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完美加强版)-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能力的结构理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纬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卓南继承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能力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5,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他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1,智力三元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由三个方面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智力PASS模型。PASS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6,智商
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提出。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来表示。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来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1,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 × 100
2,离差智商。智商(IQ)=100+15Z
Z=X-X- /SD 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7,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智力测验是衡量人的智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编制标准化智力测验要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建立常模,并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1,标准化与常模。
1,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3,施测程序标准化。测验的施测和评分都有统一的标准。
4,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2,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3,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
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影响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3,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实践活动影响
4,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最后,能力的发展还依赖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附录 名词解释
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2,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情绪智力-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4,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5,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第十二章 人格

1,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C,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3,『现代人格特质理论』 现代人格特质理论主要有: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顷性、神经质、精神质。外顷性表现内外顷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责任心、外顷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七个因素。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4,人格理论-类型理论
类型论是群体间人格差异的描述指标。可通过人的行为直接观察到。
1,单一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型人格理论。
2,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纬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主要有:A-B型人格和内-外型人格。
3,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有:气质类型学说、性格类型学说、阴阳五行说。气质类型学说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类型学说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5,认知风格于认知能力的差别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的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别是:
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认知方式。
2,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
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由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
6,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1,自陈量表法。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情景测验。性格教育测验和情景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附录 名词解释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3,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4,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他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5,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6,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第五编——活动与发展(只有学习一章)
第十三章 学习
1,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其含义是: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加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五种结果是: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他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3,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条件联系上的复合行为。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又可称为“刺激-反应”理论。其代表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桑代克、斯金纳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作用:
【1,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
【2,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条件刺激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二级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有机体为了获得某种结果而主动地作出某种行为,这种行为是有机体主动发出的,而不是由于刺激被动引起的。】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尝试,摒弃错误的尝试,从而完成学习过程。桑代克还提出了学习的“效果率”,即学习的形成受到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称应答性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作用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行为的结果-强化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行为带来令人愉快的结果。而负强化是行为使得某种令人厌恶的刺激强化。两种强化都会促进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通过对强化进程不同安排,可以精确的控制学习行为。除了强化外,行为还可以带来令人不快的结果,这叫作惩罚。惩罚将减低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4,学习的认知理论
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强调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建构有关事物的形成而实现的。顿悟的出现依赖于情景;顿悟产生后,可以重复出现,在一种情景中产生的顿悟可以迁移到新的场合。
2,托尔曼的认知地图与潜在学习。强调刺激-反应的中介变量。认知就是行为的中介变量。所以托尔曼的行为主义称为“认知-行为”主义。一个完整的行为应包括三个方面:1,由外部环境或内部生理状态所激发;2,经过某些中介变量;3,由此表现出的行为和反应。通过位置学习和潜在学习证实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须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有目标。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它强调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不仅决定于事物本身,而且决定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人由于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建构主义由激进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5,动作技能
1,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动作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2,动作技能是由个别动作构成的系统,它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动作技能有几个形成阶段: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6,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
2,动作反馈有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
3,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
4,建立起协调的运动模式。
7,练习的作用和练习进程的特点
1,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2,练习进程的特点:
A,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的提高。
B,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C,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
D,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8,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的目标
2,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练习中必须有反馈。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人对活动的态度和人在练习时的情绪状态。
附录 名词解释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要在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3,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
4,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5,练习曲线-是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
6,高原现象-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
7,知识迁移-人们在一种情景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2008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
    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5.视觉感受野位于( )
    A.外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