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托3に嫡飧鍪虑椋蛭翟谑遣恢狄惶幔桓龅缁熬徒饩隽恕�
但过了几天,校长来办公室和我说:“这件事,你处理得不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说明你对很成熟,明白如何处理具体事情,知道如何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有当领导的才能,将来一定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
【楼主】 猫扑管理员,你为什么删了我好几段文章呢?什么原因?再删,我就不写了!这都被删得连接不上了!!
上级各主管单位根本不经常来学校检查,顶多也不过是统计一下,送个报表、报个盘、发个E…MAIL什么的,也就是互相协助一下,过关就得,别耽误人家下班就行了,谁也不会没事找事,给自己找不痛快的。
而且,上级各单位也不是没有孩子,也不可能不求到学校,平时来学校主动和校长、和我拉关系的也大有人在。这些机会我也没有错过,借此机会,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几个领导求过我办过转学、调班级之类的事。
这些领导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上面那个检查的事仅仅是我摆平诸多事件中的一个。有一次,又有来检查的(单位名被我再次检查后删掉了,请各方面同行们放心),也怪我当时太轻视了,根本没当回事,也没作相应处理,最后被发现了两处大问题,当时,来的人还都认识,但实在是问题太大了,怕捂不住,这几个人也不敢作主私了,就说这个事要回去汇报,我当时就急了,校长当时还不在校内,在外开会,也是对我十分放心由我接待。我先让他们暂时压一下,两天之内肯定处理完。
而且仅第二天,某某单位也来检查,这些单位来检查前,全都要提前通知被检查单位事先准备好帐本备查。其实这个部门我一直不怕,因为学校不是企业,检查也不过是看看教师工资高的有没有按时缴税而已,但当时,这块也查出问题了,就是只注意了工资够不够缴*,而没把上级拔的高额奖金,如:年终奖、教师节、五一、十一这些大节发的应当缴税的这部分时缴税,当时就要开**通知书。
【楼主】 这确实是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领导处事能力的一次严峻的考试,我也只是略想了一下,先把以前找我办子女入学或是调换班级的家长筛选出来,然后立即分别打电话,看来我一个学校小会计还真是权力很大啊!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这么多家长给我办事,没多久,这事就解决了,没事儿了!其实,我当时能这么冷静,也是因为如果我找的家长不行的话,就让校长找更大的领导来解决,校长是我的第二道防线;而,平时在一起打麻将的那些隐蔽领导是我的第三道防线,所以,冷静也是有原因的。
后来,这两件事都较容易地解决了,几个电话找了几个家长就彻底没事了。这些事我在后来的同学会上,和那些在企业当会计的以及下岗的同学讲时,她们像听英雄故事一样,眼睁的老大、嘴张的吓人,都不敢相信,但她们知道学校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巨大区别时,也就知道这是事实了。企业会计真是没什么权力的,平时见了来检查的就像狗一样,跟着人家屁股后面一个劲地讨好别人;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本来就是和检查的都属于国家干部系列,互相都有权力,都能互相求助的,所以沟通也比企业要容易的多的多。
【楼主】 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检查后,有一种看透社会每一毫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自信,也是自我承认,这不是自以为是的自大,更不是无知无畏的疯狂,而是权力和财富的强有力支撑,是巨大的社会关系网、权力、财富对个人认知的一种推进。
学校是事业单位里最为庞大的、人数最多的、开支也是最多的。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学校的凝聚力也不一样,西部的城市恐怕只有重点学校才能有人气,但沿海城市,只要不是培智学校,都会有很多人抢着进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家庭如潮水般地涌进沿海城市,也许是因为内地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的原因吧?这对其他行业是很大的冲击,导致工作越来越难找,钱越来越难挣。但对于学校这个行业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和赚钱机会。
如果想进学校当一名教师,一个是要有门路,一个是要拿得起钱,这个门路可不是指一般的门路,这是要看真本事的,而且越往后越难进,越往后越是要更厉害的人物往里送的。领导干部的家属进学校是不用给钱的,只要有机会,就可以随便进入任何一所学校,而且以后提拔的机会也比别人大。但不用送钱的只限于一些真正有权的、或者很有名望、关系网庞大的领导才能做到,一般的关系如果想送一个人进学校;要按规则办事,给校长的价格是50000元,才能进得来校门,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这是不可能降低的。同样,一个学校的教师想调换到别的学校的话,必须要找到接受学校才行,这个价格是30000元,也是给接受学校的校长的。
我们学校今年新学期时,从别的学校进来两位男老师,一个42多岁,一个37岁,校长这没花多少钱,因为现在学校男教师奇缺!所以校长都喜欢男教师。但就这样,也花了10000元每人!
主要往重点学校进,因为有的非重点学校(也就是穷校)也想要男教师,但男教师奇缺!导致供不应求,在重点和非重点之间,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就有了收钱的好时机了!分别打电话(也可以不打电话,等着明白事理的主动上门送钱)给这些男教师,先告诉他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非重点学校(就是穷校),要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当然,基础教育科的人也都是从学校上来的教师,和很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互相之间都认识。
这时,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无论是科长还是员,就可以悠闲地坐在办公室等着送钱的人打电话吧!
