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老婆子,又有啥事儿?”杜老爷子从让开的道里挤了过来,对齐氏说道。

    “你这慢腾腾的,等你来,黄花菜都凉了。”齐氏对那人说道:“我说我好心给了你们一碗饭,我也没有要你感激啥的,你这人咋回事儿,怎么能还想着讹我呢?”

    这张口就说要把外甥女许配给她家的儿子,骗谁呢,这样的事儿,她可不想沾,谁知道这家子打的什么主意?别想着要让自家娶了外甥女,然后养活他们一大家子吧,那是门都没有!

    能给他一碗饭就不错了!

    那人忙急着说道:“我真没有别的意思,我是诚心的,我外甥女爹娘都不在了,然后跟着我这个舅舅过日子,现在我家里又闹了天灾,这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本来想着去年就给她说亲的,可是去年谁家都不乐意多出一个人来分口粮。

    我外甥女很能干的,我家地里的活,她都能干。真的,我不骗你们,我这里有我家的户籍本,不信你们可以去查。”

    这人还真的要掏出自己的户籍本了。杜榆发现这人倒是有些意思了。

    杜老爷子听了问道:“你说的有些意思,只是我们也只是见了这一次面,你就想把你外甥女许配进来,这也太草率了!而且我们家,也不可能因为这一次面,就能娶一个陌生人进来。”

    “就是,万一你是骗子呢,万一你想把我们家的东西都卷走呢,万一你们是骗婚的惯犯呢?我说,你们也太缺德了,咋能骗到我家里来?”

    “大姐,我说啥你们都不信啊,我真是诚心的,像我们屯里的人,现在能不挨饿,就难得了,我这个当舅舅的,也是希望我外甥女能找个好人家,我在这边跑了十来户人家,就是你们这一家能给了我一碗饭,不说别的,你们的心善,我这么多年的眼光,也能看得出来,然后我也有自己的小私心,你们能给我一碗饭,看情形,你们的日子过的还不错,我也想我外甥女能嫁到富裕的人家去。”

    齐氏立刻说道:“你想的倒是美,既然我家条件好,啥样的姑娘娶不回来?为啥就偏偏要你家的外甥女不可?”

    就是啊,你们这还是逃荒的,啥啥都没有,难道我们还要一直养活你们?

    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就近找个差不离的人家呢。

    那人说道:“我当舅舅的就希望外甥女过的好,这聘礼我一文不要,只要你们对她好就成。你们要是怕我们一家子到时候赖着不走,那我给你发誓,我要是那样,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他真的就是看着这家的条件还不错,所以想把外甥女嫁过来,起码比在山里要好。

    不要聘礼?这个条件让齐氏很是动心了,去年因为大旱,耽误了老四的婚事,如果能不花一文钱,就能给老四娶个媳妇,那是多好的事儿啊。

    “荒唐!这事儿不成!这位老哥,以后这话也不用说了,不然我们不都成了趁火打劫的人了?”杜老爷子是不同意这回事儿的。

    不过齐氏她不是动心了吗,于是对那人说道:“先不说这个了,你贵姓?”

    那人道:“我家里是唐家屯的,我姓唐。我真不是骗子,就是想给外甥女找个好归宿。”这次出来,机会难得,只要能把外甥女嫁到山外面去,也算是对的起这孩子的爹娘了。

    杜榆是听得目瞪口呆,这样子也能成?看奶奶的样子,估计很有可能了。

    齐氏把大郎二郎还有杜榆等人给赶回去了,连老四和老五都给赶走了,既然心里已经动了,她就要好好打听了。

    “这事儿风险大啊。”毕竟不熟悉,真的有个啥毛病的,那可后悔就来不及了。

    “大嫂,你看这事儿能成吗?”不知根知底的,还是不放心,不过要是真的不花钱就有个媳妇,对大部分农村人来说,绝对诱惑够大。

    “一半一半。看见那姑娘才能说后话。”胡氏说道。

    “娘,我四叔要是不同意也不成啊。”这么白捡的媳妇,四叔能乐意吗?还是山里的?

    “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个啥?赶紧去玩去,别在这里听着。”胡氏现在看女儿还小,根本就是说不清的时候,总不能跟她说,这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吧,父母给你定好了,你就等着到时候当新郎或者新娘。

    要知道对方是不是骗子,去那唐家屯打听一下就成了,至于这距离远,都要娶媳妇了,还在乎远近?

