点头,贴着墙根儿走出去了。

    陈熙华负手而立,只看着胡太医诊治。

    那胡太医不愧是太医院医正,这些豪门内部秘辛简直见的多了,不管一家子闹的有厉害,也能当自己老眼昏花,完全看不见似的。

    更何况陈熙华在武安侯府说话是算数的,几句话就能镇住场子,根本就不够看嘛。

    所以胡太医安安稳稳的诊治着,用了银针,才对陈熙华道:“世子爷,侯爷这是急怒攻心,痰迷心窍所致,醒大约是能醒的,只是……”

    陈熙华脸色顿时黯然,这十年来,陈旭垣但凡有些毛病,向来是由胡太医诊治的,陈熙华也是很熟悉了,胡太医若是有把握的时候,绝不会如此吞吞吐吐。

    陈熙华只得道:“胡大人但说无妨。”

    胡太医道:“侯爷这两年本就有些不好,尤其思虑多了,晚间不能入睡,则气血不生,着实亏了起来。本就应以少思少虑,心境平和为要,前日在下才提议侯爷出京修养,也是这个缘故,如今反大喜大怒,正是最犯忌讳的。”

    胡太医自不敢断言好得了或是好不了,陈熙华何等人物,心里也是有几分明白了,只得叹气道:“还要请胡大人多费心才是。回头父亲好了,我亲到府上道谢。”

    胡太医忙逊谢:“不敢当,在下自当尽力。”

    在这个时候,榻前服侍的丫鬟惊喜的叫道:“侯爷醒了!”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陈熙华连忙到榻边伺候,陈旭垣看起来容色衰败,双眼无神,气息微弱,陈熙华痛彻心扉,一向果决的武安侯世子此时竟也有些六神无主起来。

    厅里只听到几个儿子媳妇一叠声问侯爷怎么着的声音,陈旭垣却一直没有说话。

    胡太医道:“好了,现在可以慢些儿把侯爷移到房里去了。”

    陈旭垣开口说话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房间也安顿好了,众人都在屋里等着,陈旭垣终于开口道:“你们都去歇着吧,老大留在这里。”

    陈旭垣的声音有点模糊不清,但好歹还是听得明白,不管陈三老爷、陈四老爷、陈五老爷有多少不情愿,可是如今面对的是强势的大哥,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陈熙华应了,回头给曾氏使了个眼色,曾氏自然下去安排。

    陈旭垣醒过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听到了胡太医说的话了,这许久没有动静,只是想的比较多,武安侯府如今是要交给大儿子了,这个毋庸置疑。

    别的儿子也自然都是交给大儿子的,大儿子是个宽厚懂事的,他很放心,唯一不放心的是他的妻子杨氏。

    尤其是今后自己不在了,无人辖制,她就是老封君,孝道之下,陈熙华再能干也难免束手束脚。

    若是些小节倒也罢了,怕的就是为武安侯府惹来祸事。

    陈旭垣一向就很清楚,这个妻子有个好处,伺候他是好的,小意体贴,颇合他的心意,又放得□段,不是其他贵女的高贵骄傲可比的,尤其是与原配发妻比,更为明显。

    可是她的不好处,陈旭垣也是心知肚明,最要紧的一条,不懂事。

    以前不过是自己家里闹一闹,无非算是家事纠纷,大儿子大闺女懂事肯容让,侯爷陈旭垣也就当聋子瞎子的过去了,横竖清官难断家务事,只要有人肯让一让,不会闹的不可开交,也就罢了。

    这些年来,也只有因着嫡长子陈熙华的子嗣,陈熙华再不肯让,陈旭垣才料理过家务事,当然,他料理的也简单,多年来,都是陈熙华让着继母,他也看在眼里,所以这一次陈熙华不肯让了,他就当着陈熙华的面给老婆一耳光,叫她:“你少管华哥儿屋里的事!”

