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菲力浦为西班牙王,遭到欧洲列强( 英国、奥地利和荷兰等) 的反对,引起了战争。最后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1713 年) 和拉什塔特和约。菲力浦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得到承认,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直布罗陀,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北美的许多属地,  奥地利得到了西班牙在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属地。
  41、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带刺刀的燧发枪虽然已经用来装备步兵,但明火枪和长矛尚未完全废除。当时的燧发枪每分钟只能发射1 ——2 发子弹( 整个会战中一个兵士只能发射24—36发子弹) ,明火枪则每2 —3 分钟发射一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长矛已完全废除,步兵武器完成了向火抢的过渡,以骑兵为主已过渡为以步兵为主,纵深队形已过渡为线式( 横队) 队形。
  42、在中世纪,由骑土组成的骑兵在西欧一直是主要兵种。步兵由于没有甲胄和适当的战斗队形,只有剑、矛作武器,抵挡不住骑兵的冲杀,被人轻视而衰落。到十四和十五世纪,瑞士步兵使用了便于白刃格斗的短戟,后来又使用了弩、长矛和火器,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巧妙地机动和包围敌人,屡次击败了奥地利和勃艮第的骑士。衰落了数百年的步兵从此又得到复兴。
  43、布匿战争( 前264 一前146)是古代两个最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罗马和迦太基) 争夺地中海西部的霸权、疆土和奴隶的战争,共分三次。第二次战争( 前218一前201)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远征意大利开始。他在特拉西米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屡败罗马军队。公元前211 年左右,罗马统帅西庇阿采取间接抵抗的办法,进军西班牙( 当时迦太基的领土) 占据西班牙东南部,并于公元前204 年攻入迦太基本土。汉尼拔被迫从意大利回本土救援。公元前202 年撒马战役中汉尼拔战败。次年缔结和约,迦太基丧失全部海外领土,交出舰船,不再是一强国。第三次布匿战争后,沦为罗马一行省。
  44、1760年战局是七年战争( 见注7)中第五年进行的战局,它主要包括累格尼察会战和托尔高会战。1760年5 月,腓特烈二世率主力于萨克森与奥地利道思元帅对峙。7 月,西里西亚告急,腓特烈二世企图去西里西亚救援,因遭道恩的阻截,遂返回萨克森围攻德累斯顿,未克。8 月,西里西亚再次告急,腓特烈二世又去西里西亚,被奥军包围于累格尼察,发生累格尼察会战,腓特烈二世突围成功,获得胜利。  10月,奥俄军队进攻柏林,腓特烈二世从西里西亚回救柏林,中途获悉联军已退出柏林,便进军萨克森,11月于托尔高进行会战,击败奥军。在这一年里,腓特烈二世以自己有限的兵力,频频进行机动和行军,与优势敌人周旋,保持了势均力敌的状态。因此,有人把1760年战局称为行军机动战局。
  45、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先后征服波斯、腓尼基、埃及、印度等地,建立了古代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在十八世纪初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和扩张领土,实行穷兵黩武政策,曾多次击败俄国、波兰、萨克森、丹麦等国。1718年进攻挪威时,头部中弹身亡。
  46、指1760年战局中腓特烈二世为了救援西里西亚而进行的两次行军。第一次在7 月初,当时奥地利的道思率部抢先进入西里西亚准备阻击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于是突然回头袭击奥地利的拉西并围攻德累斯顿。第二次在8 月,道思接受上次教训,在腓特烈二世军队的右前方,几乎是平行行军,  并派拉西在普军后面跟踪。腓特烈二世的这两次行军都是在随时可能与敌人遭遇的极困难情况下进行的。