    更何况,那人还有户籍证明,到县衙里一查就能查出来。

    但是这个事儿还是很冒险的,胡氏觉得要是丈夫在就好了,知道怎么解决。

    按照齐氏的想法,他们一家子都不是傻子,难道还能让人给骗了?这到时候新娘子娶进门,就看好了,她就是骗子,也是他儿子是男人,吃亏也吃不了多少。

 

 第55章 刘捕头

    至于银钱方面;那可是齐氏一把手抓着;新娘子更不可能摸得着,这么多人,要是都被骗了,那简直是笑话!

    杜榆要是知道自家奶奶的想法,可以告诉你这骗子人家的骗术高明;到时候直接给你全家水里下蒙汗药,都给你药倒了,看你咋办。

    齐氏如果知道孙女的想法;也肯定会鄙视,你以为这蒙汗药是那么好弄的?得花多少钱?真要用得起这蒙汗药;还不如买多些粮食,用得着逃荒吗?

    所以齐氏最后的决定是;先看看姑娘如何,要是印象还不错,先留在这边住上一段时间,然后呢,把这一家子让人送回去,当然,他们也不是那种小抠的人家,肯定得顺道送回去几袋子粮食。

    白得的东西心里总是不踏实,可是给了他们最需要的粮食,回去了,省省也能过了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然后各种野菜啊,还有别的东西都起来了不是?

    而且呢,如果这姓唐的外甥女真的不错的话,那么以后嫁过来了,这娘家基本上不算有了,没有那么多的亲戚,一心一意的为婆家着想。

    就是她这舅舅,也隔那么远呢,平时有事儿也烦不着他们。

    当然了,她既然娶了人家闺女,这对人绝对不会是苛刻了,起码吃穿也比那山里头好吧。

    “老四,娘说这个,你觉得咋样?”齐氏问杜有德。

    杜有德忙道:“娘你说了算,我听娘的!”

    这才是她的好儿子嘛,她肯定也是为自己的儿子打算的。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也绝对不会让儿子吃亏的。

    至于给老四找个有本事的岳家,现在家里的条件,要真有有本事的岳家,也不会看上他们这乡下人了,老四的人才也不是很好的,所以这种情况很难,为了让老四以后少些拖累,齐氏觉得这种法子不错。

    所以把人请了过来,让胡氏和高氏去准备饭菜,当然,大郎他们也想着去把和自家爹熟悉的刘捕头请过来,好歹是官方的人,这要是骗子,也不敢咋样的。

    更有现在搞清楚了,以后麻烦少不是?

    杜老爷子觉得大孙子说的法子好的很,本来觉得老婆子就有些太草率了,万一是个仙人跳怎么办?

    “请就请呗,刘捕头帮了我们很多忙,这一顿饭还是要请的。”其实齐氏也想着能让刘捕头过来看看,顺便做个见证,这唐家的人要是搞鬼,见到官府的人也会害怕的,顺便也告诉这唐家的人,他们不是一般人家,上头也有人。

    等见到唐家的那个外甥女,齐氏还是很满意的,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身子骨结实,不是那种风一吹就倒的人,手上拉了一把,也是有厚茧子的,说明平时是勤快干活儿的。

    然后又让胡氏背地里问这位赵姑娘,这姑娘姓赵,就是怕这姑娘是不情愿的,到时候弄不好,就成了坏事了,还有看看这家里是不是以前有过婚约,要是有婚约,那她们不就是成了抢亲的人了,这种事儿她可不干。

    这位赵姑娘估计知道了自己的事儿,所以胡氏和她说话,她都一直红着脸,不过还是把自己的情况给说了说,从她父母过世后,就一直跟着舅舅,舅舅对她很好,这次闹荒,很多人家都把儿女给卖出去了,可是舅舅家却没有把自己这个外人给丢出去,反而是一直跟着,到外面逃荒。

    以前家里的条件就不好,他们那里也有规矩,这要嫁姑娘,也得准备嫁妆,他们都准备不起,所以就一直拖到了这个年纪了。

    这意思是胡氏猜出来的,一个姑娘家,也不至于说这么直白。

    胡氏还对高氏说道:“看来这唐家的条件确实是苦哈哈的。”连个差不多的嫁妆就准备不起来,所以这唐家想要把外甥女嫁过来,除了让这赵姑娘能过上好日子,还有就是不用准备嫁妆了。

