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这一路上算是安静了,到了村里,张氏是迅速的把东西卸下来,生怕被杜榆他们给分了去,杜榆最后坐在车上都忍不住笑了。

    “你啊,把你大奶奶给制住了!”胡氏点了点杜榆的额头。

 第20章 磨豆腐

    “把谁给制住了?”齐氏见到这娘俩高兴,而且大儿子也回来了,就也笑着问道。

    胡氏忙道:“没啥娘,东西都买回来了。”

    胡氏不说,可是杜二郎却没有含糊,直接把今天的事儿给说了,胡氏心道,这傻孩子,不是在惹他奶生气吗?

    “治的好,你们那大奶奶,就喜欢占个便宜,这都占了我们几次便宜了,还以为她这次不会了,没想到死性不改,欺负到老娘的驴上了!咱家的驴平时都舍不得它做重活儿,这婆娘竟然招呼不打一声,就让它干上了。啥是别人给她的?肯定是她死乞白赖的找人要的,就喜欢说好听的,好像她就是人见人爱一样,也不看自己都啥年龄了,还一枝花呢。”

    齐氏对张氏的怨念,那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昨天要来蹭车她都极其的不乐意,但是好歹忍住了,不过今天她来了那么一出,齐氏不骂才怪。

    “榆儿今天做的好,就该这样对那婆娘,看她下次还敢占咱家的便宜不成!”能让老对头吃瘪,齐氏很高兴,所以看孙女也觉得顺眼多了。

    “以后不准再带她了,每次都这样!”齐氏告诫大家伙儿!

    杜老爷子咳了一声,这事情也真不能绝对,这老妯娌两个这样争吵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不消停啊。

    杜有忠回来了,把剩下的钱也都交给了齐氏。齐氏收起来,锁在了自己的箱子里。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杨柳村的人家,都要大扫除,还要给灶王爷进贡,主要的就是要熬糖给灶王爷,糊住灶王爷的嘴巴,免得他上天说这一家子的不好,而且灶王爷吃了糖,嘴巴也甜那。

    女不祭灶,所以祭拜灶王爷是杜老爷子带着几个儿子和孙子一起进行的,烧了纸马,送灶王爷上了天,这仪式算是完成。

    杜家开始了各个房子的大扫除,都说除旧迎新,这屋里一年到头,真正的里里外外打扫,还真没有过一次,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连房梁屋顶都要打扫到。

    用竹子做的大扫帚,有一人多高,事先把屋里的东西用旧布盖着,免得落了灰,什么蜘蛛网,过堂灰,统统的给弄干净。

    杜有忠回来,还专门去定了一个小石磨,以后自家就可以自己用,不用去那大柳树那边排队了。当然,要是数量多的,还是得到大柳树那边。

    齐氏觉得浪费,村里有共用的,干啥自己要花这个钱买这小石磨?

    不过杜有忠说,“咱们家也收了不少黄豆,有了这个小石磨,咱们也有驴,做些豆腐,也是一道菜,就是想喝豆腐脑了,也比别人方便。我在镇上听人说,多吃豆腐,对身体好。”

    买都买了,何况这石磨也不是用一次就完蛋的玩意儿,以后真的能省不少事儿,村里人知道了,也只有羡慕的份儿。所以齐氏也不多说什么了。

    石磨给送来的当天,齐氏就让家里人把泡了一晚上的黄豆给磨上了,杜榆一直在看,觉得这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泡好的黄豆被石磨一压,就有白色的汁水流出来,再经过深加工,就是豆腐脑和豆腐了。

    杜有贤看了这出来的豆腐,就对大家说道:“不如以后,等农闲的时候,我天天做豆腐,拉到别处去卖去,也是一个进项。”成了家了,这也得想办法赚钱,总不能都靠着大哥一个人吧。

    高氏心里也是这个想法,有个做豆腐的事情,以后手头上也宽裕一些。

    齐氏见三儿子懂事,知道为家里负担了,就说道:“也好,不过不许说累,你要是真把豆腐这个活给干好了,以后对你有好处。”早晚都是儿子们要分家的,老三如果以后能卖豆腐,这就是分出去,也能多个赚钱的门道。

    见齐氏发话同意了,杜有贤和高氏都很高兴,齐氏道:“我提前说好了,这是咱们一大家子的生意,不能就当成是一家的,谁要是这样想了,我和谁没完!平时都要一起干活儿,我也不是小扣儿,大家做的好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才能过的更好。谁要是觉得这是他小家的事情,那就给我滚蛋!”