    两回,两巴掌,事情就算解决了,陈熙华依然是孝顺懂事的大儿子,这武安侯府也还安静平和。

    可是,这一回……太子妃……

    太子妃不肯让的时候,可不是自己给老婆一耳光能解决的事啊。

    而更为严重的是,自己在的时候,她就敢在外头如此,那想到今后,没了辖制,不知道又要惹出什么祸事来,那等不懂事不知轻重的人,或许一个无知,就能致武安侯府百年基业坍塌。

    陈旭垣强撑着与陈熙华密谈,他要给武安侯府铺平道路,同时,也要给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妻子安排一条道路,希望在没有自己之后,她也能安稳的过下去。

    尤其是这前五年,陈熙华刚刚接手武安侯府,须得少有阻碍才好。

    所以陈旭垣张口就说:“我明日就上表让爵,待我去后就分家,侯府就交给你了……”

    陈熙华泪如雨下,只是他到底心智坚强,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推让的时候,只得强忍悲痛,与父亲谈话。

    这场谈话断断续续谈到了半夜,外头的人自然个个等得心急如焚,固然也有些是因为担忧老父的缘故,但其他各种说不清道不明更不敢说的想法反而更多,都紧张的了不得。

    直到这个时候,突然听得外头一阵喧闹,然后一身红衣的陈九姑奶奶陈熙晴冲了进来,谁也拦不住。

    陈熙晴一身风尘仆仆,大约是在外头去了,刚刚才得了消息回帝都,连衣服也来不及换,先回家来了。

    陈熙晴从小得父亲宠爱,父女感情极好,直扑了进去,扑到陈旭垣的床边,泪流满面:“爹爹,呜呜,爹爹……”

    陈旭垣对着这个小女儿,就是个标准的慈父,摸她的头,笑道:“爹爹没事,别怕。”

    又对陈熙华说:“你去吧,让我和晴丫头说说话。”

    陈熙华劝道:“父亲身子还没大好,不宜劳神。”见陈旭垣坚持,只得跟陈熙晴说:“多劝着爹爹歇着。”

    陈熙晴哽咽的点头。

    陈旭垣怜惜的看着女儿红肿的眼睛,有点怅然的说:“晴儿,有些事,爹爹也该跟你说了……”

    武安侯府愁云惨淡,太子妃闻讯也忙派了太医前来伺候侯爷,并赏了大批珍贵药材,过了两日,还亲自出宫,前往武安侯府探望。

    只是虽说做出如此场面来,虽然杨氏夫人是个笑话,也虽然皇上赞了太子妃,但太子妃金尊玉贵,不认老外祖母的流言依然有点影影绰绰。

    不过这一次,因为选择的对象实在是说服力欠佳,且不少贵妇人都对太子妃娘娘抱有同情:这种当着许多人的面,跟你说,你给我开个后门吧这种事,就是想办也不敢给办啊。

    还不得不去皇上跟前请罪。

    而且,这个流言只流传了一天的时间,帝都就流传开了一个更加热闹,更加八卦,也比太子妃眼高于顶这样的传言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流言。

    有这样热闹无比又是特别叫人激动的八卦,谁还记得太子妃那一点儿和继外祖母的龃龉?

    五皇子生母、宫中的禧妃娘娘的嫡亲妹子,工部尚书李维元家的三少奶奶与人私通,前年生的那个儿子,还不知道是不是夫家的骨肉呢!

    听说啊,奸夫还是个和尚呢!

 第122章

    122

    李家少奶奶与和尚私通的流言甚嚣尘上;不过哪个朝代;不管什么阶级,大家最爱谈论的绯闻永远都是桃色!

    一时间热闹非凡;越是阶层低些的;越是见了面就挤眉弄眼的问:“你可听说了?李家的三少奶奶和一个和尚私通好几年了!”

    “哎哟;你还没我知道的多呢;我姨母家的二闺女的小姑子的夫家表妹就在李家老太太屋里当差呢!听说那和尚长的俊的很,比起李家三少爷来;那可强了十倍了。”

    这是在某个宴客府邸的二门处;各府跟轿的妈妈子,婆子、小厮们都聚在那处;因着主子是常走动的,这些下人也熟识;有些还能有点儿亲戚关系呢。

    这会子听一个妈妈炫耀的口气说起来,哟,有□□!身边顿时围了不少人。

    那妈妈得意的道:“听说那和尚是李三少奶奶去庙里做法事的时候认得的,也不知道怎么就勾搭上了,常在那庙里幽会呢!”