【楼主】 至于女教师,如果想在“教师交流”时交流到重点校(富校),那就要花更多的钱,因为要打点至少三上关节:一个是重点校的校长,校长是接收单位的一把手,进人必须要经过校长同意;一个是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科长(或其他主办人员),他们要进行教育资源调配,有这个权力;而人事科就无关紧要了,不用给钱。
每年教师交流就促成了校长发财的好机会,轻则每进一人收10000,多则20000。可以说:重点校的校长,给一个教育局副局长都不换,这是赚钱发财的岗位啊!有实权的位置,其油水之多远超教育局副局长!
实行教师交流制,政策没错,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如果教师想去自己满意的学校(也就是富校),就要自己找接受学校了。。。。。。否则就等分配。主任也是要交流的,校长干满五年也要换学校,但校长这一级是由局领导来定,我知道的有个别校长干了超过五年了,还在原校工作,这样的基本都是富校了,校长舍不得离开,可以理解。
书记在学校里,工作内容就是一个字:闲。走访退休教师是书记花的时间最多的一个工作内容了,像逛大街似的,逢年、节,以及离退休教师有病时,书记就会带领工会主席前去探望,这个具体内容和逢年过节电视上播放的某某领导看望离退休老领导是一个样的,只是级别不同罢了。
除此之外,有时周三下午要政治学习,由书记主持的。但也不是每个周三都这样(删除、略过)。我遇到的书记基本都是知道自己在学校是什么角色的?还没有死心眼想和校长平起平坐争权的,可能自己也知道挣也挣不过吧?曾经有一位书记刚来时,以为自己认识某领导,有点头脑发热,自己做主决定了一些事,给教导主任发了一些命令,当然还不至于来给我下命令(还没头脑发热到这种程度)。教导主任不高兴了,和校长一说,校长火了,整整晒了书记三个多月,发各种钱时,也不让我给书记了。而且在大会小会上只要书记一说话,马上给驳回去,当时书记很是下不来台,真是给书记整毁了!我看了有些不忍心,就找了个时间和书记谈了谈,最后,有一天下班,很多老师都看到校长和书记一起出了校门,走的很近,有说有笑,从这以后,书记也可以领各种钱了,也彻底明白了在学校里谁是真正的主人了!
【楼主】 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人事政策最为乱套的一年,还是1998年的那次大规模领导干部家属进学校的大浪潮!
太火爆了!市、区领导干部家属以子女居多,也有妻子和儿媳往学校里硬塞的.我们这批名正言顺进学校的非常瞧不起这批人,因为这些人都是手持职高、职业中专、工人大学中专班文凭这样的不伦不类的文凭进了学校,成为了正式国家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再去社会上上业大、函授大专(电大的都成明星了),这些文凭按人事政策是根本不能当正式国家干部的!但有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校长让这些走后门进来的人在某些存档材料上的“文凭”一栏中,填写“自考大专”文凭。这样就行了!就成正式国家干部了!
因为学校的校长和人事干事是第二道关,检查校内工作人员是否符合标准;第一道关是区教育局人事科。但在走后门的人眼里,全是摆设!
填完“自考大专”后,这些人就正式成为了我们区里的事业单位正式国家干部了!学校人事还照样给她们涨工资,评职称、升职。
这些走后门进来的,当个会计出纳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人走教师系列,正式成为了人民教师!这就离谱太大了吧!而且更有甚者,一边当着教师,一边干财务。我曾经在和一些领导打麻将的时候(这些领导的子女都在做生意;请他们进事业单位都不去的),和他们说过。这些领导也说:“有什么办法?这些人如果不是有个好爹妈,早饿死了!但既然爹妈已经把她们生下来了,也不能不管啊!给送进事业单位混口饭吃得了!”
【楼主】 有一个走后门进初中当出纳的中专生(不是15年前的中专,价值不一样),她妈是我区教育局督学室总督学(现在称为督学室主任)。
她的这个女儿,小个看着还不到1米60,非常狂妄,以为她母亲是我区教育局的领导就不可一世,谁都敢骂!她妈给她走后门在40中当出纳,这可是名正言顺的“国家干部”呢!
同样:根据“事业单位干部人事管理”文件要求,当国家干部必须是她没有大专学历,她根本没有大专文凭。在区教育局人事科和校长的帮助指点下,让她在存档材料的有关“文凭”一栏内填写上“自考大专”文凭,正式当上了吃财政饭的“全民国家干部”。而她平时只上半天的班,下午去念半脱产的大专班(成人高考)。她作为出纳员应该做的工作,就只能由会计来干了!那个会计气得要命,但也没办法!所以大家都很恨这样走后门进来的。
这样的事情很多;一时间;我们区中小学的会计出纳岗位、甚至教师岗位上几乎全是这批人。现在,当时的区长早已经调走;区长和区委书记;当时全都不知情!但区教育局人事科就敢欺上瞒下、胆大妄违的违纪!
