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集]心理学166个现象-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5武器效应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侵犯的〃武器效应〃理论。  
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  
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  
  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  
行为得到增强。  
  为了检验以上假设的合理性,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  
  伯克威茨先让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实验安排一个机会,  
让被试可以对激怒自己的假被试实施电击。  
  电击时有两种情境:一种是可以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只左轮手枪,一种是只看到一只  
羽毛球拍。  
  实验结果与研究者的假设是相符,即被激怒的被试看到手枪时,比看到羽毛球拍实  
施了更多的电击。手枪增强了人们侵犯的行为。后来,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  
称为〃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  
  这个实验告诉人们,社会暴力事件与环境中存在着刺激暴力事件的〃武器〃有关。正  
如伯克威茨所说的:〃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为可能,也刺激了暴力。手指抠动扳机,扳机  
也带动手指。〃 在这起惨案中,正是〃黄色木柄的榔头〃充当了增强侵犯行为的刺激。榔  
头恰恰在徐某愤怒的时候映入眼帘,增强了侵犯行为。  
  家庭暴力事件在近几年迅速递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庭将走向何处,亲情  
如何维系,给人留下了一个个沉重的问号。    
成功就是成为最小笨蛋(代序)    
第一部分 认识真我———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146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实验表明,在系列学习中,前端和后端的学习要比中间的学得快。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对材料的掌握有从两端向中间进行的趋向。从开头处前进要比从末尾处前进稍快一些,掌握得最慢的部分,不在材料的中间处,而在稍后一点。据分析,这是由于系列前部受倒摄抑制的干扰,系列后部受前摄抑制的干扰,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相继干扰。一般地说,该效应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最为明显。此外,也受材料的性质、数量和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方法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147心理定势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    
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148心理摆效应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心理摆规律”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克服这种“心理摆效应”的方法:    
1、要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人生有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有些人由于希望永远生活在激情、浪漫、刺激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对缺乏上述因素的平凡生活状态总是心存排斥之意,他们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因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2、人们应该学会体验各种生活状态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着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唯有此,自己才能在生活场景中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极的情绪。 3、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人在让自己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入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动当中去。    
149猩猩实验    
  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星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 ,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猩猩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友善姿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        
150迟延满足效应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151羊群效应    
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搜索引擎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搜索引擎的巨头之间对对手之间的动作非常的注意,一旦一个搜索引擎出现某一个新的功能,或者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众多的搜索引擎都会去尝试这个新的“水草地”是否真的肥美,是否真得有利可图。        
152易感效应    
由于先前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当再一次遇到这个学习材料时,他就会更容易觉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潜在意义。这种现象称为易感效应。它常被同化理论用来解释早复习对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的影响。同化理论认为,当新获得的意义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认识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材料,已经获得的认识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这种易感效应。因此,较早地进行复习,学习者易于觉察更精细的意义和微小差别。        
153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  
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154优势效应    
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弱点中成功。        
155邮票效应    
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景相联系的课题,推论出来的准确性就会大为提高。    
156月曜效应    
由于星期日的休息,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这种效应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第一节课中也常会出现,在假期过后的开学那段时间也甚为显著。按理休息之后应该精神倍加,效率提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按照月曜效应规律发生。有人把它也称为月曜病。        
157乐队花车效应:    
人类经常会有一种倾向,去从事或相信其他多数人从事或相信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乐队花车效应”。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会中孤立,所以社会个体常常不经思考就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的选择,而这种乐队花车效应,就是乐队花车谬误及乐队花车宣传法的基础。    
乐队花车直接翻译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车大游行中搭载乐队的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乐队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    
在选举当中经常可以看乐队花车效应,例如许多选民喜欢将票投给他自己认为(或媒体宣称)比较容易获胜的候选人或政党,而非自己喜欢的,借此提高自己与赢家站在同一边的机会,在台湾这种效应又被称为“西瓜偎大边”。    
乐队花车谬误: 从乐队花车效应衍生出乐队花车谬误,又常称为“诉诸大众的谬误”或“从众谬误”,也就是将许多人或所有人所相信的事情视为真实,例如“大家都这么说,一定不会错”!    
但许多事实证明,多数或所有人相信的事情,在当下或经过时间的演进,并不一定是对的事情。例如在18世纪,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世界上可以有奴隶存在,但在今日美国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很少了。或是有人可以宣称“因为有那么多人吸烟,所以吸烟是健康的”,但事实上许多医学证明指出吸烟有害健康,所以应该说:“吸烟有害健康,虽然有那么多人吸烟。”    
乐队花车宣传法: 建构于乐队花车谬误的宣传手法则是常见的乐队花车宣传法,宣传者营造出一种“加入我们,否则就是与大家作对”的气氛,要求阅听人接受某种仿佛大家都接受的想法。乐队花车法也暗示阅听人:“宁可与胜利者站在同一边,而不要太去计较是非!”    
