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弱智的主意,居然得到了刘璋的同意,他派张松和法正带着大队人马、大量金银财物,前往荆州力邀刘备入川。

  刘备的“仁义”再次帮了他的大忙。而且他还打蛇随棍上,把前来迎接自己的张松、法正收为自己人,得到了益州的真实情况、蜀地的实际兵力、各条要害道路的所在,甚至拿到了益州的详细军事地图。

  然后,刘备便带着庞统和数万兵士,浩浩荡荡地入川去了。临走的时候,他没有带着孙夫人,将诸葛亮和关羽、赵云等人留在荆州,并且特意嘱咐他们要多多留意孙夫人的动向。

  刘备走后,孙夫人才知道消息,她对这个老丈夫更是恩断义绝,怒火中烧之下,更是放纵兵士们在荆州地方为非作歹,搅得鸡犬不宁。

  刘备到益州之后,拿到了刘璋给他的大量兵员粮草,但是却不为刘璋攻打敌人,而是先行收买人心。不久,刘璋发觉情形不对,杀了张松,并开始对刘备态度转变。刘备趁机声言刘璋无礼,待人不公,挑动部下的怒火,与刘璋撕破脸打将起来。

  建安十九年夏天(公元214),刘备大获全胜,进驻成都,成为蜀地的实际统治者。

  刘备夺取蜀地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孙权的耳朵里,他对于刘备欺骗了自己非常愤怒,更后悔自己不该听鲁肃的主张,将荆州南郡出借。他心里已经做好了与刘备反脸的计划,于是便派出船队前往荆州,接妹妹回娘家。

  孙夫人盼望多年,终于得到了离开的机会,于是她连个招呼也不打,径自收拾行李,带着抚养了几年的刘禅上了船。

  诸葛亮和赵云此时正在荆州,他们对于孙夫人的离去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于她带走刘禅却十分紧张,于是由赵云出马,拦住了船队,将刘禅截了回来。

  至此,孙夫人与刘备的夫妻关系彻底决裂。她回到了东吴,从此在史书上就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

  在《三国演义》里,硬说孙夫人守寡十余年后听说刘备去世,便殉夫自尽,那纯属不济事的老男人自鸣得意的胡言乱语。孙夫人对刘备不但毫无感情可言,更将他视作仇敌。别说为他殉死,就算守寡,都是不可能的事。——那可是三国时代,与罗贯中这家伙生活的年代差了十万八千里。三国时期的女子,基本没有什么从一而终、殉节一类的观念——何况,就算她当真要守,孙权也不会容忍:刘备这个老儿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权作对,孙权岂能让自己的妹妹为他守寡?那不是把东吴的脸都丢完了嘛!

  至于史书没有进一步记载孙夫人,那也不足为怪。东吴没有册封“公主”的制度,孙权建立吴国后,他自己的女儿也没有正式的公主封号和完整的人生记载。除了孙夫人,孙权还有姐姐嫁给其它世家大族,她(或她们)也一样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事迹。猜想孙夫人回归吴国后,不会浪费青春,而是按照当时的习惯择婿另嫁了。(在当时,帝王们的后妃都可能在丈夫离异或死亡后改嫁)

  罗贯中是以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梦想的温驯女人样版来描写孙夫人的。——就象蒲松龄写《聊斋》,天上的仙女都带着金子来嫁穷小子,然后还为穷小子纳妾、为穷小子守节……同理,属于书生的白日梦。

  孙夫人“归省”(其实就是一去不回头)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身在成都的刘备、以及其属下官员们的耳中。不用说,他们都是大松了一口气。

  刘备终于又成了钻石王老五了。如今他已经是蜀地的头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老光棍。大臣们顿时对头儿的终身大事格外关注起来。

  吴壹在刘备与刘璋决战的时候,曾作为刘璋的中郎将,率兵与刘备开战。后来他做了识时务的俊杰,归降了刘备。吴壹做为刘璋的姻亲,他的归降自然显得很有分量。而刘备也确实不枉了善于拢络人心的名声,在成为益州牧后,他不但奖赏了自己的旧部,还将刘璋从前的部属、刘璋从前排斥忌恨的人也统统提拨任用、量才器使。而吴壹也不例外,被任命为刘备的护军讨逆将军。