有几个是最讨厌、也是最让人反感的:
1、区教育局前督学室总督学(已退休。现在叫督学室主任;是个女的)的女儿;小个。就是我前文提到那个40中的出纳。在岗位上念“半脱产大专班”(成人高考),每天只上半天班,下午就去上课,她的很多工作都是由会计代干的。这就是“中国特色”!这在当时,被我市很多中小学都传为“佳话”!当成了笑柄。
2、驻军某部副司令员(现任某部驻天津指挥所司令员)的女儿,像有肥胖症一样!又丑又胖,还最恨被人笑她“丑胖子”!
此女又胖又懒,喜欢作威作福!在校时,学习成绩极差!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在市工人大学中专班混了个中专文凭,就这样一个工人大学的中专文凭,因为她父亲的关系竟然也成为了国家干部!
她的人事关系和档案放在9中的会计岗位上,人竟然去了区教育局当会计,这也是我市当时在教育系统比较轰动的地下新闻了!当然,此女进入区属重点初中也是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校长负责办理的,办理过程也是一样的,在存档材料上的最高学历一栏填写“自考大专”毕业。而且人家一上来就是会计岗位啊!没在学校干过的可能不知道,干财务,都是先从出纳岗位上干起,然后才能当会计。但人家就是有个好爹!
就如同我前文提到的,我们商业学校毕业的,是正大光明地被区教育局和人事局招聘进来的,还都是从出纳岗位干起,她一个**家属竟然就可以不通过区长和区委书记签字,直接进入,真让大伙气愤不已!
【楼主】 猫扑管理员:请问你为什么删了我写的那么多段的内容?请给我回答!我在线写的很多内容全删除了!现删,我就不写了!!
我们这些从商校毕业,通过正式渠道进入区属中小学的正式国家干部,虽然对这种明目胀胆的人事腐败深恶痛绝,但也无能为力,只好把心思用在“小金库”上以及自己力所能及的“人事调动”上面。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看在眼里,也跟着学了。
学校也有很多临时工岗位,比如:门卫、清洁工等等,这些工作岗位是由学校校长安排进人的,但校长一般都把这个招聘工作交给我来做,倒不是所有的都由我负责,比如传达室的一个人,就是某领导让我们校长安排的,每月工资从预算外走,钱不多,因为真是没什么事,整天在那坐着看报纸。但也挺老实,知道工作岗位来之不易。
但那些清洁工,像清洁卫生间、擦走廊这样的工作内容,校长就尽量把这些工作岗位交给我来安排,戏称为我是小人事科长,让我来招聘。其实,学校打扫卫生这种工作也是非常清闲,累不着人的,顶多也就是拿个抹布到处抹、拎个拖布拖个走廊而已,比别的单位要省心的多,只不过就是打扫卫生间要累点。
从我当会计以后,择校费是教育局直接收取,但教育局收了不等于我们收了,如果学校没收到钱,那学校也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同意的。家长要交两笔钱的,一笔是交给教育局,这样教育局就同意了;但同时,也要交给学校相同的钱数,这种钱对外就不能叫择校费了,我们对外称为“赞助费",攒助一词,玄机很深,最绝的就是纪委和监察局是支持这种收费的,这种收费也是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新闻还表扬呢!一般都是用“某某单位支持教育、社会人士积极捐助基础教育。。。等等”这样的词汇。
所以,"赞助费"一直是我们学校最爱用的字眼,但内部人都知道其实就是家长交给学校的"择校费",其实还不止这两笔(交给教育局和学校),校长难道就不需要打点了吗?教导主任就不用打点一下了吗?班主任就不用"沟通"一下了吗?主要副科的老师就不用"看望"一下了吗?这些花费真是让很多家长都能哭出血了啊!校长、主任和我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家长拿出钱来的那种欲哭无泪、撕心裂肺的表情,每个人心头也是一紧!血往上涌,对这些家长既恨又同情。但潜规则也不是由某个学校某个小会计所制定的。。。。。。
【楼主】 补充1998年区人事大乱套那段(可能是我没发上去吧),就是1998年“区领导干部家属进学校当国家干部的大潮”那段。
补充:
3、海城市某领导的女儿,当时任区重点小学出纳兼保管,现在已经高升为区教育局基建办会计,可谓是位高权重了!也是当时最后一批进入事业单位(走后门)大潮中进入的。
4、某领导的儿子,而且和当时的教育局女性局长(现在升任区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人长期在区法院工作,但人事关系在区某小学,岗位注明的是出纳员。他自己还美其名为“借调”,试想,一个区法院借调一个小学出纳干什么?????但人家就是干部编制。现在在教育局工作。
5、原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早已退休)的女儿,毕业时,只是市财贸职高的职高毕业生,实习时候还在某商店当营业员;但一毕业,竟然成了区一所小学的教师兼会计;国家干部啊!就这么简单地当上了!虽然她是98年以前就进入教育系统的,但可想而知,一个职高毕业的职高生是怎么当上一名人民教师的呢?如果不是她爸爸,她现在可能只是一个服务员或者早就上岗回家了吧!没办法。。。 这就是中国特色!
6、区物价局某领导儿子,以前是区内一非重点小学(穷校)当保管员(工人编制),在1998年赶上这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