    杜有贤去把刘捕头请过来了,那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刘捕头这白天有事儿呢。

    杜榆被安排买肉去了,新鲜的,家里过年还有腌鱼,多做了好几道菜,唐家一家子中午已经饱饱的吃了一顿,齐氏的意思是留人家住一晚上。总不能还让人在外面过夜吧。

    他们家的房屋也够,等刘捕头带着两个差役一起过来,在来的路上杜有贤已经把事情告诉了刘捕头。

    刘捕头开玩笑的说道:“你们家这是走运啊,实话跟你说,这段时间,好多从山那边逃荒过来的人,不想把闺女卖出去当丫鬟小老婆的人都是打着这个主意呢,也不止你们一家。”

    杜有贤听了这话放心了不少,“刘大哥,这么说,我们家遇到的不是骗子了?”

    刘捕头哈哈大笑,“就是骗子,遇到我们,那是他们倒霉,怎么吃的,我让他们双倍吐出来!”

    跟着的两个捕快也都表示,他们就是干这一行的,绝对能把人看准。

    “去了就说我是找你大哥的,免得让人心里膈应。”刘捕头都找好了借口。

    杜有贤忙点头,这要是说专门找人看看你们是不是骗子,那真是把人给得罪光了。

    所以刘捕头让杜有贤先回去,他们溜一圈再过去,这样就错开了。

    要不怎么说,这官差就是会来事呢,样样都替你想好了。

    “头啊,那杜有忠不是现在也不当帐房了,你咋还这么帮着人那?”其中一个捕快有些不理解,像他们镇上的捕快,平时的俸禄根本就不够用的,大部分是这集市赶集收费,或者是商铺的孝敬。这都是很大一部分了。

    刘捕头说道:“说啥话呢,我跟杜家大哥的交情,哪里是就关于钱的交情?实话跟你们说,当年我还不是捕头的时候,家里老娘生了病没有钱看大夫,都是杜家大哥接济的我,你们别看我现在挺威风的,当年我过的不如你们,谁能踩老子一下,那时候我可没有啥能让杜家大哥利用的,后来,当捕头不得孝敬上司吗,又是杜家大哥帮的我,你们说说,我和杜家大哥那是什么交情?”

    两个捕快听了,都是猛夸这两人的交情,虽然他们这些差役看着很拉风,可是呢,其中的心酸也说都说不完。

    “那咱们一定要好好的帮着杜家大哥了,头,您那,就放心,看我的火眼金睛吧。”

    刘捕头上门的时候,还买了些熟食,直接大嗓门就来了。

    “杜叔杜婶,我有忠大哥在家吗?”刘捕头问道。

    齐氏忙道:“哎呀,真不巧,有忠去县里有事儿去了,刘捕头,您这是稀客啊,可得留下来吃一顿饭。”

    齐氏演戏也是高手,和刘捕头一唱一和的,那唐家一家子见到刘捕头三个人,都有些缩手缩脚的。

    刘捕头寒暄了好一阵,才发现这一家子,然后问道:“杜婶子,您家这是有来客啊,那我来的真不巧了,既然有忠大哥不在家,我先告辞了。”

    “可别,你这好不容易来一趟的,怎么着也得吃顿饭才是,不然有忠回来,是要怪我的。”齐氏对唐老头他们说道:“这是镇上的刘捕头,和我家老大有交情。”

    唐老头忙做了个揖,越发觉得自己的做法正确,这一家子看着条件不错,还能和这捕头都有关系,以后也不怕被人欺负了。自己的外甥女嫁过来,觉得自己放心了。

    这样说着说着,大家就说到一块儿去了,杜榆还得到了刘捕头他们带来的一包糖,是人家刘捕头给杜有忠的三个孩子带来的。

    齐氏这次没有没收,就交给杜榆了,杜榆给唐家的那几个孩子也分了分,那几个孩子接到糖就吃了起来,要知道平时连饭都吃不饱的,更不用说,这种奢侈品糖了,简直是人间美味。

    那唐老头倒也乖觉,自动的把户籍拿出来给刘捕头他们看了。表示自己不是骗子,是真心要嫁外甥女的。

    刘捕头笑哈哈的说道:“你老人家眼光好的很,不说别的,我杜叔和杜婶那可是对儿媳妇好的很,我杜叔还是读书人呢,这附近的几个村子都会找他写写画画,大家都敬着他,我杜婶又是个能干的,看看这房子就知道,您要是把外甥女嫁过来,绝对以后就是享福的命。”