  47  、1760年腓特烈二世从萨克森第二次向西里西亚行军时,被奥军阻于累格尼察。腓特烈二世频频变换阵地,避免会战。8 月15日,奥军准备对普军阵地进行包围攻击,劳东部围攻普军左翼,不期腓特烈二世于14日夜间向东转移了阵地,所以劳东恰好与普军主力相遇,被腓特烈二世击败。普军突围成功,赢得了会战。
  48、万第是法国西部的一个郡,1793年,该地农民在反动教会和保皇分子的唆使下进行了反革命暴动,暴动继续了三年,直至1795年才基本上被镇压下去。
  瑞士人,指中世纪瑞士的自由农民和山区牧民组织起来的步兵,他们勇敢并善于利用地形,曾多次战胜勃艮第和奥地利的贵族骑士。
  美国人,指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美国士兵,虽然未受正规训练,但善于使用散兵队形作战,打败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西班牙人,指拿破仑占领下的西班牙人民,曾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争,给法国侵略者以严重的打击。
  十七、八世纪奥地利统帅欧根和英国统帅马尔波罗公爵所指挥的军队,虽然都是一些杂乱的队伍,但能够经常获得胜利。
  49、1756年,奥地利和俄国集结军队,建造仓库,征集马匹,准备于'757年春联合进攻普鲁土。腓特烈二世估计战争不可避免,  乘奥地利和俄国尚未准备就绪,于8 月29日突然先向萨克森进攻。
  50、马拉松之战是古希腊对波斯战争( 前500 一前449)中的一次战役。公元前490 年,古希腊统帅米太雅德率步兵一万一千人于马拉松平原( 在雅典东北) 大败拥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 另有资料说为二十万步兵、一万骑兵) 的波斯入侵者。
  51、1757年8 月,腓特烈二世率部分军队向西迎击联军。  10月,奥军进入柏林,腓特烈二世回师救援。当奥军退出柏林后,腓特烈二吐又回到来比锡迎击联军。 11月5 日于扎勒河岸的罗斯巴赫进行会战。会战中,联军企图迂回普军左翼,腓特烈二世及时调转了正面,并派骑兵袭击联军,结果联军大败。
  同年12月,腓特烈二世利用罗斯巴赫会战胜利的余威,率部救援西里西亚。  12月5 日,在勒登向奥军进攻。会战中,腓特烈二世佯攻奥军右翼,实际上利用地形将主力转至奥军左翼,奥军被击溃。这是腓特烈二世用斜形战斗队形以少胜多的典型会战。
  52、北方战争(1700 —1721) 的初期,1700年11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领八千人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小城纳尔瓦击败了四万俄国军队。
  53、1313年8 月,施瓦尔岑堡指挥的联军主力,趁拿破仑东击布留赫尔之际,进逼德累斯顿。拿破仑于8 月26日急速赶回德累斯顿向联军反击。27日法军用正面进攻结合两翼迂回的方法击败联军。
  54、1757年春普鲁土军队突然侵入波希米亚。5 月,腓特烈二世率主力包围布拉格,但久攻未克。6 月中,道恩率奥军前来解围。腓特烈二世率一部军队迎击道思,6 月'8日于科林发生会战,腓特烈二世战败,率兵退守萨克森。
  55、 1813 年德累斯顿会战( 见注53) 后,法军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虽然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法,但没有效果。  10月,终被联军包围于来比锡。10月16日开始来比锡会战,10月19日晨,拿破仑向莱茵河撤退。
  56、 1793 年第一次反法联盟对法作战时,普鲁士军队主要是在法国的孚日地区作战。普鲁土军官马森巴赫参加过这次战争,后来写了不少著作,如:《1793年战局概观》、《1792—1794年反法战争考察及1795年战局的可能结果》、《莱茵河、那埃河、摩泽尔河战场情况说明及1793—1794年该区战事考察》等等。
  57、在七年战争中,1761年7 月,  奥地利的劳东将军和俄国的布图尔林元帅企图在上西里西亚会师,然后共同与腓特烈二世决战。但腓特烈二世于7 月22日进至尼斯附近的诺森,插在奥俄两军之间,致使奥俄两军不得不改变计划,到8 月'9日才在下西里西亚会师。
  58、 1760 年6 月奥地利军队击败在西里西亚的普鲁士军队并包围格拉次要塞。7月,腓特烈二世为了救援西里西亚,从萨克森向西里西亚进军,受到道思所率奥军的阻截,于是在包岑突然回头袭击拉西所率的奥军,拉西退入德累斯顿,腓特烈二世又袭击德累斯顿。两次袭击都没有得到好处。7 月26日格拉次要塞被奥军攻陷,腓特烈二世的处境反而更为恶化。