    “娘,我们都听清楚了!绝对不会有那个事儿的。”杜有贤几个赶紧说道。

    高氏也没有别的话说,她也没有分家单过的心。

    杜老爷子对这些不发表意见,今天都知道大家要大扫除,所以来请杜老爷子写对联的都没有上门,不过杜榆知道,这一直到年三十,都有人请自家爷爷写对子。

    因为天气冷了,所以家家都会烤火盆,四四方方的一个木框架,上面是个铁盆子,有钱的人家是烧的烧好的炭,没有钱的人家,就用柴火烧。选那种又大又硬的木头疙瘩,往往能烧一整天都不歇火,只是烧柴往往会把墙给熏黑,所以要固定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就有熏腊肉出现了。

    把肉块系在烧火盆的上方,不去管它,每天都会熏着,时间长了,这腊肉就成了,而且味道特别的好,自然,不像那种专门找柴火熏的,没有这种自然的味道。

    老杜家从开始烧火盆的时候,就在上面挂了好几块了,去年的早就拿下来吃了一部分了,夏天的时候,吃的是最多的,那时候,熏腊肉都还在滴油,用青椒和腊肉一起炒,那个味道啊,想一想都流口水。

    “也就只剩这一块儿腊肉了,三十的中午饭割一块儿,好歹是个意思。”齐氏都在和两个儿媳妇商量这除夕的团年饭了。

    家里煎炸东西,都开始忙活起来,还有蒸包子,过年的时候,饭不够,可以用包子代替。简单又省事儿。

    杜榆这几天,都一直在当烧火丫头,小女娃子天天出去玩算个啥?这是齐氏说的话,不过灶上还轮不到杜榆操刀,所以这烧火的差事就轮到杜榆了。

    杜榆也乐意干这个事儿,天气冷啊,在灶门上烧火,也不冷,简直是舒服极了!而且,在烧火的时候,火旁边放一两个红薯或者洋芋,等熟了的时候,扒开皮,那个香味啊,真是香飘好几里。

    齐氏也不管这个,对她来说,这红薯和洋芋也不是稀罕物,让娃子们吃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专门浪费柴火去烧的。

    自从上次杜榆让张氏有些小吃瘪后,齐氏对杜榆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所以杜榆就有了这个福利。自从杜桃他们搬家了后,不知道是不是二婶那边不让她和三郎过来,这好久都没有见到人影了。天气冷,杜榆不喜欢出门,村子里也很少去逛了,小伙伴们在家里都是准备年货的时候,吃是占了第一位。啥时候,小伙伴们最惦记的就是吃啊。

 第21章 礼尚往来

    “爹,今年团年叫不叫二弟他们?”杜有忠作为长子,这个问题他该考虑,别人不提,他得提。

    杜老爷子想了想,说道:“算了,还是叫一叫吧。”

    齐氏听了说道:“叫什么叫,人家未必乐意过来,热脸贴冷屁股,干啥?”

    齐氏一向是这个脾气,对老二那边一直是心气不顺,觉得反正现在大家都分得清清楚楚了,干啥还求着你来啊。

    不过杜有忠还是要过去问问的,结果是杜三郎带着杜桃过来了,“爷,奶,我爹娘说,今年我们自己过年,就不过来了。”

    小娃子过来说话,总不能跟他们发火,等杜三郎和杜桃走了之后,齐氏就骂道:“你们一个二个的稀罕人家,人家不稀罕你,看,人家都说了,不跟咱们一起过年了,生怕咱们贪他们的好东西!以后再给我说这个,就别认我这个娘!”

    都听说刘氏从秦员外那边得了不少好东西,也都说杜柳在秦家混得不错,还有说,杜柳还忠心救主了的,所以现在是在秦家越混越好,连带的杜有良那边也越过越好。

    还有人说他们这把二房分出去是吃了亏,要是还在一起,这秦家的好处,他们不也得了?

    屁话,就是再有好处,他们也不乐意得这种好处,卖女儿和孙女,有什么好的?也就老二他们还洋洋得意,觉得找到了好营生。

    不过看三郎和杜桃的穿着,也确实是好料子的衣服。

    杜有忠这边对杜有良过的好,也没有什么羡慕嫉妒的,总之是分家了,他能过的好,也是他的本事。

    总不能心里盼着他过的苦哈哈的,才解气。

    所以大家都在劝齐氏,老二不过来就不过来,我们这些人也够了。

    其实见到杜有良一家子,齐氏心里还吃不香呢,何必呢?