  益州的官员们都知道,吴壹的妹妹虽然寡居多年,但仍然风韵不减,更何况她曾经是刘焉的儿妇、刘璋的弟媳,与“益州”有着深厚的联系。如果刘备娶了吴氏,这个益州牧更是当得理直气壮之至。于是,他们纷纷向刘备推荐吴氏,请刘备尽快迎娶吴氏为夫人,假如不早娶,则名义上刘备的妻子还是孙夫人,时间久了,只怕孙权孙夫人那里又出什么新名堂。

  刘备对吴氏的美名早已久仰,心里头自然也把娶吴氏看成是十全十美的好主意,但是他仍然没忘了自己“仁义”的名声,对来提议的大臣们说:“这不太合适吧,吴夫人的亡夫乃是刘瑁,与我同为刘氏宗亲,更可能是我的晚辈,我如今怎么好去娶他的寡妻呢?”

  法正当初是背着刘璋主动去投靠刘备的,此时他又一次主动地出马了。他对刘备谆谆善诱,说:“如果论起亲缘关系,您与刘瑁再亲,也没有古代晋文公与晋怀公叔侄俩的关系亲吧!而秦穆公的女儿辰嬴却先后嫁给了他们两个。所以但娶无妨。”

  刘备听了这话,顿时喜上眉梢,便接受了群臣的意见,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将吴氏娶为妻子。这也是刘备一生中最后一场婚礼了。吴氏就这样成为刘备的最后一位正妻。

  刘备对从前的妻子如甘夫人糜夫人等,都是不以为然、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也不把她们当一回事。自从经历过了孙夫人的折腾,他才知道温驯女人的重要与可贵。更何况吴氏的背后,牵扯着整个刘璋旧部的眼光。因此,虽然大男子主义不改,但是他对吴夫人的态度,却比从前好得多。所以夫妻关系倒还不错。

  吴氏多年守寡,背着“克夫”的名声,仰兄长和大伯子的鼻息而活,如今再嫁刘备,成为堂堂益州牧的正式妻子,应该也是情愿的。

  而吴氏那“大贵”的好运,更从此就开了头。

  在嫁给刘备成为益州牧夫人的五年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刘备上表汉献帝,称“汉中王”,吴夫人也被封为“汉中王后”。

  又过了两年,刘备终于在成都武担之南正式即位称帝,建立蜀国,改元章武。

  章武元年(公元221)夏五月,即刘备称帝的第二个月,刘备册立吴王后为“皇后”,册立诏书曰“联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同月,甘夫人的儿子刘阿斗(刘禅)被封为皇太子。六月,刘备的另两个儿子刘永、刘理也被分封为鲁王、梁王。

  称帝后的刘备虽然年纪已老,但仍然雄心勃勃,并立誓要为死在孙权手里的兄弟关羽报仇,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与吴国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孙夫人会为他守寡殉情才怪)。

  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日,没能完成大业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岁。同年五月,十七岁的刘禅继为蜀帝,改元建兴,尊继母吴皇后为皇太后,称为“长乐宫”。作为吴太后的哥哥,吴壹晋升为车骑将军,爵至县侯。

  延熙八年(公元245),吴太后平静地去世了,与刘备、甘夫人合葬惠陵。

  吴氏随刘焉入蜀之时是公元188年,刘焉死在公元194年,而吴氏此时便已经成了刘瑁的寡妇,应该在二十岁上下。这样推算起来,到延熙八年去世的时候,吴氏已是古稀之龄。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刘永和刘理两个庶出之子。而吴太后与刘备并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多久,因此她没有孩子。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没有过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蜀国的皇后、太后,从整个蜀汉历史的角度来看,吴氏没有亲生儿女其实反而是一种幸福:至少在国势日趋走下坡路之后,年老的她不必为了自己亲生儿孙们的结局而忧虑伤感。在整个国家经历了三十几年的乱世之后,在比较了刘备所有妻子们的遭遇之后,我们只能说,吴皇后实在是非比寻常的幸运。   


两国两后在一身——晋惠帝司马衷、汉国国主刘曜皇后羊献容

  西晋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的名字叫羊祜。

  羊祜所出生的羊氏,是汉魏晋时期的一大名门望族士家。从羊祜起上溯九代,每一代都有二千石以上的贵官,而且均以清廉有德闻名。羊祜的祖父是汉末南阳太守,父亲是魏时上党太守,母亲则是汉代左中郎将名儒蔡邕的女儿,姨妈则是著名的蔡文姬。而羊祜的姐姐则嫁给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追封为晋景帝)为妻,她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婶母、景献皇太后羊徽瑜。