  59、指1813年8 —9 月拿破仑两次从德累斯顿出发向东攻击布留赫尔。  第一次:  8 月中旬布留赫尔率普军西进,于累格尼察击败法国奈伊元帅。拿破仑于是在20日从德累斯顿出发攻击布留赫尔,但施瓦尔岑堡率联军主力北上,德累斯顿告急,拿破仑只好令麦克唐纳继续追击普军,自己星夜赶回德累斯顿主持防务。第二次:布留赫尔于9 月第二次进逼包岑,拿破仑再度向东出击。布留赫尔主动后撤,拿破仑怕联军乘机再攻德累斯顿,只好退回德累斯顿。
  60、 1813 年8 月,拿破仑从德累斯顿东征布留赫尔时,为了牵制波希米亚的施瓦尔岑堡指挥的联军,  曾派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从上劳西次的齐陶向波希米亚进行佯攻。但是,施瓦尔岑堡已越过埃尔次山向德累斯顿进军,法军的佯攻没有起作用。
  61、指1781—1791年在布勒斯劳匿名出版的《一个奥地利老兵的自白——对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统治期间奥普之间微妙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的考察》一书的作者。
  62、 1674 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率军参加神圣罗马帝国对法国的进攻,1675年退回弗兰肯,获悉瑞典军队侵入马克,便率军队迅速赶回马克,突然袭击瑞典军队,占领了哈费耳河上的重要渡口,将瑞典军队击败。瑞典人不甘失败,于1678年侵入东普鲁士,大选帝侯率军队到达维斯拉河,把瑞典军队一直迫到距离里加不远的地方。
  63、 1800 年5 月中旬,拿破仑率领一支新组成的军队越过欧洲天险阿尔卑斯山,进军北意大利,突然出现在梅拉斯指挥的奥军的背后。6 月14日于马伦哥发生会战,奥军失败。梅拉斯同拿破仑达成协议,奥军退至明乔N 东岸。
  64、德累斯顿会战后,联军向埃尔次山方向退却。法国凡达姆将军奉命追击联军,8 月29日,将一支俄军追得几乎无路可逃。但8 月30日凡达姆部却被俄、普、奥三支军队包围于库耳姆,凡达姆本人被俘,部队几乎全部被歼。
  65、 1S06 年普法战争( 见注2 ”中,普鲁土国王将符腾堡欧根亲王指挥的萨克森部队( 约二万人) 作为预备队留在马克,并在东普鲁士、南普鲁土和西里西亚等地保留三十多个步兵营和五十多个骑兵连,  这些兵力在耶纳会战和奥尔施塔特会战中都没有用上。
  66、 1792 年普鲁土和奥地利的联军在反对法国革命的战争中曾到达法国夏龙附近。以后,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就节节败退,到1812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曾到达莫斯科。
  67、 1806 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的军队按条约不得超过四万二千人。1813年战争开始前普鲁士通过建立后备军的办法,将军队增加到二十五万人。
  68、 1792 年7 月,普奥联军在不伦瑞克统率下侵入法国,企图扼杀法国革命。9月20 日,杜木里埃率法国革命军于瓦尔密与联军遥遥对峙,双方进行了炮战,以后联军便退至莱茵河东岸。这次炮战的胜利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鼓舞了法国革命军和人民,他们终于把侵略军赶出法国,挽救了革命。
  69、 1758 年10月14日,道思率领奥军于包岑附近的霍赫基尔希村击败腓特烈二世。克劳塞维茨说这次会战是为了纪念女皇的诞辰而进行的。但奥国女皇玛利亚·特利莎诞生于1717年5 月13日,即位于1740年10月20日,如果说是为了纪念女皇登极而进行的,似乎更合理些。
  70、1759年8 月12日,腓特烈二世向库涅斯多夫的奥俄联军的坚固阵地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夺得了联军的左翼阵地。据说由于他不顾部下的反对,令疲惫不堪的土兵向敌人右翼阵地进攻,因而损失惨重而大败。
  71、 1762 年10月29日,普鲁士亨利亲王于弗赖贝克战胜奥军。据说这是亨利亲王敢于进行的第一个会战。
  72、指耶纳会战前普鲁土军队派缪夫林上尉在提林格山南弗兰肯地区进行的侦察活动。
  73、在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1744 —1745) 中,1745年8 月,腓特烈二世侵入波希米亚,企图迫使奥地利签订和约。奥地利不听英国斡旋,命令卡尔亲王率领军队迎击腓特烈二世。当时,普军处境非常困难,给养急需补充,后方交通线受到奥地利和萨克森联军的威胁。9 月,  腓特烈二世决定从波希米亚撤退。9 月30日,在索尔附近突遭卡尔亲王优势兵力的袭击,腓特烈二世成功地组织了反击,取得了不大的胜利。到10月6 日才撤到特劳滕瑙。