    只是为了这一口气,就天天骂,这也是只有自己这边不舒服的。

    今天切了很多萝卜丁,然后拌上猪肉丁,弄成馅,包包子,胡氏等人包的包子,也不是白面的,没有那个能力用全白面。都是混合的粗面一起的,还有黑面。当然没有全白面的好吃,可是全白面的也就那么一点,根本就指望不上。

    杜榆的目前的目标是,能够全家都吃上白面和大白米,粗粮是能营养全面,可是这吃了划嗓子啊。咽下去都有些困难。不过这粗粮却是很能抗饿,难怪庄户人家都喜欢它。

    一笼包子蒸好了,直接放在外面更放凉了,冻成硬的,到时候过年再蒸一下,绝对不会坏。

    在忙忙碌碌中,这新年就要到了,不够这期间,胡大舅还过来了一趟,给杜家带来了两只野山鸡,说是去山里给一户人家看牛去,人家家里在山上套的这野味。

    齐氏很高兴,有了这野山鸡,家里的鸡就不用宰了,说起来,还是胡家好啊,逢年过节的都会送东西过来。

    所以齐氏投桃报李,自家做的包子挺多,让杜有忠带了一篮子包子,给自己的大舅哥家送过去。

    “娘,让三弟也给他岳家送一份去吧”只光给这边送,不给另一个送,很容易就会有矛盾的。

    齐氏是心里不乐意,送胡家,是因为人家胡家给送东西了,这相当于回礼,可是送高家的算什么?“算了,算了送就送吧。”齐氏也不好驳了大儿子的面子,这个家早晚是大儿子当的,他说话自己老是反对,以后也没有威信了。

    所以杜有贤也有了一篮子包子要送岳父的时候,杜有贤这个心情是激动的。知道是大哥帮着说了好话,忙去跟大哥说了感谢的话。

    “行了,别这么墨迹,都一起去吧。”男人也要脸面的,能在这个时候给岳家送东西,那也能在老婆的娘家有面子。

    “爹,我也想去舅舅家。”杜二郎见杜有忠要去胡大舅那边,就要跟着一起去。

    齐氏道:“就让二郎跟着一起吧,只是去那边不能要东西吃!”

    杜二郎赶紧点头,给杜榆使眼色,让她也跟着一起,杜有忠也把杜榆给抱上了驴车,甩起了鞭子,“走咯,去舅舅家去了!”

    把杜有贤在齐家村路口给放下,他们爷三个就赶着驴车去胡家棚,胡家棚就是胡大舅他们住的村子,胡大舅家的房子还是青砖瓦房,院子里干干净净,这还敞开着大门呢。

    胡姥娘一下子见到了姑爷和外孙过来了。忙过来,“大姑爷咋今天过来了?家里都忙完了?哟,二郎这又长胖了啊,榆儿长高了,变漂亮了!”

    听到动静,胡大舅和胡舅母也都出来,胡鑫与胡玲也都出来。

    “亲家也太客气了,送这包子干啥?”胡姥娘忙说道。

    “也不值当啥,今年我们包的有多的,我娘让送过来一些。”杜有忠笑着说道。

    胡舅母忙也笑着说道:“正好,今年我们躲了个懒,没有做包子,这就解决了。”

    胡玲早就拉着杜榆过去玩了,这家里就两个孩子,她哥胡鑫每次都是要么读书,要么看书,和她玩不到一块儿去,还嫌她小,杜榆来了,正好可以跟她一起玩。

    原来胡玲都开始学针线了,“这是你缝的?真好看!”胡玲也才七岁,看人家,这手帕缝的都像模像样了,杜榆自己都还没有拿针线呢。

    胡玲听了笑起来,嘴角的酒窝都出现了,“真的很好看?”

    杜榆忙重重的点头,“好看的很!”