  羊家有出才貌双全帅哥美女的优良基因,羊祜就是其中之一。羊祜是一代名将,也是一代才子,他的《让开府表》被视作不朽名篇。羊祜多愁善感,曾叹息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他居然都不如意到这种程度,俺们好不要活了)

  羊祜极得人心;富于人格魅力;在晋武帝时期担任着晋朝肱股的角色,当他五十八岁去世的时候,晋武帝亲自服丧,当时正是数九寒天,武帝的眼泪在胡须上结成了冰,百姓也罢市痛哭,就连羊祜的敌人东吴将士,也泪流满面。多少年后,陆游仍然发出这样的由衷感叹:“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江流。”

  据说,羊祜五岁的时候,曾经让自己的乳母给自己拿金环,乳母说:“你从来没有过这件东西。”羊祜就自己走到隔壁姓李的人家,从他家的桑树洞里拿出了一枚金环。李家大为惊异,说:“这是多年前我夭折的儿子丢失的东西,你怎么找得到?又怎么可以拿走?”羊祜的乳母将原因说出来之后,人们都十分惊奇,李家更是悲痛不已,认为羊祜就是自己儿子的转世。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善于相墓的人去给羊家看祖坟风水,说羊家的祖坟非常之好,有帝王之气。羊祜为了表示自己家族决无异心,便将祖坟挖掘了。相士再去看后,说:“虽然把帝王风水破去,但是仍然可出折臂三公。”后来羊祜果然位至三公,却也的确不慎堕马折臂。

  不过,羊祜虽然把祖坟的帝王之相破去,羊氏家族仍然旺气不散,直到羊祜的孙女一辈,仍然出了一位双料皇后羊献容。

  羊献容并不是羊祜的亲孙女,而是他的侄孙女。羊献容的祖父羊谨,在曹魏时期担任过左仆射,父亲羊玄之则做过尚书郎。虽说羊献容出身清贵世家,但是她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与西晋初年的后宫混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切还要从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说起。

  杨艳是曹魏时期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字琼芝,弘农华阴人。她才貌俱佳,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司马昭当时虽是曹魏的大臣,却早有异心,听到消息之后,便将她聘作长子司马炎的妻子。婚后,杨艳为司马炎生下了三子三女: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在杨艳的三个儿子里,长子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衷是个天生弱智,三子司马柬则聪明伶俐。按理来说,司马衷既是白痴,皇位就应该传给同为嫡子的司马柬了。但是杨艳却坚决反对,说必须立长,非要司马衷做太子不可。她应该也知道白痴皇帝可能带给国家的恶果,但是做为母亲,她却觉得自己对于儿子的天生白痴非常负疚,一定要把最好的一切都补偿给司马衷不可。武帝偏偏在这方面与杨艳颇有同感:他也是长子,却从小不得父亲司马昭的欢心。于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不管群臣怎么争辩,白痴司马衷还是在九岁这年坐上了太子宝座。

  然而,痴肥白胖的司马衷儿时可能还看着有几分可爱可怜,渐渐长成之后,却蠢得无以复加。有一次,他听说民间发生了饥荒,有不少百姓都被饿死了,居然瞪着眼睛问左右侍丛:“他们怎么会饿死呢?没米饭吃,可以吃肉糜嘛!”

  司马衷的“独到见解”令朝野一片哗然,就连他自己的老师卫瓘都不愿袒护他,当着晋武帝的面说皇帝的宝座“此座可惜。”司马炎也渐渐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失误,想要改立太子。

  然而杨艳闻讯后却勃然大怒,指责司马炎不遵“立长”的“古制”,坑害儿子。司马炎迫于后院大火,只得罢休。

  如果说杨艳立储犯了大错,在为白痴儿子选老婆的事上,她更是大错特错。

  泰始七年(公元271),司马衷十三岁,到了选太子妃的年龄。

  本来,司马炎看中的人选,是司马衷的老师卫瓘的女儿,然而杨艳却坚决反对,非要立大都督贾充的女儿不可。——原因是贾充的老婆郭槐送了大量金银珠宝给杨艳以及她的亲戚侍丛。——便宜尚且没好货,何况是倒贴的货。杨艳竟然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大奇。