  74  、1745年11月初,腓特烈二世获悉奥地利和萨克森联军准备进攻柏林,便于11月中旬到西里西亚引诱卡尔亲王会战。  11月23日,  于卡托利希—亨内斯多夫附近击败卡尔亲王的前卫——萨克森军,  卡尔亲王退向波希米亚。
  75、 1745 年11月底,腓特烈二世从西里西亚向萨克森进军,同时命令安哈尔特·德骚亲王从来比锡向德累斯顿前进,  阻截鲁托夫斯基率领的萨克森军队。  12月15日,  安哈尔特·德骚亲王于克塞耳斯多夫附近与萨克森军发生会战,萨克森军大败。这是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
  76、 1745 年12月25日,普奥双方签订了德累斯顿和约,结束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和约重申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时签订的布勒斯劳和约的内容,承认普鲁土占有西里西亚。
  77、滑铁卢会战是拿破仑的最后一次会战。1815年,英、奥、普、俄等国结戍第七次反法联盟。6 月16日拿破仑在林尼会战中击败布留赫尔后,于18日向英军阵地进攻,遭到威灵顿的顽强抵抗。在会战紧急时刻,布留赫尔率普军突然来到滑铁卢战场,冲向拿破仑的右翼。联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法军在退却中迅速崩溃。6 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后被英国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
  78、这句话原文可以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为:“那么,我们是无法恢复战斗的,当敌人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我们同样也是无法恢复这次战斗的”( 日文译本是这样译的) 。也可以理解为“那么,就同敌人已经恢复了作战能力的场合一样,我们是无法恢复这次战斗的”( 俄文译本是这样译的) 。我们现在是参考日文译本翻译的。
  79、 1814 年3 月初,拿破仑将布留赫尔赶过安纳河,布留赫尔退守郎城。3 月9 日傍晚,马尔蒙率一部法军在郎城附近的阿提击败普军约克部,并攻占阿提。但在夜间遭到约克奇袭,马尔蒙败退。当时,布留赫尔正在患病,双目发炎,不能指挥,因而没有进行猛烈的追击。
  80、 1796 年5 月底,莱茵地区休战切:定期满,卡尔大公正计划进攻阿尔萨斯地区。6 月,法军左翼军朱尔丹部渡莱茵河东进,被卡尔大公阻回。卡尔大公留一部兵力监视朱尔丹,  自率主力溯莱茵河指向莫罗率领的法国中路军。但在莫罗优势兵力压迫下,卡尔大公只得东撤。8 月11日,卡尔大公于内雷斯海姆向莫罗发起攻击,未见显著效果,仍继续向东退却。卡尔大公在:就德国1796年战局论战略原则》一书中曾对自己的这次行动进行了批判,他写道:“……难道只有通过会战才能达到目的( 保障退却安全) 吗? 其实,进行一些佯动,争取几日行程的距离,或者,最多牺牲一个强大的后卫……肯定可以达到目的的……”。
  81、腓特烈二世在《我的时代的历史》一书中曾提到他接受索尔会战的原因,他写道:“在英勇地抵抗以后被消灭,比在退却中被消灭要光荣得多……”
  82、这句话原文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危险、劳累、艰难等能进一步激发眭利者的勇气”,也可以理解为“危险、劳累、艰难等能影响勇气的进一步增长”。日文译本和俄文译本作后一种理解:法文译本作前一种理解,英文译本同原文一样可作不同理解;
  83、1805年秋.奥军在莱茵河至提罗耳一线暂取守势,准备在俄军到达后共同进攻法军。斐迪南大公的参谋长马克却率六万军队前进到乌耳姆占领阵地。1805年8月,拿破仑以一部兵力于正面牵制敌人,另以优势兵力分成若干纵队进行大规模的迂回。10月20日,马克终于率兵二万五千余、火炮六十门向拿破仑投降。
  84、 1757 年12月5 日普奥两军在勒登进行的会战于下午5 时左右结束,奥军失败。腓特烈二世亲自率领三个近卫营追击奥军,结果驱逐了奥军后卫,扩大了战果。
  在1815年6 月18日的滑铁卢会战中,  拿破仑于傍晚时投入最后一支预备队,但未能扭转败局。普军攻击法军右侧和背后,法军被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