    “那这个帕子就送给你了!”胡玲很大方,觉得这表妹说话真是好,她娘还说她弄得不好呢,有个欣赏自己手艺的人,她觉得不送东西就不好。

    杜榆可不是拍马屁,是觉得这位表姐这个年纪,能做成这个样子,真的是很不错了,有几分天赋。要是假以时日,绝对是个针线好手。

    杜榆自己就不行了,她是看着这针线就有些头晕的,更不用说绣花了。且还怕绣的时间长了,到时候颈椎有问题。

    “瞧这姐俩,一见面就说不完的话。”胡姥娘笑呵呵的进来了,然后问杜榆,“你家奶这段时间有没有骂你啊,骂你你就当听个响,她就是那样的人,嘴巴不饶人。咱们不跟她一般见识。”

    要说这胡姥娘,对女婿也是满意的,就是对这齐氏有些意见,因为齐氏很重男轻女,对丫头片子那是没有什么好口气的。

    而胡姥娘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对胡氏那真是很好的,当年嫁到杜家的时候,也赔了很多嫁妆的,女婿呢,也不是那种太老实的,当的住家,还有本事赚钱,她从小教女儿,也不是教成那种老实听话的,因为那样只能到婆家吃亏,胡氏嫁过去,也被齐氏骂过,但是这都是正常矛盾,胡姥娘就觉得相比较男娃子,齐氏对女娃子不好了。

    有啥好东西,也先紧着男娃子,女娃子就只能靠边站,这胡姥娘就看不过眼了。

 第22章 预备着

    杜榆只当听长辈的话,反正对的就听,不对的就不做,也是挺好的。

    那边,杜有忠和胡大舅说话呢,胡大舅道:“我看这天,明年开春估计要旱起来。去山里,那边的水都要断了。”

    胡大舅看这个还是很有一套的,虽然他是兽医,可是这牲口大部分还不是干农活的?听人家老农说,这经验就记下来了。总觉得明年要是一个大旱年,所以要提前准备,免得到时候闹饥荒。

    杜有忠对农活儿也不是太精细,可是一听明年要大旱,这可不是好事儿,要是真的颗粒无收,说不定就要死人了。

    以前也有天灾,村里还有人活不下去,直接就去外面乞讨过日子的。听说有的地方,是发洪水,直接把整个村子都给淹了,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他们这里还好,没有那么大的河水,不会被淹住村子,但是如果真的大旱,颗粒无收,也难保不会发生什么事儿。

    “我家里有一半的粮食是吃自家地里出来的,还有一半都是买的,要是真的大旱的话,那也买不起了。”

    乡下人过日子,可不就是看老天爷给饭吃?老天爷不赏脸,真是没法活。

    “我这也是猜的,但是家里粮食弄足一些,也免得到时候吃饭都吃不到。”这事儿还没个准,谁敢说出去?到时候引起慌乱,官府的人就找上门来了。

    要不是杜有忠是胡大舅的妹夫,他也不会说的。

    “嗯,我想着,到时候多买些粗粮,管够就成!”到时候哪里还管吃的好吃不好,有的吃就不错了。

    “这事儿,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万一不是,咱们不就是坑人了?”胡大舅吩咐道。

    “您放心,这事儿肯定不能对别人说的。”不是他们自私,是这事儿也就是他们自己猜测的,真要说出去,被官府的人当成是妖言惑众,被抓起来,那就是太亏了。

    何况,所出去了,大家都抢着买粮,一下子就把粮食给价格抬高了,引起混乱,他们一大家子都要被抓起来,人都是要先顾着自己,谁也没有那么的大方,把自己给坑进去了,就为了造福大家?

    反正杜有忠是办不到的,大舅哥能跟自己说,也是信任自己,况且,还有个万一呢,万一这猜测的是假的,他这对谁都说了,然后人家浪费钱买粮食,最后得了埋怨的也是他们。

    所以都是悄悄的,不过,这事儿倒是得和娘说一说,娘的嘴巴虽然厉害,可是该说的不该说的,也都分得清。

    今天来了一趟,杜有忠心里有了大事儿,胡姥娘虽然要留着他们爷三吃饭,但是眼看着要过年了,杜有忠就推辞了,胡大舅也说,现在过年,大家事情都多,反正过年也没有几天了,初三他们也就过来了。

    所以胡姥娘也就没有再坚持,至于为什么是初三,因为初二的时候,杜家这边的两个姑母要回来,胡氏作为长子媳妇,是要在家里招待的,不然不像话,而高氏是成亲头一年,初二是得回娘家的,否则会被人说杜家不厚道,虐待儿媳妇的。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杜有忠想着,如今这粮店也都是关门了,何必再说这个事儿,让娘心里不安生,还是等年后再说说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