  说起来,贾充对司马家是立下了大功的,曹魏的倒数第二任帝王高贵乡公曹髦就是贾充让人给杀掉的。但是即使如此,司马炎也很不情愿让贾充的女儿做太子妃。

  因为贾充的后妻郭槐,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贾充元配李氏倒是个温柔的女人,可是李氏的父亲却得罪了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贾充只得离异,继娶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郭槐泼辣无比,贾充在她手里,不但不敢纳妾,连前妻和前妻的女儿都不敢看望——即使这位女儿已经成为齐王正妃。——猜想杨艳在这方面,与郭槐有共同语言。所以不管司马炎怎样反对,她都坚持要立贾女为妃,司马炎最后只得败下阵来。

  郭槐为贾充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贾南风,比司马衷大两岁,长得奇丑无比;次女贾午,比司马衷小一岁,长得倒是很漂亮的。刚开始的时候,本是选中贾午为太子妃,但是她身材娇小,尚未长成,连太子妃的礼服都撑不起来。于是临时换将,让姐姐贾南风上了花轿。——实话说,贾午的人品,也高明不了多少,她尚未成年便看上了帅哥韩寿,不但硬要私通,还把皇家香料赠给情人,闹出了著名的“韩寿偷香”故事。

  贾南风又矮又胖又黑又丑。——与白痴司马衷倒真是郎才女貌,可是却让做公公的司马炎目瞪口呆。可是堂堂册立太子妃的国家大典已经举行,万没有退货的道理,只好自认倒霉。

  在贾南风入宫的第二年八月,司马炎大规模征选美女,杨艳气恨交加,很快便病倒。拖了一年时间,她就在泰始十年的秋天去世了。

  临死的时候,杨艳不甘心让自己的情敌贵嫔胡芳(这位贵妃有意思,被司马炎选中的时候,嚎啕痛哭。旁人制止道:“小心被皇帝听见。”她回答说:“我死都不怕,还怕什么陛下!”后来她在皇帝面前也照样如此,司马炎从来都听不到她的一句好话。然而司马炎却是越骂越精神,反而对她专宠,给予她仅次于皇后的待遇。她生了一个女儿封武安公主。)、夫人诸葛琬取代自己的皇后位置,要求丈夫继娶自己的堂妹杨芷为皇后,并要求杨芷百般保护司马衷夫妻。

  两年后(公元276),杨芷成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字季兰,小名男胤,这年才十八岁,比儿媳妇太子妃贾南风还小。然而,她还是遵照堂姐的遗愿,对贾南风百般照顾。

  贾南风年纪较大,性情又泼悍,司马衷婚后不久,就被这个老婆收拾得服服帖贴。很快她就成了太子宫里的真正主宰。

  贾南风好色,而且残忍好杀,不用说她也对笨丈夫十万个不满意,因此她动辄便大发雷霆,太子宫内的侍丛宫女经常成为她发泄怒火的对象,再谨慎小心都难以避免毒打,往往因此伤残。而且她还有嗜血的倾向,曾经几次亲手杀死近侍宫人。

  贾南风不但狠毒,在妒忌方面更是传承了她老娘郭槐的基因。有一次,她听说司马衷的侍妾怀上了他的孩子,立即喝令将侍妾押到面前,然后亲手提着一支戟向宫女隆起的肚子上掷去,并活活地将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剖了出来。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司马炎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令人修了一座冷宫金墉城,要将贾南风废去妃位关进里面

  贾南风被废并不可惜,可惜的是她身后的朝廷重臣贾充及其诸多死党。假如贾南风被废,贾家受牵连,那么白痴司马衷的太子位也就摇摇欲坠了。

  因此,当杨芷一得知消息,便联合叔父杨珧、充华赵粲、荀勖等人,一起向司马炎百般哄劝,这才救下了贾南风及其一家的前途性命。事后,杨芷告诫贾南风一定要改过自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贾南风对杨芷的救命之恩视若无睹,却对杨芷的这番斥责从此怀恨在心。

  太康十一年(公元290)夏四月己酉日,五十五岁的晋武帝司马炎病逝于含章殿,三十二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