    “刘捕头说的对啊,我就是怕别人也看着了,所以才厚着脸皮,先下手为强了。”

    刘捕头又笑着对杜老爷子和齐氏说道:“杜叔杜婶,不是我说,你家的老五这婚事也好说呢,不定人听到消息,都来门口来主动说亲了,您二位啊,有多少儿子,都不缺儿媳妇的!”又把其他村里也有这种情况的事儿说了一遍,然后夸唐老头运气好,因为别的地方的,条件都没有杜家好。

    刘捕头两边都润滑着,气氛空前的好,然后事情就这么定下来,“我兄弟里也有要去唐家屯的,到时候就跟着我们一起去,让四兄弟也都看看去。您二位不用担心,他们不敢骗人的。”私底下刘捕头对齐氏和杜老爷子说道。

    在确定了户籍是真的后,这接下来就要继续做事儿了。

    对刘捕头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过对杜家那就是大事儿了。尤其是开始还担心让人送这唐家一家子回去,万一出个事儿啥的,不就完蛋了吗?

 第56章 议定好了

    “对了,有忠大哥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儿?”刘捕头最后问道。

    “他去县城了;哪能这么快就知道这个事儿?还有的忙呢;现在也只是刚刚说下来。也不是婶子喜欢占便宜;实在是家里条件摆在那里,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

    齐氏生怕刘捕头看不起自己家;所以解释了一番。

    “哈哈,婶子,要是我家里遇到这个事情,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事儿啊,您和我叔别担心,弄不出什么幺蛾子来。您就且等着娶儿媳妇吧。”

    既然双方也达成了初步协议;齐氏也把下一步的打算给说了;唐家这边留两个人在这里,和赵姑娘在一起。他们这边也不是白白占便宜的,给了唐家几袋粮食,然后唐家跟着人一起,和他们家老四送到唐家屯里去。

    送完粮食回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们就把这婚事给办了。两家也安心。

    唐老头忙说道:“多谢亲家了,这粮食我就厚着脸皮要了。您放心,我这外甥女很能干的,绝对不会给你丢人的。”

    第二天,杜有德就带着几袋粮食还有唐家的几个人,跟去唐家屯的捕快集合,一起出发了。

    这边赵姑娘和她舅妈还有几个小孩留了下来。

    那几个小孩的衣服都是补丁连着补丁的,胡氏就把大郎二郎还有杜榆的旧衣服拿出来送给了他们。

    赵姑娘的舅妈激动的不知道说啥好了,觉得这家人真是又好又心善。

    本来最开始她男人说这个事儿,唐舅妈还觉得不好,毕竟都不知根知底的,万一就是那种鼻孔朝天的人家呢?外甥女没有爹娘都已经够苦的了,要是以后嫁人也不好,那不就是一辈子都毁了?

    所以说,不仅是杜家人在观察唐家人,唐家人留下来也是为了观察杜家人,如果真的是太不好,那么拼着啥东西也不要,打欠条也要把外甥女给弄回去的。

    唐舅妈是个老实人,别人对她一丁点的好,她都要记挂好久的。

    这也是她没有跟别人一样,想着连自己的骨肉都养不好,还要养外甥女,不如给卖出去的那种想法。

    人家是实打实的把外甥女当成自己的女儿了。

    唐家的人都是勤快的,不说唐舅母,就是唐舅母的几个孩子,也都找着活儿干,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也不会行乞,杜榆发现自己的活儿都能被抢着干,比如喂鸡,刚开始喂,就有人要替她喂。

    杜榆想着这唐家人的心境,就把这个活儿交给他们了。

    从一些小事儿上可以看出这一家子的品行,人家不是那种想白吃饭的人。

    村里其他人知道杜家多了几口人,都过来看热闹,又有她家里院子里不是有口水井吗,这来打水的人,总要找个机会问问情况。

    大家对外的一致说法是,这几口人是他们家的远房亲戚,来这边住一段时间,过后就回去的。

    唐家人话不多,眼里有活计,大家都不讨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