    旁边有个小丫头就疑惑道:“不对呀,我听说是李家那年没了二老爷,在家里做道场的时候勾搭上的呢。”

    那妈妈便道:“你知道什么?我这可是我表妹亲口跟我说的。”

    那小丫头子也不服气:“我姐姐在襄阳侯府大夫人跟前伺候呢,这是她亲耳听到大夫人跟她娘家嫂子说话说到的,大夫人的娘家嫂子,那可是李家的姻亲!能有错的么?”

    这关系更硬,顿时就把那妈妈子比了下去。

    一时七嘴八舌,都有□□,都不服气。

    旁边有个青衣小厮笑着听着,偶尔插一句话,也并不显眼。

    说了半日八卦,主子们纷纷出来,上轿回家,众人散开来,上前服侍,一阵乱哄哄,那青衣小厮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并没有人注意他。

    帝都流言的方向一直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单是李家三少奶奶与和尚的相识过程,幽会地点已经有了十数场景,还在不断的丰富当中。

    现在已经连细节都有了!

    不过不管流言怎么发展变化,那至少有一点是基础,那就是李家三少奶奶确实与和尚私通。这一点却并非传言了。

    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个和尚因在庙中奸、淫来求子的妇人而被顺天府收审,却是确有其事的,和尚的供词中就有李家的三少奶奶。

    这是从顺天府出来的消息,登时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的传遍了帝都。

    不过真正知道其中□□的,不超过五个人,就连审案的顺天府尹,也并不知道这案子的源头藏的如此之深,甚至直通宫阙。

    工部尚书李维元也是世家出身,虽非长房,但自己有出息,十八岁即中了先帝朝的恩科传胪,在勋贵子弟中也算是异数了,媳妇娶的也高贵,娶了静怡大长公主的小女儿许氏,早些年还是妻子更贵重些,如今静怡大长公主夫妇均已去世,两个舅兄都资质平常,公主府已经算是没落,而李维元却是仕途风顺,一步步爬上了六部尚书的高位,正二品的高官。

    李维元三个嫡子,三个庶子,其中第三子也是嫡次子,就娶了敬国公嫡女,禧妃娘娘的亲妹妹为妻。

    周宝璐与她们家不熟,还是这一次的事件,她看出些许端倪,才去关注了她们家。

    那一日在靖王府,三皇子的大婚礼上,她觉得有一个人值得看一看,延平郡王妃许氏。延平郡王妃许氏与工部尚书夫人许氏是嫡亲的姐妹。

    周宝璐把这个想法告诉萧弘澄,萧弘澄并没有问一句,你确定吗?就立刻吩咐人去查,黑骑卫却并没有查出什么来。

    倒是周宝璐想了想,便打发朱棠去了武安侯府,如今武安侯正是侯爷病重,夫人被看管起来的时候,阖府都是曾氏说了算,曾氏听了朱棠带来的周宝璐的意思,便把杨夫人身边的丫鬟全部提来审。

    这一审,倒是审出来了,杨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珠花说,这一个月来,杨夫人去外头人家赴宴,都与李夫人许氏坐在一起,因为有一次两人一起去花园子里走走,还不许丫鬟跟上来,所以珠花才记得特别清楚。

    得了这个信息,周宝璐才算是心中有了底。

    这一次的流言,因为有了准备,周宝璐特别命人注意禧妃娘娘那边的动静,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并不是禧妃,而是贵妃。

    那一日,有几位命妇递了牌子进宫,先去正明宫给贵妃娘娘,再分去各处,这几位命妇都没有去禧妃处,但流言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流传出来了。

    周宝璐皱眉看着这些信息,又抬头与萧弘澄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摇摇头。

    周宝璐说:“不对,第一次流言的时候,贵妃娘娘还是礼嫔,想的还是晋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