队花车也常常与其他的手法合并使用,例如在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每五个医师中就有四个推荐某种牌子的口香糖……”的文案,这种文案同时利用了乐队花车及“诉诸权威”两种宣传手法。    
158约翰逊效应    
如果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即使平时表现再良好,在竞技场上也会失败。        
159 酝酿效应 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160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特征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知觉大多数都受着这种效应的影响。由于它使得人们仅仅根据人的某一突出特点去评价、认识和对待人,如某人一次表现好,就认为他一切皆优,犯了一次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等等。所以,晕轮效应是一种把我们引入对人知觉误区的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  
  在对人的外表特征的知觉中,如对人的容貌的识记,晕轮效应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往往在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性格特征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它妨碍我们去全面地观察、评价人,使我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人作出“一无是处”或“完美无缺”的评价。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晕轮效应其危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影响对人的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认识和掌握这一社会心理效应,有助于我们克服看待别人的偏见,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别人产生偏见的原因。这一点,对领导者和管理者尤为重要。    
161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162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BACKSTER:    
我出生在新泽西州的LAFAYETTE市。我的学业受二战影响而中断,当时我在德科萨斯农机学院读书,是第一个应征入伍的海军军官。在服役前,我对催眠现象极感兴趣,做过许多研究。我对使用催眠术进行情报和反情报方面有一些建议,因为我刚入伍, 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战结束退伍8个月后,我有机会在美国陆军反情报处学习。经过短期培训后,我留在马里兰州的总部担任讲师,教授情报调查课程。那时,我的催眠术在情报和反情报方面的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开始有自己的办公室,关起窗子进行专门的研究,但进展十分缓慢。有一次,我曾为安全起见,给司令官的秘书使用了催眠术,取得了绝密文件。那个秘书醒来后也没有察觉。为保密起见,当天晚上我将文件加以安全保管。第二天,我将文件交给司令官,说:一个是通知特警逮捕我,一个是认真地听我解释。后来他们仔细地听取了我的解释。当时正值中央情报局刚刚成立,听到这件事后,中央情报局让我提前退伍,雇用我从事使用测谎仪进行背景调查方面的工作。    
测谎仪象是一种用于情报工作的特殊仪器,它也好象很自然地联系到了我的催眠﹑夜游这些曾研究过的领域。我试想将它们用于我的工作。但实际上,对在中央情报局从事的工作,我感到乏味。因为当时中央情报局刚刚成立,许多人都希望在FBI找到一份象样的工作。我们对XXXXX的人进行测谎检测。将通过检测的人,列入合格名单内。再进行工种调查,以分派合适的工作。我辞掉了政府工作,开始专门从事测谎仪的研究。我在DC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BOLTMORE扩建了另一个办公室,第三个在纽约。实验室最终在纽约固定下来,并于1959年和我的同行,测谎仪行业的竞争对手一起成立了学校。当时的全美第一所学校教授使用测谎仪。学校成立后,需要使用大量的测谎仪。而测谎仪的1/3部份是肤电反应器,用图线来反应人的情绪变化等。    
这是一张标准的测试图,使用模拟的单针心电记录器,画出的有关血压﹑脉搏强度变化。上面的记录是呼吸曲线。我感兴趣的是电子曲线,即肤电反应器画出的曲线。我在给植物浇水,是一盆牛舌兰花。这盆花有一株长长的叶杆,叶子也是长长的,当时它可能生长了1年到1年半的时间,是我的秘书从楼下一个花店买来的,那家店要关门不做生意了,当时我们还买了一颗橡胶树。在浇水时我很好奇,我想知道在根部的水份将花多长时间,穿过长长的叶杆最终到达叶子的顶尖。我想:好阿,正好这些测谎设备可以用来测量它的电阻变化,还能测量出它的肤电感应。把它的叶子连上电极看看会怎样?因为当水份到达叶尖时,夹在电极中间的叶子的导电性能会增强。    
在浇水后,我想我将看到画出的曲线会呈现向上的趋势,因为当水份到达后,电阻会变小。出乎意料,曲线的趋势却呈现着不断向下,我把指针移到了上端,曲线连续向下滑。在这里的这段曲线的形状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是肤电反应,我们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